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399章 新与旧

诡三国 第1399章 新与旧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一个新势力的崛起,必然带来旧势力的动荡。

弘农杨氏。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是有些人未必能够等得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刻。

杨彪缓缓的在一位老者的床榻之前跪下,望着床榻之上气息已经是如游丝一般的老人。

屋内点燃着两盆的银炭,但是床榻之上的老人似乎依旧觉得寒冷,盖着厚厚的丝被,似乎身上已经沾染上了地狱的阴寒。

这一位曾经在杨氏之中叱诧风云,跺跺脚动动手便是风云变换的人物,如今已经是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烟消云散。

“如何了?”老者闭着眼,但是似乎也能察觉到了杨彪的靠近,闭着眼,从有些枯干的嘴中吐了两三字。

“回大长老,征西下属不日要来接管函谷关了。”杨彪低着头说道。

太史慈已经派遣了人手先行一步到了这里,下一步便是正是接受函谷关,也就代表着杨彪所代表的弘农杨氏,合并到征西统属之内。

“……崤函之固,雍州之地……固守以窥……席卷……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外连衡……”老人气息微弱,讲了这寥寥几字,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杨彪静静的听完,沉默了良久,说道:“商君虽秦利,亦秦害也。”

老人枯干且布满了皱纹的眼皮动了动,露出了一丝昏黄浑浊的眼珠,盯着杨彪,似乎努力的辨认着杨彪的轮廓,又像是表示着什么态度,许久才说道:“切记……商君……若成,便……天下之雄,若败……”

杨彪默默地点点头,说道:“大长老所言,彪自当铭记。”

两个人都是极端聪明的人物,寥寥几句就已经是定下了杨氏将来的方向,但是这样的方向转变,却未必能让所有人理解,或者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里那里的利益,总是有些人会反对,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大长老呼哧呼哧的呼吸着,许久之后才说道:“老夫……命不久矣……当下……定还有些……愚钝之人……”

杨彪沉默着。

大长老吃力的呼吸着,就像是在胸腹之间装上了一个小风箱,似乎在积蓄着力量,也像是在忍受着痛苦。良久之后,大长老忽然出声说道:“……也罢……扶老夫起来!且去……去取药来!”

“大长老!”杨彪拜倒在地,叩地有声。

那一年董卓进京的时候,大长老杨让还可以拄着拐杖自行,依旧还可以逞强不让侍从搀扶,但是这几年过去,大长老杨让的衰老是与日俱增,现在已经是大多数时间只能躺在了床榻之上,这个冬日更加的严重,只有每日太阳最大的时候才在侍从的帮助之下,去晒一晒太阳,才算是勉力支撑到了今年初春……

“……”大长老艰难的在侍从的帮助之下,坐了起来,看了杨彪一会儿,才缓缓的说道,“起来吧……”大长老虽然年老了,但是心却不糊涂,杨彪这个节点来找他,难倒就是仅仅是为了晨定昏省?

一名中年的侍从端着一个漆盘而来,却迟疑着不敢进。

“取来!”大长老瞪着那个贴身侍从。

“大长老!”中年侍从忽然眼泪滚滚而下,哽咽着说道,“大长老体虚,若是再用此药……纵然有一时……恐怕是……”

“混账!”大长老动怒,在床榻之上拍了一下,说道,“汝之好意,便是让老夫……老夫缠绵于病榻,毙命于苟且么!咳咳咳……取,取来!”

弘农杨氏作为大汉冠族百余年,自然也有些各种方面的积累,不仅在于经文方面,就连方士的丹药也有些研究。大长老杨让叫侍从拿来的丹药,也就是通过方士练出来的金丹,和后世的一些吊命的物品有些相似,就是短时间之内激发出大量的人体潜能,但是副作用也同样十分明显,甚至……

中年侍从不敢违背大长老杨让,只得流着眼泪将装着金丹的玉瓶送到了大长老面前。

杨让伸出骨瘦如柴的手,颤巍巍的抓起了玉瓶,呼哧呼哧喘息了片刻,然后对着依旧跪拜在地上的杨彪说道:“且去!”

杨彪不敢多言,在地上再次叩首,便匆匆退下。

过了片刻之后,杨彪又重新回来,低声说道:“大长老,已经下令召集了……半个时辰内便至……”

杨让在床榻之上勉力支撑着身躯,一旁的侍从侍女在忙碌着给杨让穿上中衣和外袍,还有人端着一套皮裘在一旁等候。

杨彪瞄了一眼,招招手让自己随从去取了一套羽绒服来,然后献给了杨让,表示这个征西将军平阳产出的羽绒服,保暖程度不比皮裘差,但是重量轻便许多,并且更加的舒适。

杨让看了一眼,示意让侍女帮他穿上,然后伸手摸了摸羽绒服,似乎感觉还算是不错,便微微点点头,然后对着杨彪说道:“……此间中人,皆侍奉老夫多年……待老夫故去,汝当妥善安置……”

杨彪拱手恭敬的应下。

杨让盯着杨彪看了几眼,微微一叹,便捏着玉瓶,闭上了眼,似乎是方才的语言和行为已经消耗了绝大多数的精力,也就不再多言,在床榻之上坐着。若不是一旁的侍女在拿捏着杨让的胳膊腿脚,替他活动气血,还有那时不时在衰老下垂的眼皮之下动一下的眼珠,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一个是已经丧失了任何生机的衰老躯体……

杨彪静静的等候着。

也许是过了许久,也许只是过了片刻,屋外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然后一个声音在门外响起:“启禀大长老,启禀家主……三长老和五长老都已经到了……”

杨让看了杨彪一眼,说道:“三长老?”

杨彪点点头。

三长老是杨里的从弟,唤做杨平。当年杨里因为家族内部相争,被迫出走的时候,杨平就曾经大闹过一场,而如今杨彪再次选择了前进的方向,结果又是杨平站出来反对,似乎冥冥之中自有一种天意。

杨让打开了玉瓶,倒出了一粒包裹着金箔的丹药,然后揭开金箔,露出了其中鲜红如血一般的本体,沉默了片刻,便闭上了眼,将丹药纳入了口中。

一旁的中年侍从忍不住哭泣出来,拜倒在地,带着其余的许多屋内侍从,也一同拜倒在地上。

杨让喝了几口水,让丹药滑落入胃中,然后闭上眼感觉到了一股热力似乎从腹腔之内散发出来,让他的手脚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

但是也伴随着隐隐的痛楚……

“取杖来!”杨让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喝骂道,“哭什么!现在老夫还未亡!等老夫故去的时候再哭也不迟!”

杨让拄着鸠杖走着,每挪动一步,都显得无比的艰难,一旁的侍者小心翼翼的伸着手虚扶着,围绕着,却都不敢上前搀扶。

从后宅出来,经过了挂上了布幔避风的回廊,就到了四知堂。

或许是行走血液流通,或许是药力渐渐散发,杨让原本灰白的面色也多了些血色,似乎也带上了一丝的光泽,行走之间步伐也没有那么艰难和干涩,似乎一切都在好转,但是一旁的众人,包括杨让自己在内,都是清楚的知道,这不过就是激发了人体的潜能而已,而像是杨让这样的年龄,这一次的激发,或许也就是他最后的一次……

杨让站在四知堂前,仰头看着牌匾,长长的白眉抖动着。

阳光从天空上照耀下来,透过四知堂门前的槐树枝叶之间洒落在地面,形成了斑驳的光影,也洒落在杨让的头上和身上,形成细碎的光明和阴影的组合。

“文先……”

杨让轻声呼唤道。

“在。”

杨彪走上前来,在杨让的身侧低下脑袋,槐树的光影只能照耀到了杨彪头上的进贤冠,却照不亮杨彪的面容。

四知堂前,三槐树下,见证了杨震一步步走上大汉的朝堂,也见证了杨氏在弘农的壮大和发展,也见证着当年杨奉杨里等人的分歧,甚至也见证了董卓入京之后杨氏的一步步变化……

四知堂依旧。三槐树依旧。

只是人已经不同,事也变得不同。

杨让看着,沉默许久,说道:“何为四知?”

杨彪心中一跳,猛然之间感觉到这个问题和当下的场景似乎有些熟悉,似乎在什么时候发生过……

“四知之下,唯有两字,度、慎而已……度者,长短之计,事物之境也;慎者,毋涉险地,因势利导也……”杨彪低声回答道。

杨让依旧仰着头,浑浊的眼眸当中闪耀着光华,脸上的皱纹活动着,就像是一条条游走在光明和黑暗当中的蠕虫。“当年……汝也是如此回答的……”

“是……大长老……”杨彪依旧俯首,恭敬的说道。

杨让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的时候,似乎在嘴边飘过了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又像只是喉咙里面的一个呼噜……

“大长老!”

“大长老……”

已经在在四知堂之内等候的三长老和五长老到了堂前迎接。

“昔闻大兄有恙在身,本欲拜见问安,又恐惊扰了大兄修养……”三长老拱手说道,“今日得见,大兄似乎……风采依旧……某甚是欢喜……”

五长老也在一旁拜见杨让。

杨让淡淡的扫了两人一眼,说道:“说得倒是不错,不过恐怕也有不少人盼着老夫早日驾鹤吧?”

“这……”三长老被呛了一下。

“大兄真爱说笑……”五长老在一旁缓和气氛。

杨让没有继续废话,径直往内就走。他已经感觉胸腹之内的温度渐渐的没有之前那么滚烫了,或许药力也正在消散当中,若是不趁着自己还支撑得住之前将事情办妥,恐怕倒下之后便再也爬不起来了。

“据闻……汝二人对杨氏归入征西麾下,多有微词?”大长老杨让在上首坐下,直截了当的说道,完全没有往日的委婉和温和。

“……”五长老看了一眼大长老,又看了一眼三长老,默然无言。

三长老拱拱手说道:“昔日里兄在世之时,曾言归附山东,杨氏终有祸端,今已然所验!当今又重归山西!岂如经年,白费功夫,杨氏徘徊,竟无寸进!若归征西之下,亦无不可,然需治文先统领不力之罪!”

杨让不置可否,转头看向了五长老,说道:“汝之意如何?”

五长老沉默片刻,说道:“自董贼入京以来,杨氏一错再错,伤筋动骨,已经是大不如昔……如今袁氏如日中天,控土大河南北,近日亦闻袁大将军平定幽北,囊括青兖,不日将进军并州……此时投于征西之下……是否失之稳妥?小弟愚钝,还请大兄赐教。”

杨让微微点点头,说道:“袁氏不可持……”杨让正待继续说什么,但是胸腹之内一阵翻腾,便皱了皱长长的白眉,微微闭上眼,对着下首的杨彪说道,“……文先汝且言之……”

“唯。”虽然不清楚为什么杨让说了一般突然不说了,但是既然杨让这样吩咐,杨彪也就朝着三长老和五长老拱拱手说道,“……袁氏初看蓬勃,然隐患丛生。今日袁本初势大,然其为庶出也,废嫡而立庶,终有祸也,此乃其一。兖州曹平东,迎天子于许县,虽与袁大将军交善,然朝廷法度,终不可废,袁氏又怎肯屈膝其下?此乃其二。袁大将军幽州初定,青州未稳,便进军并州,急切之意昭然,然太原上党,自古乃险要之地,强弩之末焉可久战?若不得胜,必然大败。此乃其三。若袁本初败于并,袁公路败于淮,袁氏颓矣……如此,天下纷乱,唯有征西以雍为固,以汉中、陇右、并北为基,可成大势……”

杨让睁开眼睛,看向了三长老,说道:“如何?”

三长老睁着一对三角眼,看了着杨彪,又看了看杨让,咬牙说道:“若先论文先之前损兵折将之罪,此事某便允之!”

杨让嘿嘿笑了几声,嗓音之中有一种沙哑的感觉,就像是腐朽的木头崩坏了一般,说道:“如此……便治罪吧!来人!”

“在!”堂下闪出了几名带甲侍卫,齐声拱手应答。这些侍卫都是杨氏家族当中的孤儿,从小被杨氏收养,为家族效死的思想已经是深深的镌刻在了其脑海当中。

“令!”杨让从怀里摸出了大长老的令牌,丟在了面前的席上,沉声说道,“拿下杨平!”

三长老差点跳起来,大声呵斥侍卫,但是对于四知堂的侍卫来说,大长老的号令便是最高级别的,哪里管三长老说些什么,便一拥而上,将三长老杨平扯到在地,押到了大堂当中。

杨让缓缓站起,居高临下看着被押在地上的杨平,沉声说道:“罪人杨平,与袁氏勾结,为得私利,祸损家族,着革去长老一职,交由族宗审问发落!”

“大兄!大……”杨平还待再辩,却被一旁的侍从取了布条堵住了嘴,只能呜呜的叫着,被拖拽了出去。

一旁的五长老汗如雨下。

“此事……便交给汝来审理了……”杨让转过头,看着五长老,阴森森的吩咐道,“今日之内,便审理结案!”

“这个……唯……谨遵大长老之令……”五长老迟疑片刻,最终还是拜倒在地,应答领命,然后便匆匆告退而去。查杨平什么勾结袁氏的证据,其实很简单,就算是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找一找,也会有的。

望着五长老远去的背影,杨让身形晃了晃,突然一口鲜血喷出,仰天便倒!而这一口原本艳红的鲜血在离开了口腔之后,几乎是立刻变成了黑色!

“大长老!”杨彪抢上前去,扶住了杨让。

杨让已经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用手颤巍巍的指了指四知堂的门口上方。

门口,门口之处有什么?

杨彪回头而望,忽然想起了些什么……

“……大长老……”杨彪泪如雨下,“……四知之上,仍有三惑……唯有智达格物,才可避开三惑障迷;唯有洞察明性,方能体会四知之要……”

这是当年杨让对着杨彪所说的话语,到了此时,杨彪才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什么面子,什么情怀,什么远景,都是家族存在的时候才有得谈的!当一个家族败落,当面临着危险,身处在存亡的时候,再纠结于“三惑”,再被情绪所遮蔽,所影响,就会将整个家族拖向深渊。

不如人就不如人。

当年杨震不也是如此么?

越往上走,敌人便是越多,等登上了顶峰的时候,全天下都是敌人。杨让在最后时刻,依旧想要让杨彪知道这个道理,知道从杨震那个时候传下来的“四知”和“三惑”……

杨彪嚎啕大哭,涕泪横流。不知道是因为明白了杨让的苦心,还是在哭泣他没有办法登上最高的那个位置,但是杨彪也明白,则是杨氏最好的方式,也是最佳的选择。

杨让微微点头,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