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个孩子,保大还是保小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个孩子,保大还是保小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17章第一个孩子,保大还是保小?

据统计,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的这八十八年间,黄河决溢达三十多次。

而这还只是三易回河之前。

三易回河以后,频繁的决口改道,给治理工作更是带来极大的挑战。

还有,黄河流经多个地区,各地区之间在治理黄河时存在利益冲突和协调困难的问题。上游地区可能更注重自身的灌溉需求,而忽视下游的防洪安全;下游地区则希望上游能够减少用水,保证河道的泄洪能力。这种地区间的不协调,也会给黄河治理带来阻碍。

关键,治理黄河,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丶物力和财力。

像宋仁宗时期,黄河决口,为了治理黄河,赵宋王朝动员了数十万民夫。

同样是宋仁宗时期,都水王宗望称回河创立金堤七十里,需索缗钱百万,平均每里约一万四千多贯。但这还只是修筑金堤的费用,不包括其它治河工程及物料等费用。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没一个有能力又有手腕的人全权负责,肯定治理不好黄河。

赵俣以前写两宋时期历史小说时,写过治理黄河,因此知道这个时期有一个人会治理黄河。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宋钦宗时期的宰相唐恪。

历史上的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汴京危急,唐恪受命浚治,成功消除水患,因功升为户部侍郎。他在沧州任上时,黄河再次决口,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以水势猛烈丶沧州为边境且无皇帝旨意不敢遣兵为由拒绝。孟昌龄大怒弹劾,唐恪不为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最终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获赵佶下诏嘉奖。后来东京暴水,汴河将要泛滥,唐恪负责治理。有人建议决南堤缓解宫城之患,唐恪反对,他乘小舟探寻水的源头和流向,最终决金堤将水注入黄河,经过十天水势平定。

此时的唐恪,还只是河北转运判官,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按说,治理黄河这麽大的事,赵俣不应该让这麽个小官来负责。

但赵俣真不知道,除了唐恪以外,还有谁能胜任此事。

而且张纯也向赵俣推荐了唐恪。

于是,赵俣乾脆赌一把,把刚刚三十出头的唐恪调来赴阙。

唐恪得知赵俣要见他,仅两天时间,就从河北赶到了汴梁城。

赵俣问唐恪可有办法治理黄河?

并未参与之前早朝的唐恪,给赵俣治理黄河的办法,跟赵俣的思路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唐恪提出,黄河下游清淤的要点在于束水攻沙,也就是在关键河道,收缩河道,加大流速,而拓宽河道,水流则会放缓,淤堵将会更加严重。

赵俣想起来了,他原来写小说时,写治理黄河时,评论区有两位大神读者,提到过这个注意事项。

唐恪能给出相同的观点,足以说明,唐恪肯定行。

赵俣没废话,升唐恪为治理黄河的都水,成立疏浚黄河司,全权负责治理黄河。

赵俣还给了唐恪一把尚方宝剑,准唐恪有权调动任何人力丶物力,并明确他只归宰相章惇直接领导。

下完这道圣旨,赵俣一咬牙,直截了当地给唐恪拨付了三百万贯的治理黄河的专项资金。

对于赵俣的决策和做法,不是没有人有微词。他们觉得,一下子就给了唐恪这个小官这麽多钱,也太冒险了。关键,朝廷现在还拖欠官员不少俸禄,就不能先给唐恪一百万缗,用剩下的那两百万缗将大家的俸禄发一发?

对于这些杂音,赵俣一概不理。

赵俣很清楚,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丶几座衙门而已,作为皇帝,自己要是分配不好利益,这些宫殿和衙门可是能换主人的。

而利益分配从来都是靠博弈的,没有谁天然就应该分的多,也没有谁天然就应该分的少。皇帝,官僚,百姓,谁分的多丶谁分的少,全都在博弈。

皇帝凭天子的身份,就想大小通吃?

不可能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话就是专门用来限制皇帝的,本质就是让皇帝分好蛋糕,甚至是让皇帝把属于自己的蛋糕给让出来,不要多贪多占。

百姓凭藉生产者的身份就想占大头?

也是不可能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不体谅朝廷的难处,这些话就是专门用来限制百姓的,本质也是让百姓把蛋糕让出来,不要多贪多占。

那麽官僚集团凭管理者的身份就想占大头?

这更是不可能的。

反腐,党争,派系,都是为了破坏官僚集团的团结而专门设置的,本质也是削弱官僚集团的力量,不要多贪多占。

这个时代,分蛋糕的,基本上也就是这三家。

而既然是博弈,就不可能稳定。

各方力量的强弱对比就得处于不停变化的过程之中。

有时候皇帝分的多,比如各个开国皇帝和强势皇帝;有时候官僚分的多,比如各个王朝稳定之后,官僚集团的力量一定会野蛮生长;有时候百姓分的多,比如各个王朝末世风起云涌的造反起义,其实也不是百姓分的多,而是那时他们把锅给砸了。

截止到现如今,赵宋王朝已经建立了一百四十年,按照原有历史的轨迹来看,正处于北宋末期,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平稳。

这样一来,作为主要管理者的官僚集团的力量肯定已经急剧膨胀了,在利益的分配中,他们必然分到了大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今的财政收入,有接近百分之四十得作为官员的俸禄。

在这种情况下,先不说赵俣这个皇帝该分多少,但要是再不往百姓那边倾斜一些,百姓就该起来砸锅了。

赵俣十分清醒,看似问题不少的章惇,其实才是最忠心的,他真的在变法改革,真的在为皇帝遮风挡雨,没有他和他手下的坚决变法改革的力量压制官僚集团,任由官僚集团继续发展下去,那麽官僚集团就该对自己这个皇帝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了。

到那时,赵俣可能都不如纳点妃嫔都得看大臣脸色的宋仁宗,而是有可能会成为叫天天不应丶叫地地不灵丶最终只能自己吊死在煤山的崇祯。

所以,赵俣不仅一力保下了章惇,还一连临幸了章楠三日,向世人释放清楚了自己的政治态度。

这样一来,不论是旧党,还是新党中的保守派,包括蔡京这样惦记章惇宰相宝座的人,全都得收敛起来。因为他们很清楚,有了赵俣的支持,章惇就是一条疯狗,不论是谁,他都敢咬。

果然!

有了赵俣的大力支持,政治作风本就硬朗的章惇,继续强硬推动他之前的变法改革,以及贯彻赵俣登基以后帮他修正的变法改革路线。

赵宋王朝进入稳定又快速的变法改革时期……

……

宫闱科举结束后的第五天晚上,赵俣才又来到了张纯的宫中。

早已经接到通知的张纯,安排李师师带人将宫里宫外仔仔细细地打扫了好几遍。

张纯本人更是精心打扮了一番。她很有心机地穿上一件只有两块巴掌大小的彩布组成的比基尼文胸丶一条露着半个屁股蛋的小热裤,外面也不穿普通宋装,而是穿上精美的短款旗袍,一双又白又长又直的大长腿露在外面。

张纯把她自己打扮得这麽可口,赵俣自然食指大动,所以,一进屋,赵俣就抱住了张纯。

已经成为真正女人了的张纯,也不扭捏,顺势就骑在了赵俣的大腿上。

「朕这几日未来,爱妃可有怨言?」赵俣问。

当初,赵俣跟张纯定下的是,张纯夺魁,赵俣才会赐给她一个儿子。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张纯靠着作弊才勉勉强强得了个文化知识的第一名。

关键,这个单科第一的奖励,赵俣已经发给她了

后来还是靠赵俣帮她,她才勉勉强强拿到了个第三名。

张纯十分清楚,刘明达是郑显肃立的典型丶塑造的榜样,章楠是政治需要,而她能获得宫闱科举的第三名纯粹是靠着赵俣宠爱她,不然她肯定拿不到这个女探花。

这张纯感激赵俣都还嫌来不及,又怎麽会对赵俣有怨言?

张纯搂着赵俣的脖子,夹着嗓子说:「官家待纯儿恩重如山,纯儿又岂会怨官家,且官家先临幸章充容,支持宰相,稳固朝政,实乃上策,纯儿又非无知妇人,岂会分不清孰轻孰重……」

两人耳语厮磨了一阵,张纯身上的旗袍就被赵俣给剥掉了。

看见了张纯里面精心准备的战袍,赵俣欲罢不能,立即就抱着张纯进入卧室。

两场不可描述的激战过后,赵俣就抱着张纯沉沉地睡去。

两人睡至半夜,李师师突然轻轻地敲了敲门,同时柔声说道:「官家,好起了。」

赵俣睁开眼睛,问道:「何事?」

赵俣很清楚,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是没有人敢打扰自己睡觉的。

李师师趴在赵俣耳边小声说:「沈才人要生了,或须官家定夺。」

赵俣一听就明白了,茯苓多半是在难产,有可能会面临保大还是保小的难题,别人不敢做这个主。

赵俣二话没说就起床了。

直到赵俣动了,昨晚累得筋疲力竭的张纯才悠悠地醒了过来。

「官家要去何处?」张纯问。

「茯苓要生了,朕去看看,你继续睡罢。」

说完,赵俣就在一众侍女的伺候下,快速穿好衣服,前去茯苓的产房。

赵俣到时,郑显肃丶王懿肃丶郭婷等不少赵俣的妃嫔,以及一大堆御医丶稳婆丶女官丶宫女都聚集在了茯苓的产房外。

见赵俣来了,郑显肃迎过来,说道:「时间有些久,臣妾不敢做主,才教人请官家至此。」

赵俣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走到了产房外。

众人见礼。

赵俣挥挥手,让众人免礼。

这是赵俣两世以来的第一个孩子,老实说,赵俣真有些紧张,也有些期待。

在门口徘徊了一会,赵俣对刘明达说:「去叫叶皇妃过来。」

赵俣已经看到了叶诗韵在写的《叶诗韵医典》(也就是《赤脚医生手册》),知道叶诗韵多少懂点先进医术,才派人去把叶诗韵叫来,没准能派上用场。

又过了半个时辰,茯苓还是没能生下这个孩子。此刻,她的叫喊声已经变得很虚弱了。

一旁已经有人在跃跃欲试,想要劝赵俣放弃茯苓,保住孩子。

这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选择,毕竟,茯苓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低级妃嫔,而她肚子里的则是龙种。

见此,赵俣做出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他竟然走向了产房。

梁师成反应最快,他连忙跪到赵俣面前,阻止道:「官家,万万不可入这不祥之地!」

见赵俣要进入产房,所有人都吓坏了,自郑显肃以下,哗啦啦地跪下了一大片,纷纷劝赵俣千万不要进入产房。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如婴儿不哭丶孕妇难产等,被视为不祥之兆。

此外,道教古籍《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中称,生产时女性所流出的污水会污染溪河池井中的水,普通人喝了被污染的水,用这些水供奉神明,会亵渎神明,而制造出这种种罪孽的女人应当「身堕血湖受苦永无出期」,这也加深了人们对产房的忌讳。

还有,在阴阳五行学说中,女性被视为阴性的代表,阴气较重。而分娩时会有大量血水流出,这个时代的人认为血水是肮脏的,会招来不乾净的东西,将这种肮脏之气扩散到整个家里,带给家庭每个成员霉运。

同时,生孩子的过程被认为是阴阳失衡的状态,容易引发各种不祥之事。

总之,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

所以,这个时代的男人,是没有进入产房的。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赵俣个人的气运甚至都有可能跟国运绑定在一起,按说,就更不应该进入产房了。

老实说,赵俣对茯苓并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多少感情——茯苓原来只是药房掌管医药的侍女,跟原主接触不多,跟赵俣接触也不多,可那段时间,赵俣正处于发情期,他偶然间路过药房时,见茯苓长得漂亮,就进去把茯苓给临幸了,后来,赵俣又特意叫茯苓来侍过一次寝,茯苓就怀孕了。

换而言之,赵俣之所以临幸茯苓,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说感情,那就是在矫情了。

不过,虽说跟茯苓没多少感情,但此时此刻茯苓正在冒着生命危险给赵俣生孩子,赵俣真不想让茯苓独自一人面对这生死一线的时刻。

但话又说回来,这麽多人阻止赵俣进入产房,也让赵俣意识到,自己要是莽撞行事,或许遗祸不小。

试想一下,万一近来真有什麽不幸的事发生,这有可能就会成为别人攻击赵俣的话柄,而且还有可能会连累茯苓母子。

毕竟,这是封建社会。

所以,最终,还是比较能听得进去劝的赵俣,止步在了产房门前。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

茯苓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看着她就快要叫不动了。

很快,稳婆来到赵俣身边,对赵俣说:「请陛下定夺。」

赵俣明白,稳婆已经断定,茯苓生不下这个孩子了,想让自己下旨,放弃茯苓,全力保这个孩子。

可让稳婆万万没想到的是,赵俣却沉声说道:「保大。」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