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412章各食其道(加更)

诡三国 第2412章各食其道(加更)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斐潜一直都的觉得,身为大吃货帝国的一员,若是不能将这种沉淀在血脉当中的基因早些激活,颇有些对不起后世当中的那么多的华夏菜肴。

因此骠骑将军还有一个非常广泛认可的谣言,便是饕餮转世。

毕竟从斐潜之处流传出来的美食相当多。

华夏有很多美食,各地有各地的风格,却并不妨碍这些不同风格的美食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受到同一批人的欢迎和喜爱。

就像是江南和魔都的菜品讲究精细,似乎有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味道,带着一点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气息,而西北菜么,就是另外一种风格,裤带面又宽又长,连吃两碗都不够,若没辣子便是啥也不香,没有大蒜营养少一半

虽然说大汉当下还没有从美洲引进辣椒,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对于一般的百姓而言,没有空闲去等庖丁去做什么精致的菜肴,更没有什么心思去细嚼慢咽,他们只需要量大管饱,若是有勺热油,盐味再重一些就更好了,毕竟西北日头烈,气候干燥,每日劳作都需要大量的电解质去补充。

而对于士族子弟来说,就不太一样了。他们有钱有闲,可以有耐心去等待庖丁慢慢做出一顿费工夫费时间的菜肴,而且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而不是以吃饱为目的。

长安醉仙楼。

大堂之中,一名巡检带着几名部下,或盘腿或箕坐于回廊处的席子上,几个人只顾围着一个桌案大吃大喝。

前两天是发薪日,刚拿到了一笔赏钱的巡检,便是带着自家兄弟来醉仙楼打个牙祭。当然上二层雅座的费用太高,像是在这样小院回廊内,便是既有面子,也不会消费不起。

巡检原本出身军中,吃饭喝水多少还保留着军中的习惯,几名手下也平日里面按照军旅条例管理惯了,吃起饭来那真的是狼吞虎咽一般, 围着一盘子大盘鸡, 吃了个痛快!

大盘鸡据说也是斐潜发明的, 也有人说不是,是庞统率先吃开的,但不管究竟是谁发明的这种吃法, 确实很对西北人的口味。虽然说没有后世的辣椒等调味品,但是加入了西域的香料之后, 原本相对普通的菜肴似乎忽然一下就添加了灵魂, 成为相当受欢迎的美食。

当然, 若是存粹吃肉的话,大盘鸡显然没有什么手抓羊肉牛肉来的更爽, 但是大盘鸡胜在价格比那些菜肴便宜。

鸡肉显然比羊肉、牛肉便宜得多。

想想看,五六名大汉,放开肚皮吃一顿, 大盘鸡显然就比较适合, 又有荤腥, 又能吃饱。尤其是向巡检这几个半军事化的, 唏哩呼噜一顿吃,就像是吃完后一抹嘴就要带着刀枪去干大事的一样, 蒸馍,宽汤饼,加上大盘鸡的汤汁

美嘀狠!

此时宴飨过半, 案几上,盘子里面的鸡肉大多吃尽, 桌案上骨头渣滓这边一块,那边一块, 可几个大肚汉似乎多少觉得意犹未尽。

巡检立刻拍了拍手:上馕!

醉仙楼的伙计听到了招呼,便是端着一箩筐刚出炉不久的烤馕, 走了过来,放到了桌案边上。

为什么说在醉仙楼吃大盘鸡比点其他菜肴实在呢,也在于此处,就是这些蒸馍,宽汤饼,烤馕什么的,都是算在大盘鸡的价格里面了, 管够!

烤馕和大盘鸡也算是绝配,掰开烤馕沾着大盘鸡里面的汁水,便是能吃得肚子滚圆!

吃着烤馕,巡检便是略有感慨起来, 捏着一块烤馕半天,半天没吃,也没说话。

烤馕不是斐潜发明的。

这玩意早些时间就已经有了,而且被称之为胡饼,甚至汉灵帝都非常喜欢吃,三天两头就要吃一次。

当然汉代的馕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花样。起初这种馕,是作为军事上的干粮来储备的,没办法,河西北地西域实在是太大了,地广人稀,相邻的绿洲城邦之间,往往间隔数百里,并且西北一带水源也比较少,有些地方不具备烹饪的条件,只能吃干粮来充饥。

因此出兵都必须携带好干粮,否则生死存亡便是转眼之间。

在汉武帝时期,当时李广利奉汉武帝之命,带着六千骑及郡国数万恶少年西征,沿途的小国都很害怕,各自坚守城塞,不肯供给汉军食物。汉军攻下城来才能得到饮食补充,若是攻不下来来,几天内就得离开那里,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就这样一路损耗到了葱岭以西,大宛都城还没见着,汉军就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只跟上来几千人,饥饿不堪。当然李广利也是怂的,没有霍去病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便在大宛门口旅游一圈,空手回了。

后来学乖了些,在科技树上点上了一点后勤学。

经过一年准备,汉朝倾全国之力,发十八万戍卒开发河西走廊,修筑道路,玉门关也挪到了敦煌西边,新征募的大军赶着十万头牛,三万多匹马,还有无数的驴、骆驼等物,驮着米粮,跟随李广利出征,一路埋釜造饭,吃完米粮吃牲畜。而西域诸邦见汉军强大,除了脑子没想清楚的轮台抵抗被灭国外,大多开城迎接,汉军顺利抵达大宛。

不过尴尬的是,一点的后勤学依旧不够用。

一年后战争结束,回程时粮食又出问题了。西域诸国人少粮少,难以供应汉军,所以李广利不得不将军队分成几波,从西域南北道分开回国。但因为官吏贪污问题严重,还是死了不少人。

许多汉家兵卒不是战死的,是半道上渴死饿死的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当时汉代的干粮主要是糗糒,也就是做熟后晒干的粟米。这玩意有一个巨大的缺点,便是不经吃。再加上汉代油脂不够,体力消耗大的兵卒,一个月至少要吃一石多,说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是实际上这只是寻常饭量。

后来痛定思痛,胡饼,也就是烤馕,便替代了糗糒,成为当时大汉干粮首选。而这样的一个选择和变化之下,付出去的便是无数的生命。

正在埋头吃的一个巡检兵见队率发呆,有些不解,王大哥!你咋了?不吃了?

啊?哈哈王队率将手中的烤馕挥了两下,哎,你们说,这人啊,是不是贱啊我当年在北地当兵,有时候没地做饭,就吃这个玩意,最多一次吃了一个多月!发霉的,长毛的,刮一刮,烤一烤,还是要吃!后来骠骑不是有新干粮了么,我就发誓说再也不碰这玩意了哈哈,可是这不是回来了么,现在倒好,若是三天五天吃不上这一口,还怪想的哈哈哈

说起来,俺也是咧!跟你们说啊那个牛皮囊装的水,为了不那么容易发臭,都要往里扔点醋布么俺在军中的时候,简直对这个醋布啊,就是烦得不行嘿,现在不再军中了,嘿,你们猜怎么着?前两天俺在集市上见到在卖,也不知道怎么了,便是自个去买了块扔水缸里,喝了然后被家里那口子一顿骂啊

啊哈哈哈哈

怪不得前两天你脸上带彩

一群汉子,围在一起,便是哈哈大笑。

笑完了,似乎又是各有一些怀念。

行了,快些吃,吃完了干活了!

王队率又抓了一个烤馕,掰开,自己拿了一半,将另外一半分给身边的人,就像是还在军中,围着一伙吃饭的时候那样

或许是王队率等人的说话声笑声太大了,引来了在醉仙楼上另外两个人的目光。

这目光之中,有审视,有不耐,也有讥讽,甚至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就像是俯视蝼蚁聚会,毛虫一堆。

醉仙楼二楼以上,都是雅座,以屏风间隔,消费也是不菲。

能够常常来吃,并且还不觉得肉痛的,自然是有一定财力的士族子弟了,一般的寒门或许也可以,但是绝对不会说隔三差五的来吃,亦或是直接将醉仙楼当成自家餐厅了。

然后其中引出了一个问题,哪一种的士族子弟,会将醉仙楼当成自家餐厅呢?

二楼两名士子,依旧在对于楼下回廊之内的那几个巡检,低声说着一些什么。

二楼的视线会比较好。

在这个角度看出去,可以看到长安大街,街头街尾。

而且醉仙楼人声嘈杂,两个人坐在一处,低声而言,基本上也不惧旁人窃听。

在大街的人流当中,有骑着马的巡检,穿着红黑色的盔甲,背后有三色的认旗,他们排成队伍来回巡视街上的一举一动,彷佛在提醒过往的行人,这里是长安,这里是骠骑的地盘

二人收回了目光。

初闻关中巡检之事,某倒是小觑了,并不以为意其中一个三缕胡须的中年人说道,如今思之,方知骠骑此举之妙也

对面的青年也是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某未来长安之前,以为此等巡检,不过是司寇更其名也然今观之,并非如此

巡检制度,是骠骑治下的独创政策。

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关注。

巡检,有司寇的职能,但是并不能简单的等于司寇。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在地方之中,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先秦之时,中央司法机关是廷尉府,最高司法官是廷尉。秦的地方是郡县制,地方的司法机关由郡守和县令兼任,疑难案件上报中央,一般的则自己处理。

汉代开国的刘邦,大概就等于后世派出所加邮政所加税务所,大体上是这么一个职务,但是手下没有后世那么多人,只有两三个的下属使唤。

汉代基本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包括司法体制,所以可以看出其实在斐潜之前,对于基层的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是如何的缺乏,即便是汉代人口数目远远低于后世,但是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依旧是少得可怜。

但是人和人之间,肯定是有纷争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才有宗族法的生存根基,而现在骠骑之下,这种宗族法的根基在被削弱和动摇

巡检最开始是在屯田之时中年人缓缓的说道,屯田之民,或为贼裹,或为流末,居于乡野,常生龌龊,故而巡检巡弋城乡,检于阡陌

一开始的时候,斐潜推出巡检制度,这些士族乡绅还觉得不错,因为原本可能需要他们去调解纠纷,处理争执的问题都不用他们去了,可以有更多的闲工夫去喝酒跳舞玩乐,然后就发现事情渐渐不对劲了。

谁能想到如今这巡检青年人接口道,骠骑此策简直是

现在长安三辅之内,还有其他骠骑治下,已经习惯了巡检的存在,碰到事情可以去找巡检解决问题,那么谁还会去找什么宗族,什么乡绅?

在某种方面来说,所谓乡情乡愿,是有一定害处的,比如像是后世里面整村的外地媳妇,亦或是整个村子的加工厂,其实都在什么大家都是邻居。大家都是乡亲之类的幌子之下,或是主动,或是被动的被捏合在了一处,即便是这些人知道其所作所为并不是什么好事。

二位客官!楚米鸭来了

醉仙楼的活计打断了两个人的低声议论。

所谓楚米鸭就是前一段时间,在醉仙楼新出现的佳肴。

和那些偏向于西北风味,或是羌胡习俗的菜肴不同的是,楚米鸭的烹饪方式,材料选择,更偏向于楚地一带。北方以粟麦居多,南方则是稻米,楚米显然就是以稻米糯米为材料进行烹制的。

二人大喜,便是相约着举筷开吃。

虽然说美食无国界,但是一个地方待得长了,便是会偏向于某个地方的习惯,就像是水煮鱼曾经一度风靡大江南北,但是时间一长,热度落下来之后,便是不是人人都喜欢了。

毕竟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还是有所不同的。

显然两个人对于楚米鸭非常偏好,一时间都只顾着吃,半响没说话,等吃了一些之后,才略微放缓了一些速度。

如今青龙寺之处中年人端起一旁的酒水,喝了一口,略有些麻烦众人皆重于经书之时,对于汉中川蜀之事么

青年人也停下了筷子,思索了一下说道,原本以为祢正平

中年人摇了摇头,然后叹息了一声,玄武池之内可曾有所收获?

这个青年人迟疑了一下,说道,周边把控森严,难以进入不过,某找了些门路

门路中年人沉吟了一下。

青龙寺的活没搞好,结果发现了骠骑将军治下出现了新的战舰!

根据当时去玄武池观礼的官吏所描述,骠骑之下的那些新式战舰不仅是宽大,而且还有怪异的风帆和奇怪的设备,不仅是能在水中速度堪比艨艟,甚至还可以逆风而行,简直就是突破了原本的禁锢,使得战舰上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一开始的时候,听闻了这些消息之后,当然是将信将疑,甚至会觉得是故作玄虚,未必是真的,但是在经过有意无意的接触了一些不同的官吏,不同的人口中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

骠骑将军在玄武池,有远远超越江东水准的新式战舰!

简直宛如晴天霹雳!

这个事情,明显比什么搅乱关中议论,亦或是引发什么争辩争端更加的重要。可问题是玄武池虽然大,可是周边都是属于监管区域,任何无故出现在那边的都会被警告驱逐,若是不听劝阻的,则是射杀当场!

直接去现场看,显然是不可能的。

之前也有一些人以各种借口,装出各种模样去打探斐潜麾下的一些重要工房之地,一些鲁莽硬闯的,便是被直接杀了,一些拐弯抹角去打探的,也并不顺利。

就像是骠骑之下的那些什么火药,也有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流出,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闻到味道而来的巡检和兵卒,甚至有一些人因此被抓,投入大狱之中,最终便是

可是当下若是不知道,没听说倒也罢了,既然听闻了此事,就不可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现,然后什么都不去做。

最好要有图纸中年人低声说道,仅知其形而不明其故,无益之也

窃取技术一般来说有二种途径,一是弄到设计图纸或者具体实物,第二是绑架或者买通具体负责的工匠。显然对于新式楼船这种事情,搞倒具体实物难比登天,而唯一比较可能的则是买通工匠,最好能搞到图纸。

中年人说道,若能得图,当不吝钱财不过,需要小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