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3235章政

诡三国 第3235章政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8 22:58:4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皇帝就能一言九鼎?

并不是。

皇帝同样是秉承着欺软怕硬的优良传统。

刘协也是如此。

他也不是没有和『黑恶』势力抗争过,但是那个时候确实是他还小,懵懂不知事,所以刘协当时也不害怕。而他相对知道事情多一些的哥哥刘辨,就害怕了。

人知道得越多,便越是感觉自己越渺小,越害怕,越是敬畏。

无知者无畏。

现在刘协知道了,皇帝只是一个称号,别人承认才有用,若是旁人不承认……

所以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人。

对于这一点,刘协恨曹操,也恨斐潜,但是他又同时感谢曹操和斐潜。因为这两个人才是刘协成长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

给皇帝上课的,称之为帝师。

那么给刘协补上这一门皇帝课程的启蒙者,不是他爹汉灵帝,而是董卓。

帮助刘协提升的,就是曹操和斐潜。

学好了徒弟,饿死师傅。

刘协如今虽然还算不上完全出师,但是他也想要饿一饿师傅了。

可是他手上无权无财无兵无人,所以他唯一能够出让,作为筹码的,便是什么呢?

刘协坐在大殿丹阶之上,声音低沉但字字清晰,『昔日孔子游于鲁,观大河之水滔滔不绝,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仁德亦犹是也,源远流长,恒若江河,绵延不息。』

『朕幼时习礼乐,遍览群书,尤重《诗》、《书》、《礼》。仁德,乃国之大本,立人之极则。孟子有云,「仁者爱人。」夫仁者,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怀抱天下,泽被生民,无而不利也。』

『尧舜禹汤,皆持仁德,故光显四海,声教讫乎遐方。仁德之光,犹如旭日初升,照耀万物,生辉无疆。然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今日之风,或已离仁德之道久矣。』

『仁德之行,非朝夕之功。需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君子务本,其命维新。故朕召诸位爱卿而来,是以彰仁德之要,勉而行之,抚慰百姓,兴盛汉业,使四海升平,八荒安康。』

大殿当中众人一听,便是相互以目示意,然后整齐划一的恭贺天子圣明。

刘协微微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如果说之前刘协还有些会因为大汉疆土扩大,战胜了外族而兴奋开心,那么现在刘协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感觉一般了,甚至还有点害怕。

就像是上一次鄯善条约端到了他面前的时候,刘协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在了解一些情况之后,刘协沉默了。他放弃了大张旗鼓宣传,或是炫耀鄯善条约,也没有说就此就将其扔在一边,而是经常会召见那些西域之人,问一些西域的风土。

既没有说要办庆典,也没有说就此罢休。

那一份鄯善条约,一直都放在了刘协的桌案上。

刘协如此举止,倒是有些出乎某些人的意料。

甚至还有人因此前来试探刘协的口风,结果被刘协一句『朕知道了』给堵了回去。

大殿之中,群臣此起彼伏的附和着刘协的观点,阐述『仁德』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可是刘协表面上似乎认真倾听,但是心思早就不知道飞到了哪里去。

他也想要务实一些,可是他没机会。

见群臣附和了许久,也抖搂不出什么新鲜的词语之后,刘协才缓缓说道:『朕有闻,治世之道,贵乎审察。古之贤哲,皆以广纳众言为先,盖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昔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以为政者,当虚怀若谷,取长补短。博采众议,方能洞察秋毫,明辨是非。朕深以为然。』

『然今之世,有昧于一己之见,闭耳塞听者众也。彼等固执己见,不纳良言,终至昏聩。譬如商鞅变法,虽有益于强秦,然其刚愎自用,不听群臣之言,终遭祸患。故君子当如行云流水,广纳百川,不拘一格。如此,方能无事而不济是也。』

『朕久居深宫,不知天下变化久矣,常愧于列祖列宗。是故,朕欲开设言路,广咨博询乡老之言,以求日新德,月新能,政令通达,仁德天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刘协此言一出,大殿之中的群臣能说什么?

于是又是纷纷高喊天子圣明。

既讲『仁德』,又要『兼听』的天子,这不圣明么?

在汹涌澎湃的马屁之下,刘协扯了扯嘴角,然后指定了两三个人负责制定一下具体的事项,便是挥手退朝……

就像是结束了一场戏。

是的,唱戏。

在那些铿锵的锣鼓声之下,是戏曲演员被一条条的缠头布,勒得头疼欲裂,在浓墨重彩之下,掩盖的是灰暗的面容。

刘协之前搞过一次想要贴近民间,抓住乡老的活动。

确实,民以食为天。

出发点倒是一点都没有错。

可惜刘协真就从小到大都没有干过农活,想当然了。

他曾经以为农活就是耕地,播种,然后浇点水,这有什么啊?不是只要有手脚就能做的么?

结果现实狠狠的给他了一巴掌。

就算是不提最终能有多少收获,光在最开始的时候,耕地他都耕不好,锄头都不知道要怎么拿。好不容易在春耕的时候,咬着牙扮演了一番农夫,结果回去之后直接在床榻上摊了三天。

不会就是不会,再怎样装也是不会。

而且关键是刘协选错了人……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确实是耕田粮食很重要,可问题是这些农夫百姓能给刘协说上话么?那么既然说不上话,刘协就算是变成了专业的农夫,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刘协领悟了,他和大汉百姓之间,已经拉开了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虽然同处于大汉国内,但就像是两个物种,刘协说的,百姓听不懂,百姓想要的,刘协不明白。刘协想要让百姓支持他,而百姓却在疑惑,他们不是已经支持了几辈子了么?还要怎么支持?再苦一苦,再累一累,可问题是大汉这么多年了,那个皇帝上台不是说要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怎么年年都要苦,岁岁都要累?

刘协不明白,大汉百姓也同样不明白。为什么大汉百姓明明创造了那么多的财富,物资,粮草,可偏偏就是要过苦一苦累一累的日子,而刘协自己同样也不富裕,压根也谈不上什么铺张浪费,而那些官吏乡绅,却能拿走了整个大汉王朝一半以上的财富?

刘协搞不清楚这些,自然无法给与大汉百姓所想要的东西……

当然,若是刘协表示种地辛苦,要减租减税,那就要了朝堂百官的亲命了,非群起而攻之不可,让刘协知道没钱的日子究竟是如何悲惨,如何窘迫,那发臭的牛骨说不得就会出现在刘协的桌案上。

所以,刘协所能匀出来的东西,也就剩下『开闸放水』了,也就像是他父亲曾经做过的那样,出售皇权来达到一定的目标。只不过刘协学乖了些,用『仁德』和『兼听』进行包装,并且不是明面上收钱,所以就自然是个『圣明』天子了。

刘协在这个时候才深刻的感悟到自己面对的敌人,并不是类似于鄯善这样的外族外邦,而是在大汉之内的官僚……

两个在曹操和斐潜之下的政治集团,官吏合体,庞大且可怖。

而刘协力单势孤。

刘协他现在,感觉到了极大的危险,正潜伏在四周。

不管是曹操胜,还是斐潜赢,其结果,对于刘协来说,都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因此他不断的挣扎,不管是之前给自己披上一个亲近农桑,体贴百姓的外衣,也不管是像是当下要开兼听言路,其实都是在试图在两强之间寻求一条活路。

时间不多了。

刘协站在大殿门口,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

他伸出手,掌心向上,似乎是想要托举那个渐渐落下的夕阳,又像是要挽回渐渐湮灭的光明,但是很明显,光华在他的手上渐渐的收敛,暗淡,消失……

与此同时,也能体会到官僚政治的可怖,甚至毕生都在和官僚体系斗争的人,还有一个人

孙十万。

小孙同学这一段时间就很辛苦。

孙权其实知道江东之地有很多士族乡绅。

一些很愚蠢,愚蠢到认知只有在江东一地,就像是坐井观天的青蛙。

还有一些则是很嚣张。比如当年的严白虎之类的人物,觉得自己拥兵数万,便是不可一世。

当然还有一些很贪婪的,也有一些尸位素餐的,只懂得捞钱,张口闭口就是之乎者也,但是实际上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遇到这些江东士族,孙权都不会觉得诧异,因为孙权觉得,他还是可以带得动的,只要红线一勒,先动的带动后动的,江东这个破烂不堪的四套马车,多少还是能上路跑一跑的……

结果,让孙权极度失望。

这一次的江东西征,便是展现无遗。

在江东吴郡城西南,临近松岭之处,便是有一座掩盖在翠绿之中的深宅大院。

但看偶尔从树林之中露出的屋檐画角,便是能知道在此地的主人身份并不寻常,要知道即便是在江东富庶之地,也不是所有人能都盖上琉璃瓦,雕刻朱色梁的。

此庄园距离吴郡不远,正是宜动也宜静。

想要热闹,也就三四里,驱车须臾就是可以尽享灯红酒绿,想要安静,也可以在庄园之中闭门欣赏鸟语花香。

此处之地,便是姓顾。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历史中,顾雍的个人能力不是最出色的一批,但是顾雍却有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本领,就是他虽然发言少,但是每次开口,『言必有中』。若是寻常事情倒也罢了,关键是每逢僵持不下的大事的时候,顾雍可以出来一言而定……

这尼玛就是多少让孙十万心中嘀咕,感情老子说话还不如你个地方乡绅说话好使?可无奈是孙权又必须脸上笑嘻嘻,表示顾雍是个好同志,大家要向顾同志学习啊!

这一日,在顾氏庄园之中,一个头戴进贤冠,身穿红黑官袍的年轻文官,正在顾氏厅堂之内,大气都不敢出的静静等候。

这个年轻的文官,正是孙权的主记,步骘。

按照道理来说,作为孙权的代表,多少是要给步骘一点面子,可是现在步骘却只能是静静的在厅堂之内等候。

原因无他,便是如今江东财政紧迫,能拿的出钱财来的就是『爷』!

江东四大派系,孙家自己就不提了,然后在孙家之下,淮泗集团武力最强,江东士族财力雄厚,而类似于步骘这样的江北人士,则是充当润滑剂的角色,

在各派之间的摩擦之下,各方到底是爽不爽,步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自己这润滑剂,无论如何都是爽不起来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听到内院有些玉环碰撞之声,然后便是有仆役使女上来给步骘换了新茶,打扫了一下原本就没有什么灰尘的坐榻,又是点上了一炉熏香之后,顾雍这才出现。

看见步骘肃容行礼,顾雍淡淡一笑,说道:『子山,倒不是某怠慢你,而是正在后堂之中诵读佛经,替江东将士亡灵超度,中途不得停歇,累子山久侯了,还望见谅。』

顾雍语调不快,也极清朗,语气也甚是和蔼,可是这说的话,让步骘心中不由得一跳。

怪不得人称『顾一言』,果然言辞如刀,一语中的。

孙权派遣步骘来干什么?

当然就是来试探一下顾雍等人的江东本土派的意见。

如果孙权本人前来,那么一旦谈崩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现在由步骘先一步和顾雍来谈,是好是坏,也就多了个缓冲。

可毕竟这个缓冲不太好当。

顾雍第一句话,就几乎将步骘顶在了死角。

江东将士亡灵超度,都死了这么这么多人了,还要继续打么?

『不敢,不敢……』步骘拱手为礼,朗声而道,『某不才,常有闻先贤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观天下之势,烽烟四起,群雄并起,纷争不已。若欲图江东可安民立国,必须乘时而起,把握战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敌之先是也。』

顾雍点了点头,『子山所言甚是。昔赵括不知兵,轻用其众,卒致长平之败;项羽背水一战,威震四方,孤勇败战垓下。是故知兵者,必审时度势,方能决胜千里。』

『顾公所言甚是。』步骘接口说道,『夫战,非好战者也,乃不得已而为之。然一旦决意,当如猛虎下山,鹰击长空,决不可犹豫迟疑,以致错失良机。故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君子务知此理,然后可以动天地,感鬼神,成大业矣。』

顾雍依旧微笑,『然也。故赵括若知其拙,聆长者之言,纳沉稳之举,赵国纵败,亦不亡众也;项羽若明其莽,采智者之谋,用封赏之策,高祖虽能,亦不可敌也。』

『这……』步骘沉默下来。

谈话就被谈死了。

不过步骘前来,也是作为孙权的前站,并没有一定就要一次性成功的意思,所以在略微了解了一些双方的意思之后,步骘便是告辞出来,转头向孙权复命。

孙权听了步骘的回报,虽然说已经有所意料,但是心中依旧非常不爽。

孙权挥了挥手,让步骘退下。

他站起身,在厅堂之内背着手转圈。

过了片刻之后,孙权站定,目光之中透露出了几分凶狠来。

既然谈不拢,那就不谈了!

别忘了他现在怎么说,都还是江东之主!

既然是江东之主,就可以行使江东之主的权柄!

这倒不是说孙权好了伤疤忘了疼……

嗯,好吧,多少有一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孙权知道周瑜的身体不行了,他必须在周瑜还在的这一段时间内,尽可能的竖立起他个人的威严来!

之前多少还有吴老夫人在镇场面,使得孙家吴家两家之中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爆发出来,但是现在吴老夫人不在了,孙家和吴家之间的矛盾,就没有人进行调解了。这是孙氏自身的弊病,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根除。

淮泗武将集团之中,也是因为有周瑜在,所以主要的矛盾也都压着,若是周瑜真的有一天撑不住了,那么淮泗武将还能这么听从孙权的话么?

而至于那些江北之士,则完全就是墙头草,那边强往那边倒。

江东四大派,如果说孙权不能趁着这个机会搞一搞,那么真等孙家自己内讧,淮泗武将不服,再加上江北墙头草一歪,那么江东将来恐怕就不姓孙了!

所以,很显然,孙权这已经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若是这一步不能安稳跨过去,结果便是将会落入万丈深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