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692章 貌论

诡三国 第1692章 貌论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斐潜听闻郑玄到了,心中也不免多了几分的感慨。这个感慨,倒不是对于郑玄这个人,而是郑玄所代表的一些东西。

在华夏历史之中,有很多的文化人,成为了华夏的脊梁,他们坚持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被后世传唱,但是同样也有很多文化人,其言行被人不齿。

归根接替,文化人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一样都有人性,所以自然也会有勇敢的,有胆怯的,有忠义的,有自私的,不一而同。

至于文化人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越感,其实也和一些行业之中的内行人笑话外行人的行径是一样的,只不过另外行业之中的人凭借的可能是器物,而在知识这个方面上,凭借的则是自身的学术。

自嗨和私货,并非是文化这个行业独有,许多行业之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就像是后世的保险业,朝阳产业和黄金十年说了多长时间了?所以只有一个人的立场更高一些,视野更广泛一些之后,很多东西,很多事情,才不会被眼前的某些人的话语影响,才不会被蒙蔽,也才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人云则云,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而郑玄,几乎就是东汉文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标识点。无疑,郑玄在知识上,比斐潜自然要更加丰富,但是在世界观和认识论上,斐潜却因为后世的原因,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不盲目崇拜,不茫然跟从,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也就形成了斐潜现在表现出来和汉代普通儒生,士族子弟,所卓然不同的地方。

好好先生司马徽听闻郑玄来了,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实际上十分的忧虑,知道了斐潜要去拜访一下郑玄,便忙不迭的自告奋勇跟着,其实也自然是担心自家好不容易搞出来的优势,被郑玄三言两语给拐跑了。

文人相轻,嗯,严格来说,同行业里面的人都相轻,不过呢,行业内部的相轻有两种,一种拼命贬低对方,然后连带着自己也被扯下水,一种是捧高对手,然后表示自己比对手还要更好一些。

斐潜带者一种怪趣味,瞄了瞄司马徽,不知道司马徽现在会选择哪一种方式?

当下的汉代的学者,是很矛盾的。他们崇尚古学,又渴望突破,又追求内心精神上的方面,也重视纯粹物质上的东西,尤其是当下,斐潜觉得,可以说是一个华夏文学上面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很多东西,因为马后炮的原因,所以斐潜自然可以看得比司马徽,比郑玄,甚至比当前所有的人都看的更远,更深。从整个历史角度来说,如果拔得足够高,就会发现,华夏的文化文学发展,其实就从底部螺旋的上升起来,低下略细,上头略粗,发散而开,像是一根弹簧,也像是一个螺旋的星云。

比如说诗歌,一开始的时候从春秋战果时期,诗经当中那些拗口的字词,并不是那个时候的诗人故意用什么冷僻的词语,而是在那个时候的很正常的词汇,就像是“关关”,也很直白,就像是白话诗一样,但是到了汉代,就逐渐的开始了变化,五言成为了当下的潮流,而刘邦那个三斧子的诗歌体正在慢慢的退出文化圈子。

到了隋唐,格律诗便成为了主流,甚至出现了各种韵,各种平仄的格式和要求,而到了宋词,又破坏了格式,称其为长短句,到了元曲,则是更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后来到了明朝,就更加的发散了,至于清朝,呃,则是发散得八国联军都来了。

整体而言,汉代,可说现在便是整个华夏文化的发展的约束方向便是在这个时间点建立起来的,而后的华夏文学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纵然发散,都没有脱离这个约束的范围……

郑玄的弟子郗虑等人远远的在驿馆之外迎接,斐潜上前见礼,然后寒暄了几句,便在郗虑等人的引领之下,往驿馆而行。

虽然说这一路来有蒲车,但是对于郑玄这样的年龄来说,也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到了平阳之后修整了两天,才算是缓过气来,现在看起来精神头也还算是可以,正站在驿馆门口,见到了斐潜就准备拜见,却被斐潜拦住了,口称末学后进来拜见大儒,也算是给足了郑玄的面子,在驿馆门口相互谦让着博得了一片称赞之声后,这才进了大门,将吃瓜群众隔离在外。

斐潜觉得挺有意思的。

郑玄仿佛老眼昏花一样,只跟斐潜谈话,对于一旁跟着进来的司马徽视而不见。司马徽也不上前打招呼,就是微微笑着待在一旁。

至于像是郗虑等郑玄的弟子,似乎认得司马徽,还有些没有遮掩好的,竟然对着司马徽怒目而视……

似乎有些好戏可以看了。

斐潜不无恶意的想着,到了正厅,又是相互谦让了一下,然后斐潜拉着郑玄,让其在上首坐下,自己做了一旁,司马徽也没有客气,径直在另一侧的客位坐了,呵呵笑了两声,说道:“好好,郑公康健如昔,可喜,可喜啊!”

斐潜微微笑着:“二位可是旧识?”司马徽这个“可喜”,怎么听起来有些像是“可惜”啊?或者原本就是“可惜”,斐潜听成了“可喜”?

“呵呵……”郑玄仿佛此时才看见了司马徽,拱了拱手说道,“水镜先生,别来无恙乎?”

噫,这话说的,真有意思。

斐潜真后悔刚才没找驿馆周边的那些吃瓜群众要个瓜来……

这两老头子,是不是之前撕过“哔”啊……

司马徽也没有藏着掖着,对斐潜说道:“禀骠骑,老夫与康成也算是故交,曾有论争,各有见解,相持不下不欢而散也……”又转过头对着郑玄说道,“如今骠骑当面,足可见老夫之论乃至理也,不知康成服之否?”

郑玄也是先对着斐潜拱手说道:“让骠骑见笑了……”然后也是扭头肛上了司马徽,“汝乃谬论也,夫子之道,有教无类,岂可以骨面而定论之?!”

司马徽表示不屑(ˉ▽ ̄~)切~~

郑玄给斐潜解释道:“水镜先生尚王仲任之论,言贵贱贫富,皆为定数,操行清浊,人之性命,于外而形,于体而骨也,故而观根骨皮理,便可知其人命运……此非大谬乎?人有百面,骨有千种,岂可一概而论之?”

司马徽摇头晃脑的说道:“骨节之法,皮肤之理,乃性命表于外也,犹如万物之种,树木之常也!夫观树木之貌,可知天时,观骨皮之态,可知命理也!何谬之有?”

“呵呵……”郑玄摇头说道,“劳于桑梓,固有日晒之态,战于沙场,方有风沙之貌,非有骨皮于前,乃处所不同而至于外也,岂可反论之?”

“非也,非也!”司马徽说道,“老夫初观骠骑,便觉非凡,乃隐贵于内,骨有气度,故而赠骠骑‘隐鲲’二字为号,如今……呵呵,岂非佐证老夫观骨之法乎?再者……”

斐潜瞄了一眼司马徽,哦,原来是这样啊,感情某过来就是给你当凭证来了?

汉代举荐人才,很多官员也不见得能对于手底下的郡县人才了如指掌,但是一年一度的绩效任务总是要完成的,因此所谓的品鉴相貌自然也成为了考核的一个标准。要是长得很杀马特,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的评语。

虽然司马徽在与郑玄争论不休,但是斐潜的思维却有些发散,似乎历史上的一些谜团就这样解开了……

品鉴人才么,除了那个什么月旦评被曹操掀翻了桌子之外,水镜先生司马徽便算之后比较出众的代表了,原因无他,就是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孔明,从而确定了三足鼎立之态,后世也有一些司马阴谋论,但是现在看起来,除了一部分正常士族世家都会有的偏向于自己家族利益的处世观之外,好好先生司马徽的这个观人根骨来进行论断的方法论,可能也是他那个时候给刘备推荐人才的原因。

当然,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司马徽内心深处也不见得就多么的确信这个根骨之法的正确性,所以当时不是他自己贴上去,而是推荐了孔明,也没有让司马家的几个侄子,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考虑到荆襄的问题,但是其中司马徽心中未必没有一些不确定……

话说回来,相貌好的确实是比较占便宜,这个不管是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但是以貌取人么,就不是很适合提倡了。

见两个老头子争吵得越演越烈,似乎将斐潜他丢到了一边的态势,斐潜就觉得有些好气且好笑,不由得咳嗽了两声,表示劳资还坐在这里呐,你们双方争个锤子哦……司马徽的意图斐潜也能理解,不过现在司马徽似乎也做得有些过分了,看来是要先给司马徽点一点警告再和郑玄计较……

司马徽收到了信号,朝着斐潜拱拱手表示歉意。毕竟现在基本上就等于是在斐潜这个大老板低下干活,一转脸兴头上来了将大佬撇到一边自己痛快去了,怎么说都有些不合适。

郑玄也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拱手说道:“老夫失礼了……”

“无妨,无妨……”斐潜呵呵笑着,说道,“正所谓理不辩不明,学术之争乃常有之事,二位不必介怀……不过今日之争么,某也有些浅见……”

郑玄说道:“老夫洗耳恭听。”

司马徽也说道:“请骠骑指教。”

虽然说在经学文章,诗词歌赋上,郑玄和司马徽能甩出斐潜十几条街去,但是斐潜现在身上有大汉骠骑将军光环的加持,掌管着硕大一块地盘,自然一言一行不可等闲视之,也不能将斐潜仅仅看成是一个求学后进的小子来处理。

“夫天有阴阳,水有三态,然可言一而不论其余乎?”斐潜说道,“水镜先生观人有术,以骨相皮理,于细微之处见大,亦不失为察检举荐之一法也……”

司马徽微微笑着,点着头,捋着胡须。

“……然世上多庸才,更有蠹吏,水镜先生此法若成定例,用之于郡县,恐失于蠹虫之手,以貌取人,失其本意,埋没贤才也……”斐潜话锋一转,“若以貌衡人,夫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岂不是,呵呵呵……”

后世画像之中,孔子似乎看起来雍容华贵,长眉长须,宽袍大袖,一副仙人之态,但是实际上孔子长的么……颇有特点,在《史记》之中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也就是说,孔子之所以名丘、字仲尼,是因为“生而首上圩顶”,即得名于出生后的生理特征。

后世很多人觉得司马迁这家伙就是在污蔑孔子,表示司马迁是孔子的天然黑,但是实际上从史记整体上来说,还有从史记成书的那个时间段来看,司马迁应该不至于要特意丑化孔子。毕竟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也算是儒家出身,另外司马迁受到了腐刑也和儒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因为李陵的事情受到了牵连而已,所以司马迁也不至于将怒火发泄到孔子身上,所以基本上来说,史记之中的描述,有比较大的可信度。

因此历史上孔子的长相么……

反正不像是后世神话之后的那么理想就是。

当然,另外一个人描述的就有些那啥了,《荀子》所言,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这个蒙倛么……

因此斐潜此言一处,郑玄便抚掌而笑道:“正是,正是!”

司马徽依旧有些嘴硬,不肯认输,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之前的那些理论付之东流,所以争辩道:“孔夫子生而异之,固有非常之举也,正如重耳异瞳骈胁,赵政峰准长目……皆如此也!”

重耳大家都熟悉,而赵正,也名赵政,就是秦始皇,据称这个家伙也是与众不同。在秦始皇手下干过一段时间的中尉缭表示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斐潜大笑,摇头说道:“水镜先生,重耳秦王皆非常人,此某无有异议,不过若是以此而衡……恐怕是……不若如此,二位稍坐,某去去就来,便知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