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159章 千人斩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159章 千人斩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6 00:33: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59章千人斩

「官家,万不可轻举妄动!!!」

说这话的人是李琳,因为太着急了,她用词都有点不恰当。跟皇帝说话,怎麽能用「轻举妄动」呢?

可问题是,李琳是真急啊。

黄经臣丶梁师成丶李彦丶杨戬他们这些宦官,有能力归有能力,但他们全都是生活在和平地区的普通人,根本不懂军事。

要是童贯在这里,就肯定不会劝赵俣匆忙撤出宣德楼。

要知道,这宣德楼可是有马面等防御工事的。

这样的地方,别说有数百人守卫,哪怕只有几十人守卫,配有充足的火力,敌人不出动一两千死士都很难杀上来。

相反,假如他们往外逃,这乱哄哄的,才真的有危险。

退一步说,就算赵俣能顺利撤回皇宫,赵俣的这些妃嫔丶宫女呢,她们这些弱质女流会不会在这个过程有死伤?

关键,这里可是皇宫前,附近就有禁军,他们只要守住一时半刻,肯定会有援军来勤王救驾。

就算别的军队靠不住,赵俣和李琳亲手打造的神机军也肯定会前来勤王救驾。

总之,在李琳看来,只要他们不轻举妄动,自寻死路,他们就绝对不会有危险。

可偏偏黄经臣他们这几个蠢货非要往死路上带赵俣,你说李琳能不急吗?

身为赵俣身边的亲信宦官,黄经臣等人可是知道,这位敢警告赵俣别轻举妄动的李皇妃不是普通人,赵宋王朝最能打的神机军都跟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李琳一开口,还算是有点自知之明的黄经臣等人,立马就把他们的嘴巴给闭上了。

其实,没经历过类似事件的赵俣也有点慌。

但好在,赵俣知道,李琳有点东西,也不会害自己。

所以,赵俣故作镇定地问李琳:「爱妃以为如何?」

李琳也不废话,她直截挑重点说:「此处易守难攻,彼辈连弓弩都没有,安能济事?」

北宋的兵器管理基本延续了唐朝制度。

宋初,赵匡胤曾颁布禁令,汴梁城内居民,禁止私自持有任何武器。弓弩这类具有较强杀伤力的远程攻击武器更是被严格禁止私人拥有。更别提带着弓弩出现在大街上了。

而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看出,下面那些刺客,手中的兵器只不过就是刀丶锤丶骨朵之类的短兵器罢了,至少目前没看到他们携带弓弩之类的远程武器。

李琳话音一落,一个身材魁梧的将军也出言道:「李娘娘所言极是,下面这百八十蝼蚁不足为惧。」

见到这个将军,赵俣的心就更安稳了。

赵俣笑道:「久闻王班直擅射,可否教朕一观?」

王班直,也就是赵俣特意跟大将种朴要的护卫王舜臣,当即拜道:「臣领命!」

说话间,王舜臣就拿过他的宝弓以及几壶箭,来到马面前。

此时,道路上散开了一个半径十几米的大圈,但混乱比之刚才也未有减弱,厮杀丶惨叫丶火焰随着掉落的花灯燃烧在道路上丶孩子在远处大哭丶人群中的大喊,寻找着同伴的,也有人被推倒了努力爬起来,前方绑在一棵树下的一匹老马惊了,挣扎狂嘶,总之,宣德楼前乱糟糟的一片。

同时,有六七个刺客趁乱冲到了离宣德楼五六十步的地方。

见此,王舜臣大笑道:「吾令最先行者眉间插花!」然后便见三发连珠箭疾驰飞出。

三个冲在最前面的刺客尚在疑惑发生什麽事了,便全被爆头射杀。

剩馀几人见事不妙,纷纷想要后退。

却不料,王舜臣动作极快,还不等这四个刺客跑出多远,又是四发连珠箭紧随其后,四个刺客便全被贯穿后背而死。

这七人应该是刺客中比较骁勇闻名之人,因为在他们死后,其他刺客竟然被生生震慑在了原地不敢上前,吃不准宣德楼上到底是什麽情况。

王舜臣可不是普通人,他在西军时,原本凭藉战功,已然做到了正七品的崇义使加遥郡刺史。

熟悉宋代臣制的人都知道,唐宋官品贵重,做到这个级别的,军中地位已然相当于后世的大校了。

而且,王舜臣还暂代过兰州知州,接过无双猛将王文郁的班,是妥妥的熙河路军事领导层的核心成员。

只是后来王舜臣被卷入了白草原冒功案,才遭到了严厉的处罚,直接被追夺十官,勒停除名。

好在,赵煦当时没赶尽杀绝,才让王舜臣继续指挥一将兵马。

很明显,除了勇武过人外,王舜臣的指挥能力也是颇为出色的。

凭藉着连射七人的壮举,王舜臣马上就稳定了御龙直和弓箭直亲从的信心,他们也都来到了马面后面,准备射杀胆敢靠近宣德楼的人。

在极短的时间内,王舜臣就布好了防御,万无一失。

交代好这些,王舜臣就站在马面后面,颇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刺客这才反应过来,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已经暴露了,杀不杀赵俣,都得死,如此,还不如拼了。

于是,有的刺客再次向着宣德楼发起总攻,有的刺客则继续屠杀平民,试图将平民赶向皇宫,他们浑水摸鱼。

可御龙直和弓箭直的亲从,在王舜臣的率领下,稳准狠的射杀一切胆敢靠近宣德楼的人,哪怕他们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见此,再也没有平民敢冲击皇宫了。哪怕刺客驱赶,他们也都往两边跑。

刺客没办法,只能自己冲。

可这些刺客声势造得挺大,但实际上他们连一百人都没有。

这点人,都不够王舜臣一个人射杀的。

要知道,历史上,王舜臣在一场战斗中,从申时射击到了酉时,共射击了四个小时,据长编和宋史所载,王舜臣「发矢千馀,发无虚者」,直到日暮时分,他射到手指崩裂,鲜血流满手肘,才成功掩护宋军的大部队撤退,那一战,他共射杀了上千人,可谓人肉加特林本林。

这「连射一千发,发无虚者」的恐怖战绩,即使有水分,也不妨碍王舜臣可以凭此战功得到史书的千年传唱。

其实,宋朝在拓边西北的过程中从来都不缺骁勇善战的猛将,但在这个时代被史书记下并被冠以千人斩威名的人却只有王舜臣一例,即使神射如姚兕丶刘昌祚者,要麽战局比王舜臣顺利,犯不着自己一人射千发,要麽就是战场地形不允许做机关枪,比之王舜臣在这一战中的战绩,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王舜臣这个千人斩的记载是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赵俣手上有王舜臣这个千人斩,自从刺客没能将平民赶向皇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很快,刺客就被王舜臣等人射杀了数十人。

与此同时,开封府尹也就是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范纯礼,亲自率领禁军前来救驾。

比范纯礼稍慢一点点的是宗泽。他率领神机左军的马军紧随其后前来勤王救驾。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军队前来勤王救驾。

最后,五支神机军全部到达现场。

范纯礼丶宗泽等人控制住局面了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封锁了现场,一个人都不放其离开,势必要将刺客全都捉拿归案。

让人很意外的是,在宇文黄中丶赵鼎和李光的帮助下,李纲竟然抓住了一个试图逃跑的刺客。

危机解除了之后,赵俣在第一时间,让范纯礼去安抚民众,告诉他们,朝廷很快就会放他们回家,这次死亡的人朝廷负责发送,受伤的人朝廷会派御医为其救治。

这次出了这麽大的事,范纯礼知道,他的官肯定是做到头了,现在能不能平稳落地,就看他怎麽善后了。

范纯礼没去解释,因为人手不够,他不觉得有众多亲卫保护的赵俣等人会有危险,就把这里的守卫力量调去维持治安了,也没说,近十几年的开封府尹都这麽干,因为,从结果上来看,他大错特错。

而就这个错误,赵俣怎麽收拾范纯礼都没有问题。

再说,这事也确实怨范纯礼,人手不够,他可以说,没必要为了节约,而抽调皇宫前的安保力量。

所以,范纯礼现在也只能是赶紧去善后。

按照赵俣交代的,安抚好民众了之后,范纯礼就想去审问这些刺客。

可李纲他们捉的刺客,早就在第一时间被皇城司给抢走了。

据说,为了这个刺客,皇城司和东厂还吵了起来。

很显然,出了差错的,不只有开封府,皇城司和东厂也犯下大错了,不然,怎麽会有这次的刺杀事件,所以,这两家也在想办法将功补过。

就在范纯礼发愁怎麽将功补过之际,范纯礼手下的人筛查出来了一个没自杀成的刺客。

范纯礼大喜,亲自去审问这个刺客。

其实,事情的原委很简单。

刺客是西夏派来的密探,总共八十七人,其中有三个神射手。

他们的目的是,制造混乱,逼赵俣离开宣德楼,由那三个藏在暗中的神射手射杀赵俣。

至于刺杀赵俣的原因,也很简单。

李乾顺君臣已经调查清楚了,赵宋王朝正在积累收复西夏的力量,很快就会发动收复西夏的战争。

而只要赵俣活着,收复西夏这件事就不可能避免。

那李乾顺君臣只能想办法弄死赵俣。

退一步说,就算弄不死赵俣,逼赵宋王朝立即开战,而不是等赵宋王朝准备好了再开战,也是好的,毕竟,这样一来,西夏的胜算还能大一点。

事实上,最近西夏在边境频频挑事,想要逼赵宋王朝现在就开战。

可章楶极稳,就是不主动出战,只是依托一众堡寨与夏军周旋,同时加快筹备收复西夏的战略物资。

李乾顺君臣实在是被章楶等前线的宋军将士给逼得没办法了,才不得不兵行险招。

前来执行刺杀赵俣任务的人,经过反覆打听得知,因为上元节时汴梁城中的人口流动性极大,为了维护好治安,历年来,开封府都会抽调皇宫前的守卫力量,这才抓住这个漏洞,制定了这个刺杀计划。

很快,范纯礼丶李彦丶杨戬就将相同的结论报告给了赵俣。

赵俣知道,历史上,有一年的上元节,赵佶也碰到过类似的事件。

当时,赵佶独自一人站在宣德楼西楼窗口下,身旁也没有宦官跟随,有一个和尚从人群中跃出,冲到赵佶身前很近的地方,用手指着帘幕,大声对赵佶说:「汝是耶,有何神?乃敢破坏吾教。吾今语汝,报将至矣!吾犹不畏汝,汝岂能坏诸佛菩萨耶?」

巧合的是,那时宣德楼下也没有安排警卫,赵佶身边甚至都没有护卫。

还好,那个僧人只是去骂赵佶的,不是去刺杀赵佶的,不然赵佶可就危险了。

赵佶当时被吓坏了,也被气坏了,后来他亲临审讯现场,让人对那个僧人严刑拷打,想问出是谁指使他的。

可那个僧人不论受什麽样的刑罚,都仿佛感觉不到疼痛,也一声不吭,搞得赵佶以为他是邪鬼,派人去将擅长抓鬼的羽士宋冲妙请过来。

宋冲妙善行天法,很有名,世称宋法师。

宋冲妙急忙来到现场,看了看,也很无奈地向赵佶禀奏道:「臣所治邪鬼,此人者,臣所不能识也。」

审讯人员只好对僧人继续上刑法,断其足筋,俄施刀脔,血肉狼藉,折磨致死。

让人无法解释的是,到死那个和尚都没吭一声。

这个突发事件,详细记载在蔡京的儿子蔡绦所写的《铁围山丛谈》一书中。

赵俣知道这件事。

但原来,赵俣只当这是一个笑话,皇帝还能被人轻易近身?

直到今天,赵俣才知道,有时候真会发生这麽荒唐的事。

就像嘉庆在皇宫遭御厨刺杀百名侍卫围观不救驾。又像二百名天理会教徒于京城发动兵变,攻入紫禁城东华门丶西华门,直捣清廷皇宫重地,守卫皇宫的清军猝不及防,惊惶失措。

不过知道归知道,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这麽好的藉口,要是不趁机搞出点事来,赵俣这惊吓,不就白挨了?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