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 第1238章 带血的证据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第1238章 带血的证据

簡繁轉換
作者:任语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15:00:22 来源:源1

随着中央督察组的出现,凌北市暗潮涌动,为求自保不择手段,居然想对李威直接动手,到了这一刻,洪升彻底豁出去了。

刚刚市政法委书记刘萍的电话,其实也是在暗示他要有所行动,否则一定会阻止。

洪升攥紧拳头,按照目前的形势,已经到了不是对手死就是自己死的紧要关头,还好目前还有选择的余地,他肯定会选择前者。

“明白。”

电话那头,男人的声音传出,“我立刻安排人动手。”

“做得干净点,关键是云扬还有证据,都要消失......

朱远航在西北民族地区的调研虽取得初步成效,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的深入推进,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就在他准备前往下一个调研点时,省里突然传来消息:中央巡视组即将进驻该地区,重点督查扶贫资金使用和基层治理改革推进情况。这一消息犹如一记重锤,让整个调研团队都紧张起来。

“巡视组来了,肯定要查账、查项目、查落实。”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斌低声说,“咱们刚到这边,很多情况还不清楚,会不会被误伤?”

朱远航沉思片刻,道:“巡视是常态工作,我们要主动配合,同时也要把真实情况反映上去。如果真有问题,我们也有责任指出。”

第二天上午,巡视组召开动员会。朱远航作为专家代表受邀参会,并在会上发言。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坦率地指出了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几个关键症结:

“一是政策落地难。有些地方层层加码,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二是群众参与度低。许多政策制定脱离实际,群众缺乏知情权、表达权;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项目存在‘走过场’现象,缺乏有效跟踪评估。”

这番话在会场上引起不小震动。有干部私下议论:“这位朱主任胆子不小,敢当着巡视组的面提问题。”

会议结束后,一位巡视组成员特意留下与他交流:“朱主任,您刚才讲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听听一线的真实声音。”

朱远航点头:“只要能让上面听到实情,我们的努力就没白费。”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几天后,调研团队接到通知,要求提供一份关于当地某扶贫项目的详细报告。该项目曾因资金挪用问题被群众举报,但相关部门一直未予公开回应。

“这个项目我们确实了解过一些情况。”张文斌皱眉道,“但涉及多个部门,牵扯复杂,不好轻易下结论。”

朱远航沉吟片刻,道:“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如果只是避重就轻,那等于掩盖问题。但如果全面揭露,又可能影响当地稳定。”

最终,他决定亲自带队深入调查。他们走访了项目受益户、村干部、工程承包商,甚至找到当初负责审批的财政局工作人员。经过三天高强度核查,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报告显示:该项目原计划修建一条通村公路,预算1200万元,实际拨款800万元,其中400万元用于支付前期征地补偿,剩余资金至今去向不明。而公路建设仅完成30%,村民怨声载道。

“这不是个别问题,而是系统性漏洞。”朱远航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需要建立更透明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真正落到百姓头上。”

这份报告经研究中心上报后,很快引起了高层关注。巡视组随即介入调查,并约谈相关责任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自查自纠,对涉事人员作出处理。

风波过后,朱远航并未松懈。他意识到,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制度设计,更需要执行层面的保障。于是,他提出推动“阳光政务”平台建设,将所有民生项目纳入统一监管系统,实现从立项、审批、施工到验收的全流程公开。

“老百姓有权知道钱是怎么花的。”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只有信息公开透明,才能减少**空间,增强政府公信力。”

这一建议得到了广泛支持,并迅速在多个试点县市推广。例如,在青海黄南州同仁县,当地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公示了全县36个扶贫项目进展,群众可随时查询资金流向,极大提升了满意度。

与此同时,朱远航还推动建立了“群众监督员”制度。每个行政村选出1-2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或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检查村级事务,并向乡镇党委汇报。

“以前总觉得监督是上级的事,现在发现,群众才是最有力的监督者。”一位担任监督员的藏族老支书感慨道。

这些举措初见成效,但朱远航深知,治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开始思考如何将经验上升为制度,形成可持续的治理模式。

有一次,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年轻干部提问:“朱主任,我们在推进治理创新过程中,常常遇到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懂双语、熟悉本地文化的干部更少,怎么办?”

朱远航回答:“这个问题很现实。我的建议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比如通过‘千名乡村治理骨干培养计划’,选拔优秀青年到内地高校进修;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柔性引进’机制,吸引退休教师、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者等群体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云南怒江州福贡县,有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山货,带动了全村增收。后来,村里推选他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专门负责产业发展。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座谈会结束后,那位干部专门找到朱远航:“我以前总觉得治理就是开会、发文件,现在才知道,治理其实是一种服务,一种责任。”

朱远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自然会信任你。”

夜幕降临,朱远航坐在宾馆窗前,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但他也更加坚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不是权力的集中,而是人心的凝聚。

他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的最高境界,是让群众成为主角。”

月光洒在纸页上,映出一行清晰的字迹,仿佛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调研工作仍在继续,朱远航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治理现代化的道路,终将越走越宽广。

朱远航的调研行程紧锣密鼓,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坚持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在西北民族地区的第二站,他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玛多县。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稀薄,气候恶劣,常年风雪交加。

“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随行的一位年轻研究员忍不住感叹,“别说群众了,连我们这些来调研的人都觉得吃不消。”

朱远航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防寒服,然后深吸一口气,带领团队踏上了前往牧区的道路。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扎西沟的牧民定居点。由于地处偏远,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通信信号微弱,交通极为不便。朱远航一行人乘坐越野车颠簸了近四个小时,才终于抵达目的地。

刚一下车,冷风便扑面而来,夹杂着细碎的雪花。几位牧民早已等候多时,热情地将他们迎入帐篷。朱远航脱下厚重的羽绒服,露出里面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那是他在基层调研时常穿的衣服,既朴素又实用。

“你们从北京来?”一位年长的牧民用藏语问道,眼神中带着些许好奇和警惕。

朱远航点点头,示意翻译帮忙沟通:“是的,我们是来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老人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我们的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最近的学校在四十公里外;看病更是难上加难,最远要跑到州府,一趟就要两天。还有冬天取暖,靠烧牛粪,屋里温度很低……”

朱远航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他的笔记本已经翻到了最后几页,纸张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我们会把这些情况带回去,争取尽快协调解决。”他说,“同时,我们也想听听你们对治理工作的看法,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现场的气氛,原本沉默的牧民们开始纷纷发言。有人提到草场划分不合理,导致邻里之间常有纠纷;也有人反映扶贫资金发放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

朱远航耐心倾听,并不时插话询问细节。他深知,在这样高寒、封闭的环境中,群众的需求往往被忽视,而治理工作如果脱离实际,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

“治理的关键在于精准。”他对身边的干部说,“我们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内地的做法。比如在这里,我们要优先解决教育、医疗、取暖等基本民生问题,然后再谈发展。”

当晚,朱远航召集团队成员开会,梳理当天收集到的信息,并初步拟定了一份《关于高寒牧区治理改革试点的建议方案》。他提出,应设立“高寒地区专项治理基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同时,推动建立“双语治理队伍”,确保政策传达无误、执行有效。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这是我们在民族地区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他说,“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再好的政策也只能停留在纸上。”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窗外风雪呼啸,帐篷内却灯火通明。朱远航坐在角落里,低头写着什么,神情专注。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团队继续走访其他牧户。这一次,他特意换上了当地牧民送给他的一件藏袍,以示尊重和融入。果然,这一举动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交流也变得顺畅起来。

中午时分,他们在一处牧民家中用餐。主人端出热腾腾的酥油茶和糌粑,朱远航接过碗,轻轻吹了口气,一口喝下。

“味道不错。”他笑着点头,“比我上次在拉萨喝的还地道。”

众人哄笑,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饭后,朱远航拉着几位牧民代表,详细讲解了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发展的最新政策,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你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说,“治理不是政府单方面的命令,而是大家一起商量着办的事。”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一位年轻的牧民代表激动地说:“朱主任,您说得对。我们愿意配合政府,但希望政策能真正落地,不要变成空头支票。”

朱远航郑重地点头:“我向你保证,只要是我们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尽力去办。”

临别时,那位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眼里泛着泪光:“谢谢您能来,我们相信政府,相信您。”

朱远航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雪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知道,治理现代化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要始终坚持初心,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他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不只是制度的设计,更是人心的回归。”

月光洒在纸页上,映出一行清晰的字迹,仿佛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