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3229章民

诡三国 第3229章民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8 22:58:4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长安之中,三辅之内,开始动员地方兵卒参加战争了。

这些地方兵卒,多数都是退役,或是参加过一定基础训练的兵卒,只需要稍微强化训练一下,就可以很快的适应战事需求。

这批兵卒的兵饷和其他普通兵卒是一样的,同样也享受战时功勋的累积奖励。

在动员征召的时候,有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争斗的现象,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能力上战场,一些平日里面好脾气的,也脸红脖子粗的与人相争,为的就是自己能有一个名额。

毕竟骠骑麾下兵卒退伍的待遇,着实让不少人眼红。

虽然有一些习性不好的人,会在短时间内把自己退伍的安家费花得干净,但是不管是这些人自身,还是他们身边的民众,都不会觉得这是骠骑的错,因为绝大多数的退伍兵,都是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生命轨迹,有了一定的财产积蓄。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一件事。

在大汉,以及后续很长时间的封建王朝之中,越是稳定,便越发的没有让百姓改变自身阶级的空间,范进中举之所以会成经典,孔乙己的长衫之所以不敢脱,就是因为社会的容错率太低。在一个容错率非常低的封建王朝之中,士族子弟可以逍遥自在的游学,创业失败,但是普通百姓只要脱下了长衫,之前在学宫之中连续的个人简历就立刻会中断,成为废纸一张!

故而,丁举人的孩子即便是个秀才,也可以通过举孝廉得到县长职位,而孔乙己就只能正视自己长衫下薄弱的身板,明白什么叫做封建阶级不可逾越,不该想的别妄想。

斐潜之所以在军制上得到了普通百姓的热烈拥护,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斐潜让普通百姓看见了可以摸得到的未来,无论是生还是死。

这和后世的养老金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维护社会稳定,激励民众奋斗努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中三辅连续几年吸收了大批人口后,其中一些人陆续给原来的家乡传回信息。于是在山东之中,关中三辅自然也有了一些属于民间的『名气』,特别对贫苦的百姓有了很大吸引力。在山东制度没有改进,压迫依旧惨烈的这几年,即便是没有战乱,依旧产生了很多逃荒的流民,传说中能吃饱饭的关中三辅就成了这些流民的首选。

这也是使得山东逐渐不满斐潜的原因之一。

严格来说,山东之地并不是真的就支持曹操打赢斐潜,但是他们绝对支持维持山东的政治结构稳定不变,再续三五百年不动摇,如果可以通过这样一场战事,既限制了斐潜继续推广新政蛊惑人心,又可以让曹操专心于外,不在内部找他们麻烦,那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对于这一次的征召,民众的踊跃,也使得长安三辅之中某些人彻底闭上了嘴。

而且为了不妨碍春耕,荀攸还特意控制了前来报名的人数,进行了一定的筛选。毕竟今年的春天不是很友好,虽然长安对于倒春寒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但是依旧还有一些田亩受到了灾害。

枣祗也忙着带着农学士在长安三辅四处检查耕田情况,让受到灾害的耕田及时补种一些其他的庄禾,比如高粱。虽然高粱比起粟麦来更不好吃,产量也较低,但多少也是粮食。

同时因为倒春寒的现象再次出现,不管是民居还是暖棚,都需要大量的砖瓦,这使得对于砖瓦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在秦岭山脚下的制砖工场内几乎是没有停过工。

而这些摆脱了农业限制的工人,也拥有了比农业人口更高的消费能力。

家具,衣服,食物等服务于工人需求的产业,也是在蓬勃发展。

这就使得长安三辅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让那些传统士族子弟无法理解的现象。明明在潼关之处打得不可开交,可是在长安三辅之内似乎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多少影响……

这的确当不少人觉得诧异,难以理解。

长安之中闲散人韦康,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正站在戏台上,振臂而呼的,那个穿着一身普通兵卒盔甲的年长者……

这名穿着盔甲的人,明显是有些苍老,他已经超过了可以上场厮杀的界限。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廉颇。

但是除了上战场肉搏厮杀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工作适宜这一类有战场经验,并且是忠心拥护斐潜的人的……

那名老卒用他沙哑的声音大吼着,『胜利属于大汉!属于骠骑!』

一群报名征召的退伍兵也跟着振臂而呼,『胜利属于大汉!属于骠骑!』

情绪是会感染的,在连续几声高呼之后,就连在附近经过的百姓也纷纷的加入了响应的队列之中,场面顿时十分的热闹。

『是谁给我们的战袍?!』

『是骠骑!』

『是谁给我们的兵饷?!』

『是骠骑!!』

『是谁给我们的胜利?!』

『骠骑!骠骑!!』

『骠骑!万胜!万胜!骠骑!』

『哦哦哦……』

韦康又脸色复杂的看着他们。

他今天只是出来闲逛的,毕竟他已经有很长的时间都闷在家里了,但是他没想到才刚出来不久,就看见了让他心中越发堵得慌的情景。

说实话,韦康现在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没办法天天将我爸是韦端挂在嘴边,难道就舒服快乐么?

显然不可能。

可是在眼前如此的氛围之中,韦康只能紧紧的闭上嘴,连呼吸都不敢大声,他害怕万一从嘴里蹦出了一些什么不妥的词语来,说不得就被这些狂热的家伙直接捶成生活不能自理……

像是他弟弟一样。

直至等韦康默默的走过了很远,回头再看喧嚣的戏台和人群的时候,韦康才缓缓的,有些艰难的吐出一口气。

他太难了。

和韦康一样难的人还有很多,他只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在长安三辅之中原本士族子弟的一个缩影。韦康的不适应,是因为韦康不想要改变。

这和纯粹的『脱』下长衫并不相同。

毕竟想要『脱』,先要有得『脱』。

对于韦康这样的人,斐潜还是非常宽容的,并没有站在高处讥讽,也没有表示给韦康一个日赚九千的机会还不好好把握,而是提供了另外一件长衫,只可惜韦康一直都不愿意换上而已。

毕竟当下整个大汉环境就是如此,能穿长衫的依旧很少,并不像是后世明清时期,长衫成为了皇帝的新衣,以为有穿上,实际上并没有,也就根本谈不上脱不脱。

当然,也有一些士族子弟如同杜畿一般,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并且投身其中。

至于大汉当下这个时代的民众百姓,在更多的时间内就是茫然的追随者,并不清楚政治的变动,制度的变化,他们更多的只是知道每天吃的饭穿的衣烧的柴火是不是比原来更便宜更好了,还是更贵更差了……

『都他娘的怪枣子敬……』

韦康远远的看着,然后低声嘟囔。

韦氏家族是比较崇尚传统的,所以他们的产业自然也是传统的农业相关居多,可是枣祗对于关中三辅的农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使得韦氏,以及类似于韦氏这样扑在农业上吸血敛财的家族,收益率明显下降了。

民众有了更多的吃食,就有闲工夫思考这个,想着那个,怨气也比较容易被安抚下来,所以当老兵在戏台上高呼骠骑的时候,也才有那么多的百姓会跟着喊,否则肚中空空,饥火难耐,哪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喊口号?也使得在某些时候有人想要煽动这些三辅百姓,结果不是根本没人听,要么就是直接被一顿胖揍。

世道艰难啊!

韦康感慨万千。

要知道,往常春耕过后,青黄不接的时候,是韦氏他们最开心的时间,因为这个时候会有大量的农夫因为没有储蓄,不得不来找韦氏进行借贷,而且还要感谢韦氏,毕竟只有大善人才会愿意借钱给他们。

大善人的贷款,不仅是借贷方便,而且还款时间长,想要还个二三十年都是没有问题,最好是能掏空百姓的八个钱包,让他们生生死死世世代代都在还贷……

虽然汉代对于放贷会收取贳贷税,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是短时间内汉景帝等对于这些放贷之人课税,但是一阵风过去之后,该干啥还是干啥。

可惜,这么美妙的事情,竟然被斐潜和枣祗给破坏了。

韦康不敢骂斐潜,可不是只能是骂枣祗了么?

骂枣祗破坏了华夏千年传承,抹平了大汉三四百年的努力。

当然,并不是大汉之中所有的士族子弟,都是贪婪的,但是绝大多数的旧士族,尤其是依靠土地而生存的士族乡绅,在壮大之时必然会走上这一条吸血的道路。

韦康没了闲逛的心思,回了家,坐在厅堂之中,就像是一个腐朽的雕像,昔日的色彩蜕去之后,显露出来的不过就是泥胚朽木而已。

韦端走了进来,看见韦康一副痴呆模样,便是气不打一处来,『竖子!又是作何丑态?!』

也怨不得韦端生气,如今韦氏落到了如此这般的地步,和韦康密切相关。

韦端就连自己的乌纱帽都献祭了,才算是勉强保了韦康下来。献祭的时候出于对于孩子的爱,可是献祭之后,再看韦康并没有多少长进,心中自然就不舒服了。其实韦康也并非完全没有长进,至少现在他不敢当街高呼我爸是韦端了,但是明显这样的进步并不能让韦端感觉欣慰。

『父亲大人……』韦康连忙向韦端行礼,『孩儿……去了市坊一趟,见市坊之中……高呼骠骑者众也……这,这骠骑……如今百姓只闻骠骑之名,不称天子之恩,这,这……恐怕是……』

『闭嘴!』韦端恶狠狠的说道,然后有些惊慌的伸头左右看看,发现没有什么人注意到这里,才算是呼出一口气来,『此等之言,汝也是敢妄语?汝仍欲害为父耶?!』

韦康瞪圆了眼,『这是在家中……』

话说了一半,韦康看着韦端的面色,忽然吓了一跳,也是同样色变,不由得压低了声音说道,『不,不会吧……家中之人,都是多年家生子……』

韦端见韦康明白了,这才脸色略好了一些,也坐到了一旁,说道:『有闻司啊……』

『这怎么可能?不可能!』韦康惊恐的四下看着,似乎是随时身边就会冒出一个企图刺杀他的贼人一般,喃喃重复着,『怎么可能?我们……我们家中……父亲大人,你怎么知道这……这个事情的?』

韦端望着天,半响才说道:『前两天,我听闻说……长安尹中有吏,因为私下辱骂骠骑而被免职了……此子粗鲁无礼,被免也是咎由自取……只不过听闻说他是在和亲友宴客之时,以骠骑为笑……』

『那是宴客之人报出去的?』韦康低声说道。

『未必。』韦端摇头,『有闻司之中,有采风之人……也有人说,是他前些时日殴打家中随从,其随从便是怀恨而出首之……』

『这……』韦康顿时就想起了他其实对于手下仆从也是随意打骂。

父子两个人呆坐了一会儿,不由得都是愁容满面。

这世道,怎么就如此艰难呢?

半响过后,韦康才低声说道:『父亲大人……我们……接下来究竟是……这若是再没有进项,坐吃山空啊……』

韦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获得额外的收入了。

韦氏有不少的田亩,但是不管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农产品原生价值并不高,是需要附加生产之后才有更高的价值。所以在回归了地主本行业之后,韦氏家族在如今关中三辅的大环境下,收入比之前下降了不止亿点点……

而要维持一个士族的体面,各种开销是少不了的。比如家中仆从是各司其职,如果叫一个养马的仆从兼职去沟渠里洗刷衣服,即便是这仆从能做好,也会被其他的士族笑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或许几年十几年都会被人提及。

因此韦端所能想到的,就是尽可能的缩减一些开支,之前年份好的时候,给仆从发放的什么奖金节日津贴啊,如今自然都没有了,而且还会时不时的用各种借口,比如迟到早退什么的克扣一些……

这样一来,家中仆从自然就有怨言产生,而韦端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不安全的感觉,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多多少少的感觉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韦氏家族就完了!或是慢慢的这样一点点的消耗衰败下去,或者在某一次的风波之中,被牵连而败落,就像是那个长安尹的小吏一样。

之前韦端小心翼翼的在表面上尽可能的保持和斐潜庞统的一致性,但是并不代表着他内心当中就是认可了斐潜庞统推行的那套新政。

在韦端的计划之中,像是斐潜和曹操这样的大战,必然会消耗良多,而在钱粮人力上大量消耗之后的斐潜,如果是输了,那么韦氏就立刻落井下石,彻底将之前的怨气全数都十倍偿还,如果说斐潜赢了,那么大量消耗了钱粮人力的斐潜,也必然要找韦氏这样的老地主伸手,如此一来韦端就可以联合众人,捏着钱粮和斐潜谈一谈……

毕竟当年西羌之战当中,汉灵帝为了维持军费开销朝政开支,连三公都卖了。

可问题是,韦端怎么也没想明白,斐潜怎么就能撑下来,而且到了现在似乎还留有余力的模样,根本就不需要借助原本关中三辅的这些『救世主』!

斐潜哪里来的那些钱粮?!

汉灵帝举全国之力都凑不齐,斐潜何德何能……

现在,韦端就非常的尴尬了,囤积在仓廪之内的粮草,若是继续屯着,那价格是一年不如一年的。一旦不能成为拿捏斐潜的筹码,那么这些粮草就几乎是没有多少的价值,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额外的附加价值,只能走寻常的农产品销售的渠道,那就亏大了,而如果故意搞个饥饿营销,故意拉高售价,那么有闻司正虎视眈眈盯着呢,怕不是来个连锅端?

左也不妥,右也不对,韦端这个愁啊!

『父亲大人,我听闻说……庞士元和小公子都不在长安……』韦康忽然低声说道,『如果有些什么事情……这粮价不就起来了么?』

韦康也知道如今韦氏的局面,韦端发愁的事情。

韦端心中一跳,『你想要干什么?!』

先前的阴影,还残留在韦端心中。

如果让他顺势而为,他可以偷偷摸摸的去做,但是若要让他再跳出来,确实已经没有了多少勇气。

当然,这也或许是因为韦端如今手中已经没有了多少筹码的关系。

『不是,父亲大人……』韦康凑得近了一些,『我就是想说……找个由头,把我们家囤积的粮卖一卖……这卖粮总是不犯法罢?我们现在若是不能将这些粮草卖出去,说不得就砸在手里了!到时候……现如今,少公子庞令君可带走了不少人,多少有些地方可能是照顾不到……』

『卖粮?』韦端沉吟着,『卖粮自然没有什么……不过要怎么卖?』

经济上的压力,也使得韦端不得不慎重的考虑韦康的提议。

确实,如果说不趁着当下战争,粮价还算是不低的时候,找个好机会卖出去,难不成真等到战争都结束了,秋收粮草价低的时候再去售卖么?

『父亲大人……』韦康想起了他之前在街道上看见的场景,露出了一些讥讽的笑意,向韦端叙说了一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既然骠骑麾下可以鼓动民意,为何我们就不行?』

韦端眯着眼,『你是说……』

两个人脑袋凑到了一起,就像是两只在窝洞里面密谋的老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