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九七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诡三国 第九七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原先在长安附近的流民,因为这一段时间的围绕着长安这一带反复的争夺战斗,因为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已经渐渐的逃往更偏远的地区,基本上来说多数是逃往了关西还有汉中……

所以关中现在围绕整个的长安区域,人口已经在不断的剥离当中,加上各路神仙打架,原本因为多年来羌胡的叛乱反复,关中这一块的储备本来就不算是很多,虽然这里曾经是一个富庶无比的地区,但那已经是百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天下最富裕的地区,就是冀州和豫州。

关中如果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说不定多少还会好一些,但是现在……

军中厮杀汉子,在军中待一日,就吃一日的粮草,所有的消耗,都是有周边县城供给而来,原先各个县城之内的粮仓,国家储备用于荒年或是灾害的储备,如今都是已经不管不顾的全数被搜罗出来,吃下肚去,化成一泡泡黄白之物,回馈给大地。

在关中诸多的坞堡寨垒,起初的时候还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如今已经渐渐的都被一个个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县城之内没有了粮草,找谁去?

自然是一个个摊派到了头上,征调令一下再下,数量一次比一次大,不堪重负的坞堡寨垒,心思活跃的已经是趁着空隙,收拾细软举家搬迁了,而咬着牙留在原地苦苦撑着的,却不得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走了的都走了,军队或是战争的需求并不因为人口的减少而相应减低烈度,因此摊派在这些留守的人口身上的各种摊派,无形当中就越发的多了起来。

再加上因为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各路兵马在这一块区域上开过来,跑过去,原本在县城附近的耕地,要么被踏查,要么就被当成了战场、营地,被毁坏的不仅仅是青苗,而是一整年的收成。

当然,很多家底厚实的坞堡寨垒的乡间豪右,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积蓄多,许多人还在计算着这场战争打倒什么程度的时候,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至于普通周边的百姓死了多少,或者是县城破败了多少,跟他们自给自足的坞堡体系关系并不大,当然,关中朝廷种劭的不断摊派和西凉兵卒四下劫掠的行径,也让他们担忧和反感,所以这一段时间,他们极其热切的在和弘农杨氏的人联系……

熬吧,熬过眼前这一阵就好了,现在无主的田地越来越多,到时候熬过这一阵之后,就是再次收拢田地的时候!

换吧,换成弘农杨氏来就好了,反正朝廷之上的利益分给谁不是给,反正也落不着自己的手中,只要谁能保证自己家中财富不失,便支持谁!

打仗就是打粮食,谁都不能例外。

这一点不管是皇甫嵩,还是朱儁都非常了解。

如今已经是一败,不可再败,就算是杨彪再性格温和,再知书达理,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因此此战,必须取胜。

朱儁站在郑县之上,望着长安方向,皇甫嵩则是稍微落后了其半步。

之前在雒阳之时,皇甫嵩的地位还是在朱儁之上,而现在……

时也运也,怪不得人,皇甫嵩也迅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全面的配合朱儁。

“北面……”朱儁扭脸望向粟城的方向,问道“……情况如何?”

“应该是撤兵了,但是粟城、雕阴二城依旧屯有兵卒……”

皇甫嵩的回答,让朱儁不由得有些皱眉。

粟城雕阴一线,基本上就算是卡住了关中北上的交通要道。汉代军队辗转征战,更多的还是需要辎重运转,因此只需要将这一条防御线守卫妥当,关中不管是哪一个方面的部队,想要进攻,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朱儁忽然感叹一声,轻轻说道:“……均为社稷重臣,奈何……”

皇甫嵩沉默不言。

朱儁沉吟了一会儿之后,还是放弃了和斐潜携手同进的想法,虽然这样做肯定是上上之举,不过对于杨彪和皇甫嵩来说恐怕就不是了。

先前朱儁还不是很了解这其中的内幕,还向杨彪建议一下,见到杨彪支支吾吾不肯明言,再到了郑县之后皇甫嵩稍微解释了一下,才让朱儁多少知道了一些其中的内幕。

但是纵然感叹又能如何?

朱儁摸了摸胡子,说道:“西凉贼兵人数众多,又有骑兵来去自如……若要是破此贼兵,一则是步步为营,又或可诱其来攻……为营步进,固然稳妥,然耗费时日……诱其来攻,又无饵料……”

在郑县城墙之上,朱儁看着远处关中大地,长长吐了一口气,眯着眼睛,虽然面容苍老,但是目光依旧如同猛鸷,锐利无比的望着东面的方向,似乎是要看出远方西凉兵的破绽来。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远方的扬起了一缕烟尘,几骑斥候飞快的打马前来。

朱儁和皇甫嵩均是不由得神情一凝。

“报!”斥候奔到城下,勒住战马,高声呼喝着,带着几分的喜悦之情,说道,“新丰县城大乱,西凉贼兵,不知为何,在相互攻伐!”

“什么?!”

朱儁和皇甫嵩不由得惊奇的相互对视一眼,随后朱儁立刻大声吩咐道:“开城门,上来详细禀报!”

………………………………

同样的消息,也传到了粟城。

对于斥候这一块,斐潜这一方面也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不过面对这样的消息,徐庶同样也有一点点的遗憾。

按照斥候的说法,新丰城中大乱,西凉兵相互砍杀,都没有了日常的规矩和管理,甚至是连原本应该派出的斥候和巡弋游骑都没有了,所以斐潜的斥候可以贴的极近,亲眼看见了双方拼杀的凶狠模样……

按照斥候这样的说法,虽然说徐庶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西凉兵突然内讧起来了,但是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遗憾的是,斐潜才刚刚带着兵卒返回了平阳,要是这样的消息早来个几天就好了。

然而现在,需不需要建议斐潜重新返回关中呢?

徐庶也在思索着。

思来想去,最后徐庶觉得,还是维持上一次和斐潜商议的结果,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当下的损耗确实是大了一些,再持续作战,不仅会耗费掉大量的粮草,更重要问题的是战马。

北面不管是要防御鲜卑的反扑,还是维护整个并北地盘的稳定,仅仅依靠两条腿的步卒,是控制不过来的,往往有可能会顾此失彼,只有保持一定的骑兵数量,才可以控制得住整个并北的区域。

关中虽然好,但是毕竟不是斐潜的发家之所,在现在这个阶段,先要保证自家的粮草供给不能断了,这才是王道。

卡住粟城雕阴一线,等于是只需要再这两个地方屯兵即可,而雕阴原本就是关隘,耕作只是附属品,有也好,无也行,粟城则是新下的县城,周边的坞堡也并不多,也不指望能收获多少的粮草,然而平阳乃至阴山一带则是不同,有的地方已经是耕作了两三年了,生田已经成为了熟田,正是最佳的时候,怎么能够轻易的放弃?

再者说,关中现在战乱此起彼伏,就算是目前新丰的西凉兵卒内讧,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全部的西凉兵,更何况还有朝野当中的人员和弘农杨氏虎视眈眈……

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要恢复关中现在的农业持续,先不说恢复之后能不能是斐潜受益,单单要重新播种,重新育苗这就需要多少的粮草了?

此时进关中,多少是有些得不偿失啊。

徐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统统详细的写了下来,附在最新的情报之后,让人快马加鞭的送往斐潜处,然后背着手在偏厅内转了两圈,然后令人将马延请来……

………………………………

关中战得如火如荼,而平阳城内,依旧是一片人间胜景。

在平阳城内最大的酒楼,喜登楼之内,更是满满都坐满了,就连走廊之上,临时性添加的小座,也都是抢手之极。

此刻在平阳城当中,已经没有了前些年头败坏不堪的痕迹,不管是街道还是房屋,都是赞新一片,就宛如这一片土地上的气息一般,充满了旺盛的生机。

城中百姓,虽然如常过着日子,但是比起其他的地方而言,则是好上了不止十倍百倍,衣食无忧之外,兜里还可以落几张小钱……

嗯,是的,几张。

在整个平阳地区,斐潜所推行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渐的渗透方方面面,取代了原先汉朝的货币系统。

以斐潜信用为担保的“交子”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商品贸易上面的买卖双方计价的困难,成为了官方指定的一般等价物,甚至还在初期带来意想不到的一点微妙的副作用……

交子,在潜意识的情形下,极大的促进了平阳区域的经济循环。

一个是加速了五铢钱退出市场的速度。

之前的钱币是五铢钱,可是现在五铢钱基本上就等于是废品了,连带着导致很多铜器的价格也相应下跌,青铜在丢失了货币计量单位的附加光环之后,身家一下子就缩水了很多,导致斐潜现在的工房之内,有很多器械又重新使用了青铜灌注作为零部件。

因为便宜啊,甚至成本比炼铁还更便宜。

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

人们之前拿得都是铜钱,不管是拿在手中还是揣在怀里,都是觉得这些铜钱似乎是凝结了自己辛劳,沉甸甸的很有成就感,自然也是很珍惜,不是确实需要购买一些物资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民众都会将铜钱藏起来,塞在各个隐蔽的角落。

现在是交子,是纸币啊,再藏塞某个阴暗的角落,恐怕……

而且纸币太轻了,初期成为替代品的时候,很多民众都不相信,甚至不觉得这个就是所谓的“钱”,非要将这些交子立刻换成了物品才会安心,这就导致了交子流通的速度远远的高于之前的铜钱,老百姓手中几乎不会囤积大量的交子。

稍微有一点金融知识的都知道,因为纸币流通的速度快,所以斐潜这边根本就不需要准备非常多的交子数量,就跟上了整个平阳经济的需求。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市场的商品交换的大幅增长,又没有表现出纸币过多带来的通货膨胀。

从关中逃难而来的流民,大部分北上送到了阴山,稍微有一点家底的,自然不可能跟着那些苦哈哈一起去阴山耕作,而是投亲靠友的在平阳留了下来。纵然是没有亲友的,也是想方设法的张罗了关系,怎样说也在平阳附近漂着,就宛如后世的北漂上漂……

因为平阳这里需求量大,信息及时,纵然是一时困顿,但是只要是抓住了一个两个机会,又可以重新发家。这种道理,这些经历过起落的寒门和乡野豪右们,自然是门清。

而在古代,消息传递最快的地方,向来就是酒楼。

大多数华夏人的天性,几杯猫尿一下肚,什么话都能说……

虽然现在平阳这里没有二锅头,但是不管是金浆酒还是粟米酒,甚至是羌胡带来的葡萄酒,价格高低不等,品种颇为丰富,因此再来一瓶酒,还能接着吹到旁人怀疑人生的情况也是常见。

所以平阳喜登楼这里,几乎天天生意都是超好。

没多少钱的,坐在一楼或是楼外凉棚,喝着酸且淡的行酒,配着又黑又糙的粗饼,要是能来上一两个喜登楼招牌的大馅肉包子,那就是让周边羡慕的生活了。

能上二楼的,基本上就是多少有些身家的,叫上一些小菜,打上一壶米酒或是醇酒,慢慢吃喝着,相互之间试探着,交换着各种的消息和买卖需求。

而在三楼,则全部都是一间间隔出来的雅座,相比较二楼的消费又是贵了不少,不过能上三楼来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些不在乎钱的主子,他们需要的,则是另外的东西……

就比如现在。

一间雅间之内,几人坐在一处。

“……知道么,现如今,原来的中郎将,已经拜征西了!”此言一出,在座的几人面色都有些变化,颇有些异彩纷呈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