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444章 金银外交

诡三国 第1444章 金银外交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人和人之间似乎确实是有相性的,有些人似乎和谁都谈得来,唯独只和某某人谈不来,又有人只和某个人谈得来,其他任何人都谈不来。

莫名其妙之中,似乎也有着冥冥天意。

许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许攸大体上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或许是因为说话太直接,或许是因为贪婪太功利,又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许多人为了表示自身的清白无瑕,也不愿意和许攸太过于接近,致使自己沾染上什么铜臭的味道。

不过许攸对于这个事情,基本上毫不在乎。在许攸的观念里面,旁人对于他的评价有几个五铢钱的作用?嗯,对了,现在都是征西铜钱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前提是,劣币和良币必须同时在市场内流通,然后也同样作为商品一般等价物来使用,具备同样的结算功能,然后劣币就会逐渐的驱逐良币,导致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劣币……

但是有个词叫做物极必反。

当劣币大规模的泛滥,导致市场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的时候,不管是官府还是民众,都亟待着一种改革和变化,来让商品经济重新恢复活力。因此当董卓大规模的铸造劣质五铢钱,然后在斐潜的带头之下,各地诸侯忍不住都投入了印钱大业之中后,经济市场就被劣质的五铢钱完全摧毁了。

五铢钱,铸造工艺其实并不复杂,防伪功能更是几乎等于没有。想想看也是,大汉王朝成立了三四百年,然后使用了三四百年的货币,没有任何重大改版,还指望着各地诸侯能够老实巴交的不钻空子?

谁也不是傻子,再加上又都处于需要庞大开销的时间点上,铸造劣质五铢钱掠夺民间财富,就成为了各地诸侯之间都心知肚明,秘而不宣,但是又广而皆知的秘密。

在这样的情况下,五铢钱的价值迅速的跌到了冰点,有大堆的人要用,却没有人愿意收,就像是后世买一包草纸要带一袋子的纸币一样,毫无价值可言,市面上也就渐渐的如同一潭死水一样,许多货物无法流通,有的或许还可以储存,有的便只能是看着一天天的腐坏……

在这样的情况下,征西将军斐潜因为庞大的商队流通性,带来了新的替代货币,用竹纸制造的交子,暂时性的成为了新的信用货币单位,反正许多大宗货物都是和商队进行交易,所以接纳交子作为一般等价物也并非完全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但是随着征西地盘的扩大,交子在体制上过于超前,不论是保存性还是使用性,都有些限制,因此征西将军斐潜又推出了新的货币系统,借着交子在前期的铺垫,各地商贾也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更加让人觉得放心的金银铜三级金属货币。

就像是一个国家发展久了,通货膨胀总是避免不了的,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面值总是越来越大一样,大汉王朝三四百年,民间早就需要一种超过铜钱价值体系的货币,但是以往的汉代官员,只懂得一股脑的制造什么当十,当百,甚至当千的铜钱,除了增加剧烈通货膨胀和让各地诸侯大捞一笔之外,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嗯,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些古代经济学家未必不懂要使用金银,但是为了能够保持一个随时可以收割一波韭菜的手段,所以……

不管怎么说,现在征西的金银铜币,刚好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又符合汉代人民一贯以来的价值习惯,因此比交子更加的受欢迎,因为重量之上也算是不足量的货币,再加上精良的压制工艺,导致仿制的成本很高,一时之间就算是有心仿造,也不太容易仿制得出来。

再加上五铢钱的前车之鉴,许多商户都学乖了,但凡是劣质货币一律拒收,这样也无形当中帮助了征西钱币的流通铺广,甚至在冀州等士族豪右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成了气候,成了一种习惯,想要改,都不容易了。

大汉经济,分为两个大区,一个山东,一个山西。山西自然是以关中弘农之地为主,而山东则是冀州兖州豫州为重,然后山西那一片就不说了,山东这一块因为兖州豫州这一段时间都在征战,冀州又因为和公孙瓒交战,也没有腾出手来管货币这个事情,而豫州一侧的荆州,有算是半个征西老家,对于征西货币也欣然接受,导致等到冀州士族豪右才想着过两天再处理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商户都接受了征西货币。

然后一些聪明的人,比如像是许攸这样的,就发现了征西金银铜货币之间的利润差价,便迫不及待的开始进行原始的金融货币投资起来,用铜币去换金银币,然后再用金银币再冀州等地方换铜币,虽然一年之内只能跑一两趟,但是其中接近50%的高利润也让许多人为之疯狂。

许多人都觉得征西将军斐潜指定的金银铜币的兑换比例,简直就是傻子一样,然而包括许攸在内的许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这就是征西将军斐潜留下的一个大坑。凭借着在阴山之北新发现的金矿,征西将军斐潜可以借着奴隶开采,获取近乎于低廉的金银,然后加上水力压制,就可以出产大量的金银币,完全可以无视兑换比例的这些差价亏损,然后又借着这些投资者的手,无形当中扩大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使用规模……

因此喜滋滋天天点着金银币的许攸,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则成为了征西斐潜的在经济战争当中的助手。

当然,就算是许攸知道这一个事实,许攸也会毫不在意,因为在许攸看来,世间万物都为虚幻,唯有金银才是最为真实。

“郎君……”许攸的管家笑着见牙不见眼的走到了堂下,禀报道,“蔡昱蔡郎君求见……”言毕,递上了一封名刺。

“蔡承熙?”许攸伸手接过,根本不看正面的落款,熟练的将名刺翻转到了后面的附页上,然后上下看了一眼,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快请!快请!”

许攸忽然瞄了一眼管家,说道:“你这个老货,是不是又收了蔡郎君的好处?”

管家眉毛跳了跳,下意思的想要摇头,却看到许攸盯着自己,只能是无奈的从袖子里面掏摸出了一个钱袋,放到了许攸伸出来的手中。

许攸颠了颠钱袋,然后大概估摸了一下数量,然后打开钱袋,从中拿了几枚,然后又将钱袋丢给管家,说道:“什一又不多,干什么每次都躲躲闪闪的……下次自觉些,真是,还不赶快去请蔡书佐来……”

什一税,怎么能算是多呢?

难道不晓得是因为自己这些人才有这些好处,这些收入,取十分之一来奉献给自己有什么问题么?

为什么这些人就不会自动自发的缴纳?

“见过子远兄!”蔡昱见到了许攸,一副自来熟的模样,拱拱手见过礼,笑着说道,“看子远兄气色如此之佳,莫不是又做了什么大生意?”

许攸哈哈大笑,浑然没有汉代大部分清流羞于言铜的忌讳,说道:“就是托主公之福而已,不算得什么的……”

蔡昱说道:“早就听闻子远兄深受大将军器重,如今一见,果不其然!”

许攸哈哈大笑,伸手邀请蔡昱喝茶。

两个人闲扯了一会儿,蔡昱才说道:“子远兄,不知大将军欲采购何物?若是小弟可以帮得上的,自然也忘不了子远兄的好处……”

许攸看了一眼放在桌案一旁的名刺,从桌案下方取了一块布匹的样品递给了蔡昱,笑着说道:“皆为大将军帐下之臣,自然都为大将军分忧……嗯,其实大将军所需……大量玄青色布匹,嗯……极其大量……至少需要千匹以上!若是承熙贤弟有办法弄一些来,这价格么,好说,好说……”

许攸有个特点,拿人钱财了必定会给人办事,这个特性至少让人放心不少,不像是后世的某些人。当然,大将军袁绍需要很多物资,玄青色布匹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不过因为数量需求很大,所以许攸也不介意透露给蔡昱,让他从其中分一杯羹。

“玄青色布匹?”蔡昱皱眉说道,“怎么特别需要玄青色布匹?其他颜色不可么?”

水德,色尚黑。但是绝对黑色的,在古代并没有,绝大多数便是玄青色,因为在汉代染色工艺的问题,无法像后世那样有比较鲜明且纯粹的颜色,因此,青色大多数时候就是蓝紫,或是蓝黑,是属于比较深沉的颜色。

就像是荀子所言,青,取之于蓝,这里的青色是属于蓝紫色,而又有说青青子衿的学子衣袍,这个青色就是蓝黑色。因此青色布匹并非特定的一种颜色,而是代表比较深沉的一种偏于蓝色光谱的混合颜色,而玄青色,基本上就是确定指深蓝黑色的这一种了。

因为汉代染色工艺的局限性,玄青色的布料又不好染,又容易褪色,所以穿久了渐渐便成为了浅色,因此当袁绍要搞形式主义的时候,便需要大量的玄青色布料,上等的要给官员,差一些的给兵卒,虽然说玄青色是民间常备的,但是一时之间需求量太大,也是一件难办的事……

“其他颜色都不行!”许攸否决了蔡昱的建议。许攸喜欢钱,但是同样也要达成袁绍的要求才行,因此价格上可能会吃回扣什么的,但是至少材质上不能差太多。

“这是为何?”蔡昱不能理解。

许攸眼珠动了动,说道:“这……这某如何能知……”

“……”蔡昱熟练的从怀里掏出一枚玉璋,说道,“某新得一枚玉璋,因位卑不敢擅用之,特此敬献于大将军,还烦请子远兄代为呈禀……”

玉璋,玉圭,都是祭祀用品,爵位不同而有不同得规格,不是普通人能用得,所以蔡昱这样说也没有任何得问题,至于许攸会不会真的将这个玉璋献给袁绍,那就不是蔡昱关心得事情了。

许攸眉眼都展开了,接过了玉璋上下端详着,啧啧称赞道:“承熙贤弟如此忠心耿耿,某自当禀明大将军……其实大将军如此大量采购青布,乃为行水德也……此乃机密之事,承熙贤弟万万不可传于他人之耳……”

蔡昱自然是连忙答应,然后心中不由得一动……

………………………………

“噗……咳咳,水,水德?”王铭正在喝茶,听了蔡昱得话,一口茶汤顿时喷了出来。

蔡昱皱着眉头,虽然有些嫌弃王铭如此行径,但依旧还是点点头,表示王铭听到的是真的。

“大汉是火德啊!”王铭压低了嗓门,叫道。

蔡昱点头。

“火德啊!”王铭再次强调道。

“我知道,你叫什么叫……”蔡昱掩着嘴,低声说道,“据说火盛则生土,故而有黄巾之乱,然后土尽则金生,因此有征西之盛……然火德未衰,土已尽势,故而金不可久……”

“所以大将军欲取金生水,然后水克……”王铭皱着眉头说道,“这,这……真是……真是……”王铭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觉。

“如今之局,有差别么?”蔡昱嘿然说道,“某只是想说,这个事情,要不要告知……嗯?”

“这个……”王铭琢磨着。王铭明白蔡昱的意思,毕竟这个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若是按照小的来说,这个改尚水德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大汉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改了好几次德了,再改一次也不算是什么问题。

要是要从大的角度来说,那就问题大了。

因为汉代大多数人都比较相信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所以五德轮回之说也大有人信,而现在袁绍表示要改为水德,这对于很多人来讲,就是一个信号。

“报!”王铭说道,“某这就联络人员,将此事上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