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 第1174章 愤怒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第1174章 愤怒

簡繁轉換
作者:任语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1 14:37:38 来源:源1

李威刚刚从供桌跳到上面,黑塔内的守卫就冲了上来,如果再晚上几秒钟,必然会被发现,他快速闭住气息,下方的浓烟顺着上面的通道冒出,异常呛人,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上面的打斗声和惨叫声惊动了黑塔内的守卫人员,冲上来的两个守卫看到眼前的这一幕都傻了。

没有看到人,但是黑塔三层一片狼藉,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塔内身份尊贵的天师倒在了地上。

万寿山黑塔,这里是万寿山最核心的区域,居然会出事。

这种事想都不敢想,但是......

朱武站在县委大楼的阳台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心中思绪万千。一场春雨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仿佛预示着又一个希望的开始。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精准扶持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青阳县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发展滞后问题,成了他心头的一块重石。

就在这时,李晓明快步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材料。“书记,这是‘专项攻坚组’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但也透着一股干劲。

朱武接过材料,翻开第一页,目光迅速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分析报告。“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找到突破口?”

李晓明点点头:“总体来说,进展还算顺利。我们在黄岭村、白水乡、三岔沟等几个重点区域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这些地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都存在短板;二是产业基础几乎为零,缺乏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三是基层干部队伍执行力不足,部分干部思想保守、缺乏担当。”

朱武听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闭环。基础设施跟不上,产业发展不起来;产业发展不起来,群众看不到希望,自然对政策信心不足;而干部如果长期处于被动执行的状态,也会慢慢丧失主动性。”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必须打破这个循环。我建议,下一步要以‘基础设施先行、产业跟进、干部激励’三位一体的方式推进。先把路修通、电通、网通,让外面的人能进来,里面的产品能出去;然后根据每个乡镇的资源禀赋,量身定制产业方案;最后,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激发他们的干事热情。”

李晓明认真记下,点头道:“明白了,我回去后马上组织专题会议,细化落实方案。不过……”他犹豫了一下,“资金方面恐怕是个难题。目前县财政已经投入了不少,再追加的话,压力不小。”

朱武笑了笑:“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过了。我们可以尝试引入社会资本,走‘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的模式。另外,我还联系了几家省里的扶贫基金公司,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部分定向投资。”

李晓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太好了!如果有社会资本介入,我们就能更快推动项目落地。”

朱武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辛苦了,这段时间大家都很拼。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打开局面。”

送走李晓明后,朱武回到办公室,拿起电话拨通了省里一位老领导的号码。

“老陈啊,我是朱武。最近好吗?”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小朱啊,听说你在青阳县搞得风生水起啊,连省委领导都在会上提到了你们的经验做法。”

朱武谦虚地笑了笑:“哪有什么风生水起,就是瞎忙活。这次打电话是想请教一下,关于咱们县里几个重点项目的融资问题,您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渠道可以推荐?”

老领导沉吟片刻:“你那边的情况我知道一些,确实不容易。这样吧,我这边认识一家央企背景的投资公司,他们正在寻找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项目。我可以帮你牵个线,至于能不能谈成,还得靠你自己。”

朱武感激地说:“那就太感谢您了,我一定好好准备材料,争取把项目谈下来。”

挂断电话后,朱武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他知道,在体制内,人脉和资源往往决定了很多事情的成败。但他更清楚,光靠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成绩说话。

第二天一早,他召集县委班子成员召开紧急会议,重点研究如何整合资源、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会上,大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思路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提出,可以先从最急需的公路改造入手,打通几个偏远乡镇之间的连接通道;也有人建议,优先解决饮水安全和电网升级问题,提升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朱武认真听取了每个人的发言,最后做出决定:“我同意先从公路改造切入。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只有路通了,人才能进得来,产品才能出得去。具体方案由交通局牵头制定,财政局配合资金筹措,发改局负责对接上级项目申报。”

会议一直持续到中午,午饭时间,朱武简单吃了点东西,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下午,他亲自带队前往黄岭村,实地考察道路状况,并与村民代表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在座谈会上,一位年长的村民感慨地说:“朱书记,我们这代人吃苦受累不算啥,就是希望下一代能过得好一点。现在你们来了,我们看到了希望。”

朱武握着老人的手,动情地说:“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路修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离开黄岭村后,朱武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白水乡,查看当地的水源地改造工程进展情况。一路奔波下来,已是晚上八点多,他才回到县城,简单洗漱后便一头扎进办公室,继续整理当天的调研笔记。

夜深人静,窗外星光点点,办公室内的灯光依旧明亮。朱武坐在桌前,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他的眉头紧锁,显然在思考一个更加长远的战略布局。

“要想真正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不能只靠短期投入,必须建立起可持续的机制。”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未来的青阳县,应该是一个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数字乡村于一体的新型县域经济样板。”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蓝图: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知道,这条路并不平坦,但只要方向正确,脚步就不会停歇。

窗外,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个新的时代,正悄然开启。

朱武站在办公室窗前,手里握着一份刚刚汇总上来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精准扶持行动计划”在全县范围内的执行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发展迅猛,而一些偏远山区的项目却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

他深知,政策落地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但现实远比理想复杂得多。有些地方并非资源匮乏,而是缺乏系统性的产业规划;有些乡村虽然基础设施薄弱,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更落后,对新政策充满疑虑。

“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村子掉队。”他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坚定地说道。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与会的几位常委纷纷发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有人主张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有人则认为应优先支持见效快、回报高的项目,以提振整体士气。

朱武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短期政绩,而是长期可持续发展。如果只顾眼前的‘亮点’,忽略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的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最终,他拍板决定成立“专项攻坚组”,由李晓明牵头,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干部和技术专家,深入问题最突出的几个偏远乡镇,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驻点帮扶。

这不仅是一次政策执行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基层治理能力的大练兵。

###干部作风:重塑信任的基石

与此同时,县纪委也通报了几起基层干部在执行“精准扶持行动计划”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有的虚报扶贫对象名单套取专项资金,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利,还有的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导致项目推进严重滞后。

这些负面案例一经曝光,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震动,也让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再度受到冲击。

朱武对此高度重视,亲自召开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会上,他语气严厉地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服务群众的,而不是用来搞**、谋私利的工具。谁要是敢动老百姓的一分一毫,我们就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他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建立“阳光扶贫”公示平台,将所有扶持项目的资金流向、受益人群、实施进度全部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他还推动建立“干部履职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一系列举措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正风肃纪”的热潮,也让许多原本心存侥幸的干部重新端正了态度。

###产业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走访多个乡镇的过程中,朱武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和项目扶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实现真正的脱贫和发展,必须建立起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于是,他开始推动“产业造血工程”,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推广生态农业,在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落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他特别重视产业链条的延伸,强调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出、赚得到。为此,他推动建立“农产品电商中心”,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帮助农户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他还协调金融机构推出“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中小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在一次实地考察中,朱武走进一个刚刚建成的茶叶加工厂,看到当地村民正在熟练操作现代化制茶设备,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他欣慰地说道:“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

###教育扶贫:点燃希望的火种

除了经济发展,朱武始终把教育扶贫放在重要位置。他深知,贫困的根源往往不在资源匮乏,而在知识断层和思想禁锢。

因此,他推动建立了“青阳县助学基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还在多个偏远学校设立“远程教学点”,通过互联网接入优质教育资源;此外,他还组织本地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开展“一对一”助学行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人生可能。

有一次,他在一所乡村小学慰问时,一名小女孩怯生生地问他:“朱叔叔,我以后也能像你一样当官吗?”

朱武蹲下身子,微笑着回答:“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做什么都可以。你可以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也可以当书记、县长,只要你是真心实意为大家做事的人,大家都会支持你。”

女孩的眼睛亮了起来,那一刻,朱武仿佛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前路漫漫:信念如磐

夜深人静,朱武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感。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或许不会立刻显现成效,但只要方向正确,脚步就不会停歇。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时间、耐心和坚持。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初心,脚踏实地,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属于这片土地的春天。”

窗外,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仿佛预示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