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

诡三国 第2836章可利天下者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有闻司中,庞统的脸色沉了三分。

都这年头了,长安三辅之中,竟然还有这样的人?

庞统最开始时还有些疑虑,但是转念一想,哗众取宠的人大汉三四百年,那个时间没有?

『张氏其为何人?他说是要进谏什么?』庞统问道。

前来禀报的有闻司从事,马钢有些头上冒汗,看了一眼阚泽,也不敢多迟疑,低头回禀道:『启禀令君,只知其为张氏,名村,字子泷,为河洛人士,余者不详,正在追查。此子于青龙寺之中,言西域事多因骠骑所过,故聚众上书,欲当陈面谏!』

汉代没有人员快速筛查系统,也没有人脸识别大数据,只有普通文字档桉和人脑记忆,所以当张村出现的时候,有闻司并不能立刻匹配到张村此人相关信息,也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河洛之人?』庞统微微皱眉,然后沉吟起来。

阚泽看了看庞统,见庞统并没有下令的意思,便是直接吩咐道:『便按照令君之意,先从杨氏档查起!然后再查曹氏档桉!同时派人前往询范氏,近期可有奸细前来长安!』

范聪之前被抓住了,但是并没有直接就一刀卡察,而是依旧留在潼关之处。

春秋战国之时,各国之间的双重,甚至是多重间谍,就已经很多了,如今多一个范聪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杀了范聪反而让曹军警惕,派了个生面孔来说不得还要庞统阚泽再花功夫甄别……

有闻司从事马钢领命,急急走了。

庞统忽然嗤笑了一声,『这直谏骠骑……哈哈,真是……』

即便是不提及张村的籍贯,庞统也很快就判断出来,多半是偏山东派系的。

因为很简单,当下的长安三辅,以及河东一带的士族子弟,地方乡绅,已经对于斐潜的政策,法规等等不怎么会反抗了,一般来说都是躺倒享受……

毕竟斐潜在关上门的时候,往往也打开了窗户。

堵不如疏,斐潜引导着他们。

适宜种植庄禾的地域,将会主要发展种植业。其余的产业就会逐渐的被斐潜以各种律法,各种赋税引导着,或者也可以说是逼迫着搬迁出去,然后形成不同产业的区域,这就基本上等同于彻底摧毁了小农经济的土壤,建立了大社会分工的架构。

当地主阶级不仅仅限定于土地种植的时候,地主阶级内部的自然分化也就产生了。

各自的利益点不再一味的重合在土地上,相互之间的纷争也更多的变成了合作,整个长安三辅包括周边的地带都在快速的发展,每个人每个家族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都能从中获利,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相争的心思,都在闷头赚钱抢位置,那个还会傻不愣登的跳出来和斐潜做对?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内部的分化依旧会产生各种利益上的冲突,然后高利润产业会吞噬低利润的产业,就像是历史上的羊吃人。而很显然的,这些东西对于庞统来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家伙就已经开始玩这一套了,所以就像是斐潜所说的那样,完全没有必要等到这一幕再次上演之后才来探寻其中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产业的发展扩大,规模效应必然就会像是磁铁一样,自动的汇集在一起,然而磁铁是有两极的,也就会有其排斥的项目,磁铁汇集越多,排斥力就越强。为了扩大利润,如果没有律法的限制,最终都会走向疯狂,而且这些产业还会不断地去试探律法的红线,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就经常出现动用议员去申请议桉降低某些国家产业标准,让自己更差的产品可以顺利出售来获取更多的利益。毕竟一个某产业的大王的屁股后面,往往都站着至少一个扶着产业大王的腰的大老。这是常识。

然后更多的产业,上下游勾连在一起,地主找地主,矿山找矿山,卖盐的找代盐人……

于是党争,不可避免。

就像是现在的所谓张氏子进谏,不也是一种党争的体现么?

难不成张时真的就是表示个人愤慨,完全没有掺杂其他什么东西进去?

『令君,要不要让人去拦截……』阚泽看庞统没有做出什么指令,然后估摸着时间,便是问道,『毕竟从青龙寺到长安骠骑府……要是进了城中市坊,难免有围观之辈好事之徒……』

庞统捏了捏下巴,『不必……呵呵,我倒是真想看看,还有多少人能像是张氏子一般的蠢……还有,这张氏,究竟是真蠢,还是装蠢……』

……(〃>皿<)……

大汉骠骑大将军府外侧官廨,尚书台。

荀攸抬起头,也有些愕然,『有人要直谏主公?』

小吏头上冒汗,『是……』

荀攸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流程来罢。』

『可是……郑公……』小吏有些迟疑。

『直谏院中,便无他人了?』荀攸不急不缓的问道。

『在下明白了!』小吏领了令,也是急急而去。

他没想过,还真有人要直谏!

直谏,原本是郑玄在管,但凡是有人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找直谏院进行陈述。

直谏院大体上类似于后世的上访机构罢,但是不管怎么说,长安三辅的直谏院还是比较文明的,至少不会改码和打断腿。

因为郑玄重病之后,直谏院就几乎等同于没有了主事之人,所以暂时性的停摆。不过其原本也没有多少活就是了,所以小吏第一次碰到这个事情,也是有些不知所措。

荀攸看着小吏离开,眉头微微皱起来。

对于斐潜所言的党争问题,他和庞统一样,忽然之间又是多明白了一些。

毕竟荀攸没有像是斐潜一样,有后世那种论坛上的杠精出没键盘侠闪亮登场的经历。杠精键盘侠会真不知道问题对错么?相信大多数其实都清楚,只不过是为了抬杠为了彰显自我等等其他因素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要探寻真相,找到解决办法的道路。

张村?

谁?

没听过这名字。

荀攸几乎算是斐潜在长安的大管家,各项杂事基本上都管一点,如果他对于这个名字没有任何的印象,只有两个可能,一就是此人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之前毫无展示,二就是这个人刚来长安不久。

因此,对于此时此刻所直谏的问题相比较,这不是在搞笑么?

西域之事,牵扯甚广,并非仅仅吕布一人,也并非只是西域一地……

荀攸回想起之前斐潜说的话。

『汉当有敌。有敌方可自强。』

『若是欲避敌于天下,便亡于天下不远矣。孝武之时有匈奴,迎而战之,故当强。光武之后弃河西,避而畏之,故自弱。』

『汉当有争。人争于天地山川,方得天地山川之用也。然争当有律,律非倚强凌弱,而是以护弱小,存长远是也。』

『燧人争以火,存为律,胜爪牙无数,有巢争以居,传为律,得华夏稳固,炎黄争于野,盟为律,定华夏沃土……』

『如今既争以党,论以律,一时难分上下者,自可试于外域,以察高下。例如试验田法。若以此固之为定例,则可消党锢之祸,弭无谓之灾,而利天下!』

这个设想,让荀攸惊讶,并且佩服。或许只有骠骑才有办法从乱麻一般的问题当中直指核心!

有不同的政见,有不同的方案,当某一时间内无法进行沟通和协商,产生出来了冲突相争无法调整的时候,就挪出去,用别人的土地试验华夏变化……

同时在外域派遣属于第三方的仲裁机构,比如直尹院,考功处,有闻司等等,做得好的,三五年内能见到成果,做得差的一两年就可能暴露无遗,就像是田地里面的庄禾,最终收获起来,压在秤杆上的分量才是决定这一块田亩究竟好坏的唯一标准。

只要有规矩。

或者叫做,标准。

身为后世人的斐潜,知晓『标准』二字重千钧。

而在当今天下,谁才有资格去制定标准?

唯有骠骑大将军。

如此一来,华夏中原的核心区域,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党争,尤其是不成熟的政治,经济方法在施行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即便是出现了利益上的纷争,也可以尝试着坐下来研讨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那些部分可以用,那些部分可以去除……

试验田的概念,对于庞统和荀攸其实也不陌生,毕竟在枣祗手下的农庄之中,就已经展现出来了。而这种从农桑之道推广到治国理论的模式又是华夏一贯以来主流的政治态度,也不会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党争,结果就必然是党锢,甚至比党锢更严重的东西……

而现在有了斐潜的这个指引,或许将来就会更加的光明一些。

荀攸还记得当时听了斐潜的这番话的时候,就像是在黑夜里面忽然多了一盏灯!

未知的东西,永远都是让人感觉恐惧。

虽然一盏灯未必能将脚下的路全数照亮,但是至少能看清一部分了。

对于西域,荀攸自诩已经想了很多了,甚至他连吕布最后的下场都设想了三种,但是荀攸依旧没有想到,斐潜竟然会将西域这一件事情,利用到了极点。

只有吕布能开拓西域么?

显然不是。

换其他人去,甚至是荀攸自己,即便是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也同样可以收复西域,打通商路,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吕布只能去西域。

北漠已经有赵云了。

南疆多山地林木,吕布一生所长都是在马背上,离开了马背,他至少就少了一半的威力。

所以最终,吕布的选择只有一个,当然,还有李儒也是如此。甚至很有可能还是李儒向斐潜建议,让他和吕布去西域的,然后同时也带走了那些在并州军和西凉军中相对来说比较桀骜,顽冥的分子……

于是乎,在李儒吕布,以及那些旧并州西凉将领军校离开之后,斐潜就可以迅速的接管原本属于董卓的遗产,并且不会有任何在交接过程当中产生出来的摩擦问题。

长安三辅以及河洛地带因为并州军和西凉军而产生出来的仇恨,也自然不会落在继承者斐潜的身上。而李儒吕布等旧并州西凉人,在开拓西域的过程当中获取的功勋,也可以用来抵消一些他们之前所作所为,没错,像是李儒那样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他再也没有回来,直接死在了外域,一切功过便是画上了终结。

只可惜吕布不够聪明,或许其实吕布也意识到了,只是他怕死而已?

这些,都是荀攸之前就推论出来的,而且认为已经是得窥了斐潜的整体布局了,但是如今荀攸发现,其实这只是西域这个棋盘的一个小角落。

更大的谋划,更多的布局,随着吕布在西域之中的所作所为,展现了出来。

吕布……

真是个傻子。

荀攸微微叹息。

吕布真以为他控制了西域,就能和斐潜谈条件?

就像是当下的张村,他真的以为他对于西域有多么了解,可以对于骠骑品头论足?

西域的问题,其实未必一定出现在西域,也可能出现在北漠,出现在南疆,出现在大汉没办法直接伸手够得着的地方,就像是之前在陇右,在汉中,在川蜀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样,总是有一些人以为距离能够帮助他们摆脱中央朝堂的控制,做一个成为土皇帝的美梦。

然后都表示说是斐潜的放纵,有意的?

至于说斐潜已经在等待着西域出现问题了,就像是春秋当中的那个……

可是这能怪谁?

春秋之事还能说是兄弟之间没有情谊,父母子女之间缺乏亲情,以此来表示在情谊上有所亏缺,而斐潜和吕布之间既不是兄弟,也不是父子,顶多只能算是友情而已,能用这个来指责斐潜么?哦,朋友推荐担任要职,然后上任了,干得不错的时候没去好好感谢朋友,等干砸了的时候才来怪朋友干什么要推荐担任这个职务?

最为关键的一点,吕布给武将一侧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

当然,这个先例并不是大汉的先例,而是斐潜麾下的。

这已经让很多武将惊醒起来了。

比如张辽。

想到了张辽,荀攸不免有些揪心。

骠骑斐潜一再强调着,除大逆之外,吕布不死。

这意思,谁都知道啊!

张辽,张文远……

算起来,张辽本人也是并州出身啊!

不仅是张辽,像是徐晃也算是半个并州人罢。

还有像是魏延,太史慈等等,这些武将,有谁不想着未来会成为一方镇守?

成为下一个的大都护?

现在西域出事了。

一旦吕布出现重大问题,即便是斐潜还会表示放心,但是文官一侧的人会放过这些武将么?大汉三四百年,难道还少这样的例子么?好不容易重新提升起来的武将地位,若是因为吕布一个人便是重新落下去的话,这些武将难道是会去同情吕布么?

所以张辽才拼命去西域啊……

为了吕布,也是为了张辽自己,还有其他武将。

这些方方面面,这个傻子般的张村,又是懂得多少?

而且除了以上这些,斐潜对于西域的运用还没有结束!

每一次爆发类似于吕布这样的事情的时候,都是斐潜在推行新的律法的时机。

这让人无奈,又无话可说。

这让荀攸感觉,斐潜就像是大家长,圈出了范围,让孩子们折腾,等出了篓子了,孩子们没办法解决问题了,他才出面,该打屁股的打屁股,该擦屁股的擦屁股……

就像是尚书台当下,该打屁股的,该擦屁股的,现在都在忙。

至于斐潜提出来的试验田计划……

斐潜在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荀攸便是忍不住有些战栗,因为他觉得这试验田不仅仅是在针对西域,亦或是斐潜的其他什么区域,也隐隐的指向了山东!

山东士族在盯着自己境内的一亩三分地,而斐潜的目光却看着全天下!

山东士族子弟还在计较这自家田产,爵田制的好坏,斐潜却已经在谋划着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政治形态……

大汉未来如何,将来以谁为主,从青龙寺的正经正解之后,就不再是相信什么谶言,不再是提出什么传闻,而是有了一个新的标准,也就是斐潜重申的试验田计划的标准!

斐潜借着西域这个事情的机会,又将这个标准再次明确的摆放在了天下人面前!

可利天下者,方为天下主!

燧人,有巢,炎黄,大禹……

荀攸甚至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消息传递到了山东之后,那些山东士族又会怎样的愤怒,又是如何的无奈。

这就是天下的大义啊!

西域是斐潜的一块试验田,山东之地,又何尝不是另一块试验田?

而现在,那一块试验田好,那一块田差,已经是渐渐的明晰。

荀攸之前还有些犹豫要不要给荀或写封家书,现在他发现,其实不用写了。

『可利天下者……』

荀攸轻声复述了一遍,然后笑了笑,继续做他手头上的事情。他需要为斐潜所指引的方向去查缺补漏,去完善去实现,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放到张村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