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651章 你弟啊

诡三国 第1651章 你弟啊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这一段时间,斐潜在关中,其实也都没有闲着,在结束了一个阶段的军事行动之后,决定准备专注于内政一段时间,爬上一爬科技树。

当然,首先的问题肯定还是农耕。因为农耕就几乎等同于粮草,等同于兵卒。

华夏民族走的是农耕路线,所以农耕自然就是整个社会的安定基础,而农业产出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这一点虽然斐潜一直在做,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十四节气的新历法农书正在勘校和雕刻当中,过上一两个月便能开始传播出去,这对于提升农户的知识,还有促进农业的规模生产上,将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还会有一些细微的调整,但是这样的一份农书,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创举了,至少在汉代是造福于万家的行为。

许多穿越者,似乎回到了古代之后,关于农业上面的事情便是要么一笔带过,要么根本不提,根本不考虑什么地区差异,也不考虑川蜀和关中,豫州和幽州这些州县之间种植庄禾的区别,仿佛这些老百姓只要靠商业上的金银铜就能填饱肚子一样……

斐潜从在平阳开始,就非常重视农业,甚至当时还诓骗,嗯,应该叫相互合作,让南匈奴人承担了一部分的畜力,虽然说没有经过调教的牛马耕田有些糟心,但是总比人力要更加的快捷和方便,修葺水利,转运土方也比人力要更有效。

当时并州耕地都比较缺乏,所以斐潜在并州的一段时间内,都一直控制着整体的兵力,不敢穷兵黩武,因为兵卒消耗钱粮太大了,多了实在是负担不起……

当然,如果只是按照其他地方诸侯那种模式,不管品质,只求数量,就算是并州人口稀薄,但是扫一扫还是能拢上三四万的,拉壮丁么,谁不会啊?但是真要是当时那么做了,兵员质量暂且不论,现在恐怕也没有并州平阳的繁华了,农业也会遭受到很大的破坏。

这一点,从豫州现状就可以看出来,当年袁术到南阳的时候,仓禀充足,袁术大手一挥,买买买,就连周边的黄巾胡人,一并都拜倒在袁爸爸的脚下,然而等家底挥霍一空……

一直到了现在,有了关中川蜀两大产粮地,还有汉中和河东的补充,再加上不断成长起来的阴山区域,斐潜才能算是松开了一些兵卒上面的限制,开始扩充人马数量。

现在整体来算,斐潜手下的普通各地驻防兵马,大部分是步卒,只有一小部分的骑兵,加起来大概有四万余人,这些兵卒当中大多数都是分散在各个县城之中,大的县城一千左右,小的县城大概几百,只有在州治之地,留存着三千到五千不等的常驻机动兵力。这些防御地方的兵马,大多数用来保证地方安全,清剿一些土匪山贼什么的,战斗力一般,后勤保障也是一般,比起之前的要好一些,但是比起真正机动野战兵卒,又差了不少。

比地方驻地兵卒待遇要高上一个等级的,就是归属于各个将军的统领的部队,这些部队间接的听从斐潜指挥调度,平常时候跟随统领的将军移动,成为区域作战的中心力量,又或是当地训练的教导队什么的,是属于作战之时的核心力量……

这一部分的步兵和骑兵的比例,大概就是二比一,或是三比一,有的将领偏向于骑兵多一些,有的则是大部分是步兵,各有不同,整体数量是两万八千人左右。

至于待遇最好的,自然就是直属于斐潜麾下的兵马,比如重甲步兵和重甲骑兵,这些家伙连人带马还有其下的侍从,消耗钱粮如同流水一般,每次上报清算的时候总是让斐潜肉疼不已,因此也只有斐潜才供养得出来,一般的将领真心是养不起。这一部分人数最少,加起来只有八千余人,加上四千左右的侍从辅兵的话,那么就是一万二,平常一般不动用,是作为直属护卫和战场杀手锏的存在。

整体数量上来说,比起袁绍曹操什么动辄十万二十万,自然是少了许多,但是质量上却强了许多,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是星际当中同等数量之下神族单位对上人族或是虫族,不是人口数量,只是单纯数量相同,基本上正面交战的话,平A就完事了。

当然这是在战争永远只有平原一个地形,双方永远只有列阵平A的纯粹数据相比较的条件下,实际战斗的时候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大到地形地貌,小到马蹄上的一根铁钉,都会导致战局的变化……

所以,农业上面的发展上限,决定了斐潜当下兵员数量的上限。而商业上面的上限,则是决定了斐潜在军事上的投入上限,至于工业的上限么,自然就是兵甲等等科技的上限了……

汉代的士族,对于商业上还没有像是后世的那么的清高排斥。虽然嘴上经常说铜臭什么的,但是**倒是很实诚,东汉朝建立之初,就有相当多的豪商通过联姻和依附等手段,主动和儒学世家结成联合体,以求摆脱政治上的受歧视地位,所以很少有大族不经商的,也很少有大商家不投资政治的。之所以斐潜这边没有像是冀州的甄氏,又或是跟着刘大耳的麋氏,来主动投靠,那是因为关中并州原本就废了,没有大商户……

不过,现在川中几个大姓现在也是派遣了子弟到了关中,有意无意的一直往上贴,看样子似乎已经是坐不住了。

工商不分家,因为只有了好的产品,商业才会开展得顺利。因此斐潜在工业上面的投入也很高,是那么造纸作坊、榨油作坊、煤饼作坊、打铁作坊、织布作坊等等,基本上都有涉足,也引发了许多士族的山寨产业,在没有什么版权概念的汉代,只要是琢磨通了,自然就有人仿制。

所以在关中当下,长安城内,不仅像是斐潜治下的一些士族大姓,也渐渐的有一些山东过来的士族子弟,虽然不表态什么,但是也会将斐潜这里出现的一些新事物,以各种方式传递回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斐潜这样的举措,也是在抢占市场。

另外一个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胡人的教化和驯养。在这一个方面来说,斐潜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就像是南匈奴。如果将来不起什么变化波折的话,南匈奴人将会彻底的被驯化,融入华夏之中,到那个时候南匈奴人也将成为汉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下一步,斐潜将会将一部分的羌人和南匈奴人以奖励土地,又或是鼓励分立的形式,逐渐的将这些羌人和匈奴分散割裂,彻底的让这些羌人和匈奴人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到那个时候,纵然有个别的羌人和匈奴人因为什么事情,或是又想恢复原本的样子,也找不到人手了,那样整个教化才能算是画上一个句号。

同时,因为川蜀竹子的丰富资源,竹纸终于是不再受限,雕版印刷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光是字数少的《易》刊印完毕,就连《诗经》也已经大体上准备好了,并且即将刻成,司马徽对于这个事情也是非常的上心,早有副本先送来长安让斐潜过目。

对于易经和诗经,这种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太大争议的经书,士族子弟自然是需求甚大,甚至连太原的王氏都表示愿意在其下的书坊之中代为出售……

不过,接下来的么,恐怕就未必如此顺利了,毕竟就拿春秋来说,就有三家,刊印哪一家为主,这就要看后续的演变了。

如此蓬勃向上的局面之下,自然就引来了不少士族世家的关注,并州关中,似乎在斐潜的治下,已经不是当年武夫横行,蛮荒不化的地区,也就吸引了一些人,不远千里的到了长安……

比如当下,斐潜就受到了一个名刺。

“诸葛瑾?”

斐潜捏着手中的名刺,真是忍不住想说一声,你弟呢?

自己这里又不是大兄收集场,之前来了一个许定,现在又来了一个诸葛瑾,难道是因为这么多人都喜欢大兄的原因?

历史上,诸葛瑾比起他弟弟来,自然是逊色不少,可以说诸葛三兄弟当中,刨去罗老先生给诸葛二哥身上涂的橄榄油,也是有龙虎豹,咳咳,龙虎狗的称谓。诸葛二哥自然是卧龙,诸葛瑾这个大哥是虎,而诸葛三弟,就只剩下狗腿这个很有前途的职称了。

斐潜托着脑袋,沉思着,对于这个诸葛瑾,因为他弟弟的关系,斐潜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或许是觉得二弟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了,历史上的诸葛瑾也是在差不多这个时间点,孑然一身来到江东,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弘咨对诸葛瑾的才学感到惊奇,向小舅子强烈推荐。此时刚刚执掌江东的孙权正值用人之际,把诸葛瑾留作门客,先让他做宾待,后来成为长史,再后让他做了中司马。

而这个孙权的姐夫,这一辈子做过的唯一一件能够在历史史书当中留下印记的事情,便是推荐了诸葛瑾。

换成后世的话来说,诸葛瑾大概在25到26岁参加了工作,历任大汉江东分公司科员,秘书,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然后就在这个职位上待到了41岁。在此期间江东分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引人注目的业绩,像是赤壁之战、南征交州、合肥之战、濡须口之战、孙刘联姻等等,有胜有败,但是在这些年这些事的功勋表里面,竟然没有出现过诸葛瑾的名字,似乎完全没有出过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主意,也没有指导过一场著名的战役……

到了41岁,为了庆祝刘备占领了蜀地,同时也是为了催促刘备赶紧把从东吴借去的荆州还回来,诸葛瑾终于承担了一个重任,出使成都。由于谈判期间,他与阔别多年的弟弟诸葛亮只在公开场合谈公事,私下从不见面,兄弟二人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风格传为美谈。但要说这次谈判有什么成果,呵呵,想想也是知道,要不然就没有关羽走麦城了。可就是这样毫无成效的外交事务,诸葛瑾回去之后,依旧没有受到任何的指责和弹劾,这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后来,诸葛瑾跟着吕蒙一起讨伐荆州,封侯,然后又接任了倒霉鬼吕蒙的职位,然后就一路高升,打了胜仗,升官,打了败仗,照样没事,升官,最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当然,这些官都是孙权封的,朝廷的不算……

这么看起来似乎诸葛瑾没什么大不了的,又怎么会有“虎”的评价?

算了,总归是要见一见的。

斐潜瞄向了庞统。

庞统Σ(っ°Д°;)っ

“士元,诸葛子瑜来了,你去接一下吧?”斐潜嘿嘿笑着,将名刺递给了庞统。

“怎么又是我跑腿!”庞统一边接过名刺,一边低声嘀咕着。

“不是你去谁去?”斐潜大笑,“你兄长娶了诸葛氏,算起来你们还有联姻关系,难道不应该去么?”

庞统叹息一声,不再多言,捧着肚子出去了。

不多时,庞统带着诸葛瑾到了政事厅。

斐潜起身,立于台阶之下相迎,见到跟在庞统后面的一名青年,面似白玉,额头方正,星目剑眉,相貌堂堂。

嗯,同胞所出,诸葛三兄弟自然都是相貌不差……

“山野之人,见过骠骑……”诸葛瑾上前见礼。

斐潜笑着扶起了诸葛瑾,相邀而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多礼……来来,还请就坐……”

分宾主坐下之后,斐潜寒暄几句,问了些路途啊,荆襄啊,往来见闻啊的一些杂事之后,便说道:“如今天下大势如何?不知子瑜可有见教?”

斐潜的想法是,毕竟不都是走这个流程么,你弟弟有个隆中对,那么现在给个关中对也凑合了,但是斐潜没想到诸葛瑾微微笑笑,却说出了一句让斐潜有些意外的话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