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818章 一根绳上拴着的蚂蚱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第818章 一根绳上拴着的蚂蚱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吃辣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4:54:37 来源:源1

朱一文急忙来拉大宝,大宝拽住他的手,另一只手扯着林栋桥,把他们拽到了关着王永春和江川的空屋子里,

王永春和江川五花大绑躺在地上,看守他们的保卫处同志,一看到大宝他们进来急忙敬礼,

“处长,这两个人昨晚一直在喊,有事情要交代,后来我们找了点东西,把他们嘴堵上了。”

大宝点了点头,

“干得好,辛苦了你们,”

林栋桥和朱一文一看到这种情况,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大宝指着王永春说道,

“林栋桥,你不是要找他吗?......

李振国站在四合院的天井里,望着头顶那片被屋檐切割成四方的天空。春日的阳光洒下来,暖洋洋的,却照不进他心里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沉重。

自从张副司令案发之后,京城的风向悄然发生了变化。表面上一切如常,但那些曾经隐匿在暗处的势力,如今却更加警觉、更加谨慎。仿佛一只蛰伏多年的毒蛇,即便被斩去一枝藤蔓,也依旧能嗅到危险的气息。

“你还在想高志强的事?”王秀兰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李振国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在逃之前,给张副司令留了一封信。”

“信上写了什么?”

“没写什么。”李振国转过身,目光沉静,“但他一定知道些什么,否则不会突然消失。”

王秀兰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可现在专案组已经控制了局面,张副司令也被停职调查了,你还担心什么?”

“我担心的不是他们会不会倒台。”李振国缓缓道,“而是他们背后的那根藤蔓,到底有多长。”

王秀兰皱起眉头:“你是说……还有更大的人物?”

李振国点点头,语气低沉:“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也没有凭空而来的权力。张副司令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块冰山,真正的庞然大物,还藏在水下。”

院子里一阵风吹过,带起几片槐树叶,在空中打着旋儿落下。

王秀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那你打算怎么办?”

李振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石桌前坐下,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才缓缓开口:“等。”

“等什么?”

“等他们露出马脚。”李振国眼神坚定,“只要他们在动,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守着,等着。”

王秀兰看着他,良久,才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

……

几天后,林淑芬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

“张副司令在狱中自杀了。”她神色凝重地说。

“自杀?”李振国眉头一皱,“怎么死的?”

“据说是服用了某种剧毒药物。”林淑芬低声说,“而且,监狱方面没有任何记录显示他曾服用过任何药品。”

李振国沉默片刻,缓缓道:“有人帮他‘解脱’了。”

“你是说……上面有人动手了?”周正也赶了过来,脸色有些苍白。

“很有可能。”李振国点头,“张副司令掌握的信息太多,如果让他开口,牵扯出来的人恐怕不止一个两个。”

王秀兰咬牙道:“这些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他们也暴露了自己的恐惧。”李振国冷笑一声,“越是怕被揭开的东西,就越值得我们深挖。”

林淑芬看着他,轻声问:“你准备怎么做?”

李振国站起身,望向远方:“我要见一个人。”

“谁?”

“陈志远将军。”他说,“他是唯一一个可以调取张副司令所有档案的人。”

……

当晚,李振国便前往军区大院,找到了陈志远。

老将军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神情复杂。

“你来了。”他抬头看了李振国一眼,声音沙哑。

“将军,我想看看张副司令的所有资料。”李振国开门见山。

陈志远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李振国点头,“但如果我们现在不查,将来可能永远都查不到了。”

老将军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本子,缓缓起身走向书柜,从最底层抽出一叠厚厚的文件。

“这些,是张副司令过去三十年来所有的行动记录。”他将文件递给李振国,“但我只能给你三天时间。”

“足够了。”李振国接过文件,郑重地点了点头。

……

接下来的两天,李振国几乎足不出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这份资料的研究中。

林淑芬和王秀兰轮流给他送饭,陪他整理线索。

终于,在第三天晚上,他们发现了一份极为关键的材料??

一份关于1975年某次军事演习中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内部报告。报告中提到,当时负责指挥的正是张副司令,而那次事故导致了整整三十名士兵死亡。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报告的最后一页,有一份签名名单,其中赫然出现了几位现任中央高层的名字。

“原来如此……”李振国喃喃道,“难怪他们会这么急着让张副司令‘消失’。”

王秀兰脸色苍白:“如果把这些公布出去,整个军方都会震动。”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林淑芬指着报告中的另一段话,“这里提到了一笔不明资金的流向,数额高达五百万美元。”

李振国眼睛一亮:“这是突破口。”

他立刻联系赵明远,商量如何处理这份材料。

“如果直接曝光,恐怕会引发**。”赵明远皱眉道,“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报道的方式,一点点揭露真相。”

“那就从这笔资金入手。”李振国果断决定,“先查钱的来源和去向。”

……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振国等人展开了密集的调查。

他们通过多方渠道,追踪那笔神秘资金的流向,最终发现它被转移到了海外的一家私人银行账户,而账户的持有人,竟然是张副司令的侄子。

“看来,他们早就做好了退路。”王秀兰冷笑道。

“但我们也有证据了。”李振国目光锐利,“这次,没人能再掩盖真相。”

……

一个月后的清晨,《民声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名为《军需黑幕背后的国际洗钱网络》的深度报道。

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在国内乃至国际舆论掀起轩然大波。

各大媒体纷纷跟进,相关官员开始被约谈,甚至有几位高级将领主动提出辞职。

而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里,李振国站在槐树下,看着晨光洒在青砖上的斑驳光影,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知道,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

但他也知道,正义的脚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而这一步,再也无法停下。

……

几个月后,国家监察部门正式成立,专门负责反腐与监督工作。首任负责人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担任,曾参与过多次重大案件的审理。

李振国受邀作为顾问出席了成立仪式。会上,他只说了一句话:

“监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改革,是从制度上杜绝**的温床。”

这句话,被刻在监察部大楼入口的石碑上,成为日后无数纪检人员心中的座右铭。

而《民声日报》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林淑芬被任命为总编辑,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记者站,专门负责调查社会问题与官场弊病。

报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一度被称为“民间纪委”。

然而,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压力也随之而来。

某天深夜,林淑芬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喂,林主编?”对方压低了声音,“你们最近的动作太大了,有些人很不高兴。”

林淑芬冷笑一声:“我只在乎事实是否准确,至于谁高兴谁不高兴,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别太自信。”对方顿了顿,“你们那位李顾问,最近过得还好吗?”

电话随即挂断。

林淑芬猛地攥紧了话筒,额头渗出一层冷汗。

第二天一早,她便赶到南锣鼓巷。

李振国正在院子里练太极,看到她匆匆赶来,微微一愣:“怎么了?”

“昨晚有人威胁我。”林淑芬直截了当地说,“他们提到了你。”

李振国停下动作,转身看向她,目光平静如水:“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

“你一点都不担心?”林淑芬皱眉。

“当然担心。”李振国淡淡一笑,“但我更清楚,如果连我们都害怕了,那这个国家,还能指望谁来守护公平与正义?”

林淑芬看着他,忽然觉得鼻子一酸。

“你真是个疯子。”她低声说。

“疯子才能做成别人不敢做的事。”李振国拍拍她的肩膀,“回去吧,明天还得上班呢。”

……

日子一天天过去,风雨从未真正停歇。

但李振国始终如一地生活在这个小院里,每天清晨练太极,午后读书写字,傍晚听风赏花。

偶尔,他会想起刘德昌,想起那个在战场上救了他的战友;也会想起陈志远将军,想起那些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老一辈人。

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却因命运的安排,走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但他也明白,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站了出来,才让这个国家,一点点变得更好。

……

多年后,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彻底吹遍神州大地,中国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样。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法治体系逐步完善。

而那座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南锣鼓巷四合院,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李振国坐在槐树下的藤椅上,怀里抱着一本旧相册,翻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有刘德昌的笑容,有王秀兰年轻时的模样,还有林淑芬第一次主编会议时的英姿。

夕阳西下,金光照在他的白发上,显得格外柔和。

“老伙计们,你们看啊。”他轻声说道,“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变了。”

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槐花的香气,也带来了岁月深处的回响。

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属于下一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心地,做一个普通的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