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3147章当放弃遇到放手

诡三国 第3147章当放弃遇到放手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09 23:32:4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高迁急急走进了晋阳的大堂,向夏侯惇一拱手,然后朝着一侧的夏侯塍微微示意,说道:『将军!探到了!』

说话间,高迁往前一步,指着悬挂在大堂上的图舆当中一点。

『西河太守领三千人马,在兹氏集结。未必都是精兵,但是多少训练过,另外还有一些胡骑,数量不多,大约五百左右。』说着,高迁还往平阳方向移动了一下手指头,『除西河太守之外,平阳方向上应该还有斥候游弋,我们的人过不去……』

一旁的夏侯塍脸色有些难看,『平阳可有出兵的动向?』

高迁回答道:『暂时还没有,不过他们肯定已经得到了我们攻克晋阳的消息,增多的斥候哨探就是证明……』

夏侯惇点了点头,『知道了,辛苦了。令斥候再探,有什么消息再来禀报!』

高迁一拱手,转身下了正堂。

夏侯惇沉思不语。

现在的局势非常的微妙。

夏侯惇孤军深入,但是一举夺下了太原核心晋阳,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但是后续的展开却遇到了阻碍……

想到这里,夏侯惇不由得瞄了一眼夏侯塍,然后在心中默默叹息了一声。

夏侯氏家族之中,难道就找不到曹仁第二,亦或是曹洪第二么?还有曹休曹真曹纯一大帮子,怎么夏侯氏就撑不起来呢?

这个问题,还真是夏侯氏撑不起来。

夏侯氏的家族其实不能算弱鸡,毕竟夏侯婴是西汉开国功臣,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太仆、晋滕公、封汝阴侯的,可偏偏夏侯氏的后人之中不争气……

家族这种事情,只要一代跟不上,那么就可能出现断档,如果再出现几个混球,那么断送家族传承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夏侯惇微微叹了口气,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当下的局势上来。

平阳没有动静,夏侯惇认为可以理解,毕竟曹操重兵屯扎在潼关,对于关中和河东都形成了压制和牵引,所以平阳不动也是正常的。

可问题是夏侯渊……

夏侯惇皱着眉。

原本计划之中,乐进作为首要吸引火力的佯攻部队,率先进攻壶关,而不管是曹操还是夏侯惇,其实对于短时间内攻克壶关的把握都不大,所以更多的让乐进进行牵制和吸引,然后以乐进为中心,两翼一路夏侯渊一路夏侯惇进行包抄和切割。

一方面可以让骠骑守军疲于奔命,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曹军发挥出人多的优势,不必像是六国一般被堵在一个关隘上,有力使不出。

确实,如果说曹军计策能成功的话,那么壶关就会成为孤岛,到时候也就可以不攻而下了。而一旦上党壶关被攻克,那么曹操就会立刻全力转战河东,务必使得上党太原稳固,成为曹军的一部分,然后对于关中形成三面夹攻态势。

即便是上党壶关一时拿不下来,作为夏侯渊和夏侯惇的两把穿插的尖刀,目的就是为了切割斐潜地盘相互联系,将其分成大小不等的块状,然后使得曹操可以调集兵马,在河东关中形成以多打少的绝对优势,并且无须顾忌后线。

这种庞大的计划,东西南北相隔千里的调度,可以说是曹操和夏侯惇,以及其他众多谋士,共同智慧的结果,远远比历史上曹操一拍脑袋就要打江东的谋略要更细致,更周全。

可现在却出现了偏差。

夏侯惇这里反而像是孤岛了。

夏侯惇已经做好了吸引平阳河东战力的准备,如果说河东出兵想要夺回太原,那么其主力一旦离开河东,那么曹操就会立刻渡过大河,进军河东,攻击平阳。所以平阳主力不敢动,夏侯惇也能理解,但是他不能理解的是,西河太守胆子这么大,三千多的兵力就敢到他的眼皮子底下晃荡?

西河太守陈睿?

夏侯惇没听过这个人。

若是要和什么徐晃,太史慈,赵云等人打野战,夏侯惇自愧不如,可是这陈睿,是哪里冒出来的?也敢班门弄斧?

而且也没多少人马。

所以在晋阳等着不动,似乎就有些显得被动了。

但是夏侯惇又不清楚陈睿后面有没有其他潜藏的人马,如果说自己带着兵马出战,万一出现什么问题,岂不是……

如果说夏侯塍稍微能强一点,那么夏侯塍就可以代替自己前去与陈睿交战,自己也就进可攻退可守,宽裕了很多,可是现在夏侯塍这小子实在是让夏侯惇有些失望,也不太放心将其二次放出去。

可是思来想去,也没有更好的人选。

于是夏侯惇招招手,让夏侯塍站到图舆面前,点着兹氏县,问道:『若让你领两千人出战,你准备怎么打?两千人之中只有一半是我们的儿郎,另外一半是降军。』

夏侯惇没办法将所带来的曹军兵卒都给夏侯塍,但是人少了又担心夏侯塍打不赢,于是只能是一半配一半,而且问的还是怎么打,而不是如何赢,颇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

夏侯塍多少吸取了一些之前的教训,站在图舆之前思索了片刻,说道:『当合兵一处,以正胜之,不贪功,不冒进,择良地而战之。』

夏侯惇看着夏侯塍,缓缓的点了点头,『善。千万小心,切莫再误。』

夏侯塍连忙拜倒,『末将谨遵将令。』

夏侯塍领令而去,夏侯惇却依旧心中忡忡。

不出兵是坐以待毙,但是出兵了,有可能就会失败,然后被趁虚而入,所以夏侯惇还需要调和在太原晋阳之中的关系……

……

……

夏侯惇知道的消息,同样也传递到了崔钧面前。

当然现在的崔钧已经从太原之主的身份,变成了附庸……

俗称为夏侯惇腿上的挂件。

成为挂件,当然就要有挂件的觉悟。

崔均看了最新的消息,沉默良久,招过下人吩咐叫崔厚前来。

现在崔氏居住在他们原本的别院之中,崔氏原本的官廨和大院,如今都归了夏侯了。

在等待崔厚前来的这一段时间之中,崔均沉默着,甚至是有一些呆滞,面色惨淡,就像是被十几名的大汉拖到了小黑屋里面关了三天一般。

直至今日,崔钧心中依旧不免回想着,若是当时他宁死不屈,现在则是变得如何如何?

在没有屎到临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清楚自己的菊花强度究竟是如何。

有道是憋屎能行千里,拉稀寸步难行。之所以控制不住拉稀,多半是因为控制菊花的肌肉群,包括但不限于内括约肌,是属于平滑肌群的,而这种肌肉有个特点,就是他们并不完全接受大脑意识的直接控制,是属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想要听的时候就听,不想听的时候想怎样就怎样,非常任性。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大汉原本的郡县体制,一地大员,太守刺史什么的,就像是菊花这种肌肉群,大汉觉得太守应该是听命于中央中枢大脑的,其实不是的……

因为大汉没有形成更为强力的监管,刺史制度在更多的时候沦为空泛的约束,这就使得地方太守总有一种错觉,就是他们可以随意拉屎,并不需要控制自身的**。

这不仅仅是崔均一个人的问题,但问题是错了就是错了,即便是将所有男人或是所有女人拖下水作为借口,也丝毫不能抹平其犯下的错误。

就像是看到一群人抢劫杀人,所以自己也去抢劫杀人就是对的事情了?一群人在看盗版,所以自己看盗版就能理直气壮了?

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崔均现在就是自欺欺人,即便是他心中隐隐的清楚,他现在这么做,会越来越错,越来越糟糕,可是他依旧没有勇气去认错,去改正。毕竟要改成错误,成本非常大,所以这个巨大的成本,也就成为了崔均欺骗自我,继续错误的安慰和借口。

只要自己不认错,那就没有错。

不一会儿,崔厚来了。

崔厚似乎也瘦了少许,脸皮拉着,脸上的油光少了许多。

『兄长……』崔厚的声音充满了疲惫。

崔钧看了崔厚一眼,『坐。』

两人一时间有些相坐无言,谁能想得到昔日堂上客,今日阶下囚,世事沧桑莫过于此。

过了片刻之后,崔均开口说道:『这几天找个机会,趁早将人财物……送往山东……粗苯之物就不用带了,多捡一些细软……先往邺城拜会崔季珪,然后再往博陵……』

后世多以为清河崔氏,其实还有个博陵崔氏。

崔钧一系,就是博陵崔氏。

崔琰才是清河崔氏。

如今既然已经投了曹操,那么回归博陵,也就成为了一种无奈之下的必然。

『可……可是……』崔厚多有不舍。

他们好不容易在太原置办下来的资产,现在却基本上成为了带不走的废物,就算是想要脱手,都找不到接盘侠。

崔均摆摆手说道:『身外之物……某听闻,那……已经将你我定为奸妄了……言从此之后再无以名取士……就算是你我不走,此处将来也没有了立足之地……』

『可是……』崔厚还是不甘心,低声说道,『我们可以说是迫不得已……是他们没来援军……』

『呵呵。』崔均笑了笑,不辩驳。

崔厚眨巴几下眼,沉默了下来。

找借口,谁不会啊?

关键是借口有没有用,有没有人愿意认。

在最初崔均听闻斐潜要将其挂起来裱的时候,也是气得快吐血,可是在气完了之后,崔均才算是明白过来,为什么他一直以来都隐隐有种被排挤在外的感觉。

简单一些来说,如果崔均没有改变,就算是他不投夏侯惇,也在斐潜之下难以再进一步。

在关中之处,想要获取名望也不是不行,但是想要晋升,更重要的是能力。

人在什么位置上,就要为了屁股而服务,背叛自己的屁股,轻则控制不了屎尿,重则一命呜呼。

斐潜若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和名士做切割,那么斐潜一定死得很惨,可是现在斐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帮子因为科举而获益的寒门,甚至连寒门都算不上的普通士族,下层军校一起跟『名士』做切割,情况就不一样了。

而且斐潜还将『名士』跟大是大非勾连在了一起……

从崔均投降的那一天开始,所谓名不副实就被挂在了崔氏的头上,然后崔氏也会成为关中之地所有『名士』的眼中钉肉中刺,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眼下崔氏是杀了多少人的父母?

除非曹军能打赢。

可是阳曲和后续的事情,却让崔均意识到,曹军并没有他原本以为的那么可怕,可是又能怎样?一切已经晚了,所以崔均虽然内心痛恨,可是他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逃走……

就像是当时曹军进城一样的逃走。

而且还要偷偷的逃走。

崔均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若是真能走脱……某愿此生再不出仕……尽快去办罢,我担心万一……到时候就算是想要走,都走不了了……』

崔厚脸上的肉抽搐着,最后也只能是咬着牙,带着一副就像是再次死了爹娘一般的表情,走了出去。

从一开始觉得自己可以抵挡曹军,到成为曹军俘虏,再到投降,然后又觉得可以依托曹军再度辉煌,旋即被阳曲一盆凉水泼醒,接着就是掉进了名不副实的冰窟……

这种巨大的心理起伏,使得崔均真的有不如归去,隐居不问世事的念头,只不过这个念头大多数只会是念头而已,就像是他之前放不下面子和地位,现在的他依旧同样放不下。

放弃很简单,放下却很难。

……

……

在平阳之处,斐潜正在召集了将领军校开军事会议。

黄成和张绣分列左右。

『曹军屯扎于牛头塬上,粮草自兖州而进河洛,直抵达潼关之外。每日耗费不菲,若是可以断曹军粮道,便可不战而胜!就算是曹军有百万大军,亦可不战而胜!』

张绣沉声而道,显然是经过了一定的思索,『曹军远道而来,又是在潼关之下不得存进,本就疲惫不堪,若是可截其粮草,又值当下寒冬,一日不得饱食,便是弱三分,两日不得饱食,便少了半条命!所以以某的意思,就是断其粮道为先,攻其军伍为次!』

张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厅堂之内回荡。

这是斐潜一直以来都在推行的作战参谋军事会议制度。

一般来说,军队主帅和副职,以及相关的军中主要将领军校参会,一起通过会议来了解军事动态,并且明白自身所处的位置,应该发挥的作用,明确各部分的职责,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到了临场的事后再往怀里面掏锦囊……

喜欢给诸葛添加锦囊的罗老先生也不想想,万一这锦囊半路上丢了,怎么办?回去再拿一份?

这也是斐潜特意在军队之中培养中下层的军校,目的是改变这个时代军官只知听从上官安排的弊病,在这样的训导体系之下,士兵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也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应该负责什么,做好什么,也才能使得各个作战单位都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这样他们在战场上遇到突发情况,不至于茫然的等待主帅指令,然后在迟钝和麻木当中一溃千里。

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变化。

三国之后,再无神将。

历史上也是如此,只不过没有像斐潜这般做得彻底。

随着华夏疆土的扩大,对外作战的武将必须要有一定的主动性,这不仅仅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问题,而是整个军队体制要适应更广阔的作战区域,更复杂的军事情况。

而企图用本本和教条束缚武将,只会困住华夏自己的手脚。

让武将成长,培养更多的中间力量,而不是依靠一两个顶级武将支撑大局,这才是华夏对外军事策略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斐潜鼓励这些将领成长,并且愿意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张绣的想法自然是不错的,只是可惜曹操喜欢断人粮道,所以他自己也更怕粮道被断。

斐潜没有当场就对于张绣的想法做出评价,而是点了点头,然后询问其他人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在地图上,虽然说已经非常抽象了,但是双方对垒的局面依旧清晰可见。

黄成站起身,朝斐潜行礼,然后往前走了几步,到了地图前面。

『张校尉的截粮之策,确实是曹军要害之处,』黄成看了看张绣,点头称赞道,『因为我这一段时间都在负责斥候侦测……所以有一些补充……』

黄成指点着地图说道:『这些时日,斥候连番侦测,曹军于大河沿途修建岗哨,稍有动静,就是狼烟示警……我带人试探过一次,只要被对岸岗哨发现,三个时辰之内就有兵马来援,足可见曹军对于河道防备森严,轻易难以渡河偷袭。』

张绣皱起眉来。

黄成转头说道:『还有一点,如今天气严寒,大河冰封,想要渡河袭击,一则是自风陵渡而下,碎冰很多,有些地方根本不能行舟,还有就是郖津陕津两处渡口皆在敌手,曹军修建了军寨……』

这一点确实是实际情况,不是黄成为了反驳张绣而故意编排的,所以张绣听了也只能是点了点头,微微叹口气。

黄成又说道:『而且据贾洪贾从事所报来看,曹军在陕县屯扎的粮仓,三处之中怀疑有两处是假的……所以如果要袭击曹军粮道,我觉得必须要先取得确定的情报,方可动手。我的建议是针对于太原夏侯进行攻击……在兹氏有陈太守的三千人马,可以作为诱饵……』

斐潜听着,目光却看向了堂外的天空。

云层很厚,似乎是要下雪了。

冬季下雪,那叫瑞雪兆丰年,可是春季下雪,就未必是什么好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