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 第1239章 决定动手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第1239章 决定动手

簡繁轉換
作者:任语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15:00:22 来源:源1

段彬看着大力被推进去抢救,这一刻的心情异常沉重。

正是有这些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存在,才能揭开这层层黑幕,作为督察组副组长,居然无法保护他们。

段斌咬紧牙,原本还在犹豫,经历这件事之后,让他下定决心,带血的优盘放入包内,这是大力交给他的,段斌心里很清楚这个东西的分量有多重。

“段组。”

“这件事必须查清楚,是意外还是人为,最近凌北市接连出事,先是常务副局长张国栋坠楼身亡,现在又发生车祸,洪局长,......

朱远航一行离开玛多县后,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他们的下一站是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燥、风沙肆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尽管如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依旧世代耕耘,顽强生活。

抵达皮山县城已是傍晚,空气中弥漫着沙尘的味道。当地政府安排了简朴的接待,朱远航谢绝了专门准备的宾馆住宿,坚持与团队一同住在县委党校的宿舍里。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解实情、解决问题的,不是来享受的。”他对张文斌说道,“基层干部已经很辛苦,我们要和他们站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调研组便出发前往该县最偏远的阿依库勒乡。那里曾因水资源分配问题引发多起群体**件,矛盾复杂,处理难度大。朱远航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实地考察当地的水利设施和用水管理机制,并尝试找出一个既能保障民生又能促进公平的解决方案。

一路上,黄沙漫天,能见度极低。车窗外,除了零星的胡杨林和偶尔出现的坎儿井,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张文斌望着窗外感慨:“这里的自然条件太恶劣了,群众的生活真是不容易。”

朱远航点头:“越是这样的地方,治理越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刀切。水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到达阿依库勒乡后,他们首先走访了乡政府,听取了关于当地水资源现状的汇报。随后,又深入村组,实地查看了几处灌溉渠道和机井运行情况。

“这个机井是我们去年新建的,但出水量不稳定,有时一天只能抽两小时的水。”一位村干部无奈地说,“上游的村子用水量大,下游就常常没水可用。”

朱远航蹲在井边,仔细观察水泵设备和水流状况,然后转向随行的技术专家:“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解决?比如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实时掌握各区域的用水情况,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配。”

技术专家思索片刻,道:“理论上可行,但需要配套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且还要协调上下游的利益关系。”

朱远航沉吟片刻,道:“那我们就先从制度层面入手,推动建立‘村级用水协商委员会’,由村民代表、村干部、水利技术人员组成,定期开会讨论用水分配问题,确保决策公开透明。”

他随即召集乡里的干部开会,提出这一设想,并当场责成研究中心撰写一份《高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试点方案》,争取纳入国家生态治理专项支持计划。

“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些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他在会上强调,“只有让群众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议结束后,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乡干部主动找到朱远航:“朱主任,我以前觉得治理就是执行上级的任务,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治理是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朱远航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有这个认识,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治理的关键,是用心去听、用脚去走、用手去做。”

当天晚上,调研组成员围坐在乡政府会议室里,整理白天收集到的数据和建议。朱远航亲自参与讨论,逐条分析可行性,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

“明天开始,我们分三组行动。”他宣布,“一组继续跟进水资源问题,一组负责教育和医疗基础设施的评估,还有一组则重点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

夜深了,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窗外的风沙拍打着玻璃窗,仿佛在提醒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每一项政策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

第三天清晨,朱远航带着一组人员前往阿依库勒乡中心小学。这所学校的教室破旧,课桌椅陈旧不堪,操场更是尘土飞扬。学生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却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

“孩子们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朱远航走进教室时,低声说道,“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他与校长交谈后得知,该校师资严重短缺,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几乎无法正常开展。朱远航当即表示将联系相关教育基金会,争取尽快配备远程教学设备,并组织志愿者教师队伍进行轮岗支教。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不例外。”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修几间教室,而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支持体系。”

下午,他们又走访了乡卫生院。这里的医疗条件同样堪忧,药品种类有限,医生人数不足,许多常见病都要转诊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

“健康是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地理偏远就被剥夺。”朱远航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必须加快推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基层。”

回到乡政府后,他立即指示团队起草一份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医疗服务提升工程”的初步方案,并承诺将尽快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

“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成样板。”他对张文斌说,“如果能在皮山县取得突破,就可以推广到整个南疆地区。”

调研工作的最后一站,是一次特殊的座谈会。朱远航特意邀请了十多位来自不同村落的群众代表,包括农民、牧民、个体经营者、返乡青年等。他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基层的真实诉求。

座谈会上,气氛一开始有些拘谨,但随着朱远航亲切的话语和真诚的态度,大家渐渐放松下来,纷纷发言。

“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上学难、看病难。”一位老农率先开口,“还有就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都往外跑,村里越来越空。”

“我们也想留下来建设家乡,可机会太少。”一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补充道,“希望能有更多政策扶持,让我们安心扎根。”

朱远航认真倾听,不时记录,并耐心回应每一个问题。他特别提到即将启动的“千名乡村治理骨干培养计划”和“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家乡发展。

“治理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他说,“它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座谈会结束时,已是黄昏。夕阳洒在乡政府门口的小广场上,映照出一片金黄。朱远航站在人群中央,与村民们合影留念。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次调研虽然辛苦,但值得。”他对张文斌说,“我们不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夜色渐浓,朱远航回到房间,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的本质,是服务人民;改革的初心,是守护人心。”

月光透过窗户洒落在纸页上,映出一行坚定而清晰的字迹,仿佛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朱远航在皮山县的调研工作虽然紧张,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离开阿依库勒乡后,他马不停蹄地前往该县另一个重点乡镇??固玛镇,那里是皮山县人口最密集、经济相对活跃的区域,也是民族融合程度较高的地方。

“这里的情况与牧区不同,治理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朱远航在前往的路上对张文斌说,“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我们要找到适应本地实际的路径。”

抵达固玛镇后,他们首先走访了当地的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是近年来新建的基层治理平台,集政务服务、矛盾调解、文化活动于一体,在群众中口碑不错。

“我们这里的社区干部基本都是年轻人,懂双语、会操作电脑,和群众沟通顺畅。”社区书记艾买提江热情介绍道,“现在办事效率高了,群众满意度也提升了。”

朱远航认真听取介绍,并走进办事大厅查看流程设置。他注意到窗口前排着队的群众大多面带笑容,工作人员态度热情、服务周到。

“看来你们确实在用心做事。”他对艾买提江说,“但也要注意,随着城镇化加快,流动人口增多,管理难度也会加大。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艾买提江点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网格化 信息化’管理模式,把每个片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由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和服务,同时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居民的联系。”

“这个思路很好。”朱远航表示肯定,“关键是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另外,还要注重发挥群众自治的作用,比如设立楼栋长、单元长,让居民参与进来。”

当天下午,调研组还走访了几户维吾尔族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基层治理的看法。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趟政府,现在一次就解决了。”一位名叫热依娜的家庭主妇笑着说,“而且社区经常组织文艺活动,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朱远航听后欣慰地说:“这就是治理现代化的意义所在??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调研期间,他还专门抽出时间与当地的青年干部座谈。这些年轻人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生、公务员,也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我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常常感到力量有限。”一名年轻干部坦言,“希望上级能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同时也希望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专家来指导。”

朱远航认真听完大家的发言后说道:“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人才支撑。我建议你们可以探索‘结对帮扶’机制,与内地先进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座谈会气氛热烈,不少年轻干部表示深受启发,纷纷向朱远航请教具体做法。

夜幕降临,调研组成员围坐在宾馆会议室里,整理当天的资料。窗外风沙依旧,屋内却充满干劲。

“今天的收获不小。”张文斌感慨道,“从牧区到城镇,从教育到医疗,我们看到了问题,也找到了方向。”

朱远航点头:“治理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之路。”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的温度,来源于对人民的深情;改革的力度,取决于对现实的担当。”

月光洒进窗户,映照在纸页上,字迹清晰可见,仿佛为前行的道路点亮了一盏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