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九三三章 头疼的问题

诡三国 第九三三章 头疼的问题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荀谌离开了,却留下脑袋里面越来越像是一团浆糊的斐潜。

后世的学术纷争是什么样的?

后世在科学史上五大撕逼,第一场伽利略迎战天主教会,是首次科学与宗教的猛烈冲突,颇有一人当千的味道;第二场牛顿对阵惠更斯,两个大哥带小弟,开启光学史四百年争论,并直接引发了量子力学的源头;第三次还是牛顿出马对阵莱布尼茨,是科学史首次就优先权展开长达几十年的争吵;第四场伏尔泰对阵尼达姆,争论生命起源,是唯一一次大型争吵中,学术观点错误的一方最终获胜,可以称作是惊天大逆转,向来是打脸派的心头爱;第五场赫胥黎对阵牛津主教,是科学史上首次约架,从形式到内容都开启了先河,很是有意思……

不过都似乎都没有汉代这一场撕逼的厉害啊!

如果斐潜猜测的是真的话,那么几乎是等于全华夏人民,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都被卷入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辩论会当中。

这真是让人头疼。

不过很快,没有最头疼只有更头疼的事情来了……

一名亲卫匆匆的来到了堂下,低头禀报,递上了一份拜谒道:“一人自称庞羲庞子仁,求见君侯!”

庞羲?

谁啊?

不认得……

斐潜接过,看了看,只见到拜谒的落款名称位置上仅仅是写了“议郎庞羲”四个字,并无其他。

翻来覆去的看了两遍,一个小小的木牌也看不出什么花样出来,但是毕竟是一份拜谒,而不是名刺,斐潜想了想,便还是同意见上一面再说。

既然是要见面,那么花花轿子自然是人人抬一下比较好,所以斐潜也没有干坐在堂内等候,而是起身到了院门之处,不多时,亲卫便领着一个中年模样的人来到了近前。

汉代的男子自从有胡须的时候便会开始蓄须,并且也没有像后世有什么护肤霜啦,修复乳液啦这些东西,所以一般看起来都比实际的年龄来的更大一些,就像是斐潜自己,现在在下巴上也蓄出了一片软须,不过看着自个儿这个胡须的发展的势头,恐怕是没有所谓的美髯的希望了。

然而面前的这一位,倒是有一副好胡须,虽然没有像所谓五缕长须潇潇洒洒,但是三缕还是有的,在空中飘飘荡荡,多少有一些洒脱的气息。

庞羲来到近前,躬身一礼,口称见过斐侯,俨然一副朝廷下官见过上司的态势。不过,也不算是谄媚,因为斐潜如今认真讲起来还就是光禄勋,正好是这些大汉所谓的郎官们的顶头大佬,所以庞羲这样也不算是过分……

两人见过了礼,斐潜将庞羲迎到大堂之内,分宾主落座之后,庞羲略略几句客套之后,便抛出了一个让斐潜极端惊讶的消息。

庞羲原来是代表着长安的地下反对李郭的势力……嗯,怎么说呢,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准备找斐潜来进行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营救长安朝野当中的皇帝和百官!

而且庞羲说得倒是有头有尾,简单一些来说,就是借着皇帝祭天的名义,将李郭二人和其手下的兵卒隔离开,那么就只需要召集一些勇猛忠诚的侍卫,然后就可以在祭天的时节,将李郭二人,如同对付董卓一般,直接拿下,现场斩首!

斐潜所要做的就是在最快的时间配合祭天行动的环节,将兵卒带到长安附近,镇压住那些因为李郭二人一死,就群龙无首混乱不堪的西凉兵,重新恢复长安京都的秩序,如此便大功告成了……

当然,有许多细节上面的东西庞羲并没有讲得很清晰,但是从话语当中看来,庞羲似乎已经是联合,或者说在长安的地下党……咳咳,拥护汉帝的人士,已经联合起来,都在为这一场浩大的活动奔走串联。

皇帝祭天,这个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理由。

这个毕竟是华夏皇帝的优良传统,早在春秋战国之前,甚至推到夏商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一项皇家活动了。

所谓祭祀天地,当然这样的祭祀活动自然是不可能在城内或者室内进行的,必然是需要到一个开阔的地带,或山巅,或祭坛。祭天是非常正式的活动,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甚至比用兵还重要。

而且这个时节说祭祀也可以,虽然正月的天地合祀的时间已经过去,但是以为天下农事而举办的祈谷大祀倒也是说得通的,既然是天地祭祀,那么就不可能乱糟糟的让普通兵卒来冲撞了整个的祭奠活动,并且在祭祀的时候,为了保证礼仪的规范和完整,一些仪仗队,一些捧牲献礼的队伍肯定是少不了的,也就比较有机会混进一些所谓的忠勇之辈,然后如此一来祭祀的现场就真的还是有机会将远离了兵卒的李郭二人一举格杀……

计划么,还是相当不错的,就连斐潜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破绽出来,说实在话,李郭二人肯定不懂祭天要准备一些什么东西,也不懂什么流程之类的,所以这些事情李郭二人自然是搞不来的,那么就给这些拥护汉帝的人士创造了机会。

用来格杀李郭等人的兵卒方面,虽然庞羲没有讲,但是斐潜也大概猜测得出来,在长安当中也有不少的士族,家奴和私兵多少还是有一些的,既然掌控流程的都是这些人,那么混进一些到仪仗当中也就并非难事了。

庞羲说完了,便静静的看着斐潜。

这倒不是什么交浅言深,只不过斐潜现在已经是摆明车马和李郭对阵了,并且起兵攻下了粟城,这对于位于长安的这些拥护汉帝的人士而言,自然算得上是属于盟友一方,有一些事情当然是可以多少说明一点的,并且斩杀了李郭二人之后,零散的西凉兵卒多少还是需要斐潜带兵进行镇压和收拢,所以跟斐潜将计划和盘托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得不说,华夏人的学习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王允用刺杀这一套上了位,现在李郭二人又称为了新的刺杀目标……

先例,真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这也是一种讽刺。

但是问题是,斐潜要不要答应下来呢?

这倒是一个令人相当头疼的问题。

先抛开斐潜这边苦恼不谈,在相同的时间之内,也有其他的人也在苦恼不已……

比如说曹操。

现在的曹操就非常的矛盾和苦恼,一方面是荀彧来后,带来了不少人才,比如满宠,比如杜袭,比如严象等等,虽然好是非常的好,至少来说缓解了曹操一直以来政事方面甚至是人才方面的大短板,但是……

荀彧不错,推荐的人也不错,而且对于曹操现在的地盘也有了很大的帮助,毕竟民生政事这一块的业务原本就是士族弟子的老本行,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曹操太过于抄心,就做好了,尤其是荀彧原本就是豫州的望族,在兖州也具备一定的声望,不管是比起卫觊还是戏志才来说,都好用很多,甚至在绝大多数时候连荀彧本人都不用出面,递上一个名刺什么的稍微说一下,兖州士族也就给个面子,也就解决了原本曹操要牵扯许久才能解决的问题。

士族子弟有士族自己的行动方式和处事模式,这固然让曹操受益不少,但是原本曹操的许多行为也逐渐的受到了一些的限制……

这种限制当然有好有坏,好的比如像是荀彧建议曹操和曹氏夏侯氏的兄弟之间要建立正式的上下级关系,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等等,坏的么……

主要集中在对于曹操的兵卒扩大的愿望之上。

反对者倒不是荀彧,而是兖州当地的士族,作为在这其中的调和者,荀彧也劝曹操目前这一段时间之内,并不要和兖州的士族太过于对立……

这样的结果,让曹操渐渐的头疼了起来。

曹操家里的兄弟,嗯,包括夏侯一群的兄弟,其实都并不算是正儿八经的士族,只能多少算个豪右,所以别看现在兖州士族口称曹操是东郡太守,但是其实并没有多少将曹操放在眼里。

因为曹操的干爷爷曹腾,其实认真说起来就是一个寒士,只不过借助了皇室的力量,成为了富爸爸,确定了曹家的宦官门阀,当然,曹操的干爷爷还是很有贤名的,比起张让之辈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但是士族的顶端,曹操现在还是爬不上去。这不仅仅需要一时的权势,还需要声望,著作,利益集团,缺一不可。

权掌强兵,说一不二,见到一个坞堡杀一个,遇到一个士族屠一族,不肯跪下磕头的统统杀光,吹嘘信奉着强权至上强者解释一切的信条,这是中二孩子最喜欢看的花样,当不得真。

那么贫家孩子寒窗苦读十年,一朝金榜题名随即成一方大员,这是电视节目喜闻乐见的内容,像这样灰姑凉青蛙王子之类的东西,自然属于童话系列,同样也当不得真。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就是曹操现在这样。

虽然曹家和夏侯家的兄弟们掌控了绝大多数的部队的控制权,但是还是不得不依靠士族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地方上的民生和政事……

那么多曹家夏侯家的兄弟是不是忠于曹操的?这些兵卒甚是是曹家夏侯家散尽家财招募而来的,算不算是曹操个人的部队?

当然是肯定。

那么曹操可不可以将大义作为装饰物,只追求实力,不去管什么世家,什么名分,管他什么兖州豫州的士族,管他什么汉帝,只需要一味的强兵强权,然后就可以去扫平一切反对的力量了?

曹操真的有时候想这么干,尤其是当他逐渐的感觉到有些束手束脚时候,但是却难以下手,士族世家又不是傻白甜,会左边的脸被扇了一巴掌之后还把右边的脸凑上去。

就像现在摆在曹操面前让他头疼的问题。

兖州的士族并不反感曹操,但是也并不是全力的在支持曹操,所以曹操需要一些钱粮,可以,没问题,兖州士族也很爽快的就提供了出来,但是曹操想要扩大兵卒的规模,想要招募更多的士兵,就受到了阻碍。

钱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民间的百姓又大多数归附在了士族和豪右的手中,所以除非曹操从现在开始翻脸,举起屠刀,像黄巾首领,像推土机一样一条路走到黑,不带拐弯的……

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朝代,有利益纽带相互连接的集团,或者说阶级,才是最为可靠的力量,当然集团内部也有纷争,但是在对外的时候,特别是影响到整个阶级集团利益的时候,这种强大的力量就会展现出来,让这些胆敢冒犯虎威的家伙尝一尝什么叫做阶级专政的味道……

而在汉代,还有什么集团会比从夏商周就一代代传下来的血缘关系,相互之间都是亲属的家族更为联系密切,利益相关?当一个人成为了家族前台演员时,就必须时刻以家族利益为政治导向,对于兖州士族来说,自然是还没有觉得曹操的愿望就是他们自己的一切,需要他们前仆后继在所不惜什么的。

强权和士族对着干的事情有么?

有的。

曹操自己也算是亲身经历过党锢之祸,所以也知道这个其实也就是恒帝、灵帝实在是忍受不了士族所谓的“清议”,天天一大群的士族子弟叽叽歪歪,动辄不是喷这个就是喷那个,所以授意宦官,当然宦官当时也是被喷的最凶的哪一个群体,开始以“党人”的名义大肆搜捕这些名士,很是杀了一阵子人,但是有用么?

恒帝第一次党锢时间也不长,士族子弟眨眨眼,撇撇嘴,撅着屁股,忍了,结果灵帝也想有样学样,再继续搞第二次党锢,当然那个时候汉灵帝还小,所以士族子弟也没有太过于将仇恨记在他的头上,但是八年之后,汉灵帝又觉得党锢这个工具确实是相当的不错,反正解释权不是在自己手里么,强权不就是真理么,因此又再一次的举起党锢的屠刀,而且还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士族子弟见势头不对,先是闭嘴了一会儿之后……

黄巾之乱就诞生了。

呵呵。

黄巾之乱,天下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还要统一时间统一步骤统一指挥统一举事,这在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汉代,没有一点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猫腻,谁信?

反正曹操不相信这只是一个巧合。

后来,黄巾之乱一起,汉灵帝就被迫开始为党锢的那些“党人”平反了……

那么强权和士族的斗争,谁赢了?

如果连这个都看不懂,也就白吃这么多年的饭了。

所以现在,曹操也不敢对于兖州的这些士族轻易的做出什么举动,饭总是要一口口的吃,事情总要慢慢一步步来,要想搞这些兖州士族,总是需要找到一些突破口,一点点的收拾才是正理,若是突然动作太大……

所以现在要怎么办才能找到这个突破口呢?

曹操揉了揉脑袋,头疼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