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九七七章 欲求中兴的中兴剑

诡三国 第九七七章 欲求中兴的中兴剑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斐潜真的没想到,到了雕阴见到了贾诩之后,贾诩感兴趣的不是关中的形式变幻,也不是今后他自己的安排,而是看上了斐潜的那一把剑。

那一把汉帝刘协送给斐潜的中兴剑。

贾诩宛若无视斐潜身后黄旭警惕的目光,自顾自的端坐于席上,平举着那把中兴剑上下打量……

斐潜颇有些兴趣的看着甲鱼,嗯,贾诩,觉得这个样子的贾诩还真的没有见过。

不管是记忆里面的,还是前一段时间贾诩刚刚被张辽抓过来的时候,贾诩似乎都是一副淡淡的表情,既没有什么愤慨的样子,也没有什么委屈的模样,像这样露出一脸的缅怀之色的情形,真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贾诩轻轻的用手指头在剑脊上拂过,良久之后,微微低叹一声,然后将长剑回鞘,双手奉给了一旁的斐潜亲卫。

斐潜身后的黄旭,此时才略微松了松一只握着的战刀刀柄,轻轻的往后略退了半步。

“君侯可知此为何剑?”贾诩沉吟了半响,缓缓的问道。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中兴,建宁三年,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此乃四剑之一。”

刚刚拿到这把长剑的时候,斐潜还不是很了解,不过奈何这一路回来,见到了徐庶还有荀谌,这两个人虽然不是大百科全书,但是汉代的一些基础知识,明显是比斐潜这个半桶水要来得更好一些,自然也知道了一点。

贾诩点点头,继续说道:“如此,后此四剑无故失一……此事君侯也是知晓了?”

斐潜慢慢的点点头,不是很确定的说道:“略有耳闻。”汉灵帝铸造中兴剑之后,这四把剑便一直置放于宫中,但是后来却莫名其妙的少了一把。

这个事情荀谌也略说了一句,但是也仅仅是提了一下,并没有详细解释,因此斐潜也就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而已。

不过现在贾诩一讲,斐潜心中就嘀咕了起来。“……文和之意,莫非此剑……即为……所失之剑?”

贾诩哑然而笑,说道:“君侯莫要玩笑,这如何可能?”

斐潜顿时默然无语。

死甲鱼,逗我呢?

来人,烧水准备熬甲鱼汤喝……

斐潜默默的在心中念叨几句,然后忍了下来。信息不对称就是这样,麻痹的很是讨厌,这样的情形就算是在后世也难以避免,一方面是掌握信息的人都会下意识的不让这些信息扩大化,另外一方面则是缺乏信息的人,或许是没渠道,或许是没心情,或许是懒,然后就没有继续去挖掘了……

汉灵帝铸造四把中兴剑,然后丢了一把。

哦,这个事情,斐潜现在是知道了,大多数人也就和斐潜一样,到此为止,并不会深究,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也不会将一些事情相互联系起来,但是现在斐潜看着贾诩的模样,显然这里面还有一些神神叨叨的地方……

“请文和直言。”斐潜说道。

贾诩明显是要抖一把的模样,当然,这样也是应有之意,要不然怎么能让斐潜觉得贾诩是个有用之才呢,再回到大狱当中带着沉重的枷锁,这样的生活贾诩真的不想体验第二次。

不过贾诩却看了斐潜身后的黄旭一眼,黄旭立刻也回瞪了贾诩一眼。

斐潜会意,想了想,还是好奇心占据了上风,便令黄旭把守住厅堂之外,然后便示意贾诩可以说了。

贾诩捋了捋胡须,说道:“此剑,乃乱世之根也……”

“啊?”斐潜瞪大了眼睛。

这是几个意思啊?

汉灵帝铸造的中兴剑,怎么成为了乱世的根基了?

喵喵喵,这贾诩没发骚,呃,发烧吧?

历史上,但凡讨论东汉崩溃,必说桓、灵,以其鬻爵卖官,宠信宦官,导致天下大乱,黄巾蜂起,以至于汉王朝一朝倾覆等等等等……

然而事实上,真是如此么?

贾诩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永康元年间,窦氏临朝问政,权柄天下,乃定章帝玄孙,继承大统。建宁元年,先帝继位,以太傅陈、大将军窦及司徒胡三人,共参录尚书事……”

斐潜不明觉厉的点点头,这些都是已知的事情,不过贾诩究竟要讲什么,又和这个中兴剑有什么关联?

贾诩看了一眼斐潜,就知道斐潜现在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便略微解释了一下,说道:“君侯可知迎先帝入朝者为何人?”

斐潜眨眨眼,说道:“莫非为大将军窦?”

“非也。”贾诩摇了摇头,说道,“乃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节亲至河间迎之……而后掌权乃窦陈二人,且又密谋去除宦官,方有辛亥政变……”

虽然贾诩没有说得非常清楚,但是大体上斐潜也能推断出来了。

但凡迎立皇帝,自然是大功一件,但是明显的是汉灵帝登上皇位之后,吃肉喝酒的全数是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一系列的人员,并没有分润到了宦官这一边,导致宦官多有不满,可能也会在汉灵帝耳朵边多有谗言,搞点小动作什么的,这样的事情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双方之间的关系走向冰点,最终兵戎相见。

辛亥政变,嗯,看来到了辛亥这个时间,好像都不怎么安分啊……

当然,汉灵帝在这个事件当中,或是是对于迎驾的宦官么有些偏心,或许是也想借着宦官的手去除掉越来越庞大的窦氏集团,至于是哪一种情况,现在也不得而知了,只是知道后来的事情就是窦武太大意了,然后被曹节等人一阵反扑,领了便当下场休息去了。

贾诩继续用他那个慢悠悠的腔调讲道:“……建宁三年,铸得中兴剑四,镇于宫中四方之位,四年,先帝元服,大婚,立宋氏为后,大赦天下……乱便由此而起……”

古代想要打一把剑,尤其是像皇室这样,要打一把具备象征意义的剑,不是随随便便开个炉火,拿个锤子敲几下了事,必然是繁琐无比,按照各种流程,搞不好还需要拜祭祖先之类的,因此在建宁三年铸造而成的中兴剑,估计至少要在建宁二年,甚至是元年就需要开始着手了,那么也就是说,汉灵帝在登基初始,便开始做了这一件事情。

虽然不知道汉灵帝在元服的时候到底是几岁,但是大概是十二三岁的样子,那么不管是谁,到了中二的年龄总该是多少有一些中二的举动或是中二的梦想吧,因此中兴剑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或许在那个时候,汉灵帝还一度深信自己是中兴之主也说不定……

好吧,所有皇帝一开始都是这样认为的。

等等,宋皇后,宋氏,斐潜忽然想起来,曹操他什么,是妹夫还是姐夫啊,好像就是姓宋的,然后曹操也是因为这个姓宋的事情,被牵连导致丢了官……

贾诩脸上露出一点略带嘲讽的笑意,说道:“……先帝虽有宏图,却无手段,除窦氏,却陷于中常,宋氏亦无能,天下之政归于宦官之手,安得不乱?”

其实历朝历代当中宦官当中也有清明政治的人,而普通官员也未必见得是一定有多好,只不过因为宦官一个是知识不够,多数砸了锅却不懂得补,二个是宦官对自己够狠,所以一旦狠毒施展起来,就难免不讲规矩,没有了多少底线,这自然成为了绝大多数古代知识分子言之灼灼的诟病之处……

按照贾诩的意思,利用官宦搞掉窦武,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放出去的宦官却没有绳套,这就是主人的过失了。

“……建宁年间,党锢多起,州郡之内,钩党者无数,陈李之流瑟瑟不敢言,中常越发得势,构宗亲陷皇后,朝野之上噤若寒蝉,后又立鸿都学宮,诸生皆州郡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或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诚然鼎盛一时……终让各地大族忍无可忍,中兴之剑便因此而失……”

鸿都学宮是宦官们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权势,和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借汉灵帝之名,开设的学宮,自然会侵占到了士族势力的根本,但是斐潜却没想到,这个事情居然也和中兴剑牵扯到了关系。

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之前宦官怎么折腾,士族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忍了,唯独当宦官开始动到了士族的根基的时候,士族势力就无法容忍了,这个斐潜自然也是能够理解,不过这跟偷窃中兴剑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贾诩微微笑着,然后说道:“……某随太师,嗯,入京期间得阅太库文献……失窃之后,宫中闭宫检索多日,亦只得‘无故’二字落于笔端……”

“无故”,这两个字就是极端的讽刺了,东西丢了,值守巡逻的人呢?清洁打扫的人呢?监督清点的人呢?既没有写什么惩罚,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记载,就简简单单两个字“无故”,丢了就这样算了?

开什么玩笑。

这个可是皇帝亲自下令铸造的,并且还具备一定的象征意义,放在宫中也是按照四面的方位进行摆放的,明显是汉灵帝对于自己和大汉王朝的精神寄托之物,丢了之后怎么会轻易的就算了?怎么可能就一个“无故”,就算是结案了?

所以,这个“无故”,意味着当时发生了一些不可解释的事情。

“……熹平七年失其剑,先帝便改元光和。二年,时任京兆尹杨文先,会同司隶校尉阳方正揭发中常侍王甫,勒索忠良敛财无数,以七千万钱之名下狱,死于杖下,尸磔……”贾诩继续说道,像是说两个毫无关联的另外的话题。

斐潜皱眉,听着贾诩的话语,思索着。

改年号光和?

光和,和光,和光同尘?

要知道古代年号这个玩意,可不是像曹鸡肋一样,拿着鸡骨头就随口一说,必然是有一点含义。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这个年号,又代表了当时汉灵帝的什么心境?

再者,中常侍王甫?

杨文先?阳方正?

敲诈勒索,敛财无算之罪?

这个看起来很光明正大的理由之下,似乎掩盖这一点什么?

要知道早在光和之前,汉灵帝已经开始指使手下的宦官,在西园大肆的买卖官爵了,更何况七千万钱,呵呵,这个也就是两三个高官的价格而已……

当时汉灵帝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朝中官员,千石者,需纳千万钱,爵位另算,而地方官员则是倍之,同时不论大小官吏,但凡升迁,都需要投标,价高者才可得其位,这样一来,七千万钱看起来数量大,其实真的不算多少,要知道大汉王朝就不算朝中的官员,大大小小的各种郡就有百来个,横竖就只是价值两三个郡守位置而已。

更可况之前这个中常侍王甫可是权柄滔天,在他的授意之下,不说朝野当中的大小官吏,而且还搞死了一个宗亲王爷,就连汉灵帝的宋皇后,其实也是这个王甫在其中作梗,这样的一个得到汉灵帝极度宠信的大宦官,急转直下,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直接在狱中就被杖死了,而且还不算完,死了还要被尸磔弃市,这才解了气……

这有多大的恨才会让汉灵帝如此?

难道只是因为那七千万钱么?

斐潜摸了摸下巴上的一层软软的胡须绒毛,皱着眉说道:“……文和之意,中兴剑失窃,与中常侍王甫有所关系?”

贾诩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但是从这些事件,一件件的进行推测来看,对于中常侍王甫正常来说,是没有偷窃中兴剑的必要的,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冤枉的,然而可能在中兴剑失窃之后许多证据都指向了他,这就成为了汉灵帝心中的一个疙瘩,虽然在失窃之时没有立刻宣判,但是最后可能是汉灵帝的授意,或者是杨彪等人顺水推舟,就将中常侍王甫给收拾掉了。

“……后阳方正上疏,曰太学、东观足以宣明教化,请罢鸿都之选,以消天下之谤……后鸿都便废……”贾诩继续慢悠悠的说道,“……然此事尚未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