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150章 小将韩世忠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150章 小将韩世忠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8 00:14: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50章小将韩世忠

得知,赵要把奏章全都搬去坤宁宫,最近都在郑显肃那里办公,张纯是真心羡慕和嫉妒郑显肃。

张纯怎麽可能想不到,赵侯这麽做,是在保护郑显肃,摆明了,哪怕郑显肃这胎依旧生女儿,也绝不让别人有挑战郑显肃的机会?

亏得我才出月子就来帮你处理公务,你对我怎麽没有对郑皇后好?,

事实上,张纯满以为,只要郑显肃没有儿子,已经生下儿子的自己,就有当皇后的机会了。

谁想,赵侯根本就没考虑过让她取代郑显肃。

张纯有些想不通,『郑皇后真有那麽好吗?我到底比她差哪了?」

张纯有心挑子不干,不再帮赵侯处理公务,也不再给赵侯出谋划策了,最多就像叶诗韵那样,赵找她,她才出手,平时就是吃喝玩乐,绝不多干半点。

可张纯又实在舍不得这个接触政务的机会。

别看她丶刘明达丶章楠现在只是帮赵侯整理和提炼奏章,没有批阅奏章的权力,但这也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从政机会,要知道,她们因此可是能接触到大量的政治事件,这对她们的政治水平可是有很大的提升。

而且,她们,尤其是她,还可以向赵侯进言,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政治资本。

这麽说吧,真要是有一天,她有垂帘听政的机会,至少她不会像朱太妃那样,根本无法独自一人垂帘听政。

还有,不论是武则天,还是慈禧,亦或是刘娥,也包括其她掌握一个王朝最高权柄的女人,其实都是从帮皇帝批阅奏章时开始的。

换而言之,在张纯看来,她现在干得事,可不是小事,而是在向着她的太后梦想大踏步地前进。

试问,始终都没有放弃太后梦的张纯,怎麽可能放弃这个她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从政机会?

关键,批阅奏章,可不是只有她能干。她不干,有都是人干,而且那些想跟赵侯亲近的女人肯定会抢着干。

没办法,张纯只能压下她对郑显肃的羡慕和嫉妒,跟刘明达丶章楠一块带人将奏章全都搬去坤宁宫,继续批阅奏章。

不多时,张纯就看到了一本请功的奏章——·

洪武元年,八月初。

锺传不顾环庆路一众将领和谋土的反对,执意进兵至葫芦河附近,主持修筑了前沿据点萧关。

不久后,果然此举引来夏军大举进犯,

面对夏军的全力猛攻,锺传这边不免显得有些进退失据。

好在,章顾全大局,派遣大将折可适前去增援锺传,这才稳住了萧关前线。

不过,锺传误打误撞的举措,也给了廊延路的陶节夫机会。

陶节夫又趁着泾原路与环庆路跟夏军打得火热的功夫,前去偷袭西夏。

原来,陶节夫早在进筑罗兀城时,便打定了还要再进取银州城的决心。

所以,陶节夫一直守在一边,等着发起这第二波攻势。

昔年,宋神宗一朝时,不管是由韩绛丶种谔所主导的罗元城之战,还是由徐禧负责的永乐城之战,全都是为了控制住银州城所开展的战役。

但这银州城毕竟身处西夏腹地,守备森严,所以即便到了赵煦一朝时,如吕惠卿那般能征善战,也始终没有踏出这攻略银州的关键一步。

而如今到了赵侯这一朝,却不一样了。

比之当时的吕惠卿,陶节夫又进取了罗元城,与银州的距离只剩一线之隔。

陶节夫当即下令出兵,夺取银州城。

当时,延路的属吏表示了怀疑。因为碍于此时的情报迷雾,延安府虽侦得夏军有大军出动,但并不知道是去泾原路,大部分人仍怀疑夏军是去河东。

而夏军若是去攻打麟州与府州,也就是去攻打折家军的地盘,那麽来回时间不过十天而已。

以这麽短的时间进筑银州城实在太过冒险了。

但陶节夫却并不为所动,而是底气十足地言道:「吾计之熟矣!夏人必西趋泾原。诸君不我从,我当以二子与士卒同死生!」

因为陶节夫的坚持,终于有老将耿端彦挺身而出,率领廊延路的军队直扑银州城。

而陶节夫的膝下二子同样也毅然前往。

只用了五天时间,廊延路宋军便击溃了一万馀西夏守军,成功夺取了银州城。

而夏军的主力果然如陶节夫所料,跑去了泾原路和环庆路中间的萧关。

等到夏军的主力回来救援时,银州城早已在数月的修下工事完备,夏军彻底失去了战机。

这耿端彦虽然名声不显,却是自宋神宗时期便奋战在宋夏第一线的勇将。

二十多年前的元丰时期,他曾随赵高镇守环庆路,并率领四千甲士大战夏军于贺罗平,取得了大胜。

此一战,宋军俘获牛羊老弱三万馀,战马七百,生擒一名西夏宗室大将,可谓战功彪炳。

如今,耿端彦又追随陶节夫完成了这深入横山进筑银州的事业,也算是老骥伏,志在千里了。

此战是发生在前不久的,赵侯已经将所有立功之人全都大赏了,像陶节夫父子三人全都连升三级丶耿端彦升为防御使。

而张纯看到的请赏奏章,却不是这些人的,而是一员小将的。

这员小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低级小将,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可张纯看到这员小将的名字了之后,竟然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张纯之所以如此失态,只因为这员小将的名字叫:韩世忠!!!

没错。

在银州之战时,历史上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崭露了头角。

当廊延路宋军刚抵达银州城下时,夏军自知兵少,便打算婴城固守,等待援军。

耿端彦于是指挥三军强攻登城。

韩世忠一举爬上了城楼,以无比勇悍之姿大杀四方,顺利斩下了夏军主将的头颅掷于城墙之下,宋军顿时士气大振,一举攻下了城池。

而在银州城守备完善后,马上又遭到了夏军重兵的反攻。

宋军出阵,双方交战于嵩平岭。

韩世忠再次追随统制官党方出战,杀敌退兵。

不想,当宋军退兵时,又遭夏军的伏击,带头一员敌将自称为西夏驸马,非常勇猛。

可再勇猛的敌将放在青春期的韩世忠眼里,也是能刺激他荷尔蒙的军功。

韩世忠二话不说,跃马出战,不数合,果然斩其首级而还。

只是,耿端彦将这首功报到童贯那里时,童贯却只觉得这是下面的大头兵在吹牛逼,一个小卒而已,怎麽可能立这麽大的功劳,所以,到头来就只给韩世忠报了一点点功劳,以至于三军将士愤愤不平。

跟历史上,赵信只允许一定级别的官员给自己上奏章不同,赵侯上任之初,

就允许所有级别的官员都可以秘密给自己上奏章。

反正,赵侯手下有众多的官员丶宦官丶女官,相当于有无数秘书,赵侯只要看他们总结简化过的奏章即可,而且他们还可以分别向赵奏禀他们认为重要的事。

因为有了这样的机制,地方与前线想要隐瞒赵侯点什麽事,可就不太容易了。

这次,张纯就是从这个渠道看到的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

张纯没有立即去找赵侯,而是跟刘明达和章楠要了所有秘密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张纯统计了一下,竟然一共有十五本奏章为韩世忠请功。

张纯绝对有理由相信,韩世忠能有这样的功绩。

但众所周知,童贯是赵在当莘王时就跟赵侯的,他在赵侯当上皇帝一事上还是立过功的,绝对算得上是从龙功臣。

因此,哪怕是张纯,要动童贯,也得有确凿的证据,否则也不一定能成功。

不然,你以为这些奏章为什麽能到张纯手上,还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前线小卒得罪赵侯宠信的宦官童贯?

如今,拿到了十五个为韩世忠请功的奏章,张纯总算是有收拾童贯的底气了。

于是,张纯来找正在跟郑显肃商量给他们的儿子起什麽名好的赵侯,对他说:「臣妾这里有一桩要事,想向官家奏禀。」

「爱妃但说无妨。」赵侯说。

张纯也不怕童贯知道这是她在参童贯,相反,她还很愿意靠此事为她自己扬名立万,所以,她直言不讳地禀报导:

「童贯在核报战功时,隐瞒前线有功将领的大功,以至前线将士愤愤不平,

贻害不小,望官家明察秋毫,给立功将士应有奖赏,莫教前线将士寒心,再严惩童贯,以做效尤。」

其实都不用去看这些奏章,赵侯也知道,张纯所奏,**不离十。

历史上的童贯之所以在西军中威望很高,除了职务因素,性格因素外,还有两点也很重要:

一是他舍得花钱,他给阵亡将土发的抚恤金很丰厚。

二是他重情义,他把阵亡将领的儿子收为义子,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安排合适的工作。

但这些全都仅限于童贯的嫡系。

对于非嫡系,童贯也有西军将领都有的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打压。

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发生时,赵宋王朝无大将可用,用了种师道这个不赞成对辽国开战的老古董和刘延庆这个畏首畏尾的家伙当主帅,也跟童贯在西北这麽用人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就事论事来说,当时,赵宋王朝在河北的将士和军备,确实全都不堪重用,也可以说,赵宋王朝根本就没准备好那一战,这也就难怪种师道和刘延庆不敢跟辽军轻易开战了,后来发生的一些战事其实也证明了,种师道,包括刘延庆,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不过当时的赵宋王朝被赵信君臣给折腾空了,才使得,种师道和刘延庆没能发挥出他们的真实能力。

早赵侯就想治一治西军的这种风气了。

所以,在看张纯拿来的奏章之前,赵侯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好好敲打一下童贯,杀鸡做猴。

而等到赵候打开奏章,看到了韩世忠的名字,立马就明白了,张纯为什麽会向童贯开战了。

虽然赵侯已经知道了,此事谁对谁错,但赵侯还是把这十五本奏章全都一一看完,才说:

「你去拟旨,教曾布亲自去前线查证此事,若属实,治童贯失察之罪,连降三级,罚铜五十斤,当众打二十军棍,留任将功补过,如实给予韩世忠应得升赏以外,再升三级,以示其勇猛过人的嘉奖,另再有类似之事,一并如此更正,追究相关责任人,不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怠,不可教前线将士,流血再流泪。」

对于赵侯这麽果决,张纯很满意。

在张纯看来,赵侯就该像乾隆一般,你干得好,就重重有,绝不吝惜,你千不好,对不起,要你命没商量。

讷亲那是乾隆的发小,朝廷的大红人,清缅战争,前线指挥不力,乾隆命令傅恒带着讷亲爷爷遏必隆的金刀去前线赐死讷亲,真是冷酷至极,毫不留情。

还有,乾隆早期身边有一个太监,叫高云从,这个太监是和乾隆从小一起长大的,乾隆对他特别好,有一次,高云从把养心殿一个非常珍贵的玻璃炕屏给打碎了,乾隆都没责罚他,就说,他也不是故意的,算了算了。

结果呢,这败家玩意不知好岁,竟然把乾隆朱批的人事任免决定,泄漏给了军机大臣于敏中,就是提前道喜去了,后来被乾隆知道了,雷霆震怒,将高云从处以极刑,给大卸八块了。

张纯心想,「没有这样的魄力,怎麽能当一个好皇帝?』

张纯毫不掩饰她对赵侯的欣赏,大声应道:「臣妾领命。」

等张纯走后,郑皇后才问:「如此处置童贯,可会教官家亲信寒心?」

赵候摇摇头:「为君者,最忌赏罚不明,童贯若是能理解朕之良苦用心,还能任用,若不能,朕便教他回宫任一文职,了此残生。」

郑显肃没再多说什麽。她知道,赵侯英谟睿略,知人善任,如此处事,必有原因。她只是适当地提醒一下赵侯,也不是真为童贯求情。

而收拾童贯,提拔韩世忠,还只是赵侯的目的之二,赵侯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马上就要全面消灭西夏了,得好好摸摸前线的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