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 第820章 这俩货都是他惯的

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 第820章 这俩货都是他惯的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吃辣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3 14:54:37 来源:源1

“苏明哲?”大宝忍不住呻吟了一声:“是京城军区司令员苏明哲吗?”

薛葵认真的点了点头,

“就是他!这老东西竟敢向我爷爷告状,下次我看到他孙子非把他两条腿都踢折了不可!”

大宝有气无力的说道,

“你这是为嘛啊?苏明哲他们家三代单传,他儿子结婚八年才生了这么一个孙子,叫特么什么来着?”

“苏玉宝!”薛葵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

“对,苏玉宝,他不是已经当兵了吗?据说还是京城军区最年轻的参谋,你为啥踢他呀?......

李振国坐在槐树下,看着手中那份泛黄的文件。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他脸上,斑驳陆离,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王秀兰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将茶杯放在石桌上,轻声道:“你真打算把这份资料公开?”

“是。”李振国点头,“这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更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王秀兰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可这样一来,势必会牵扯出更多的人。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知道。”李振国放下手中的文件,目光坚定,“但如果我们不站出来,谁来为那些被遗忘的人发声?”

王秀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你总是这样,明明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却偏偏要趟这趟浑水。”

“如果我能安稳地活着,而真相却被埋没,那我这一生也不会安心。”李振国笑了笑,“你还记得刘德昌吗?他在战场上救了我一命,也正是因为那次任务,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王秀兰轻轻叹了口气:“你说得对,只是……我担心你。”

“别担心。”李振国握住她的手,“我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我了,我会谨慎行事。”

就在这时,院门被人轻轻推开,林淑芬走了进来。

“你们聊什么呢?”她笑着问。

“在讨论要不要把那份资料公之于众。”王秀兰回答。

林淑芬闻言,神色一凝:“我刚从报社回来,听说上面已经派人开始调查这件事了。他们想借这个机会,彻底抹黑你。”

“看来他们终于坐不住了。”李振国淡淡一笑,“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历史。”

林淑芬走到他面前,低声说:“老李,我知道你不怕他们,但这次不一样。他们背后有更大的势力支持,一旦出手,就不会留后路。”

“我也不会给他们留后路。”李振国站起身,目光如炬,“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揭露真相,打击**。现在轮到他们反扑了,但我不会退缩。”

林淑芬看着他,良久才点了点头:“好,我陪你一起。”

……

第二天一早,李振国便带着那份资料前往《民声日报》。

林淑芬已经安排好了记者团队,准备连夜整理资料,并在次日刊登一篇深度报道。

“这篇报道一旦发布,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林淑芬看着李振国,“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李振国微微一笑,“我只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契机,让更多人意识到,历史不该被掩盖,正义不该被遗忘。”

当天晚上,《民声日报》编辑部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李振国和林淑芬亲自参与审稿,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凌晨三点,最终稿件终于定稿。

标题赫然写着:《三十年前的秘密行动:一场被掩盖的正义之战》

文章详细还原了1978年那次军事行动的全过程,并附上了刘德顺提供的原始档案复印件。文中指出,当年所谓“误伤平民”的指控,完全是敌方伪造的宣传手段,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瓦解军心。

同时,文章还披露了一份关键证据??一份由当时前线指挥部签发的任务命令书,明确指出此次行动的目标是摧毁敌方特工训练基地,并严格要求不得伤害无辜平民。

“这就是证据。”李振国指着那张泛黄的纸张,“他们想让我们相信那段历史是错误的,但他们忘了,真正的历史,藏在这些字里行间。”

林淑芬看着他,眼神中满是敬意:“你真是个疯子。”

“疯子才能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李振国笑道。

……

第二天清晨,报纸一经发售,立刻引起了轰动。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迅速升温。许多老兵看到报道后,纷纷站出来作证,证实李振国的说法属实。

与此同时,官方也开始介入调查。

几天后,国防部正式回应此事,确认李振国当年的行动完全符合军事纪律,并对其英勇行为予以表彰。

“这不仅是一场个人名誉的胜利。”李振国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更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捍卫。我们不能让谎言掩盖事实,更不能让英雄蒙冤。”

他的这番话,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与敬仰。

……

几个月后,国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历史档案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查过去几十年内被误解或歪曲的历史事件。

李振国受邀成为该委员会的顾问,继续为真相奔走。

而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里,生活依旧平静如常。

每天清晨,李振国依旧会在院子里练太极,午后读书写字,傍晚听风赏花。

偶尔,他会想起刘德昌,想起那个在战场上救了他的战友;也会想起陈志远将军,想起那些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老一辈人。

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却因命运的安排,走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但他也明白,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站了出来,才让这个国家,一点点变得更好。

夕阳西下,金光照在他的白发上,显得格外柔和。

“老伙计们,你们看啊。”他轻声说道,“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变了。”

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槐花的香气,也带来了岁月深处的回响。

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属于下一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心地,做一个普通的老人。

……

春去秋来,四季更替。

南锣鼓巷的槐花年年盛开,香气依旧,只是巷子里的面孔换了又换。

李振国依旧坐在那棵老槐树下,藤椅、老茶、旧书,一如往昔。

周浩然带着儿子来看他,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进院子,兴奋地喊着:“李爷爷!”

李振国笑着放下书,将孩子抱上膝头:“小家伙,最近在学什么?”

“我在学历史!”小男孩骄傲地说,“妈妈说,您是真正的英雄。”

李振国听了,只是笑了笑,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英雄这个词,太重了。”他对周浩然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周浩然点点头:“但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人,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

林淑芬也来了,手里提着一壶新茶,笑着说:“老李,你的名字已经写进历史书了。”

“我倒希望它能被人忘记。”李振国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口气,“但只要有人记得,历史就不会被篡改。”

王秀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她知道,丈夫这一生,从未后悔过。

……

某天,李振国收到了一封来自军区的信。

信中写道:“李振国同志,经中央军委研究决定,授予您‘共和国勋章’,以表彰您在军事行动中作出的卓越贡献。”

他看完信,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王秀兰接过信,眼中泛起泪光:“你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我并不在乎这个。”李振国轻声道,“我只希望,后来人能记住,曾经有一群人,为了国家,甘愿赴死。”

林淑芬也来了,看到信后激动地说:“这是国家对你的肯定。”

“国家不会忘记。”李振国望向远方,“我们也不会。”

……

授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李振国穿着整洁的中山装,站在台上,神情平静。

台下坐着许多熟悉的面孔??林淑芬、周浩然、王秀兰、刘德顺,还有那些曾并肩作战的老兵。

当勋章被挂在胸前的那一刻,他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1978年的战场。

那时的他,年轻、热血、无所畏惧。

如今,他已白发苍苍,却依旧坚定如初。

掌声雷动,他微微一笑,向所有人鞠了一躬。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枚勋章,更是一份责任。

他用一生守护了真相,也守护了信念。

……

授勋仪式结束后,李振国回到了南锣鼓巷。

他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王秀兰知道,他心里始终有一团火,从未熄灭。

“你还会继续写那些文章吗?”她问。

“会。”李振国点头,“只要我还能动笔,就会继续写下去。”

“你不累吗?”王秀兰轻声问。

“累。”他笑了笑,“但值得。”

……

多年后,一部名为《沉默的英雄》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纪录片讲述了李振国的一生,从南锣鼓巷走出,到投身军旅,再到晚年为真相奔走。

片尾,有一段他的采访: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正是因为有无数普通人站了出来,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历史不会说话,但我们会替它发声。”

纪录片播出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热潮。

而李振国,也终于成为了真正的传奇。

……

又是一个春天。

槐花依旧盛开,香气扑鼻。

李振国坐在院子里,看着天空中飞过的鸽子,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秀兰,你看,它们飞得多自由。”他说。

王秀兰点点头,轻轻靠在他肩上。

风起,槐花飘落,如同当年战场上的雪。

属于他们的故事,已经写进了历史。

而新的时代,正由年轻人们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