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147章 三步走的鸭翼 4k,今天还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147章 三步走的鸭翼 4k,今天还

簡繁轉換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1 02:23:25 来源:源1

第1147章三步走的鸭翼(4k,今天还有6k)(第1/2页)

同志们各抒己见,三号、四号方案一眼能看到的好处坏处都一目了然,大家讨论那真是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的。

但是实际上,有尾、无尾、无尾鸭翼三种布局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眼看上去那么简单。

主要是流体力学这东西实在是有些逆天,在这年代是纯纯的经验科学,不经过大量的风洞乃至飞行试验,根本没法掌握到实际情况。

别说现在了,就算是放到几十年后,花旗佬那难产的高超依然会告诉大家——这事儿吧,真的很难模拟。

当然,被重新“定义”的高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既然有同志说到高振东了,大家才想起来,高委员好像还没发言。

“振东啊,你的看法是怎么样?”防工委领导转头看向身边的高振东,只见他正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听见点自己的名,高振东抬起头来:“稍等一下,我算一算,你们先讨论,先讨论。”

说完,他低下头继续在会议准备的一本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这本草稿纸散会了一定要销毁!防工委领导在心里发狠。

当场算,高振东在防工委开了这么多会了,可并不多见。

“好,你算,你先算,我们继续讨论。”

空军的同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看来新飞机的方案,振东同志的考虑很多啊。

想到这里,空军的同志非但没有担心,反而更兴奋了。

能让高振东同志如此上心,看来在高总工心里,是准备整一个大活儿了。

大活儿好啊,越大越好,空军的同志乐得不行。

毕竟前面从战-6改开始,攻击机、多用途战斗机等等装备上,空军可是尝到了不少的甜头。

你算,随你算多久,谁不让你算我们先把他给办了!

同志们继续各抒己见,已经把一二号方案忘到了九霄云外,大致是以空军和西南所为主的同志倾向四号方案,大部分其他同志倾向三号方案。

至于高振东在纸上算的什么?

实际上他就是在纸上胡逼写公式,瞎勾巴画图,这些内容还都是从他原来搞到的那本飞机气动设计的书上弄下来的。

之所以要这样,主要是他要说的内容虽然不算多,但是却比较深,而且在某些方面对三四号方案的修改有些大,所以他好歹得把铺垫做足。

见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高振东觉得时间也可以了,趁着同志们发言的空档,他举了举手。

一直在盯着他的防工委领导顺着就跟上了:“来,你说说,振东同志。”

等了你老半天了。

其他同志也都好奇的看着高振东。

“三号还是四号,其实我现在也没法给你下结论,关键是,你们、或者说使用这架飞机的同志们的选择倾向是什么。”

没法下结论,这可非常少见了。

“倾向?”懵!

“对,关键是,这架飞机,你们是想要往哪个方向走,你们选定的静不稳定度是多少?”

“静不稳定度是多少?”还是懵!

“对,这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个东西决定了一架飞机的设计。”高振东道。

对于西南所的同志们来说,这个说法是新鲜的,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静不稳定这个概念都还是高振东上次提出了这个概念之后,才开始接触到。

和几十年后我们的气动研究不说天下无敌,也至少是难逢敌手相比,现在我们的同志们甚至还连门都没怎么摸着,很多概念根本就不存在,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我们连彻底摸清楚米格-21的一切,都已经到了八十年代了。

在有放宽静稳定度飞机的概念之前,别说我们,就连其他国家的相关人员都对这个东西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而处于蹒跚学步的我们,就更是不太清楚。

高振东不得已,将静稳定度的概念介绍了一遍,然后才问道:“所以,你们选择的这个飞机的静不稳定度是多少?是机翼平均空气动力弦的多少?”

这个参数说起来简单也简单,复杂也复杂,不过高振东的解释,搞空气动力学的同志还是大致听明白了。

明白归明白,但实际上同志们压根没有考虑到这么多,因为不知道这东西这么重要。

西南所的同志脸上露出了一点不好意思的神情:“我们还没考虑到,本来是想先选定方案再去考虑这些细节参数。”

高振东笑道:“原则上来说,你们的想法没问题,不过这个参数和一些核心参数一样,属于是它不选定,就很难法选布局的,就好像动力。”

“那这个参数到底在方案选择上有什么作用?高总工,这方面我们实在是不太清楚,也请您多多指导。”

高振东点点头:“这么说吧,这个参数决定了何种方案的综合性能更优秀,随着这个参数的变化,平尾、大三角翼、鸭翼的综合性能是在变化的。”

同志们这才明白过来,难怪要先定这个参数,要是这个参数不定下来,那就意味着方案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高振东又补充道:“我计算过,从纯理论出发,如果静不稳定度在机翼平均空气动力弦的-10%至-15%以下的时候,平尾布局其实从配平极曲线角度上来说比无尾三角翼、大三角翼加鸭翼两个布局都要好。而鸭翼布局的配平极曲线角度想要处在最佳区域,这个数字是-30%,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他举了好几个例子,从好几个角度,分析了在不同的静不稳定度下,各种方案的优劣。

“……可以看出,在主翼是三角翼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静稳定度,鸭式布局的超音速阻力要比平尾方案低,同时这种情况下亚音速阻力,也比平尾方案要略低或基本相当……”

高振东越说越开心:“经过初步估算,这个数字是……”

“咳!咳咳!”防工委领导在旁边咳得肺管子都快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47章三步走的鸭翼(4k,今天还有6k)(第2/2页)

高振东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数字暂时就不说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只考虑配平极曲线的情况下,无尾布局由于零升阻力低和结构重量轻的原因,其在一般、希望、最高三种作战性能要求下,在当前技术环境下其实都比平尾和鸭翼布局的起飞总重要低,在起飞总重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就是幻影3的参数不错的原因,如果只考虑某些方面的话,它的无尾三角翼布局的起飞总重是最低的。”

别的同志可能有些云里雾里,但是至少西南所的同志听得是如痴如醉,无尾三角翼的设计经验他们是从高卢人那里学到不少,但是这些多方案的比较的知识,连高卢人自己都不大明白,特别是鸭翼的部分。

至于高总工是怎么知道的,这不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刚刚算的。

整整算了一个晚上加半个上午,高振东同志还是很辛苦的。

空军听得是云里雾里,虽然高振东说的都已经是最浅的结论部分,但是他们还是没有非常明白,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实在是有点多,但是他们只管一件事情。

“那振东同志,你觉得静不稳定度要多少合适?或者说,按照我们的想法,要用哪种方案?”

高振东笑道:“按照我的估计,你们对新战斗机的要求,是既想要高速性能,又想要高机动性,对吧?”

空军的同志点头如啄米:“对对对,就是这个想法!振东同志你是了解我们的作战需求的。”

其实一开始他们最看重的还是高空高速性能,这毕竟是60年代的主流空战性能诉求,不论是花旗佬还是老毛子,这时候的空优战斗机都在向这个方向拼命靠拢。

但是一听,听振东同志的意思,好像是还能兼顾?那不得赶紧顺着杆子往上爬?

高振东听着他们的话,笑得厉害,既要又要还要嘛,那特么有什么猜不到的。

“那就尽量放宽静稳定度,选鸭式吧……”

在动力不足、没有矢量发动机加持的情况下,鸭式布局是当前我们技术条件下,最容易实现空军既要又要还要的基础构型。

“啊,那就是4号方案了……”空军和西南所的同志大为高兴,至于难度,那是后面的事情。

“不过……”高振东刚才的话还留了个尾巴。

“不过什么?”西南所的同志马上抓起了笔,这种语境下的“不过”、“但是”,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不过你们这个鸭翼还差点意思,要整我们就整大点,固定鸭翼没意思,我们用全动鸭翼,而且鸭翼的耦合距离要仔细考虑!”高振东一开口就来了把大的,小打小闹有什么意思?要整就整个大嘞!

“全动鸭翼?耦合距离?”这些对于对鸭翼布局还仅仅处在刚刚听说并纳入方案,具体的研究连入门都算不上的同志们来说,无疑是天书一般。

防工委领导捂住了额头,得,这小子时不时要整点儿大活的习惯又来了,一看西南所的表情就知道,这东西绝对是新的,全新的,毫无争议的新!

至于技术难度、风险这些东西,高振东在迈大步的时候,什么时候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过?

其他同志一脸茫然,空军那边倒是满脸的兴奋,就知道高振东同志藏着好东西呢!越新越好啊。

“对!让鸭翼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气动构型的改变,乃至飞机的操纵里面去,这样能在各种状态下主动的、最合适的改变飞机的气动状态,提升各项飞行品质,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飞机的机动性、敏捷性。”

无尾三角翼的机动性不能算差,毕竟机动性也包括了加速、爬升这些,但是敏捷性可就相对一般。

而全动鸭翼让鸭翼动起来可不只是提升敏捷,也能在合适的状态下起到增升等效果。

高振东的话让西南所的同志是又惊喜又不安。

惊喜的是居然还能在现有方案上更上一层楼,不安的是在他们看来,鸭翼已经很难了,全动鸭翼?头皮发麻!

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直接往上冲:“高总工,全动鸭翼是不是有些太困难了?我们对鸭翼都没有基础研究,全动是不是……”

高振东大大咧咧摆摆手:“不怕,我们可以分三步走,慢慢完善飞控,第一步,让鸭翼不动,只是在静态条件下参与到气动里面去,这一步里,这就是个固定鸭翼。”

诶,这个建议不错,把鸭翼当固定的使!

“第二步,我们为鸭翼研究几种特定的、需求最大的状态下的多套预置位方案,这算是是半可动的……”

嗯,研究用途最多的一些预制方案,充分在急需或者用途最广的状态下,把可动鸭翼的优势发挥出来。

“第三步,把鸭翼彻底的动起来,充分、全面、全时的参与到飞机的飞行和机动中去。”

这就是终极目标了。

防工委领导放下了心,果然,高振东同志有时候虽然激进,但绝不是冲动,他是有全套循序渐进的计划的,而且绝对兜得住底。

空军频频点头,就知道振东同志靠谱。

其他同志也放下了心,这个计划不错,性能、风险、潜力各方都照顾到了。

西南所的同志很高兴,这样搞,他们一点儿不怵!

而高振东接下来的话,给大家吃下了最后一颗定心丸:“这两天我把鸭翼仔细研究了一下,算了算,也算是有些心得,到时候我们交流交流。”

亲自兜底,振东同志在迈大步时的习惯性操作。

同志们都放下了心,了解高振东的人知道,他敢这么说,这事儿就不会太差,至少当个固定鸭翼使是没什么问题的。

唯一让人听起来觉得有些牙根痒痒的,就是那句“这两天”了,两天个屁,满打满算一个晚上加半个上午,他居然就能研究出来这么多、这么深?

没法比,真的没法比,西南所的同志都在心里暗暗摇头。诶?这是我们自己的专家?那没事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