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一九七章 雄英……雄英他才八岁就去世了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一九七章 雄英……雄英他才八岁就去世了

簡繁轉換
作者:墨守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5 02:38:19 来源:源1

武英殿内,马皇后望着朱元璋问出了这么一句话。

在问这话时,她的声音显得有些颤抖。

整个人的情绪波动很大。

虽然朱元璋已经通过他的办法,尽可能的来吸引自己家妹子的注意力。

而朱允...

朱高燧步出监察院,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足迹。他抬头望向夜空,风雪呼啸,遮蔽了星辰,也掩埋了京城中暗藏的杀机。

“殿下,东宫劫狱之事已查得七七八八。”纪纲低声禀报,“动手的是旧党余孽,为首之人乃前礼部侍郎陈世安之子陈文远。此人在三年前因父罪被削职为民,却未离京,一直在暗中联络旧臣,伺机而动。”

朱高燧冷笑道:“果然如此。他们以为陛下驾崩、太子失势,便可借三藩之势翻盘?可笑至极。”

纪纲点头道:“不仅如此,据属下掌握的情报,朝中仍有不少人对三皇子心存疑虑,甚至有人暗中与燕王书信往来,意图拥立新君。”

朱高燧眼神骤寒,缓缓道:“这些人,一个都不能留。”

纪纲躬身应命,随即又道:“只是……朱瞻基如今仍未找到,若让他落入敌手,局势恐怕会更加复杂。”

朱高燧沉吟片刻,道:“立即派人前往宣府、大同,命驻军封锁通往北疆的道路,同时派遣密探潜入三藩辖地,务必在朱瞻基尚未抵达之前将其截获。”

纪纲领命而去,朱高燧转身走入书房,取出一封密信,正是戚继光刚刚送来的急报:

>“殿下明鉴,江南军已整装待发,预计五日内可抵通州。然沿途已有三藩斥候活动频繁,恐有伏兵。请殿下早作部署,以防敌军绕道进逼京师。”

朱高燧将信纸折起,放入袖中,随即提笔写下一道密令,交予亲信太监:“即刻送往通州,命令戚将军务必在通州设防,不可让敌军越雷池一步。”

####通州风云

通州城外,寒风凛冽,江面结了一层薄冰。戚继光披甲立于城头,目光如炬,遥望北方。

副将陈应奇策马上前,低声道:“大人,前方斥候回报,燕王麾下先锋已逼近蓟州,预计两日之内便会兵临通州。”

戚继光眉头微皱:“来得好快。”

陈应奇继续道:“更令人担忧的是,据探子回报,燕王似乎已与旧党残余取得联系,极有可能正派人接应朱瞻基。”

戚继光神色凝重:“若是朱瞻基落入燕王之手,便成了他们‘清君侧’的旗帜。届时不仅动摇军心,连朝廷内部也会出现裂痕。”

他沉思片刻,果断下令:“立刻派出轻骑小队,沿官道北上,务必要在燕王大军到来之前拦截朱瞻基。另外,传令各营,加强城防,准备迎战。”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跪地禀报:“启禀大人,属下刚从京城带回三皇子密令??命我军务必守住通州,拖住敌军主力,为辽东军南下争取时间。”

戚继光接过密令,展开细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光芒:“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在这里,给燕王一个下马威!”

####辽东铁骑疾行

辽东军浩浩荡荡,穿越白山黑水,踏雪南行。

张辅一身戎装,策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身后是数万精锐铁骑,个个神情肃穆,士气高昂。

“大人,前方就是山海关了。”副将低声提醒。

张辅点头:“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十日内赶到京畿。”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策马狂奔而来,脸色焦急:“大人,属下刚刚接到京中急报,燕王大军已逼近通州,戚将军正在死守。另有一支敌军绕道西进,目标直指居庸关!”

张辅闻言,脸色一沉:“居庸关一旦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京师!”

他当机立断:“传令全军,分兵两路??一路由本帅亲自率领,直奔居庸关;另一路由副将统领,继续南下驰援通州。”

副将迟疑道:“大人,您若亲率一路,兵力分散,恐怕难以抵挡敌军主力。”

张辅淡淡一笑:“无妨,辽东军虽少,但皆为百战之师。只要居庸关不失,敌军便不敢轻举妄动。你带主力南下,务必协助戚将军守住通州。”

副将领命而去,张辅回身望向天际,喃喃自语:“乱世之中,唯有忠义可托付江山。愿这一战,能护住大明社稷。”

####京城暗流再起

乾清宫内,朱高燧独坐御案前,手中握着一份奏折,久久未动。

这是内阁众臣联名所奏,要求三皇子暂缓摄政,等待新君确立后再议国事。

朱高燧冷笑一声,将奏折扔在一旁,心中却知,这些老臣并非真心反对自己,而是畏惧三藩声势浩大,想提前为自己谋条退路。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的雪花飘落,思绪万千。

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紧接着,纪纲匆匆步入殿中,神色凝重:“殿下,朱瞻基找到了。”

朱高燧猛然回头:“何处?”

纪纲低声道:“他在城南一家客栈暂避,身边只有几个旧党残党,尚未与外界取得联系。”

朱高燧眼中寒光一闪:“立刻派人将其控制,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纪纲点头:“属下已安排妥当,只等殿下一声令下。”

朱高燧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必须低调处理,不能惊动任何人。若让外界知道朱瞻基已被我们控制,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骚动。”

纪纲躬身应命:“属下明白。”

朱高燧望着窗外,语气低沉:“这一局棋,才刚开始。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夜色下的密谋

与此同时,在京城一处隐秘宅邸内,几名身穿便服的官员正围坐一堂,神色紧张。

“消息已经确认,朱瞻基已被三皇子控制。”一人低声说道。

另一人皱眉道:“那岂不是意味着,三皇子已掌握了主动权?”

“未必。”一名年长者冷冷开口,“三皇子虽掌控京城,但三藩大军压境,戚继光与张辅虽忠于他,却未必能挡住敌军。若能在关键时刻放出朱瞻基,或许还能扭转局势。”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思索之色。

年长者继续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尽快与燕王取得联系,告诉他朱瞻基仍在京城,并暗示我们可以助他夺位。”

“可是……”一名官员迟疑道,“若三皇子得知我们在背后勾结燕王,恐怕……”

年长者冷笑道:“怕什么?他如今自身难保,哪有精力顾及我们?只要燕王攻破通州,他便只能束手就擒。”

几人对视一眼,最终齐齐点头:“好,那就按你说的办。”

####暴风雨前的宁静

夜色愈发深沉,京城的街道上巡逻的禁军步履匆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而在千里之外的通州,戚继光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漆黑的天际,心中默念:

“这一战,胜则国存,败则国亡。”

而在辽东方向,张辅的铁骑正穿风踏雪,疾驰而来。

风暴,即将来临。

朱高燧回到武英殿,夜色已深,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疲惫却坚毅的面容。他缓缓坐下,目光落在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报上,心中思绪万千。

“殿下。”纪纲轻声唤道,“属下已派人将朱瞻基秘密押送至监察院,暂时关押在密室之中,无人知晓。”

朱高燧微微点头:“很好。此事不可泄露半分风声,若让三藩得知,必然会设法营救。到那时,局势只会更加复杂。”

纪纲沉声道:“属下明白。只是……如今内阁诸臣对殿下摄政之事多有异议,若不尽快确立新君,恐怕难以服众。”

朱高燧冷笑一声:“服众?他们不过是想借机自保罢了。陛下尸骨未寒,便有人暗中与燕王书信往来,妄图拥立新君。这些人,一个都不能留。”

纪纲躬身应命:“属下即刻安排,彻查所有可疑之人。”

朱高燧摆了摆手:“不必急于一时。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军心、守住京城。等战事稍缓,再清算朝堂。”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闯入,跪地禀报:“启禀殿下,戚将军急报??通州城外发现敌军踪迹,数量不明,疑似燕王先锋部队!”

朱高燧猛地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凌厉:“来得倒是快。”

他当即下令:“立刻派遣密探前往通州,务必查明敌军动向。同时传令戚将军,让他死守通州,不得放一人越过防线。”

纪纲领命而去,朱高燧则转身望向窗外,雪花纷飞,天地间一片苍茫。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通州激战

通州城头,戚继光披甲执剑,目光如炬。他站在城墙之上,遥望着北方滚滚而来的尘烟。

副将陈应奇策马上前,低声问道:“大人,敌军已逼近,是否出兵迎战?”

戚继光摇头:“敌军势大,贸然出击只会正中其下怀。我们只需守住通州,等待辽东军到来。”

话音刚落,远方的地平线上,一支骑兵队伍疾驰而来,旌旗猎猎,杀气腾腾。

“是燕王的前锋!”斥候惊呼。

戚继光神色不变,沉声道:“弓箭手准备,待敌军靠近后,万箭齐发。”

随着命令下达,数千名弓箭手迅速列阵,搭箭拉弓,蓄势待发。

片刻之后,敌军冲至城下,然而还未等他们发起冲锋,一阵密集的箭雨便从城头倾泻而下,顿时人仰马翻,哀嚎四起。

“好!”陈应奇忍不住喝彩,“首战告捷!”

戚继光却并未露出喜色,反而眉头紧锁:“这只是试探而已,真正的战斗还在后面。”

果然,不久之后,敌军主力缓缓压上,旌旗招展,战鼓震天。

“燕王亲自来了。”戚继光喃喃道。

他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通州的安危,更关乎整个大明的存亡。他握紧长剑,低声说道:“今日,唯有死战。”

####辽东铁骑驰援

与此同时,辽东军已在风雪中疾行数日,终于抵达居庸关外。

张辅策马立于高坡之上,遥望远方的关隘,只见城墙上空无一人,显然已被敌军攻陷。

“大人,敌军已占据居庸关。”副将低声提醒。

张辅冷笑道:“无妨,夺回便是。”

他当即下令:“全军听令,分三路包抄,趁敌军立足未稳,一举夺回居庸关。”

辽东军士卒皆为百战精锐,闻令而动,迅速展开攻势。

战斗很快打响,喊杀声震动山谷。辽东军如猛虎下山,奋勇冲锋,敌军虽据险而守,却终究抵挡不住这股铁骑洪流。

经过一番激战,辽东军成功夺回居庸关,并顺势南下,直逼京畿。

####京城风云再起

乾清宫内,朱高燧正在召集内阁重臣议事。

“诸位,辽东军已夺回居庸关,张辅将军正率军南下,预计两日内便可抵达京师。”朱高燧沉声道。

群臣闻言,纷纷露出惊喜之色,唯独几名老臣脸色阴沉。

户部尚书杨荣小心翼翼地开口:“殿下,既然辽东军已至,那是否该考虑议和之事?毕竟战火蔓延,百姓受苦。”

朱高燧冷冷扫视众人:“议和?你们以为三藩会接受吗?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则是要夺我性命。若此时议和,岂非自取灭亡?”

杨荣低下头,不敢再言。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闯入,神色慌张:“殿下,不好了!东宫旧党残余发动叛乱,意图劫持朝廷重臣,煽动禁军倒戈!”

朱高燧脸色骤变:“什么?!”

侍卫继续道:“目前已有数十名官员被挟持,禁军内部也出现骚动,形势极为危急。”

朱高燧怒极反笑:“真是欺人太甚!纪纲何在?”

纪纲立即上前:“属下在。”

“立刻调集监察院全部力量,镇压叛乱,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秩序。”朱高燧沉声道,“若有顽抗者,格杀勿论。”

纪纲领命而去,朱高燧转头看向群臣:“今日之事,谁若敢勾结逆贼,本王定斩不饶。”

此言一出,满堂寂然,无人再敢多言。

朱高燧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风雪,心中默念:

“这一局棋,胜负未定。但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大明落入他人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