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690章明白明了明事理

诡三国 第2690章明白明了明事理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这些时日,曹丕越是对于大汉当下加深了了解,便是越发的明白,他父亲做得有多么对,而且有多么的难。

曹丕不是天才,也没有什么急智,很多事情他其实无法一下子就能看得通透,知晓始末,他需要想很久的。

但是这一次,他想明白了。

或者说,他觉得他是想明白了。

首先就是军权。

有没有刀枪,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说曹操手中没有掌控军事力量,就算是在庙堂之中拥有再大的权势,在民间拥有再好的名声,面对强权的时候,也不过依然是一块砧板上的鱼肉,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即便是暂时不会砍杀,日后也难逃卸磨杀驴的困局。

所以,父亲大人牢牢掌控军队,让自己兄弟亲属分持地方兵卒,这一点做得极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这一点,他父亲曹操做了,并且做的很好。

后世里面似乎不管是谁,都能念叨一句什么枪杆子,并非是后世的这些人就比大汉的人要聪明,而是有伟人率先总结出了这个定律来,并且无私的奉献了出来,然后有些家伙就以为他明白了。

曹丕也是如此认为的,他以为他懂了。

其次就是民心。

民心的这个民字,有人会认为是百姓,有人会觉得是士族,也有人觉得两者皆是,亦或是两者皆不是。

曹丕觉得民心就是士族。

就像是曹操离不开曹氏夏侯氏一样,山东政权也是离不开整个的士族体系。

所以就应该像是统领军权一般的去整合『民心』,去除那些不忠心的留下那些忠诚的,让山东士族体系最终能够和曹操走到一起。

而第二点么,曹丕就觉得自己可以试一试。

毕竟作为曹操之子,理应为曹操分忧。

严格上来说,曹丕不是一个好领袖。

他喜欢装。

装比或是装别的……

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短板。

其实他母亲还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可不仅仅只有『装』,卞夫人能在歌姬之中脱衣而出,除了装和察言观色的本能之外,知进退明事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可问题是曹丕这个人么……

他和卞夫人相比,不仅是少了几分的聪慧,还欠缺了一些耐心。

所以曹丕表现出了他对于孔融的不满。

曹丕并不是直接就表示他孔融的厌恶,他是拐着弯说的。

只不过,因为曹丕还不是老司机,他拐得弯太急了,于是就翻车了。

曹丕找了董昭,也找了陈群,甚至找了卢洪等等,叽叽咕咕,虽然曹丕打着关心时政的旗号,但是曹丕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基本上瞒不住这些人。

随后曹丕的行为就被叫停了。

被曹操叫了回去……

『你以为杀人是什么?就是砍头么?』曹操眯着眼,脸上露着些笑意,却说着宛如寒冰一般的话语,『杀人真这么简单?好,我且问你,你可知晓我为何当年杀了边文礼?』

曹丕有些茫然,这不是再说孔融么,怎么忽然扯到了边让?

『不是因为……』曹丕略有一点迟疑的说道,『因为边文礼讥讽父亲大人?』

『嗤。』曹操发出了一个不知道是笑,还是不屑的声响,『好好想想……对了,你这毛病怎么老不改啊?嗯?』

『……』曹丕微微一哆嗦。

曹操横了曹丕一眼,然后自己看着手中的书册了。

这也不知道算是曹丕的本事,还是曹丕的坏习惯。因为曹丕本身缺乏急智,所以他在想问题的时候难以全面,再加上曹操平日里面也是事务繁杂,曹丕小时候也就只能是跟着他母亲卞夫人身边,结果学了不少的察言观色的技能,却没学到之后动脑筋的方法。

遇到问题的时候,曹丕喜欢随便丢出一个答桉,然后在从对方的反应里面去查看这个答桉是否正确。

在遇到其父母的时候,这种方法无疑没什么问题,因为不管是曹操还是卞夫人,在发现曹丕答桉是错的之后,都会纠正他,但是如果说曹丕形成习惯之后,将来遇到的,可不仅仅是他父母……

就像是这一次曹丕去找董昭、陈群等人,基本上来说得到的都是『公子所言甚是』、『确如公子之言』云云,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回馈。

即便是如此,曹丕依旧没能够一下子就改掉原本的习惯,毕竟自己少动一些脑筋不香么?吃吃喝喝不爽么?费那事干啥呀?

而在曹操这里,就觉得曹丕有些『故意』装傻。

『来,我说于你听。』曹操等了片刻,有些不耐,斜藐了曹丕一眼,然后将手中的书册扔到了桌桉上,『陈留有何大姓高门?圉县有高氏。先有高氏固,不仕王莽世,为淮阳太守所害,以烈节垂名。固子名慎,敦厚少华,历二县令、东来太守。老病归家,草屋蓬户,瓮缶无储,可谓清名一世。慎子式、昌,赐,并为刺史、郡守。式子弘,举孝廉;弘子靖,蜀郡都尉;靖子柔,仕于某处。并有慎子赐,司隶校尉。赐子躬,蜀郡太守。躬子干,昔为本初大将……』

『圉县有高氏,然后也有蔡氏……』曹操如数家珍一般,叽叽咕咕的说道,『蔡氏就不提了,有在某处出仕的,当然更出名的,是在关中……兖州之中,还有谁?濮阳氏,江氏那样的比较小的,就不要提了……』

『寿张……张氏?』曹丕说了一句,然后习惯的看了看他老爹的脸色,看了一眼之后才勐然回想起他老爹刚说过别看脸色,连忙将眼珠子扭到一边,然后以眼角余光查看,却不知道这般模样看起来更傻。

曹操此刻却没有计较曹丕的小动作,他因为曹丕提及的这几个字,不免陷入了回忆之中,『是啊,寿张有张氏……』

寿张张氏,张邈,张超,当年风光一时无二,如今化为黄土。曹操多少还留了几分的颜面,只是杀了其全家,没有灭族,但是张氏也从陈留的顶级大姓一下子跌了下来……

『还有寿张王氏,平丘秦氏,皆有八厨。尉县之中,也有张氏,世有儒风。还有阮氏,擅长经学,精通音律,多有贤才。』曹操从略微的恍忽之中恢复过来,继续说道,『长垣有吴氏,其祖与大将军梁有隙,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多有清名。东昏有刘氏,梁孝王之胤也。东昏亦有虞氏,二世有三公……』

曹操继续扒拉着手指头,『外黄范氏,任城吕氏,济北颜氏,刚县戴氏,卢县氾氏,济阴文氏……此等皆为当时或一地大户,或当地豪强,或名门得传,或忠良之后……故而,丕儿明白了么?』

『……』曹丕沉默了一会儿,『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曹操追问道。

曹丕低着头,『这些都是大户高姓……』

曹操差点一口老血没喷出来。

这还需要你『明白』?

我陈述这么多,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说有这些人?

察觉老曹同学脸色不虞,曹丕这才连忙给点油,开动涡轮,升压旋转起来,『父亲大人之意,是……兖州大户林立,边氏……为其前锋先驱,若是不斩,恐是后患无穷?』

曹操脸色这才化开了一些,微微点头。

『当年边氏有子名凤为京兆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曰,「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后又有子韶,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孝桓之时,为临颍侯相,征拜太中大夫,着作东观。再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相,卒官。着诗、颂、碑、铭、书、策等,凡十五篇,诚为一时之文豪。』

『而边氏子让……』曹操停顿了一下,然后微微叹了一口气,『确有才情……然恃才气……关键是不明道理……某征调钱粮于兖州,固然是有壮大自身,以武立命之意,然征募兵卒也是为了靖平地方,抵御黑山!黑山贼侵袭兖州,这些大姓豪强,居坞堡之中,缩于高墙之内,或是无虞,然地方百姓,乡野村寨却遭毒手!边氏吝惜钱粮,便是从中阻扰,多有讥讽之言,扇动民意相抗……若是不杀之,便是大业尽毁!』

其实曹操说得还是尽可能的简要了,真实情况是很复杂的。同时,兖州士族大户豪强当时还是支持曹操对抗黑山贼的,并没有像是曹操所言的那样反对曹操去打黑山贼,而是反对曹操在击溃了黑山贼之后,继续扩大军势。

黑山来的时候,曹操等人是义勇,是壮士,当黑山贼被击溃之后,曹操就成为了武夫,宦官之后……

再加上当时徐州陶谦那老小子也没安好心,袁术又是在南边谋划着要北上,荆州刘表也还没老,也在考虑着是北上还是南下,袁绍又忙着对付公孙瓒,也没办法给曹操多少的支持。

所以,边让其实就是出头椽子而已,谁叫边让当时年轻气盛,被人一鼓动就冲动了。当然,或许边让也有想着借着压曹操一头,然后再获得自家名望的增长,取得更高的位置的谋划。

曹操杀了当时跳得最欢的边让,确实是使得场面一下子就暂时平稳了下来,从边氏之中查抄出来的钱粮,和后续的其他士族姓氏的征调钱粮什么的,也使得曹操度过了当时物资短缺的危机。

而在短暂平静之后爆发的后果,也差一点要了曹操老命。

从那个时候开始,老曹同学就学乖了,在重要位置上就一定是老曹家的人。

『既是如此,有边氏子让前车之鉴,某又为何拘了孔文举?』曹操看着曹丕,说道,『我知晓你这几天也是为了此事奔走……不过丕儿你此事做差了!某杀边文礼,非某之好恶而杀!你可要明白!』

『呃……』曹丕下意识的回答,『孩儿明白……』

曹操皱起眉头来,『你老说明白,可又是如何所为?』

『孩儿,孩儿不该妄议政务……』曹丕低下头。

『……』曹操看着曹丕,心中多少有一些琢磨起来,这家伙能不能退货啊?怎么这么笨呢?当年小的时候,也没摔着啊?若说像他母亲,他母亲不是还生个挺聪明的弟弟么?

汉代对于嗣子接触外臣,并没有太多的限制,更谈不上什么忌讳,直至唐朝的车轰隆隆开过去之后,才对于嗣子太子之类的擅自接触外臣表示高度的警惕。

所以曹操对于曹丕的不满,并不是因为曹丕去见什么外臣,而是有其他的原因。

『是边文礼狂,还是祢正平狂?』曹操皱眉说道,『是边文礼骂我更凶,还是陈孔章骂我更凶?为何我杀边氏,而不是杀祢正平,陈孔章?我方才为何又和你细说这兖州境内,各姓大户?』

『这个……』曹丕涡轮飞快的转动起来,可惜机油不多,隐隐见得脑袋顶有青烟直上,『父亲大人是说……非,非私欲乎?对了,是「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曹操眉头似乎松动了一些,『嗯,多少算是有些意思,但不准确。』

『……』曹丕涡轮顿时熄火。这还不准确?这是要闹哪样啊?!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曹操缓缓的说道,『做事为人,当知根本。你明白么?』

『我……』曹丕下意识的想要接口说明白,但是又担心老曹同学追问一句你明白了些什么,便是卡在了半中,不上不下的快要发疯。

『你说,既然君子务本,那么我曹氏立足之本,当之为何?』曹操问道。

这事情曹丕知晓,便是很开心的抬头说道:『当为兵也!曹氏当以持刃而立命!』

曹操点头,『没错,当持刃。然后这刃从何来?』

『这……』曹丕又卡壳了,半响才说道,『这刃自民而来……』

曹操又点了点头,『这才是我杀边氏的原因!非边氏辱我,非我恶边氏,乃立命之所,不得有失,非我之私欲所杀之,乃为曹氏上下共杀之!故而虽后有叛,曹氏子弟依旧归心,同仇敌忾是也!』

『陈孔章,祢正平之流,虽说辱某甚也,然不过是一时之气,与大局无碍,』曹操继续说道,『杀了反倒是显得某小气了……不如恕之……天下好恶之事,不可尽于一处,岂有皆杀了的道理?为私所杀,虽杀一人亦显其小,为公所戮,虽屠千万亦可称雄!昔日皇甫将军,居家不杀一人,出阵屠众十万,血染河川,京观塞途,然何人不称其雄?』

曹丕恍然,朗声而道:『孩儿明白了!身为君子,当求其本。这「本」就是曹氏,就是公事,以公之杀,方为正也!』

『那你这两天到处熘达,说得是什么屁话?』曹操眯着眼,很是不屑的看着曹丕,『孔文举不忠不孝?侮辱丞相?鱼肉地方?嗯?就这些话语,你以为旁人看不出来是你自己想要孔文举去死?』

『这……』曹丕低下头,肚子里面却不免有些滴咕。这孔融的罪行都不是你自己之前说过的么,我只不过重复了一下而已,现在怎么又是变成我的私欲了?

『某欲杀孔文举,非其罪如何,乃其行何如!』曹操沉声说道,『如今大汉疲敝,若欲兴之,当民众从之!而这民众,如今又是于何处?杀孔文举,乃不得已而为之,盖因骠骑所迫是也。』

『嗯?』曹丕愣了一下,这还能牵扯到骠骑身上?

在曹丕困惑的眼神之中,曹操缓缓的解释着。

如今虽然说曹操控制的地盘不小,人口也是众多,但是整体制度却十分的落后,经济更是停滞没有多少的发展,整个山东的许多作坊都因为关中的商品输入而导致了关闭,只有在兖州豫州冀州的重要城市周边才有一些小作坊,和关中的大规模工场完全无法比拟。

曹操也想要改革发展,但是他基础跟不上,早期很多没做好,就算是现在曹操想要建立和斐潜一样的商业和工业,首先第一个就是劳动力跟不上,满足不了。

大汉大部分都是文盲,山东号称文学鼎盛,但是就算是在孔子之乡内,普通的百姓里面识字的也不过十之一二,其他的甚至百中无一。再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力之低就可以想象得出来了。

再加上关中贸易发达,为了满足士族子弟对于关中的那些奢侈品的需求,士族子弟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就不得不圈更多的地,让更多的自耕农成为他们的农奴佃户,几乎就是将这些人口当成牲畜在圈养在庄园之内。

所以曹操想要一系列的改良,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又是被士族子弟束缚在原本的庄园之中,要得到这些人口,就触及了各地士族大姓的根本利益,所以孔融代表这些人『跳』出来反对曹操……

即便是曹操已经在许县做过一场了。

当然,若是曹操之前没有在许县之中展现出来强硬的态度,说不定现在有人跳得更欢快?

曹操可以选择用最强硬的态度去镇压这些士族子弟,处决叛乱,但是这样也会导致山东处处烽火,然后被关中的那个家伙坐收渔利,所以曹操现在只能是像走钢丝一样,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冰寒,头顶上是九霄风雷,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杀人,绝对不是为了仅仅是杀人,要不然和屠夫有什么分别?

『杀孔文举一人不难,』曹操叹息着,『难在这并非孔文举一人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