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409章别样攻势

诡三国 第2409章别样攻势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骠骑钱币。

精致无比,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就像是其中蕴含着什么力量。

这就是财富的力量。

有些东西是超越语言的力量的。

一种简单粗浅的,能够顺利的被这些胡人所接受的秩序,便是在贸易的过程当中,很顺利的建立起来了。

有斐潜珠玉在前,教化了南匈奴于阴山之案例,因此对于胡人的态度,至少在关中三辅一带的观念当中,可以分而划之,教而制之的理念,成为了主要的思想模式。

辛毗对于这些胡人的态度和策略,自然也是源于如此。

教化的开始,就是贸易。

这是最简单明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没有任何事情,任何东西,能比商业渗透更有效了,只要有了钱,这些胡人就会自己向自己动手

这是从南匈奴和白石羌上面已经印证了的事情。甚至古今中外都一样。

贸易是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举措。

这些大漠当中的胡人,在经历了灾害之后,几乎什么都想要。

而对于汉人来说,也需要牲畜,需要油脂,需要皮革制品,不仅是军用,民用也是缺口很大,辛毗跟着斐潜依样画葫芦建立的贸易体系,所付出的是汉人制造出来的高附加值的东西,盐,茶,干粮,麻布,丝绸,还有少量的,不能制造成为武器,只能作为农具的白口铁。

盐铁,是展示一种态度。

并且这些物资也是胡人急缺的,可是真正出售可以再次热加工的钢,肯定是不行的,因此销售这些不能再次热加工,也难以冷加工, 顶多只能是重新铸造的白口铁, 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商品。

当然, 白口铁继续往上炼,就可以成为钢。可问题是草原大漠当中,没有冶金的技术, 而且这些白口铁其实是斐潜在炼钢的过程当中,因为一些铁矿石品质, 或是技术未达标的原因, 导致杂质难以剔除, 始终无法炼成钢铁而产生出来的铸铁

换句话说,即便是这些胡人拿到这些白口铁, 建设了什么高炉去炼钢,也一样是练不出来的。

同时,按照相关的贸易规定, 在兵器方面, 胡人要是真想要买, 也是有的, 但是这个价格么,就相当感人了, 会让人听到了就感动得手脚都会哆嗦的那种。

走私的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当下辛毗才刚刚开始建立这个贸易秩序, 暂时一段时间之内,是不会有什么走私的

毕竟现在这一块的区域都是军管地域, 普通商人进来走私,怕是不知道怎么死的。

乌戈和一部分投降的胡人充当了在其中的润滑剂, 使得双方的摩擦不是那么的生硬和干涩,当然乌戈等胡人也从中赚取了一部分的差价利润, 就像是当年南匈奴和白石羌所做的事情一样。

在整个的过程之中,信任并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胡人对于汉人的贪婪也不是一天就能消灭的,但是当这些胡人踏进了设定好的贸易圈子之后,其实很多选项看着像是有,实际上么

在这些交易当中,起到一个重要的媒介作用的, 便是钱币。

骠骑钱币。

凭借着在汉代当下,几乎是无法仿制的工艺技术,再加上官方的强力背书,使得骠骑钱币具备了强大的优势力量, 就像是后世某一个阶段的米元一样,迅速的击溃了一些不成型的经济商品等价物。

胡地苦寒,又无存粮,若有大雪,亦或瘟疫,皆可令胡人无以为食,狼狈不堪如今大汉诸业蓬勃兴旺,盐、茶、铁、丝、布,何物不丰?胡蛮何所能?

辛毗缓缓的对着身后一帮的小吏说着。

毕竟辛毗也不可能天天坐镇在边境盯着和胡人之间的贸易,也需要普通的官吏进行官吏,所以必要的沟通,或者说是教导,还是非常重要的。

故而,欲决北域之胜,人胜之,物胜之,地胜之

人胜,不必多言,物胜,便于当前,而地胜之则遴选可耕之地,以庄禾固之,不可耕作之处,便由其自牧时日久也,大漠处处,皆尽汉土

辛毗看着身边的小吏纷纷点头,便是又补充道,骠骑于北地阴山,教化胡民,语其语,文其文,衣其衣,可谓大教化之功也故而持之以恒,以公待之,不日可化是也

切记,教化之始,非仁义之言,乃利为先也

辛毗左右环视了一下,此间若是有坏骠骑之大业,唯利是图,不求长远之辈小心军法森严,辕门悬首!

众小吏连声称是。

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时半刻肯定是无法完成,说不得辛毗一个人都未必能做得完,但是至少要将开端做好,才能使得未来持续的道路顺畅。

这将是北域都护府在一段时间之内的主要目标,对待反抗的胡人用以铁血,对待投降的胡人施以怀柔,通过贸易推行教化,通过教化吞噬胡人存在的基础,当大漠当中的这些胡人也跟南匈奴一样,成为了有定居,有耕作,有放牧,有佣兵的附庸部落的时候,基本上来说只要不瞎搞,就可以维持一个非常长的稳定局面了

又仔细问了一些小吏,关于某些问题的相应举措,应对措施等等,确定这些小吏基本上可以算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后,辛毗才算是开始将边境贸易的事项开始转移到这些小吏受伤。

还有很多事情都需要继续处理,比如商队转运的事情,迁移民众的事情,以及补充物资粮草的事情,都是需要辛毗这边来进行调节安排。

这一切,都让辛毗忙碌且快乐着。

商贸渗透和破坏的速度,虽然没有战刀快,但是杀人不见血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也是杀人不见血的,便是瘟疫。

曹操大破昌豨之后,领军进入了下邳,将下邳的郡兵私兵等等重新编队,在下邳按兵不动,派出斥候四处查探,并没有立刻就继续向南进军。

之前交战的区域,无疑就是瘟疫的重灾区,屠杀了大量民众的地方,同样也是如此,但不管怎么说,瘟疫也是需要宿主的,人都死绝了,其传染性也就自然消减了,就像是后世的自然免疫法一样。

而且对于曹军来说,还有一些军事之外的事情要安排一下。

如今即将进入夏季,能补种的庄禾都补种上了,所幸的是下邳东海周边,虽然说是之前有战乱,但是都临近水系,还可以给庄禾补充浇灌,至于秋收能够有多少收成,那就是听天由命,有多少算多少了。

在江东方面,瘟疫一起,因为事发突然,孙权想要速胜的希望完全破灭。曹操在下邳按兵不动,不肯轻易涉足瘟疫感染区域,而对于孙权来说,同样也没有办法说待在瘟疫区里面,也只能是往南略微的收缩一些。

双方就像是两只斗兽,谨慎的,审视的,积蓄着,等待下一次的搏杀

江东军虽然占据了广陵,但是当下广陵基本上破败得不成型,耕田什么的尽数荒废,庄禾就想都不用想了,继续待着也就只能是消耗粮草,僵持之下,到底是要怎么做,也就只能是看孙权的态度了。

孙权大军中军帐内。

孙权将最新递送到他手中的情报撕扯得粉碎,压抑不住的怒火,使得他脸上的肌肉都有些抽搐起来。

现在整个的江东在明里或是暗里谈论一件事情,就是在拿孙权和他父亲孙坚,他哥孙策做着比较,然后还比较得有鼻子有眼的,作为孙权留在江东的眼线,时不时的将一些这样的情报送到孙权手中,也让孙权不厌其烦之余,颇为恼怒。

都死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在爹爹兄兄的就是不休?!

孙权的心里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冒出一些阴暗的想法,心想也就是父亲和兄长走得早了,若父亲兄长当下不死,在面对江东这样的局面,只怕未必做的就能比自己好到哪里去!

自己非是才智不足,而是不逢其时啊

愤怒之时,近侍护卫又来禀道:主公,顾子叹又再求见。

孙权怒道:今日不见!

当下孙权他心中对顾家的怨恨,已经无以复加,简直让他难以抑制。当初孙权准备出军北伐的时候,反对者就是顾氏。虽然之后孙权以顽强的姿态压制了反对的声音,但是孙权同样知道,背后这些暗搓搓的事情之中,肯定也少不了顾氏的身影。

如今顾氏派人前来,无非就是想要劝说孙权撤军。

确实,从某些方面来看,孙权当下和曹操僵持,并米有多少实际的好处,不如撤军,但是问题是撤军完了之后,孙权就能得到什么?

别看孙权当下北伐气势汹汹,后面肯定跟着就是所谓一大堆悲天悯人的士族子弟口中宣扬的劳民伤财,再加上孙权出来一趟,有什么斩获么?

有,但是不能说。

毕竟背地里面的交易要等到黑钱洗白了,才能展示在众人面前,否则会引来麻烦。因此在当下这个时间上,孙权不仅是没有什么战果,反倒是庇护周泰的战败而引来了非议。

这个时候撤军,孙权一方面什么都没有得到,然后相反的,用脚丫子都能想到,孙权这边一退,在江东那边就会立刻取得了南越平叛的大胜,两相对比之下,孙权的颜面就算是彻底被丢到了阴沟里面了。

不愿意就这么阴沟里洗的孙权,好不容易才促成了北伐,会甘心就这么回去?

至少广陵之处,是江东打下来了,多少算是北伐的战果,只不过是属于朱治的功勋,而现在曹操抵达下邳,多少要打一仗,而且这一战不仅是在军事层面上有意义,在另外一个方面上也很有意义。

现在顾氏派遣了顾徽前来,像是苍蝇一样,天天嗡嗡嗡的飞过来,动不动就求见,不断的游说,让孙权十分的厌恶。

并且孙权感觉到,不知道是因为顾徽的言论,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江东军对于继续打下去都已经没有什么兴致

孙权明白,打不下去了。

可是,这是自己布下的战略,这时候退却,那不是正证明了自己的愚蠢吗?

周泰大败,孙权明白周泰的失败情有可原。虽然说周泰御下出了一些问题,跑了张余导致军情泄露,被满宠强攻而败,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责任的,但是责任不大

谢赞大败,孙权也明白谢赞的失败也有客观的原因。毕竟瘟疫这个事情,谁都扛不住。

可这两个人的战败,确确实实在孙权脸上,左边一耳光,右边又是一耳光!

撤军,确实是不错的。

广陵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也算是侵削了曹操的实力,孙权也知道不可能一口气直接推到许县去,粮草补给对于江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而且这个负担会随着时间越来越越重。

可是真的已经到了打不下去的地步么?

泰山军内战,已经展现出曹操对于其治下的统治并非是无懈可击,也不是那种强大到了无法对抗的程度,所以现在趁着曹操和泰山军之间的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再捅大一些,搞烂一点,难道不是江东应该做的么?

这一战,不仅是要破曹,更重要的是要破江东之局啊!

抽身在外,才有办法说破江东的局面,若是在江东之中,身处其中,又谈何什么修正和治理?

孙权不由得在心中感慨万分,为什么江东就不能齐心协力呢?为什么这些江东士族就不愿意在孙氏的大旗之下奋力前行呢?为什么呢?

眼下的局面

若是公瑾在此

孙权低声嘀咕着,心中竟然有些后悔的情绪翻滚上来。若是周瑜当下在这里,孙权就不必头疼什么军事上的行动部署,操心什么进攻计划了罢!

周瑜定然可以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只是这些后悔的话,孙权也只能在自己的心里流转,终究难以对人言。

他是君主,是江东之主。

也是一个在父亲,在兄长的威名笼罩之下的君主。

开疆扩土,勇冠三军,这两形容词都和孙权没啥关系

正是因为如此,有些颜面,孙权更不能放下。

正在孙权有些为难,不知道应当如何举措的时候,又有贴身护卫进来,呈上了一封书信,低头禀报道:主公,周都督来信!

孙权如同一个即将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棵稻草,急急抢过,甚至都等不及检验火漆封口,便是立刻拆开。

可在孙权读过周瑜的书信之后,脸色的颜色并未转好,而是沉默不语,半晌之后便是怒拍了一下案几,将书信拍在了桌案之上,然后站起身,在中军大帐当中打转。

周瑜在书信当中的内容,并没有什么过错,也没有对于孙权当下有什么讽刺,所言所论,都是江东战局,都是军事,都是面对当下怎么做最好的建议和想法,林林总总一大堆,但是唯独少了一条。

没有给孙权一条让他维护颜面,侵削江东士族的办法!

甚至周瑜在书信当中,表达了以战促和的策略,表示现在已经不怎么好打了,不如以此为要挟,和曹操和谈,一方面可以获得当下的获利,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孙权的职位

毕竟现在孙权在朝堂方面上,只是一个杂号将军,根本就不入流。所谓江东之主,所谓吴侯啥玩意的,都是自封的。

周瑜建议,天子刘协一直被曹操控制在手里,必然想要获取一定的外援,所以只要孙权表示一些态度,就肯定会被天子刘协所接纳,至于将来的事情么,自然是将来再说。

这些建议好不好?

很好。

非常好。

然而现在是什么情况?

可惜周瑜的书信没有在周泰和谢赞战败之前递送过来!

现在转头去和谈,已经不是胜战而谈,而是败战而求了!

败战之下,即便是找到了天子,又能得到什么?

而且这样做,然天下人怎么看?哦,一看打不赢了,就立刻找天子要求和?天下人,尤其是江东那帮家伙,会不会又是大说特说,将孙权的颜面踩踏到脚下?!

这是孙权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虽然说周瑜的这一封书信,确实是在谋国,但丝毫没有顾及他这个君主的颜面,这如何能够接受?

愤怒之后,孙权又重新坐了下来,拿起周瑜的书信再次读了一遍,心中猛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仰头一笑。

周瑜的信,提醒了他。

自己撤军,如果不是因为打不下去了?

如果是天子认为孙权值得信任,不愿意看见孙权和曹操相争,让他和曹操休战呢?

那么到时候,就不是他打不过曹操,而是作为一地诸侯,要尊重天子,所以才退兵的。

同样是退兵,却是完全不同的含义。

天子刘协当下虽然是什么状况,众人心中都清楚,天子已经没有号令诸侯的力量了,当董卓进京之后,天子就已经只是一个工具了,谁拿着便是变成谁需要的样子,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明面上刘协还是大汉天子,还有至高无上的权柄!

所以这个工具,曹操能用,为什么孙权就不能拿来用上一用?

昔日袁绍和公孙瓒相争,不也是天子出具了休战诏书么?

到时候,自己既可以光明正大的退兵,又可以保全自己的颜面,使得天下人都说他尊重天子,有忠臣之名,博得江北士族子弟的好感,使得他们入江东求仕。

这才是真正的两全其美!

可是当下问题是,怎样才能绕过曹操在下邳的阵列,通达到天子刘协之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