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华丽丽的逆袭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华丽丽的逆袭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16章华丽丽的逆袭

集英殿。

这是赵宋王朝的皇宫重要的宴殿之一,皇帝常在此举行春秋大宴丶策试进士等活动。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郑显肃举办的宫闱科举庆祝宴会,竟然也是在这里举办的。

可以说,除了「中举」的妃嫔宫人戴的花是绿花不是红花等少量差别以外,宫闱科举取士与科举取士差别不大,氛围感绝对拉满。

这不禁让人意识到,郑显肃虽然出身寒门,但她的权柄,绝不比历任皇后少。

同时,这也使后宫的妃嫔宫人看出来了,郑显肃举办的宫闱科举,不是玩闹,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后面发生的事,也证明了,赵俣确实力挺郑显肃搞这些。

赵俣不仅亲自出席了这次宴会,还当众宣布:女状元刘明达,升为十七嫔中的倒数第三级充仪,并从即日起担任尚宫;女榜眼章楠,升为十七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充容,并从即日起担任司言;女探花张纯,升为十七嫔中的倒数第一级充媛,并从即日起担任司记。

虽说因为年纪较小刘明达并没有得到传说当中的连幸十日,但刘明达一下子就从粗使宫女升为正二品的充仪,可以说是等于以坐火箭一般的速度升了上去。

关键,尚宫为尚宫局的最高女官,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包括引导皇后及后宫嫔妃的礼仪等,有时也会在皇帝身边侍奉,传达皇后及后宫的相关事务。

这样的身份,必将经常出现在赵俣身边,少不了被赵俣临幸不说,还得到了赵俣的重用。

司言和司记也都是皇帝身边的重要女官。

前者,负责宣传启奏,即向皇帝传达内外奏事,还负责宣读敕令等,需要经常在皇帝身边听候差遣。

后者:掌管宫内诸司的文书记录,皇帝处理政务时,可能会在身边记录相关事宜,以备查阅。

这两个职位更是整日跟在赵俣身边。

这代表什麽,还用说吗?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宫闱科举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这也必将使得今后赵俣后宫中的女人沉浸在读书丶宫廷礼仪丶女红技艺丶品德修养方面的学习,以期像刘明达等人一样完成华丽丽的逆袭。

转天,又一个振奋后宫人心的消息传了出来。

昨夜,女榜眼章楠侍寝了。

由此不难看出,后宫中盛传的那个夺魁就能获得十日连幸的消息,绝不是空穴来风……

……

现如今,赵俣后宫的事,已经不仅仅只是赵俣下半身的选择了,有时它也是赵俣政治态度的风向标。

比如,一众宰执给赵俣送了十一二个妙龄女子,可赵俣却选择最先临幸章惇的亲孙女章楠,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政治信号——赵俣还将重用章惇当宰相,短时间内并没有换掉章惇的意思。

而假设赵俣这次第一个临幸的是蔡璇,那说不准蔡京就要取代章惇当宰相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对吧?

章楠是这十一二个妙龄女子中第一个被临幸的,不是因为她在宫闱科举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吗?

对此,你猜这些宰执信不信?如果让他们来看,章楠获得第二名,本身就是章惇还将受到重用丶并且会继续保持他的权势的一个重要政治信号,至于章楠本人的表现到底如何,又有什麽关系?

这其实也是一众宰执给赵俣送女人的原因之一。

他们想看看,始终不暴露自己真实政治态度的赵俣,到底是怎麽想的?

而看赵俣宠幸谁,有可能就是一张很有效的阴晴表。

就像赵煦,就喜欢支持新党的刘清菁,讨厌支持旧党的孟相。

赵俣这一朝的宰执,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摸准赵俣的脉……

……

今天早朝,章惇显得格外有精神,他不仅一口气向赵俣汇报了大大小小几十件事,还将此前他一直压着的一件大事禀报给了赵俣:

「陛下,今已二月末,得治理黄河了,不然,汛期来时,只怕将有大祸……」

听到此事,赵俣就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人家黄河自己在那流得好好的,与人类相安无事。

可八十多年前,有一个叫李垂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在其着作《导河形胜书》中提及:黄河的河道会一直北移,最后黄河下游的河道将从河南丶山东境内,改到河北的燕云十六州境内,取渤海入海。

众所周知,燕云十六州在宋代属于辽国的领地,李垂认为,如果黄河真改到燕云十六州境内,辽国有可能会派遣水师顺黄河逆流而上直入中原腹地进攻东京汴梁城。

事实上,按照这个时代船只的动力水平,在人口丶经济均为劣势的情况下,要想组织如此大规模逆流而上的进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是宋仁宗一朝丶宋神宗一朝丶宋哲宗一朝的一些大臣竟然相信了李垂的鬼话,他们劝宋仁宗丶宋神宗和赵煦,赶紧想办法将黄河改道,避免这麽可怕的事情发生。

而宋仁宗丶宋神宗以及赵煦也是糊涂蛋,竟然采纳了这些建议。

于是赵宋王朝从宋仁宗时期就开始了这个长达半个世纪的作死工程。

首先是宋仁宗时期,黄河两次小程度决口导致北移变道,产生横陇道和商胡道,因担心辽国利用黄河改道出兵,宰相富彦国提出把决口河道堵了,让黄河分流给东部六塔河。

经过一番争辩,宋仁宗选择同意实施。

不久之后,工程完工,六塔河当场决堤,施工者和周围的百姓全都被淹死不说,由于自然形成的北上河道在澶渊被封堵,造成反噬洪水倒灌入南侧的四十五个郡县,将三千万亩农田摧毁殆尽,河北地区遭受重创。

宋仁宗死后,到了宋神宗时期,当时,朝堂之上对黄河的治理意见仍旧不一。一派认为改动河道会导致旧河道溃堤主张维持黄河北流,另一派主张开二股河导向东流。

出于对辽国的恐惧,宋神宗坚持支持后者。

结果,二股河修成后次年,发生曹村大决堤,黄河夺淮入海,冲垮黄河下游水系,制造了庞大的黄泛区,全国十五分之一的产粮区沦为人间地狱,沿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面临坍塌和瓦解。

到了宋哲宗时期,赵煦急于治理回河之灾青史留名,不顾黄河故道河床已经很高的事实,想让黄河回流故道。

结果,去年黄河从黄口决堤,断绝东流,向北冲去,将山顶的禹庙都冲没了,河北与山东各州县都因自然之怒而损失惨重。

——在德州以北的许多区域,躲过洪峰的百姓不过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沧州以北则更为严重,幸存者仅占原先人口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整个河北成为渺无人烟的千里赤地,所能贡献的粮赋降为回河闹剧前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这就是历史上极为着名的三易回河。

经过这三次的回河工程,最后导致河北丶苏北丶山东的好多地区都被冲成了白地,可谓千里无鸡鸣,萧条无人烟。

毫不夸张地说,经过这些年的闹腾,三易回河不仅没有达到前几任皇帝想要的战略目标,还使黄河随意改道,黄泛区遍布,导致河北等地的农业生产退化,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瓦解,北方防御体系基本丧失,河北的诸多军事重镇也被破坏殆尽,朝廷花费了大量的钱粮进行救灾,以至于国库极度空虚,绝绝对对加速了赵宋王朝的衰落。

关键,有一点地理常识的人就知道,黄河改道是因为黄河泥沙堆积导致原来的河床抬高的正常现象。

你说,前面那几个白痴皇帝,非得没事找事,干这损人不利己的事。

关键他们把这个烂摊子留给了赵俣。

更可气的是,赵俣还不能不管。

历史上,当北宋王朝被灭后,黄河依然是个烂摊子,赵构拍拍屁股跑到南边建立了南宋王朝,把治理黄河的重任交给了金国。

原本因在靖康之耻中大肆掠夺而强盛富饶的金国,就因为接盘了北宋王朝的烂摊子,使得大量国家财政用在了治理黄河上面,不堪负重导致国力衰弱,最后被蒙古所灭。

最⊥新⊥小⊥说⊥在⊥⊥⊥首⊥发!

当蒙古在中原建立元朝后,也一直深受黄河泛滥的影响,最后在元末又爆发了水灾,冲出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挑动了黄河天下反,短短百年的元政权覆灭。

可见治理黄河是多麽重要的事情,一旦没处理好没准就会促成灭国之祸。

而「三易回河」花样作死工程就好比拆炸弹,剪错了一根线,却引爆了三颗炸弹,直接把自己和后来的金丶元全部坑死。

历史上,直到明朝,老朱家的历任皇帝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彻底治了这黄河水患。

看这段历史,你说赵俣能不收拾这个烂摊子吗?

其实,章惇早就想跟赵俣谈治理黄河的事了。

只是,去年的黄河大爆发成为宋代以来最大的**,作为宰相,章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也是章惇最容易被攻击的地方之一。

而旧党,包括新党中的那些保守派,还有那些惦记章惇屁股下宰相之位的人,全都在憋着劲准备用此事来攻击章惇。

也正是因为如此,章惇才一直压着此事。

如今,再不治理黄河,可能就晚了。

加上,赵俣第一个临幸了章楠,给了章惇信心。

这章惇才把治理黄河的事拿出来。

果然!

章惇话音一落,就有无数人站出来弹劾章惇。

不只章惇,之前参与治理黄河,甚至是为治理黄河献过策的人,全都遭到了弹劾。

——当时是新党执政,旧党在野。结果,却造成了这麽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你说旧党能放过这个扳倒新党的天赐良机吗?

很快,就连惦记章惇宰相之位的同属于新党的曾布和蔡京也跃跃欲试想要站出来推翻章惇。

章惇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俣开口说道:「此事始于仁宗朝,到我朝已四朝数十年,将责任归咎于后来补救之人,不妥。」

赵俣一开口,章惇就暗松了一口气。

而那些试图靠此事扳倒章惇的人全都大失所望。

同时,不少善于阿谀奉承的人眼前一亮。他们觉得,给赵俣送女人,是真管用,这麽大的事,赵俣都帮章惇扛下了。

当然,会这麽想的人,大多都是奸佞小人,真正明事理的人,看到的是,赵俣能分得清楚是非,还有担当,敢于为干事的人扛下责任,这让他们敢于放开手脚为赵俣做事。

随后赵俣乾净利落地直接定下基调:「当务之急,非是追究前责,而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众爱卿可畅所欲言。」

谁想,赵俣让大家随便说,有些家伙是真敢随便说。

时至今日,竟然还有人敢拿防御辽国说事,想要作死,继续给黄河改道。

赵俣听得青筋直蹦。

关键,这些人仗着口才了得,竟然都快吵赢了。

赵俣再也听不下去了,他也不管这些人是真蠢,还是有什麽黑色利益链,他直截了当地叫停一众大臣的争吵,力排众议道:

「其一,清理河道淤泥,保持水流畅通,减少淤积,于关键河段拓宽河道,增强泄洪能力;其二,以土石加固堤坝,提升防洪能力,在堤坝两侧植树,利用根系稳固堤坝,防止水土流失;其三,于关键河段修建分洪渠,分流洪水,减轻主河道压力,在低洼地带设置蓄洪区,洪水时蓄水,减少下游压力……」

赵俣真的很少直接给出具体的施政方针。他一般都是听大臣说完他们的主张,自己从中选择自己认为对的去支持。

可这次,赵俣是真受不了有些家伙在那拿无知当真理,大放厥词,误国误民。更为关键的是,黄河之患,关乎黎民百姓之安危,国家社稷之稳固,岂容这些鼠目寸光之辈肆意妄为?

简而言之,赵俣简明扼要地指示,别他妈没事找事,老老实实地按照现在的河道进行合理的治理就行,别再作死想要改变黄河的流向了。

见此,那些真的懂得怎麽治理黄河的人,无不暗松了一口气,他们心说,亏得这位新皇帝不像之前三位皇帝那麽无知,不然百姓又该遭大难了,大宋只怕也要被折腾没了。

随后,赵俣钦点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小官来负责治理黄河……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