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535章这个我懂真的懂全都懂

诡三国 第2535章这个我懂真的懂全都懂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生死之间是大恐惧。

年轻人多半不会有这种恐惧。

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父母便是隔离生死的最后一道屏障,有父母在的时候,往往不会特别的去考虑生死的问题,但是一旦发现父母不在了,才会觉得死亡其实已经是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就像是孙权。

孙权为什么敢莽,为什么耍愣,其实在内心深处是觉得自己还有人护着,还有退路,即便是他嘴边上说不需要父母管,不要父母操心,不会牵连到父母,然后觉得厌烦,觉得时不时要挨批挨骂很是痛苦,但是在实际当中,他依旧会有困难的时候忍不住会想起母亲,将目光投向了母亲

可是现在,他的母亲再也不会回应他了,也不会再骂他了。

年龄大的人,身体总是这样不好,那样也有问题,就像是一个布满了裂痕的瓷器,看起来似乎还是完整的,但是实际上已经是伤痕累累,碰一下就倒了,碎了裂开了。

这是年轻人很难理解的,因为年轻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没问题,年轻人不会有风湿病,不会有老花眼,不会有血压病,不会有基础慢性病,那么怎么可能去理解父母的身躯就会出问题?

别说年轻人,就算是中年人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有时候一些只想着自己,琢磨着官帽的中年人,甚至觉得老年人连续吃几天泡面也是没问题的,怎么那么矫情呢

孙权之前也是这么觉得,他觉得他母亲骂他的时候那么凶,中气那么足,怎么说也有十几二十年的寿元,怎么会徒然一下就没了呢?

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

在后世当然有药物可以控制,但是药物也有副作用,即便是一再强调无毒无副作用的药物,其实也就是副作用的大或者小而已。

吴老夫人可能也有高血压,虽然说在汉代还没有提出这个病的理论,也没有人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人的本能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所以吴老夫人很早的时候就念佛了,不是因为真的佛光普照,或是佛法神通,而是因为吴老夫人在念佛诵经的过程当中觉得舒服,而其觉得舒服的原因是心境平和了下来

静坐静养,定时休息,对于毫无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汉代,或许就是唯一的抵御高血压的手段了。

高盐高钠高油脂会加重心血管和身体脏器的负担,而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同样也会使得老年人原本脆弱的血管不堪重负。

后世有的老人打麻将,要胡个大的,没摸到之前紧张,崩得紧紧的,然后摸到了,哈哈大笑两声,人就倒下去了。

大喜大怒亦杀人。

孙权哪懂得这个啊?

所以当江东吴郡周边开始有谣言相传,说是孙权他杀了孙朗,然后气死了吴老夫人的时候,孙权便是勃然大怒。

孙权委屈。

他明明没有杀孙朗,孙朗是自己服毒自杀的。

他也没有气死吴老夫人

呃,这个么

或许他有让吴老夫人生气的地方,但是孙权觉得自己不是为了专门去气吴老夫人的啊,这事情,不应该是那个死去的孙朗挑起来的么?

怎么能算到了他的头上来?

于是乎孙权立刻派人,四处搜捕这些传谣、造谣之人,并且严禁在公开场合议论此事,甚至派出了兵卒在吴郡之中四下把守,只要是胆敢妄议者,一律拖走关入大牢。

结果孙权如此举动,引来了周瑜。

灵堂之内,庄严肃穆。

灰白和玄青,就像是生和死。

周瑜也穿了一身的黄麻孝衣。孙策将周瑜当看成是自家兄弟,而周瑜也确实将孙策认为是自己的兄弟,吴老夫人也就等同于是周瑜的长辈。

人死不能复生。死而复生这个事情,就连秦始皇都做不到,所以死了就是死了,而更重要是活人怎么继续活下去。是拒绝先驱者牺牲的经验,明知道有坑还继续往下跳,还是痛定思痛去总结,去考虑怎么避免下一个类似的坑?

在周瑜看来,孙权就没有思考,也没有总结,孙权他甚至还企图去辟谣,就没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些谣言么

周瑜看着孙权,孙权瞪着周瑜。

周瑜微微叹了一口气,目光微微偏转了一些,挪到了孙权书架之上,主公最近可是还有看左传?

周瑜的目光挪过去之后,孙权也不由得跟着看了过去。

虽然不是太清楚周瑜说这个话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孙权也点了点头,身躯姿态上略微缓和了一些,略有所读。

既如此,臣有一事不明,还请主公赐教周瑜缓缓的说道。

孙权愣了一下,心中浮现出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感觉,都督可是要讲郑伯之事?这个我懂

说实话,光是读春秋,只是读上面的文字,那真没有什么好读的,即便是能背诵,都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也未必有什么意思,只有真正的专研到了其中,甚至知晓了当时的背景,然后再看到其中记载事件的春秋笔法,看到书中文字之中潜藏的未尽之意,才能算是略懂。

孙权说懂,但基本上就是有印象而已,然后看了几遍之后,觉得自己大体上能懂了。

不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么,这都看过多少遍了,这个我懂!有什么不懂的?这个我再懂不过了!

但是实际上呢?

就看这一次孙朗的事件,从头到尾,孙权又有哪一点表现得是真的懂了?

周瑜笑了笑,笑容之内略有一些苦涩,既然如此,还请主公赐教,这京之大叔,是何人所谓?

何人所谓?自然是庄公所谓。孙权脱口而出。

这个他懂!

周瑜点了点头,何之所谓?

自然是孙权说了一半,脸色就有些变化了。

其实这个问题孙权未必没有想过,但是他想的时候就是一掠而过,根本就没有继续深思下去。

一说,就懂,不说,就忘了。现在周瑜这么一提,孙权就觉得哎呀,为什么我就没做呢?我明明懂的啊?

周瑜看着孙权的脸色的变化,又是轻轻的问道:所谓何之?

这个孙懂懂回答不上来了。

周瑜没有等孙权回答的意思,又是追问道:今之所谓,又是何之?

这个

主公自思之今往事已已,当慎思将来周瑜点了点了头,然后站起身,言尽于此,江东尽在主公一念之间臣告退。

周瑜走了,不去看孙权憋得如同猴子屁股一样的脸。

嗯,后世之中有言说孙权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但是实际上孙权方颐大口是真的,碧眼紫髯则是诬陷。只不过当下么,倒也有几分憋出了碧眼紫髯相貌来。

孙权不是苯,也不是傻,甚至可以说孙权也很聪明,但是他分不太清楚聪明和智慧的区别,以至于有时候难免就会落入小聪明的陷阱里。

啊,这个我懂,真的懂,全都懂!

等到具体做事情的时候才发现,为什么和想的不一样啊?

孙权一开始的谋划很大,从一开始就很大,勾勒出来的蓝图也很美好。甚至是多方联合,南北勾连,东西纵横,深刻诠释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的含义。

只可惜孙权的布局是在是太大了,天空流选手大势还未成,北面的盟友就败落了,南面的也出了事,东面勾连的被杀了,西面还没能搅乱,然后自己带着人的中央突破也被曹操一棍子闷了回来。

打野的没打好,上中下三路全崩,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江东队友一看,卧槽,那还玩个屁啊,投了投了下一局!

然后孙权自然不甘心,觉得都是队友在拖后脚,即便是要开下一局,也要找几个愿意听自己指挥的,将这几个拖后脚的统统换了!

正巧,江东队友的想法也和孙权一样。

都是在一个大锅里面捞饭吃,谁不知道谁的肚量是几分啊?

一看到孙权碧眼紫髯的瞄瞄这个,瞅瞅那个,谁不知道孙权要掀什么袍子拉什么屎?毕竟当下的孙权还是青春版的孙大帝,距离年老的隐忍、冷血和残暴,还是有一定档次的。

其实孙权的思路也没有什么问题,想要换队友,他也做了很多的举措,培养了新人,打压了士族,清理眼线,借机弹压等等,他也很忙,很努力。

只是可惜没用到正确的点上。

而那些江东士族捅过来的刀子,却扎在了孙权的要害。

严格说起来,吴老夫人也真不能算是孙权气死的,毕竟孙权当下是什么情况,当娘的会不知道?而且作为母亲,生气归生气,对自家孩子的容忍度也比其他人要高很多,即便是自家孩子做出了一些熊事情,也多数都心中有数。

熊了那么多年了,也不是这一次才突然这么熊,再说毕竟是自己从肚子里掉出的一块肉,总不能说重新塞回去退货罢?

吴老夫人的情绪剧烈波动,其实一大半要算在孙朗身上,另外一小半才是孙权的责任。

孙朗突然领兵反叛的行为,其实和当年听闻孙辅叛变,有人要鼓动孙翊出征非常类似,都是为了从内部破坏孙氏的策略。

江东么,外地人向来都是被排斥的,而且这种排斥是天长地久,即便是江东人自己说我们不排除外地人,但是实际上孙家到了江东,到现在都三代人了,依旧还是被江东本土士族豪右认为是外地人。

历史上晋朝崩盘后,司马带着乌泱泱一群人南渡,外地人的头衔才算是转移到了这些家伙头上,北方佬,北狍子等等的外号就没有断过,再往后

因此有时候觉得似乎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事件是分开的,是单独的,但是实际上都有一个清晰的主线。

外地人滚回去;

但是外地人手中有刀枪怎么办?

那就先搞乱外地人,让外地人自己去打外地人。

之前孙辅的时候动乱,吴老夫人就已经严厉警告过孙权一次,因为这种事情不是什么好事情,更不是可以大张旗鼓操作的事项,最好是等到事态平静了之后,注意力都被转移了的时候才能动手。

比如要等到这些人都去看吴郡青楼内新来了几个小表子,那腰肢扭的碍

才能悄无声息的给办了。

而且上一次,整体来说还算是不错,孙辅自己也知道被人利用了,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动一步,反倒是孙权操之过急,一点就炸,自己就撞上去了,要不是吴老夫人前面拉着孙翊,后面又扯住了孙权,孙家基本盘早就动荡不安了!

用脚指头想都清楚,当一个私人企业里面,原本应该是团结一起开拓市场的一家人,变成了相互拆台,互相举报,甚至不惜栽赃陷害,这企业还能有效经营么?

而孙朗这一次的行为,明显比孙辅要更加的严重,直接将孙家内部不和的遮羞布一巴掌给扯掉了!

尤其是最后的时候,孙朗服毒自尽,更是让事件进入了一个完全无法挽回的局面

黄泥掉进裤裆里面,说不是屎就不是屎?

再加上孙朗说的那些话,标明孙策遗腹子的流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孙朗都这么以为的,那么其他人就更不用说,必然怀疑孙权搞了大嫂,欺凌侄儿

这对于孙氏的名声,对于吴老夫人倾尽一生维护的东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破坏,而且关键是孙朗自杀,便是连稍微挽回的机会都没有!

最终吴老夫人发现即便是她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依旧是要面对孙家分裂的局面,这对于维护了孙家安稳了一辈子,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吴老夫人来说,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劳累,悲伤,愤怒,悔恨,焦急,无奈等等种种剧烈的情绪冲击之下,心脑血管不堪重负,咯嘣一声,人就走了。

走了的人,一了百了。

死不麻烦,活着才麻烦。

如今江东至少有了三个版本,一说是孙权一开始就要杀孙朗的,借着机会给孙朗下毒的,另外一说是则是吴老夫人干的,她下毒骗孙朗喝了的,还有一说更是离谱,说是孙权想要将吴老夫人和孙朗一起干掉的,然后孙朗先喝,事情败露之后孙权便是一不二不休

荒唐不荒唐,离谱不离谱?

可问题是普通百姓就喜欢听这个,就像是喜欢知道皇帝在宫殿里面是不是拿着金扁担银粗头去耕地一样。

谣言止于智者,可问题是哪里有那么多的智者?

纷纷扰扰之下,就问孙权解释哪一个?

辟谣哪一种?

而且孙权派出去的解释和辟谣的人,真的就是在做解释,亦或是在辟谣,确定不是在火上浇油,阳奉阴违?

比如放过那些个真的在干坏事的,却将一旁的听众抓几个扔大牢里?

亦或是故意出一些什么破绽百出的声明,然后将硕大一个窟窿直接摆出去,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孙权是在说假话?

幸好的是,周瑜还在。

虽然说周瑜的身体也不是非常健康,但是他毕竟是军方的中流砥柱,只要他站在孙权身边,军方的人都不会乱动

这也是孙朗为什么当时就特意砍了那个军校的脑袋给周瑜的原因。孙朗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得到周瑜的认可和支持,毕竟当时周瑜已经到达了战场,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于支持孙权了。

只不过周瑜并不没有认可孙朗,或者说周瑜对于孙朗采取的方式不认同,以至于孙朗在确定了自己失去了周瑜的认可,又无法得到吴老夫人的支持之下,便是只有死路一条,无非就是早死晚死而已,那么还不如临死还恶心吴老夫人和孙权一把

但是现在周瑜却告诫孙权,你不是有看史书么,不是有熟读春秋么?不是觉得春秋的故事都很简单么,重复看得都可以倒背如流,都厌烦了么?那孙权你自己说说你都懂么?又是懂在哪里?

懂在了那几个字都认识?

哦,好了不起哦!

结果是一个简单的谓之京城大叔,都能没理解好

再看看孙权你自己现在做什么?

说都懂了,做出来又是什么鬼样子?

噼里啪啦几个耳光下来,孙权的脸自然是涨红得不行,红得发紫。

羞愧。

后悔。

愤怒。

惶恐。

重重复杂的情绪涌动,最终击溃了孙权他尽力维护的那层外壳。

呼啸的风穿过了灵堂,黑色和白色的纱布摇晃着,摆动着。

孙权叩首在吴老夫人的棺木之下,额头紧紧的贴在地面上,泪水忍不住滚滚而落,转眼之间就晕染了一大片。

良久,孙权止住了眼泪,重新一点点的从地面上抬起头,就像是脖子上挂着千斤重担,面部的神情也萎靡下去,就像是一把被折断的剑,不再风光,不再锐利,也不再有了什么威胁性。

来人去请张公前来与都督共持大计

孙权的声音嘶哑,就像是砂砾在喉咙内磨砺,军事不决,有都督而定,内政不决,由张公而定我,要为母亲大人守灵尽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