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148章 两边不行,放肚子上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148章 两边不行,放肚子上

簡繁轉換
作者:打小就清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1 02:23:25 来源:源1

第1148章两边不行,放肚子上(第1/2页)

而空军的同志要考虑的简单多了,好,俺们部队上出来的同志,就是靠得住!

至于高振东是怎么在这么点时间里把这玩意研究这么深刻的,那不重要,类似的事情他干得还少了么?

防工委领导乐得合不拢嘴:“行,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他话还没说完,西南所的同志举起手来:“领导,等等,高委员的话还没说完。”

现在对高振东的称呼,也是乱得可以,就连早就被人们忘却的“高顾问”,也被应急局的同志们捡了回来,怎么称呼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当时脑袋里面想到的是哪一个,不过总是能听懂是在指代哪一位也就行了。

被西南所的同志把话头打断,防工委领导也不以为意,他巴不得西南所的问题越多越好,趁高振东在。

“高委员,您刚才还提到了一个耦合距离……”

高振东笑道:“那个比较细节,我们在进入鸭翼方案选择的时候再慢慢讨论,那时候要说的还多呢。鸭翼能带来升力的好处,但设计不当也有阻力的坏处,到时候要讨论的东西还很多。不过我倒是对翼型有个建议。”

鸭翼也是翼,主翼有的,理论上它都可以有,边条、前缘襟翼、后缘副翼、翼型、后掠角……

但是在战斗机上的,高振东倒是没准备考虑那么复杂,世界上战斗机的鸭翼哪怕到了几十年后,也没那么复杂,边条、前后缘这些就不整幺蛾子了,不过和主翼边条翼的配合倒是可以讨论。

高振东可是知道的,20姬的边条翼在前期的验证机和原型机上,可是神出鬼没时大时小的。

至于耦合距离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理论上鸭翼主要就两种——近距耦合鸭翼、远距鸭翼。

要注意的是,远距鸭翼没有“耦合”两个字,远距鸭翼就一个作用——气动配平。远距鸭翼用在战斗机上的很少,抛开性能的讨论不说,原因很简单——机体没那么长。

而近距耦合,则是要把鸭翼产生的气流变化耦合到飞机的升力里面去的,后来常说的“远、中、近”耦合,实际上都是在近距耦合鸭翼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讨论。

至于这些,高振东不准备、也没法在这里和西南所的同志讨论,这个会议不是为了这些准备的,再说了,在这个场合下和西南所的同志展开对鸭翼的讨论,防工委领导的肺恐怕都得咳飞出来。

西南所的同志也明白这个道理,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对高振东在翼型方面的建议比较好奇:“翼型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高振东笑道:“双三角翼不一定非搞不可,既然有了鸭翼,双三角翼在机动性方面带来的好处可以通过鸭翼获得,至于油量方面的好处,那就是附带的,在其他地方也能补回来的。”

主翼的翼型细节,这里不用多说,但是双三角翼可以先否掉,在这里就没必要了。

高振东见的鸭翼布局战斗机多了,几乎就没有用双三的,好的设计总是趋同的。

“这……”西南所的同志有些迟疑,这个双三角翼还是您提出来的呢,而且好处很明显啊。

高振东解释道:“双三是要付出其他代价的,比如一定的阻力,既然有鸭翼了,非必要情况下就可以不考虑了。”

双三角翼有点阻力不怕,鸭翼有点阻力也还能处理,两个的阻力一起上,就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关键是双三的好处完全能被代替甚至更优秀。

西南所的同志点点头:“嗯,我明白了。”嗨,忘记飞机设计是个动态过程了,鸭翼都全动了,还留着双三角翼干啥。

见他们讨论得差不多,防工委领导再次准备总结:“好的,那我们就这么……”

话音未落,他就看见高振东的手又举起来了:“不好意思啊领导,我这里对四号方案还有一点小建议。”

防工委领导气得笑了起来:“嘿,还让不让我总结了?小建议?你那里的建议就没有小的!”

话虽如此,但是看他脸上的表情,却是实实在在的高兴。

更高兴的,是空军和西南所的同志,还有搞头!

得到了首肯之后,高振东对空军的同志道:“你们既然想要高机动性,那大迎角能力想来是很看重的吧?”

空军的同志再次啄米,对对对,你说得都对!

西南所的同志一时之间不知道大迎角机动能力和前面的构型有什么关系,但是既然高委员都这么说了,想必他发现了什么。那就只管记就行了,不管接下来高委员说的东西在这个方案上是否应用,但必定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48章两边不行,放肚子上(第2/2页)

顺着空军那边点头的动作,高振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我建议不要用两侧进气,用机腹进气。同时相应的,下单翼也不要用了,用偏下的中单翼。”

机腹进气?

中单翼倒是好说,如果真用机腹进气的话,那机体的高度就会增加,再想用下单翼的布局就很难搞了。

而中单翼的翼下空间高度更好,更利于大口径载荷的挂载,在这方面也比下单翼要合适一些。

至于西南所提出下单翼,主要是因为幻影3就是下单翼。

“高委员,用机腹进气,进气口距地太低,不利于野战机场起降吧?”西南所的同志道,他们也不是没考虑过类似方式,但是觉得好像不如两侧进气来得方便,设计上的方便。

空军的同志也在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

高振东点点头:“对,不过这个问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的,比如起落架后移等方式,但是对于机动性来说,尤其是我们的发动机推力不是非常理想的状况下,机腹进气是有好处的,不只是大迎角机动性好那么简单。”

实际上机腹进气在某一种分类方法上,和F/A-18的进气道是近亲,两者都是遮蔽式进气道,只是机腹进气利用机腹遮蔽预压缩,而F/A-18的进气道是利用进气口上方的边条翼部分。

同志们对机腹进气的看法倒是比较直观,一张迎风的大嘴,自然大迎角状态下进气顺畅,但是理论上的事情却没那么简单。

高振东解释道:“我考虑过,也进行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腹进气,可以利用机腹改善进气气流质量,大大降低局部流场进入进气口的迎角,还可以降低进气口气流的局部速度,对大迎角很有利,但是事情还不止这些。”

就是迎风一张嘴的事情,你也能整出这么多花儿来?

对于还没有能力、精力、资源全面展开对进气道的研究的同志们来说,高振东话虽然简单,但立意上却明显比大部分同志用的“瞪眼法”或者“俺寻思”要高出不止一筹。

“还有什么?”西南所的同志好学得很。

“还有飞机轴线与航向有一定夹角,亦即飞机侧滑时,两侧进气会由于机体影响,背风面气流流场恶劣,进气性能恶化……”

这大家倒是都能想得到,侧滑嘛,有一边被遮住了,但是高振东下一句话却是他们想不到的,毕竟那是真的要做流体力学试验才能发现。

“而且,就算是没有侧滑,由于机身绕流的影响,当飞机的马赫数增加到2.2时,两侧进气的流场不均匀度也会明显比机腹进气要恶劣。”

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就在纸上写写画画,居然就能算出这个结论?

同志们很是惊讶,毕竟这可没有侧滑来得直观。

但是高振东的话,却谁都不敢小视或者否定,他在纸上写写画画,甚至不用写写画画就拿出常人根本没法想象的技术、思路、成果的例子多了去了。

高振东这个结论,马上就让现场的同志们不淡定起来,非侧滑在高速状态下,看起来均匀分布的两侧进气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那这事情可就不一样了。

毕竟他刚才说的2.2马赫,正好就是这架飞机早就定下来的极速指标。

特别是空军那边,出于对高振东的信任,他们对两侧进气本来觉得顺理成章的想法也开始动摇起来。

而高振东本人却很是笃定,高机动战斗机采用机腹进气的多了去了,至于F-15这种机动性也不错但是气动、构型上相对没那么激进的飞机,一个重要原因是力大飞砖。

要是我们这时候有那么好的发动机,还考虑这么多干啥,干就完了。

“振东同志,你做过试验?”空军的同志自己都不相信这话,就这一个晚上功夫,他去哪儿试验去。

高振东言之凿凿:“没有,但是我做过模拟。”

实际上并没有,至于试验倒是真做过的,只是做实验的人,是写那本书的人或他的引用对象。

实际上高振东手上有大把的数据和图表,能佐证他说的话,不过那东西实在是没法拿出来,就这一天不到的时间,随你怎么解释这事儿也说不过去,就算是有高速计算机也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