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321章脚底下的黑暗

诡三国 第2321章脚底下的黑暗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长安。

秋天过去了,冬天快来了。

今年的冬天或许还会很冷,然后明年的冬天会更冷。

不趁着当下先一步将游牧胡人削弱,等到了真的寒潮来袭,内忧外患一同爆发,那么就不是那么简单的『民族大融合』可以描述的了。

这一切,都需要不停的努力,不断的改进。

一点一点的改,一步一步的走。

改朝换代,突破轮回,光嘴上喊口号能成么?

在悲观之中保持乐观,在黑暗之中仰望光明,努力向上,勿使沉沦。

『此外……』斐潜缓缓的说道,『潼关有间……故而吾等亦需设司以应,不可不慎也,以免间之害……而此事,或可用之也……』

庞统反应很快,看了一下桌案上的吃食,『主公之意是……以食肆为遮蔽?』

斐潜点了点头,然后将潼关酒肆的事情说了一下。

茶楼饭馆酒肆,向来就是江湖打探消息的最佳场所,而斐潜之前虽然有安排一些墨家子弟在长安三辅之中打探消息,但是都是比较零散,做什么行业的都有,也有什么行业都不做的……

简单来说,斐潜麾下的间谍也不算是少,尤其是一些早些年派遣出去的,甚至有的已经混到了曹操和孙权治下之中,也有混得很不错的,但是其他的探子,或说是间谍么,就相对来说比较一般了,并且也比较分散,没有什么体系。

因为斐潜对于间谍的主要述求就是传递消息,并没有安排什么刺杀或是破坏的比较需要动用武力的行动,因此对于斐潜麾下的这些间谍来说,一般都是比较惬意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当然即便是不需要什么信仰加持,也不会对于斐潜有多么大怨言。

只不过这反过来说也算是斐潜的疏忽,因为商队的原因,再加上安置在各地的信鸽,所以一直以来斐潜都能够直接便捷的获取一些情报,并没有察觉情报的获取难度,所以也就没有特意的去拓展和发展间谍队伍,直至潼关事件给斐潜提了一个醒。

有光就有影,即便是多光源下看不到,也不能代表其不存在。斐潜不使用间谍去做破坏性的行动,但是不能保证别人不用。

这种光和影的秩序,很重要。不管是民间的秩序,还是间谍的秩序,都很重要。毕竟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区别于动物,或者说上古的时候智人能打败尼安德特人,就是分工协作,团结一致。而这种团结,便是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上,也就是秩序。

『酒肆、食肆、走马、暗桩……』斐潜掰着手指头说道,『皆统归「有闻司」所管,主收集情报,甄别敌间,刺察地方之用,各地任职五年为限,最多不过十年……』

类似于卧底这种,最好便是要有一个期限,否则就像是无间道那样五年又五年,十年又十年,到了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真卧底还是假叛徒了,相比较来说五至十年的时间会稍微好一些。

反正这些可以先定下来,然后等后续慢慢补充和完善。

庞统皱着眉头说道:『主公之意,便是再启「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斐潜愣了一下,旋即失笑道,『士元可是恶于绣衣乎?』

庞统倒也没有掩饰,点头说道:『绣衣弊多于利,巫蛊之祸,便由其起,着实令人不喜。』

『哈哈……』斐潜笑着说道,『巫蛊之事,绣衣江充,或有过之,然不足以定。上之不查,下之贪欲,衡无制衡,规无规矩,方有此害也。』

谈及这些对内对外的封建国家间谍机构,一般都会想到的是锦衣卫,然后东厂西厂内厂等等,然后到血滴子,但是实际上在华夏的间谍特务的历史,比一般人认知的时间都要早……

最早的特务记录,发生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一个叫女艾的美女,成为有记录的华夏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大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让华夏一夜之间进入了奴隶社会,是为夏朝。但夏启的江山并没有坐久,两代而亡了。启的儿子太康,是个昏庸无能的帝王,只知声色酒食,结果四夷背叛,天下大乱。

有穷氏后羿趁机夺了天下,并杀死了太康。史称『太康失国』。

『有穷氏』啊,这个名头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暗示?

这个后羿就是那个传说中,人很忙箭很牛的那个人的后代,这一支族群的人皆称之为后羿。不过这个后羿虽然夺了江山,也不会治理江山。他从夏朝夺取的江山很快被大臣寒浞夺走。而启的后人少康,有复国之志,他暗自积蓄力量,并派一名叫女艾的美女打入寒浞一方内部刺探情报,以做到知己知彼。结果少康成功地战胜了寒浞集团,复兴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而女艾也因此成为有记录的第一位间谍。

女艾只是单身一人吗?未必。只是历史上只留下了她的名字而已。或者说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个代号。

在汉代之中,因为汉武帝需要统合大汉的力量对抗匈奴,所以也需要对内镇压反对的意见,因此催生出了『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汉武帝的鹰爪,奉诏督察各地,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振州郡』,地位显赫。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很是牛掰过了一阵,后来么,因为江充这个人干的好事……

巫蛊案的始末细节难以考究,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嘴上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其实根本不相信儒家所谓的仁义与忠恕。在他的骨子里,信奉的还是外儒内法的那一套帝王之术,其特征是霸道、冷血、残忍、多疑。

到了王莽时期,因为要篡位,所以又重新将绣衣使者捡了起来,然后觉得之前的『绣衣使者』,或者叫做『绣衣直指』名头不好,就改成了『绣衣执法』,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

而到锦衣卫的时候,多少还有些借鉴绣衣的味道,只不过后期『内卷』了,而到了我大清的粘杆处,更是唯一的目的就是对内镇压……

斐潜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六韬有云,「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此非绣衣之列,亦无节钺之权。缉拿违法,乡镇除奸,乃巡检之责,有闻司内上下,无权过问。』

后世许多特务机构最终崩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权柄过重,以至到了后期,甚至不惜养虎为患,养寇自重,构陷罪名,谗害忠良来保全自己的位置稳固,权柄不失。因此职责拆分,尤其是某一些重要的职能部门就尤为重要。

『直尹监明记官吏,巡检处游弋乡野,有闻司刺探反间,大理寺诉讼审判,』斐潜用手比划了一下,『此四者,各司其职,不分高低尊卑,职能相互构叠,便如四柱合力,以固社稷尔……』

庞统听闻了之后,便是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如此,有闻司之职,主公欲取何人?』

『德润如何?』斐潜说道。

庞统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主公所择甚佳。德润出身贫寒,知晓民间疾苦,又有数理之能,归纳汇总消息,调配四方人手,当可胜任也。那么这大理寺,责甚重也……』

斐潜问道,『士元之意,当属何人?』

庞统也是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司马仲达如何?』

斐潜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善。』

这一次的调整,不仅是表面上的这些事情,还有些隐藏在水面之下的东西,比如直尹监会倾向于招揽士族子弟当中的女性担任官职,巡检处则是重点安排各个战区退伍的兵卒士官,有闻司则是主要由基层贫苦子弟构成,而大理寺则是安排精通律法且相对地位较高之人为任。

只要在后世见过一些市面的,都知道负责具体审判一个案件的法官公正与否,是究竟有多么的重要,并且这些法官的言行,不仅仅只是影响一个案件,甚至能覆盖映射到一个年代,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影响下去。

比如扶不扶,比如不加班就罚钱,还有某汽车状告消费者侵权等等的案例,甚至能影响一个世纪!

而普通百姓之所以选择躺平认输挨打认罚,并不是觉得公平公正了,而是因为『不是我冤,是武举老爷冤枉!』普通百姓还要吃饭,还要卖凉粉糊口,谁经得起三番两次,三年五年十年的诉讼,又有几个普通百姓能够像是士族子弟一样翘着脚有闲工夫,甚至可以雇佣『武举人』一路奉陪?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斐潜再三衡量,认为当下大理寺就必须选任一些年轻的,大士族的弟子充当审判官,一方面是这些大士族子弟见过大场面,不会因为一些毛头小利便是丢失了自己的立场,在对待一些较为普通的案件上,比较容易拒绝贿赂注重自身名声,年龄大的就比较没有了冲劲,容易和稀泥。

另外一方面是这些大士族的子弟也才有条件对刑名律法有所研究,也比较会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衡量法律问题,毕竟他自己就是出身统治阶级,而一般地方官吏的刑名师爷之类的,虽然也精通律法,但更多的时候这些人是将聪明才智发挥在如何用这些律法和地方勾结获取利益上……

即便是这样安排,依旧还有漏洞。

但是也是仅能如此了……

人本身就不可能完美,更何况由人制定出来的制度?

但是比起当下大汉的这些毛躁的体系来说,如果真的按照斐潜的思路进行架构,那么可以说这个体系覆盖了上中下三个层面,人员分布也多元化,再加上主要负责立法的参律院,还有以挑刺谏言为主要职能的直谏院,就像是房子的四柱二梁,在加上原本的行政门窗,便是搭建起了整个的朝堂的律法规矩。

当然,这些还不够,还有后续……

规矩是规矩,执行是执行,好的政策最终执行出来了一个坏的结果,也是经常见到的事情,因此最终这一套的架构,最终会演变成为如何,也还是需要不断的观察和调整。

『还有一事……』斐潜看了看庞统说道,『这尚书台之下,再设一个秘书处……负责人么,暂时还不好选,士元你先兼任罢……』

『秘书处?』庞统不明所以。

『秘书』一词虽然说在大汉已经出现了,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指人,而是指物。也就是那些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书籍,一种是宫禁里的秘籍,因为是宫禁内收藏的各种经典文献,因而一般不予公开,故称为『秘书』。类似于一些不怎么好公开的事情,比如皇帝起居录等等。

另外一种的『秘书』,则是指谶纬图箓。

毕竟谶纬在汉代实在是太流行了,就跟后世某战在资本当中的地位一样,资本不倒某战不灭。从统治阶级到上层圈子,都有意识的在利用和维护谶纬,所以谶纬当然不会倒下,因此指代谶纬,或是巫师方士的一种预算吉凶的隐语,也叫做秘书。

一直到了曹操后期,为了和明面上属于皇帝的尚书台对抗,才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秘书令,以『典尚书事』,来取代尚书令收发奏章、草拟和上传下达的职责。

然而斐潜想要成立的秘书处,跟这两种都不一样。

『秘书处,主秘书。』斐潜缓缓的说道,『直尹,巡检,有闻,大理,其用或显,或隐,显于明处者,当直报无碍,然暗处之秘,怎可层层转报?直尹者可有隐匿不记,巡检可有懈怠不公,有闻可有滥竽不听,大理可有枉法不平,此等种种,若由其明报,上可知否?』

庞统愣神半响,然后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面露哀怨之色。庞统觉得这个事情,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很复杂,少不得又要没一个下巴了……

斐潜一看便是明白了七八分,便点了点桌案,说道,『饭一口口吃,事一点点做,有没有说要一口吃下天下所有的饭菜,何惧之有?所谓秘书之处,便是如此,便如左传一般,以岁月记事,依时汇总,对照核应,便可知其真伪……』

『例如有闻上报乡野有冤,然直尹不见其记,巡检不见其怨,大理不见其案……』斐潜笑了笑,说道,『若无秘书一处,便是相互扯皮,待时过境迁人死案消不了了之可也……』

庞统恍然,不过又是问道:『若是秘书之处……』

斐潜叹息一声说道:『总比没有强。』

庞统亦是默然。

『田国让先做一段时间的书佐,看看品性如何,再行安排……』斐潜继续说道,『至于陇右之事……迁王彦云为陇西学宫祭酒,于襄武修建明堂,收寒门百姓入学,王文舒则去陇右,封金城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太原王氏作为山西士族,站到了斐潜一侧,并且几次的风波当中都没有给斐潜增添什么麻烦,甚至王昶还平定了一次的叛乱。虽然在指挥兵卒的过程当中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因此在这一次的陇右平定之后,斐潜就打算给太原王氏的这样两个人安排一些比较实权的职位,一方面是陇右陇西确实缺乏官吏,另外一方面也是给其他人一个榜样,只要乖乖跟着斐潜走,自然都会有好处。急着争抢的未必有,不急不躁的有安排。

想要让整体的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是民智的提升。

而想要提升这个民智,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即便是到了后世,在斐潜所经历的年代当中,也有不断地,变换了各种花样的衣服的言论,而将这些言论的外衣脱下之后,实际上露出来的就是『愚民』二字。

最开始说什么『原子弹不如茶叶蛋,手术刀不如杀猪刀』,然后变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然后再演变成为『生活那么苦,及时行乐,爽字当头』,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实际上都是为了让寒门子弟,贫苦百姓自我了断前程。

因为中考和高考,是国家唯二尽可能用了一切手段,甚至是出动武装力量确保的相对公平的考核方式……

而那些鼓吹人生在世只要爽的人,上蹿下跳的叫嚣表示说人生不仅仅就是两场考试,大讲特讲什么不能为两场考试而活着,但是这些人绝对不会说,除了这两场还算是相对公平的考试之外,其他所有的考试,其他所有的事情是连相对的公平都没有的,甚至不学习,不拿到一定的学历,有时候和其他人一同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人只需要在寒门子弟,贫苦百姓最有希望改变人生的时候,稍微引诱一下,就可以让一些人傻乎乎的走歪了,然后等到寒门子弟,贫苦百姓失去了最宝贵的学习机会,长大之后,被生活殴打得痛苦不堪的时候,又会站得高高的进行批判,『看看,这些穷鬼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懒,就是因为这些傻逼在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努力,该勤奋的时候没有勤奋!所以这些人穷,能怪谁?』

后世都是如此被某些有心人天天引诱着大量的人去追求爽,去躺平,去放弃,更何况大汉当下?如果不趁着贾诩张辽太史慈等人将陇西陇右荡开一个缝隙的时候,把学宫的口子扎下去,让底层的民众有个可以往上爬的缝隙,难道还等着这个口子重新封闭起来再来表示遗憾么?

这个攀爬的过程肯定是很辛苦,甚至可以说是痛苦,但是至少……

头顶上还能看到光,还有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