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178章 先把岁币连本带利还朕,再议和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178章 先把岁币连本带利还朕,再议和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6 01:18:4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78章先把岁币连本带利还朕,再议和

洪武二年九月一日清晨。

宋军的多支小股马军陆续到达燕京城外。

在这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宋军抵达燕京城外。

直至东路军和西路军全部到达燕京城外。

但宋军并没有立即攻打燕京城,而是先分别去攻打了辽南京城的附郭县宛平县和析津县。

赵良嗣投宋之初,就跟赵俣君臣说了,这两个县都有近十万人口,储备着颇为丰厚的物资,若能得之,足以支撑一场持久战。

宛平县离燕京城很近,仅有数十里之遥,城内驻扎着三万精兵,守城的是辽国重臣都点检萧胡睹姑。此人箭法精湛,智勇双全,曾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是辽军中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他深知宛平县的战略地位,因此早早就做好了防御准备。

析津县离燕京城同样很近,相距不过五十里,城内也驻扎着两万驻军,守城的则是辽国重臣枢密直学士柴谊。柴谊虽以文官出身,但却颇有军事才能,他善于用兵,治军严谨,使得析津县的守军战斗力颇为强悍。析津县同样城防坚固,城墙上布满了各种守城器械,仿佛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两城与燕京城相互为援,互为犄角,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这两个县的守军都以为他们凭藉坚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物资,足以抵挡宋军的进攻。

然而,他们却低估了宋军的战斗力,也低估了宋军现在高昂的士气。

宋军将士奋勇当先,不惜一切代价向城墙发起冲击。

关键,宋军中有炸药包。

没用上一天时间,东路军就炸开了宛平县的城墙;西路军也炸开了析津县的城墙。两军分别杀进了宛平县城和析津县城。

不同的是,萧胡睹姑见城破,率领满城军民投降,而柴谊则选择烧掉城中的粮草辎重,率领城中军民进行巷战。

王赡丶张询丶高永年丶范纯粹等人按照赵俣的指示,将参与抵抗的达官贵胄丶士绅望族丶豪门大户丶头领丶将领全部诛杀和抄家问族,乖乖投降的人则秋毫无犯。

另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可以法外开恩,而此法不宽恕那些顽抗到底的人。

在这样的政策下,宛平县的达官贵胄丶士绅望族丶豪门大户丶头领丶将领阶层,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番汉,只被没收所有土地和每人只被罚没一百石粮草而已;析津县的达官贵胄丶士绅望族丶豪门大户丶头领丶将领阶层,则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番汉,全部被诛杀,抄家问族,为首的柴谊,更是被施以极刑,满族男人皆被砍头,其家女子尽数充入妓营。

赵宋王朝又照例派人将这些达官贵胄丶士绅望族丶豪门大户丶头领丶将领阶层的土地平均分给了宛平县和析津县的民众,并在两地实施公平买卖,秋毫无犯,用以笼络当地人心,也让两地的民众帮宋军攻打燕京城。

虽说析津县的粮草被柴谊烧掉了不少,但仅宛平县的粮草就够宋军支撑三个月了。

还有,在投降赵宋王朝的辽人的带路下,宋军截获了辽国的三处牧场,共得战马近四万匹,牛羊驼三十几万只。

——仅三河县的一处马场,宋军就得战马两万多匹丶牛羊驼骡驴二十几万,库房里的粮草饲料更是堆积如山。

其实之前的那几战,宋军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丶马匹和牛羊驼骡驴。

如此一来,宋军就有了充足的军需。

这回,赵宋王朝后勤上的压力轻了不少不说,很多从西北招募来的会骑马的新军将士摇身一变,就从步军变成了马军。

五日后,也就是九月初六,赵俣亲率神机军左军丶北辅军以及众多河北禁军来到了燕京城下。

赵俣到了以后,住到了一个叫延芳淀的地方。

辽国皇帝曾在这里举行过春捺钵。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意为辽帝的行营,「四时捺钵」指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即「春水秋山,冬夏捺钵」。

这里位于燕京城东南,东西二十馀里,南北十馀里,地甚平坦,可驻扎十万大军,又地势险峻,三面环水,水草丰茂,如同沙漠中的绿洲,背靠绝望陂可作屏障。占据此地,易守而难攻不说,还可以放牧狩猎。

这里还有一座斋宫,冬暖夏凉,辽国皇帝曾于此坐冬避寒,召开北丶南臣僚会议,兼受赵宋及诸国贡礼。

赵俣住进斋宫的同时,神机前军丶神机后军丶神机左军分别为赵俣守住一面水域。

而北辅军丶东辅军丶西辅军以及河北禁军则作为包围燕京城的主力。

此时,大概有四十万人马团团围住了燕京城,他们在燕京城四壁分别结扎了朝天丶铁壁等营寨,形成了声势极为雄壮的军事堡垒,并设置若干军寨,将燕京城四周围闭起来。

——实际上,这里面真正的宋军,其实也就二十多万。其中还充斥着大量战斗力不行的河北禁军,他们只能打一打顺风仗。其馀则都是民夫,有曾布等人从京畿丶河北丶山东地区带来的,还有曾布等人派人从宛平县和析津县雇佣的运石伐木制造攻城器具的近城之民。

宋军军寨甚多,有大有小,不以数计。

宋军将士在郊野上公然举着旗帜,往来于各军寨之间。

守卫燕京城的辽人站在城墙上,对城外宋军的情况历历在目,皆有惧意。

……

与此同时,燕京城内的所有城门全部关闭,全城实行戒严,守城官兵在各自阵地上严阵以待。

耶律和鲁斡全面负责部署燕京城防务。他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将外城城墙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防区,每一防区派出两万作为正面作战部队,另外还配有由燕京民众组成的辅军。

对这四个防区,耶律和鲁斡各安排一名宗室成员与一名武臣共同担任防区提举官,又各安排一名耶律延禧的亲信进行督察。

各个城门是防御重点,耶律和鲁斡皆派遣能力较强的皇室率领精兵分地而守。

耶律和鲁斡下令全城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备战,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准备。

另外,耶律和鲁斡还将各军,尤其是新招募的军队,重新整编,每天进行军事训练,以提高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而城外,方圆数百里之内,百姓纷纷离家逃难。

有些不法之徒趁乱结夥为盗,在路上拦截抢劫,有的甚至还诈装成宋军。

在城门关闭前,有数万居民从通天门跑出城去,他们扶老携幼,想要向北逃去,不幸遇到这些歹徒们的袭击,杀掠者几半。

歹徒们在城外放火焚烧房屋,光焰烛天,连夜不止。

城里的人以为那是宋军乾的,所以都很恐惧。

面对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一直想逃出燕京城的耶律延禧,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直到宋军彻底将燕京城给封锁了。

封城之前,耶律延禧君臣收到几个噩耗。

第一个噩耗,宛平城被宋军给攻破了,萧胡睹姑率领全城军民投降。

第二个噩耗,析津城也被宋军给攻破了,柴谊率领城中军民正在巷战。

第三个噩耗,郭成让投降的萧胡睹姑等人把不愿意投降的军民全都砍了,萧胡睹姑率领两万多辽军投了赵宋王朝,宋军的实力又强了。

第五个噩耗,各支勤王军还杳无音讯。

得知这些消息,耶律延禧当场发怒,将主张据城而守的萧常哥丶耶律和鲁斡等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最⊥新⊥小⊥说⊥在⊥⊥⊥首⊥发!

当初,萧常哥丶耶律和鲁斡等人之所以有信心守住燕京城,主要就是因为有宛平城和析津城跟燕京城相互为援,又说援军很快就会到。

可宋军一来,就攻下了宛平城和析津城,萧胡睹姑又率大军投宋,援军又不知道什麽时候来。

这他们不彻底成为瓮中之鳖吗?

萧常哥丶耶律和鲁斡等人也没料到事情会这麽发展。

说老实话,要是知道会这麽发展,他们肯定不会阻拦耶律延禧北幸,让辽国陷入如此被动。

可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只能被视为是推卸责任,所以他们只能任由耶律延禧发泄心中的不满。

等耶律延禧骂完,萧奉先出列,说道:「唯今之计,当以全我大辽江山社稷为先,臣以为,须即刻派使臣前往宋军,求见宋主,商讨议和事宜。」

耶律延禧看向萧常哥丶耶律和鲁斡等主战大臣,问他们:「你们以为如何?」

萧常哥分析说:「今敌势方锐,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是,和须有策,得策则我大辽之势遂安,不然则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去议和之人,当有勇有谋,不然,恐误国事也。」

接着,萧常哥又进一步分析形势,反覆强调不可割地,也不可过多许诺金帛。

萧常哥说:「宋人窥视我南京丶西京丶平州日久,此去议和,他们必张大声势,索要此三地,以窥测我大辽反应。我大辽若不为之动,措施处置合宜,他们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皆答应,他们则知我大辽无人,必更加觊觎,如此则忧患未已也。首先不要慌,要有定力,然后才能应对安危之机,愿陛下审定之。」

也知道燕云十六州重要的耶律延禧,点头答应。

经过商量,耶律延禧派驸马萧勃迭和左企弓前去宋军中求和。

因为赵俣要来了,与辽国和与不和,郭成他们这些前线将领根本就做不了主。

于是,郭成他们继续按照计划,攻打燕京城。

不同于之前被轻松炸开的城池,燕京城作为重要的城市,其城墙在建造时采用了坚固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以抵御外敌入侵。

即使炸药包有一定威力,也需要多次爆破才能对城墙造成足以让军队通过的缺口。

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并进行防御。

关键,因为之前那些场战斗,辽军已经知道宋军中有炸药包这种攻城利器了,所以,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对炸药包的攻击,如加强城墙巡逻,及时发现并破坏炸药包;在城墙周围设置障碍物,阻止宋军接近城墙放置炸药包;利用护城河等防御设施,增加宋军接近城墙的难度。

郭成以新投赵宋王朝的辽军为攻城主力,开始填充护城河,为接下来的真正的攻城做准备。

新投的辽军不听命令?

那要督战队是干什麽的?

不向前冲锋的原辽军,一率直接射杀,不需留情。

闲言少叙。

在赵俣到来之前,郭成等人一直在不分白天黑夜地填护城河,并且在做试探性的攻城。

赵俣来到燕京以后,郭成等人才将辽使萧勃迭和左企弓送过来,继续填护城河攻城。

九月初七,赵俣在斋宫中见了萧勃迭和左企弓。

赵俣坐在龙椅上,萧勃迭和左企弓等行大礼过后,拿出来了两份文书副本,呈献给赵俣,萧勃迭用流利的汉语说:「此乃真宗与仁宗皇帝以及我朝昭圣皇帝誓书,我朝陛下令我念给陛下一听。」

赵俣一愣,他没想到,辽国竟然将《庆历和议》和《澶渊之盟》给拿了出来。

宋仁宗庆历二年,辽国乘北宋与西夏交战之机,派使者前往赵宋王朝,要求割地。经过双方多次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和议规定:赵宋王朝每年给辽国增加银十万两丶绢十万匹,以「纳」的名义交付;双方维持原有边界,不得在边界增筑城堡丶开挖河道等。

至于宋真宗在景德元年与辽国在澶州签订的《澶渊之盟》,更是彻底开启了赵宋王朝用岁币换取北方边境和平的耻辱模式。

赵俣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辽国竟然把《庆历和议》和《澶渊之盟》给拿了出来。

赵俣心里跟明镜似的,辽国想说的是,两国约好「沿边州军,各守边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等等。

可等萧勃迭念到「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十万匹,银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令三司差人搬取至雄州交割……」赵俣就沉着脸叫停了萧勃迭:「停!」

接着,赵俣面沉似水地说:「朕未提岁币,你朝竟敢先提岁币,好好好,既然如此,你朝先把岁币连本带利还给朕,再谈议和一事……」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