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一百一十章 谁是女状元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一百一十章 谁是女状元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2 23:24: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11章谁是女状元

「我怎麽没见过你,你叫甚麽名字?」

张纯只是随口一问,真的只是随口一问。实际上,刚刚闭关而出的她,感觉自己超强,根本就没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更没将「相貌平平无奇」也就比较可爱丶比较有灵性的李清照放在眼里。

结果,下一秒,张纯就傻眼了!就听李清照随口一答:「奴家李清照,敢问娘娘如何称呼?」

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位面之姝,易安居士,李清照?!!!

「不是,李清照怎麽可能在宫里,是不是有人针对我?!!!『

直到进入考场,张纯的心都没有平静下来。虽然李清照已经解释过了,她之所以能进宫,是因为他师公苏轼帮她运作的,并且跟她一块进宫的还有另外十多个宰执推荐的女子。

冷静!冷静!苏轼生于1037年,李清照生于1084年,两人年龄相差47岁。从时间上看,两人同时在世的时间是1084年至1101年。在这期间,李清照年龄尚小,而苏轼仕途坎坷,辗转各地。虽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但李格非跟在苏轼身边时间较短,且苏轼后期多在外地任职,与李格非见面机会也不多。因此,李清照与苏轼见面的可能性较小。此外,从两人的作品和相关史料中,也没有发现提及他们见面的内容。所以综合判断,苏轼和李清照应该没有见过面才对。,

是我们用赵取代了赵信,赵提前把苏轼召回来,才让这两个有联系却没有见面机会的人真的见面了,进而才促成了苏轼把李清照弄进宫,跟我来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

话说,有观点认为,苏轼在1101年从海南返回常州的途中,因天气炎热,不幸中暑,最终因热射病而去世。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情况,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而在这个世界,赵侯是冬天将苏轼召回来的,那岂不是说,苏轼没准还能活很久?」

我勒个大去,这历史该不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吧?那样的话,我的优势岂不是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这次参考的,可不止后宫中的女人,还有不少外来人员。

「不对,这群宰执应该是想藉此机会,往赵侯的后宫中塞人,这是党争的一种延续,

如果真是这样,这次宫闱科举还是在后宫中的女人之间举行。」

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应该把这些女人留下,这样一来,赵侯就跟这些宰执牢牢地绑一起了,那麽赵侯的皇位基本上也就坐稳了,毕竟,联姻关系,可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政治同盟关系。」

等等!那岂不是说,李清照也有可能会成为赵侯的妃嫔?!!!

「不会吧?!!!要真是这样,哪是我们五个穿越者是天选之子,分明赵侯才是欧皇!!!

我要是能跟赵换换就好了。,

「唉!投胎真是一门技术活。』

这要是投对了胎,什麽史上第一名妓,什麽史上第一才女,什麽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什麽后宫佳丽三千,就连穿越者都得给你睡!赵侯,你他娘的也太性福了,老娘都嫉妒你了!!!『

过了好一会,张纯才冷静下来,打开考卷。

一看到考题,张纯就是一喜,『押对了!』

很早以前张纯就分析过,郑显肃不是靠宫闹科举选拔安邦治国的人才,而只是想以此来教化后宫的妃嫔宫人,那麽她出题的范围,肯定不会考查对一般的儒家经典丶历史典籍丶文学作品等的理解和掌握,她一定会在《女则》丶《女戒》丶《女训》丶《内训》丶

《女论语》丶《女儿经》丶《女范捷录》这些教化女人的书籍中出题。

这也是那些靠宫闹科举控制后宫妃嫔宫人的皇后惯用的出题思路。

所以,这三个来月,张纯读的主要就是这些着作。

结果证明,张纯赌对了,这次的考题全都是出自这些典籍。

这第一道就是出自《女则》的「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写这种「命题作文」,优秀文科毕业生张纯,还是很擅长的。

张纯立即落笔,先从《女则》原文入手,细腻剖析了「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的哲理,将其比作细流汇聚成江海,微尘累积成山峦,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丶积善去恶的重要性,

随后,她又巧妙地将这一理念与《女戒》中的「敬慎持躬,谦卑自守」相结合,阐述了作为皇妃,更应时刻警醒自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此维护宫廷的和谐与秩序,彰显女德之光。

张纯的笔触不仅限于理论阐述,她还巧妙地融入了《女训》中关于女子应具备的「四德」一一妇德丶妇言丶妇容丶妇功,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反思相结合,展现了这些传统美德如何在宫廷生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她写道:「妇德之贞,如同磐石不移,能稳固人心;妇言之礼,温润如玉,可化解纷争;妇容之整,非单外表之华,更是内心之洁的映射;妇功之勤,不仅织补缝纫,更在于勤勉持家,辅佐君王—」

停下笔以后,张纯对自己的大作,那是越看越满意。

后面的诗词歌赋,张纯想到了对手有李清照,感觉一般人的诗,有可能拿不下李清照关键,诗词这种东西,还需要符合意境。

就比如她要是拿辛弃疾的诗词来跟李清照比试的话,比肯定是能比一下的,但辛弃疾的诗词中,充满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根本就不是她一个深宫中的小女人应该展示出来的东西。

想来想去,张纯想起去年她跟赵侯刚认识的那段时间,他因为见不到赵侯,而天天念叨的一首词,然后提笔写下:

红藕香残玉算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完以后,张纯的脸就红了。

我开了这麽大的挂,最后还得用人家的词打败人家,我这,就算赢了,也不光彩吧?」

要不,换成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行不行,我要是用《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赵候看了以后还不得多想啊?如果真是那样,那我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还是李清照的词好,也符合这个时代一切要素,不会显得太过突元,进而进起别人的怀疑,而且,让赵候看到了,还能让赵候知道我对他的心意,嗯太完美了!『

今天,处理完正事了之后,赵侯把章以及一众宰执全都留下了,让他们跟自己去当个评委,完事以后,自己搞个曲宴,大家放松一下。

曲宴是皇帝为了招待亲近的臣僚丶宗室等举行的宴会,与正式的大宴相比,曲宴的规模较小,礼仪相对简省,气氛也更为轻松融洽。宴会上,皇帝与众人可能会进行诗词唱和丶游戏娱乐等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皇帝对臣子表示恩宠的一种方式。

历史上的宋朝,有不少关于曲宴的记载,皇帝通常会在曲宴上赏赐臣下,与他们交流治国之道或分享生活趣事等。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最喜欢搞曲宴的皇帝就是赵信。

赵侯登基以来,还没有搞过曲宴,这次趁着宫闹科举搞一个曲宴,邀请宰相和一众宰执前来参与一下,正好一举两得。

赵侯相邀,谁能不奉陪?

再者说,他们都有亲近之人参加了这场宫闹科举,他们肯定愿意来当这个评委。

这次的宫闹科举,为防止作弊,也用上了糊名制度和誉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密封,使赵侯等人无法得知考生身份,避免赵侯等人阅卷时因人情因素而偏祖。还有,为防止赵侯等人通过笔迹辨认考生,试卷由专门的誉录人员重新抄写,再交赵侯等人评阅,确保阅卷的公正性。

赵侯他们人多,一众宰相丶宰执又各个都是文化圈中的大佬,每一个都能一天批阅几百道奏章,区区大几十张卷子,也就一个来时辰,他们就彻底评选出来了。

赵侯等人都是大忙人。

好吧,赵其实还行,不算特别忙。

可章惊以及一众宰执,真的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

他们肯定不可能为一群女人的事耽误好几天时间。

所以,赵等人很痛快地给出来了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具体如下:

第一名:张纯。

第二名:李清照。

第三名:刘氏。

在诗词方面,张纯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笔秋》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打了个平手,即便是让苏轼来点评,也无法分辨出哪一首更好。

最后苏轼感慨:「陛下这后宫中,真藏龙卧虎也!」

张纯赢在了经史子集上。

不得不说,李清照对女德方面的理解差太多了,她甚至连前十名都没排进去。

只是,李清照的诗词太惊艳了,这才让一众考官破格把她的名次提到了前面。

顺便说一句,张纯的经史子集也只不过才排在了第五名。

排在第一位的是刘氏。她对女德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让人叫好连连,导致所有人一致认为她的经史子集应该拿第一名,而且她的词写得也很不错,至少排个五六名肯定没问题。

这麽说吧,不少人都想点刘氏当笔试的第一名。

只不过,最终决定权在赵手上。

赵侯看到《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笔秋》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时出现之时,

整个人都惊呆了。

用脚后跟去想,赵侯也能猜到,其中一首肯定是张纯「写」的。

问题是,另一首是谁写的?

难道还有穿越者?』

赵候拿着这两首词旁敲侧击了一番,就从苏轼的口中知道了,李清照竟然也跑来凑热闹了。

这赵侯才心下一松,『原来没有第七个穿越者。」

想到张纯这段时间付出的努力,赵候也不忍心再打击她了,再怎麽说,她也是自己的女人,还是自己的金手指之一,也不能老让她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于是乎,赵侯就给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笔秋》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超高的评价。

张纯和李清照靠着诗词这项脱颖而出。

不过这还没完。

因为宫闹科举,可不光考文化知识,还考宫廷礼仪丶女红技艺丶品德修养。

宫廷礼仪包括:礼仪规范和宫廷典制。

前者是,详细考察宫廷中的各种礼仪制度,如君臣之礼丶后妃之礼丶祭祀礼仪等,包括服饰丶仪态丶动作规范等细节。

后者是,了解宫廷的组织架构丶机构职能丶重大仪式的流程和规定等。

女红技艺:包括刺绣纺织和服饰制作。

也就是,精通各类刺绣针法和纺织技巧,能够制作出精美的刺绣作品和高质量的纺织品,以及掌握裁剪丶缝制衣物的技能,熟悉不同宫廷服饰的款式丶风格和制作要求,能够为营廷人员制作符合身份和场合的服饰。

至于品德修养:包括品德操守和性格气质。

也就是,考察儒家所倡导的孝丶悌丶忠丶信丶礼丶义丶廉丶耻等品德,以及注重应试者的性格是否温和丶端庄丶稳重,气质是否优雅,能够符合宫廷对女性形象的要求,以营造和谐的宫廷氛围。

这一整套考完,张纯勉勉强强保了个第三(这还是赵侯给她放了不少水),李清照直接跌出前十,夺得第一届宫闹科举女状元的是刘氏。

刘氏出身寒微,父亲名叫「刘彦清」。

后来,根据刘氏父亲的姓名,张纯推测,她应该是历史上赵信的第三任皇后,谥号为「明达皇后」的刘明达。

她还有一个身份,历史上赵信最美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的母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