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七二二章 有人搞事情

诡三国 第七二二章 有人搞事情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长安城内,在未央宫内大殿之上,百官汇集,衣冠齐整。

对于长安的这些官员们来说,每个月初一十五的大朝会,是难得的在大佬们俩面露面的时间,所以一个个的都尽可能的展示着自己严谨认真,兢兢业业的一面,企图在大佬面前能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但是很遗憾的是,从古至今,大佬们往往都记不住所谓的千人一面的正派形象,反倒是那些负面的大佬们倒是印象深刻,不过遗憾的是估计没人故意敢那样去作死一回。

自从王允总摄朝政以来,基本上大事小事都是王允一个人说了算,当然,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有人不满意,但是杨氏一直没有主动的在朝堂之上挑起纷争,那么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人胆敢出头。

不过今天的氛围略微有些诡异。

杨彪眼观鼻,鼻观口,似乎已经神游天外,不理会了凡尘俗世,反倒是站在杨彪身后的一些人相互之间递着眼色,就像是在无声的谋划着什么。

王允向来是最后出场的百官,等他到了,也就差不多该列队进殿了。

王允迈着四方步,慢悠悠的往前走,两侧的官员不时有人冲着王允行礼,王允也略微点头回应示意。

“百官进!”殿前的礼官见王允已经到位,便扬起脖子长长的吆喝了一声,洪亮的声音也就开启了今天的朝会的序幕。

“陛下到!”刘协待百官各就各位,便登场了。

未央宫大殿之内,靠近皇帝台阶两侧的便是三公席位,然后就是九卿,至于像其他的人员,则是按照官位大小进行列位。

三公九卿有单独的席位,而其他的官员就需要并席,甚至再小一些的便只能列席——也就是站着旁听。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当然这句话也就是例行公事,不管怎样也不可能在一个大朝会上会无事可奏,因此话音刚落,就有人站了出来,启奏道:“京都粮价斗米千钱,道殣路骸,如今春耕即开,仓内空空,无粮可种,不禁惶恐,恳请陛下调山东之粮,一则平息粮价,二则可供种植,此乃急切之事也,望陛下早做定夺。”

刘协沉默着,因为他知道所谓的“陛下”也只是一个称呼而已,这些人也不是真的向自己在说……

王允的脸色微微一变,微微用眼角瞄了一眼那个义正辞严的官员。

这件事情重要么?

当然。

民以食为天,没有吃的问题当然严重……

但是,这个问题是现在才发生发现的么?

自然不是。

然而这个问题却被在现在提出来……

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往往在这个时间点上,向来都是说一些吉祥的话语,对新年的展望之类的,就算是要讲也会讲究一些策略,哪有这样直白的大刺刺直接说出来?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王允去年搞倒了国贼董卓,然后就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百信衣食无着,苦不堪言了?

然而王允又不能出来指责说这个官员说的不对,一个是王允亲自上场怼这种层级的官吏有**份,另外一个是这种忧国忧民的话题,不是轻易能够反对的……

然而不反对又不行。

调山东之粮草?

调来的是山东的粮草还是兵卒啊?

这个事情在之前弘农杨氏就已经派人说过一次了。

当时正当董卓身死,对于西凉等兵卒如何处置的时候,就有人建言说道:“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而徐与关东通谋,以观其变。”

当然表面上好像是不错的计谋,但是实际上对于王允个人而言却未必如此。

王允能控制得住皇甫义真么?

或者换句话说,当皇甫义真获得了兵权之后,会对王允的号令唯命是从么?

答案很简单,也很明显,所以王允自然是不可能让皇甫嵩真的去掌管西凉兵的,况且西凉兵在王允的观念里面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没有钱粮的支持的军队能维持多久?

不就和牛辅一样,最终会死于非命么?

所以重点仍然不是军队,而是朝堂。

就像是今天,上奏的这个人也根本没有跟王允打过招呼,就这样施施然的出来了……

“启禀陛下,老臣已下令调取三辅之粮,不日即到。”王允缓缓的说道,然后微微的瞄了一眼杨彪。

刘协继续沉默着。

尚书令的一个郎官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启禀陛下,昔日护匈中郎斐战功卓越,先平白波,后定鲜卑,今又平西凉乱兵,有功于社稷,当行嘉奖。”

王允迅速说道:“此言大善!昔日护匈中郎进兵上郡于春,收功与冬,兵动莫测,谋不再计,北地之间,攻坚如折枯,摧敌如汤雪,夷白波之患,拒鲜卑之袭,平西凉之乱,功威赫赫,宜加进定阳亭侯,以致鼓励。”

“定阳亭侯?”刘协低声重复了一下。

非军功不得封侯这个规矩其实在汉武帝时期就逐渐的被破坏了,后来越往后越乱,到了汉灵帝的时候甚至公开进行售卖各种的官位,爵位虽然不像官位那么的泛滥,但是也比较的不值钱了……

但是如果严格说起来,封斐潜一个亭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斐潜这些功勋都是实打实的战功。

王允之所以在这个大朝会上提出来,就是想要将这一件事情在朝会上彻底的敲定。斐潜这个人,对于王允来说,似乎越发的显得重要起来,因此王允比较急切的想要将斐潜收归到自己的囊中……

然而王允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站了出来:“蛾蛾乱常,扰国四方。凡食公禄,责当分忧。平定白波一则属护土之任,守域之责,且若无河东郡守扼守襄陵,又怎能获一战之机?二则前功已赏,今岂能再与厚赐?护匈中郎责守北地,抵御胡人南下实属于当职,焉可因职而赏,岂不天下人均有功?西凉乱兵,董贼已死,又何惧之?西凉之徒,畏朝廷之威,望风而逃,又岂能因此居功?”

一句话,斐潜干的这些事情,要么之前奖励过了,要么是属于份内事,又怎么能算功劳呢?

尤其是其中涉及西凉兵的一些词语,正是王允之前说过的话语,如此这般,顿时就将王允堵的够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