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788章武陵南蛮盼桃花,朱桓定策付流水

诡三国 第2788章武陵南蛮盼桃花,朱桓定策付流水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虽然说是诸葛亮提出可以借着五溪蛮投靠的机会搞一把江东,但是真正引起波动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五溪蛮起了什么二心,而是因为江东对于蛮越一带的加税。

而且这加税的原因么……

其实多多少少也和斐潜相关。

刨韭菜根杀鸡取卵么,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吃的时候就忘了。

对于武陵蛮进行税收这个事情,江东一直都在搞。

加税好不好呢?

其实大家都清楚随意加税这个事情不好,但问题是花钱很爽啊,一直花钱一直爽,若是可以花无数的钱,那就是无穷无尽的爽。

可惜,赚钱很难,很辛苦。

所以当一群脑袋里面只有如何爽,如何花钱,不懂得节俭,又是回避辛苦,不想面对困难的士族子弟爬到了高位的时候,剩下的便是最直接的一条路……

江东政权为了稳定社会治安、获取兵源,强迫大量山越从山区迁往平地,将其男子充军打仗,使得越人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服饰等等,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被强制改变。这个过程,江东也赋予了一个特别的名称,来表示和骠骑那边的教化完全不同,其被称为『从化』。

看到没,关中那边是『教』,江东这里就是更上一层,直接『从』了,多好?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全新的发展,这绝对不是抄袭思密达。

说到了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关于三个地区,或是历史上三国不同对待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不同态度了。整体上来说,三国之中,各个政权,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一定的压制力的,而到了天下归晋之后,司马家一顿乱搞……

历史上的曹魏政权,接触的是汉朝一直以来的边境大患,比如匈奴、乌桓、鲜卑,还有氏、羌、揭、丁零等等,基本上来说都是具备一定实力的游牧民族,对于这些民族,曹魏采取的政策是抑强扶弱、分化瓦解,拉打并举、灵活应对。

有大棒子,也有胡萝卜,攻伐和政治手段双管齐下。比如在对于南匈奴的安置为题上,曹魏并没有一味地攻伐,而是利用政治手段,将其划分为五部,然后再分别控制。在具体管理时,一方面选择各部贵族作为统帅,另一方面又派人担任各部司马,名义上统帅为最高指挥官,实际上由司马控制大权,即避免了激化矛盾,又实现了对匈奴的控制。

而对于更为强大的鲜卑,曹魏则是避免正面冲突,专门设鲜卑校尉管理鲜卑事务。当鲜卑一分为三时,曹魏又利用手段挑起其内部矛盾,致使鲜卑内部自为仇敌,互相攻伐。

曹操大棒子挥舞得最狠的,当然就是对乌桓、棒子前身高句丽等民族,尤其是对于附蜀反魏的氏、羌、胡等少数民族,曹魏的打击力度非常大,经常动用屠灭迁徙等手段。

西南方向的蜀国民族策略,则是得益于罗老先生的发扬光大,能为后世更多的人知晓。不过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蜀国面对的问题相比于曹魏和东吴,其少数民族形势更加复杂。针对这一复杂的情况,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主张,并成为蜀汉建国后对付少数民族基本方略。

除了演义之中的孟获之外,历史上的马超就是在这个政策之下,成为五虎上将的,甚至还有姜维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效用……

这些效果也确实对于蜀国有了一定的促进,至少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西北地区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作出积极响应,这其中氐、羌等少数民族对于蜀汉的偏向态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东吴么,相比较曹魏和蜀汉来说,在处理这些民族问题上,就比较奇葩一些了。

或者最不可思议。

若是和曹魏相比较,东吴的这些边境民族无疑都比较弱小一些,和蜀汉相比,东吴又会显得种类有些比较单一,因为东吴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蛮夷和百越后裔,并不像是蜀汉周边那么复杂的环境,北有胡,南有蛮。所以东吴整体上来说应该是相对比较安逸的,但是东吴却几乎从未消停过。

当然,如果硬说百越就是一百个『越』,那么也可以……

东吴的名将,几乎都参与过征讨百越的战争。

然后越打,问题越多。

反叛年年有,大小三六九。

东吴也不是没有招抚,但是招抚的对象往往是更加偏远一些的交趾地区,对于比较靠近扬州的这些百越来说,东吴的态度一项是不怎么友好。

这就导致整个江东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江东需要越人来补充兵源,另外一方面整个策略有对于这些越人极不友好。想想看,东吴大将烧了越人的寨子,杀了越人的亲朋,然后抢了越人的妻女,现在还要越人去替东吴打仗……

鬼知道这些越人拿到了刀子等到了机会,是会先捅对面的敌军,还是直接捅自家将领的菊花?

因此在东吴的战争模式之中,这些动物的将领就必须保持大量的私兵,而越人就是炮灰。在这样的军事结构之下,别管有多少人,只要类似于张八百的情况一出现,孙十万的溃败就在所难免。

这种隐患,一直存在于江东,也一直是潜藏在江东之中的大小官吏心中,使得他们的行为难免就有时候会出现各种矛盾的现象,不同的抉择。

此次孙权在权柄斗争当中出现的丑态,并非仅仅是单纯在军事上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说是孙权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江东奇葩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江东人还习以为常,或者虽然觉得不妥,但是觉得太难改了就干脆不改。

这就导致了江东官吏,对于孙权这个人,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相信孙权早晚会复出的,但是也有人对于孙权有一些顾虑,也有一些人是根本不在意孙权不孙权,只要他自己还能捞钱……

反对孙权的那些人当中,基本上的意见都是集中在孙权的『假大空』上面。要知道,就算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当初孙权在掌权的时候,干的那些湖涂事情,征讨江北,几千上万人因此丧生,可是并没有给江东获得了什么直接的好处,甚至连长久的占据都做不到,只是掠夺了那些地盘,这不是杀鸡取卵,图一时之口舌之快,又是什么?

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远大的战略,似乎像是儿戏一般说要打就要打,如此的江东君主,又怎么可能让在江东之中的将领谋臣可以托付身心?在这些江东中层人员的心中,又是怎么想的?这样的情况又会导致什么后果?

这些问题,或许孙权都没有想,也或许孙权想了,但是他不在意。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孙权他在意的那些问题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相反他所忽略的问题,才是和整体大战略的方向是相关的。

孙权动不动就是远大的梦想,然后南北合击,多路并进等等,但实际上操作的时候,手速两百五,一看伤害二点五……

但是问题在于江东反对孙权的这些人只会有意见而没有建议,甚至他们连自己的意见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领袖,这种零散的状态,使得周瑜和张昭,在上一次的风波之中,很轻易的就用行动维护了江东的稳定,迫使得江东士族放弃了对于孙权的追究,取得了其他方面的补偿。

可是这并不能真的就解决了江东潜在的那些矛盾,只是暂时的统一了声音而已。

而且这暂时的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摇欲坠……

真正担忧这种情况,考虑未来的发展的江东之人,也有不少,朱桓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武陵蛮不稳,最大的原因不是武陵蛮,而是江东本身。

可问题在于,江东本身的这些士族统治者,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甚至派出了原本属于孙权下属的秦博,再一次的前来武陵地带『巡察』,处理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

『背锅』。

就像是曹操那边有卢洪赵达什么的,在孙权这里同样也有吕壹秦博之辈。这些人在孙权交出权柄的时候缩着脑袋架着尾巴了一阵子,但是现在秦博得到了新的任命。

当然,这个任命也是并非是毫无根据,毕竟之前秦博也曾经到了这一带调查过武陵蛮等的叛乱。

只不过上一次的蛮越叛乱,是假的。

这一次么,是真的。

对于秦博等人,朱桓很是不屑。但是朱桓同样也知道,这也是孙权的难处。朱桓能理解,但是不支持。

孙权既想要获得江东的支持,又放不下自身的体面,还想要借着士族之间不同声音来做人事上面的的调整和变动,除了采用这些吕壹秦博等寒门子弟之外,也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或许等孙权真正在军事上获得了胜利,找回了属于他的尊严,那么也就会获得了江东士族的遵从,也才有机会去做孙权想要做的事情……

可是愿望都是美好的,实际上都是很残酷的。朱桓觉得孙权最大的问题依旧是草率的行动,而不是有目的的谋划,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高下,宛如云泥之别。

朱桓支持谨慎,反对轻率,所以他对于秦博这一次对于武陵蛮叛乱的再次调查,也依旧是不欢迎,但是他无法拒绝。

秦博来了,笑呵呵的,态度放得很低,对于朱桓称赞不已,『早闻将军是性情豁达爽朗之人,今天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朱桓心中冷笑,但是也没有特意说一些什么,便是拱手等秦博说完了,才说道:『秦从事,此番前来,可是有何吩咐?』

『这个吩咐,可不敢当。』秦博眼珠转悠着,『自太兴六年以来,这南越武陵,便是频发事端,越境盗抢,狩猎伤人之事,多有生发,更有违律挟带售卖粮食、药材、布匹、食盐、生铁、马匹等物,更是常见。此外,武陵蛮各处山寨更是蠢蠢欲动,虽说有地方慰问弹压,可是杀官使劫财曝尸,也是不在少数,令当地县乡苦不堪言。』

秦博一脸的诚恳,『将军想必也是知晓,这县乡驻军孱弱,应付普通贼匪已经是颇为吃力,想要镇压南越蛮人,更是力不从心。如今武陵郡县情势,便是说一句「政令不出城郭」,也绝不是危言耸听之辞,尤其是今冬以来,局势更是恶化。不仅是南越猖乱有愈演愈烈之势,更有骠骑川蜀兵卒集结鱼复一带,似乎对我江东虎视眈眈……有鉴局面险恶非常,若是对南越用兵,以雷霆之势击一二南蛮之营寨,一来可定局面,二来也可充军用……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说到这里,秦博便是停了下来,一边喝着些浆水,一边偷偷的观察朱桓的表情。可出乎他的意料,朱桓几乎根本没就没有深思一般,直接发问道:『对南蛮用兵之事,都督与张公已经形成决议了?』

秦博一愣,然后略有一些尴尬的笑了笑:『此事……尚未有决议……毕竟军事需慎也,故当细细斟酌……在下前来寻问将军,也是为了早些能够定策……』

朱桓点了点头,半天没有言语。这消息他已经是听说了,而且也仔细思量过了,心中早就有了腹桉,现在不过重新组织一下语言。他低头思索,秦博不说话,似乎都是一脸的平澹地各自端着浆水,饮用和等待。

过了许久,朱桓才慢慢说道:『对南越用兵之事,某以为不妥。』

秦博的眉眼顿时一跳,然后眯起眼来盯着朱桓,许久才问道:『将军如此评断,可有依据?』

『有。』朱桓很肯定地回答。

朱桓的根据很简单,对于武陵蛮来说,亦或是更大范围的南越蛮人,现在都不太可能有实力和江东全面开战,也不会有这种决心,所以叛乱是不会出现有什么巨大的范围的波动,只会在某个地区之内蔓延。

此外,江东的敌人本身就不是这些南越之人,而是更应该注重中原地区的情况,毕竟从中原传出消息,想要到达江东地区,往往在时间上就已经是半年之后了。这种消息上的滞后,甚至有可能出现当有绝佳机会的时候,从事件产生再到江东准备出兵捞些便宜,期间间隔至少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可能又有新的变化。

再回头看江东自己的军事体系,根本就不可能有地区军事力量可以集结起来擅自行动的,就算是有集结,也不过是集结一些郡县青壮而已,而仅靠这些青壮想要攻城略地?南越武陵蛮的情况也是同样的,朱桓不认为在这么一段时间之内,武陵蛮就能集结多少人,叛乱只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无伤大雅。

武陵地区,山多林密,只能靠着两条腿走路,就算是武陵蛮想要勾连更多的南越之人,就算是不谈在路途上耽搁的时间,也同样是需要商讨一些关于利益分配的问题,等谈妥了在协同叛乱,恐怕这庄禾都能收两三季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需要江东集结大军进行围剿呢?

至于什么走私,亦或是什么军用,朱桓觉得其实就是个借口。

难不成武陵蛮不走私了,其他南越蛮人也都不走私了,更何况在江东走私最大的集团,并不是越人好不好?

朱桓最后说道:『武陵之乱,不过是些许部落生事,而后蔓延而生罢了……且不说真有多少叛乱之人,就算是前往清剿,费时费力不说,对于江东又有何裨益?』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武陵地区,若欲围剿,至少要三万兵马,且不虑装备军饷,就单说这粮草运输……再加上春雨将至,道路难行,若武陵蛮避战于山林之中,便是无计可施。』朱桓缓缓做出了结论,『故而,不当战。』

对于朱桓这么直接的说辞,秦博脸色多少有些不虞。

秦博来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因为他觉得这是他重新抬头做人的机会,而现在这么一个机会就被朱桓直接给掐断了,简直就像是当着面表示说秦博这么大老远跑过来,一点屁用都没有……

秦博想要挑出一些朱桓的言辞纰漏来批判,但是他毕竟不怎么懂军事,又对于南越情况也不甚了解,所以他根本找不出朱桓所言的什么具体不妥之处来,可要是什么话都不说,就这么灰熘熘的再回去,又要再去过那种夹着尾巴的日子,那么秦博怎么都是不甘心的,所以他思索了半天,才嘿然说道:『将军所言也有道理……只不过这武陵叛乱,杀官劫村,总不会是在作假罢?即便武陵蛮没有数万乱军,这两三万人,多少还是有的,若是任其发展蔓延,届时恐怕不好收场啊……』

朱桓嘴角动了一下,并没有直接说话。他在军中待得时间比秦博多,当然也就清楚一些事情。比如在某些时候,负责警戒的兵卒,一见风吹草动就是紧急报信,而且为了减轻自己的某些责任,也会夸张一些表述,上报的数字不免夸张,明明只有数十人,可能上报的时候就是数百了,再一转手就成为了数千人,等真是有千的敌人,那就更不得了,急报就是几万人,仿佛整个南越地区的所有蛮人,都在同一时刻朝着某个小小的县城漫天扑杀而来……

朱桓没有说破这个问题,他只是补充说道:『武陵蛮叛乱,盖有之,然人数不多,或许千余,或许近万,亦不足大动干戈……』

秦博急了,他直接问道:『那么依将军之见,莫非就是坐视不理?』

朱桓看了秦博一眼,说道:『可依旧例。出使以金帛财物结好,再许以重利,分化一二,旋可平定是也。』这是常用的方法,也是确实有效的模式,毕竟武陵蛮和大多数的南越蛮一样,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只要一分化,那就啥事都没有了。

『……』秦博沉默许久,然后苦笑了一下,『但愿可以如此顺利……』

朱桓的策略贴近于实际,原本应该是很好的,只不过因为他太符合实际了,所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