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30章 夫妻夜话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30章 夫妻夜话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3:18 来源:源1

第230章夫妻夜话

宋江等人占据梁山泊,招募义军,聚众起义,率众攻打京东西路丶京东东路各州,攻陷十馀郡城池,数十座县城,大大小小数百个村庄,惩治士绅,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到了现如今,宋江义军都已经开始分头并进去攻城掠地,屠杀士绅。

其进展速度之快,比之前快了十倍都不止。

还好,宋江义军属于流寇,从不占领梁山泊以外的任何地方。通常情况下,他们都只是杀抢一番,就果断撤军。

对赵宋王朝来说,宋江义军这麽干,其威胁性,可以忽略不计,但士绅却受不了。

更可怕的是,宋江义军走到哪都会打两面旗帜,一面上写「替天行道」,另一面上画着「黄巢」的画像。

这摆明了,宋江义军要学黄巢杀尽门阀的壮举准备杀尽士绅,替天行道。

宋江义军也真是这麽做的。

其各部所过之处,对普通民众秋毫无犯,只杀士绅。他们将士绅家里的男人杀光,只放过妇孺,再掳走财物,烧光其家地契,其家的粮食丶杂物则被他们分给平民。

用一个很美丽的词来形容就是——鲸落。

一鲸落,万物生。

往往消灭当地的士绅之家,就能让附近成千上万的百姓告别苦难的日子。

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贫苦民众盼望宋江义军去他们那里替天行道。

关于宋江义军的事,早就传到了东京汴梁城。

朝中不少被动了蛋糕的官员,包括担心宋江义军会动了赵宋王朝统治根基的官员,都上奏章请求赵俣派大军去剿灭宋江义军。

赵俣没有驳回这些合情合理的奏请,而是照例让枢密院先后派了多支军队去剿宋江义军。

只是,朝廷派去的军队全都被宋江义军给打败了,并且大多数宋军将士都因为不满士绅阻挠朝廷改革不给贫苦民众活路而加入了宋江义军。

顺便说一句,朝廷在派军队剿宋江义军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进行这样的改革的目的,以及朝廷在陇右丶宁夏丶甘肃丶青海丶燕云十一州等地进行这样的改革后这些新收复地区的民众现在过得有多幸福。

不是没有大臣试图阻止朝廷在这个时候宣传《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他们声称,朝廷在这时候还进行改革,就是在拱火,就是在挑起宋江义军乃至民众跟士绅之间的矛盾,甚至就是在破坏赵宋王朝的统治基础,请赵俣收回继续改革的旨意。

不想,赵俣不仅不听这些大臣的建议,还作出指示,让各个地方的衙门严格执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这个新政策,尤其要严格按照印花税裁决无主土地,也就是只保护在朝廷备过案正常缴税的土地,别的土地的证明材料朝廷一概不认。

这就导致,哪怕那些遭到宋江义军屠杀的士绅家中有人幸存,只要他家没有重新丈量过土地,获得朝廷出具的新地契,在相关部门有该土地的备案,他们也拿不回本该属于他们家的土地。

插一句题外话,有擅长钻空子的人,也会趁乱跑去抢先为士绅的土地办理新地契,按照《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政策缴纳税收,抢士绅的土地。

对此,哪怕双方的官司打到朝中,也会判这土地归手上有朝廷出具的新地契的人获胜。

别怪朝廷不公,朝廷给士绅丈量土地丶获得朝廷出具的新地契的时间和机会了,是他们隐匿自己的土地,想逃税漏税,执意不跟着朝廷的政策走,那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义务的同时,自然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力,那他们受到这样的惩罚也活该。

总之,经过朝廷的大力宣传,又经过宋江义军的「替天行道」,现在民众普遍认为,士绅自私自利,抗拒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这样的良策,才导致宋江率众起义,想要效仿黄巢杀光不给普通民众向上爬的机会的门阀,杀光不给穷苦民众活路的士绅。

换而言之,朝廷和宋江义军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贪婪的士绅成了民众的对立面。

这使得很多活不下去了的穷苦民众,也纷纷起义响应宋江起义,他们学宋江义军屠杀士绅,劫富济贫,开仓放粮。

当然,更多的还是趁乱而起,当起了寇匪,烧杀抢掠。

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越来越多,中原大地的士绅可以说人人自危。

这终于让很多士绅开始反思他们的立场与行为。他们开始意识到,与朝廷对抗丶阻挠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非但无法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反而有可能引发众怒,招致灭顶之灾。

一时间,不少想明白了的士绅,主动找到官府,请求官府派人来丈量其家的土地,并按照《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所规定的缴纳税收,甚至有些士绅开始高调表示支持朝廷改革,以求得家族的存续。

如此一来,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的速度大幅度提升。

像是推行速度最快的京畿地区,甚至已经达到了九成以上。

宋江义军目前闹得最凶的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也已经达到了七八成。

甚至就连附近的河北东路丶淮南东路丶京西北路,都已经在五成左右。

直到这时,一些之前被士绅欺骗的穷苦百姓,才知道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并不是为了剥削他们,而是为了大大减轻他们的负担,是给他们活路。

朝廷在这些推行了《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的地区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关键,经过这一连串的改革与动荡,《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接受。

哪怕是在一些偏远之地,那些曾经对朝廷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置若罔闻丶阳奉阴违丶暗中阻止的士绅,在生存与毁灭的边缘徘徊后,也开始感受到改革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他们的固有领地。

——这些士绅或被迫,或主动,开始调整策略,尝试与这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和解。书信往来间,他们开始探讨如何在《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这必定会被推行的新政策下寻求共赢,而非一味抗拒,导致家族衰败,甚至是灭亡。

无疑,至少截止到目前为止,赵俣的水浒计划起到了意料中的效果。

不过,与此同时,这也大大破坏了赵俣与士绅背后的士大夫的关系。

这倒不是说,士大夫知道了,宋江义军是赵俣促成的。

而是,士大夫看出来了,赵俣在利用宋江义军和民意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

这并不难看出来。

首先,士绅的处境都这麽糟糕了,赵俣还在那大力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根本不管士绅的死活,甚至有一种「趁火打劫」的意味,强按着士绅的头让他们接受改革,这就已经很能说明赵俣在借宋江义军和民意威逼士绅作出让步了。

话说,这可是士大夫特别喜欢用的逼迫皇权让步的手段,不想,如今却被赵俣拿来对付士绅。

这正应了那句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让士大夫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他们曾无数次利用民怨与舆情,将皇权紧紧束缚,迫使帝王在他们的意愿下妥协退让。而今,这柄锋利的剑,竟反过来刺向了他们自己,这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惶恐。

再者,有不少官员提议,不要再派地方军队丶尤其是那些厢军去剿宋江义军了,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馀,赶紧派四辅军,甚至是派神机军前去镇压宋江义军。

可章惇等大臣,却认为杀鸡焉用牛刀,剿宋江义军根本就无须动用四辅军,更无须动用神机军,关键,宋江义军就在京畿地区这一左一右活动,万一将保护京畿地区的军队调走,被宋江义军攻到了汴梁城,怎麽办?

赵俣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章惇等大臣的建议。

这也很明显是赵俣准备继续借着宋江义军和民意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并且只给了士绅要麽乖乖接受改革放弃部分利益和特权,要麽等待死亡这两个选择。

当然,赵俣肯定不会这麽直说落人话柄的。

自从朝廷派去剿宋江义军的宋军接连失败投敌了之后,赵俣就采纳了部分大臣招安宋江义军的主张,派侯蒙负责去招安宋江义军,让士大夫挑不出来赵俣半点毛病。毕竟,这是赵宋王朝惯用的对付起义军和土匪的手段。

看出来了赵俣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的决心,士大夫纷纷通知与他们有关的士绅,千万不要再阻挠朝廷的改革了,朝廷这回有玉石俱焚的决心,你们要是再冥顽不灵,就只能是家族覆灭的下场了。

有些士绅收到这样的警告,既愤懑于朝廷的强硬手段,又无奈于时局的逼迫。他们大感,在如此大势所趋之下,自己的抗争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只能不情不愿地选择拥抱朝廷的改革。

当然,也有不少士绅选择武装自己,用来抵抗宋江义军,以及镇压治下民众的反抗,总之一句话,想动他们的既得利益,那是想也不用想。

而后面这部分士绅,则是宋江义军接下来主要的攻击对象……

……

后宫。

赵俣的某个住处。

张纯刚带着几个宫人伺候完赵俣,就摆摆手,让这几个新晋妇人下去,她则拱进赵俣的怀中,抱住赵俣的虎腰,问道:「官家似有心事?」

赵俣搂过张纯,悠悠地说:「可会失控?」

张纯知道,赵俣问的不是宋江义军会不会不受他们控制,而是因为朝廷宣传《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做得太好了,宋江义军这个榜样也做得太成功了,使得各地受苦受难的民众在一些野心勃勃之辈的率领下也纷纷起义。

这些义军丶土匪,可不全都像宋江义军那样只对士绅下手,他们中的一些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关键,这些义军丶土匪现在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这个恶魔是他们亲手放出来的,难怪赵俣担心他们会成尾大不掉之势,使得他们作茧自缚。

这个主意是张纯出的,她也怕事态失控,到那时,她没法跟赵俣交代,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她只能对赵俣说:「宋江那里朝廷随时都能招安,没了这面旗帜,其他宵小之辈不足为惧,轻易便可剿灭。」

顿了顿,张纯又说:「官家若不放心,可即刻便派大军去剿灭这些寇匪,不然,官家也可教宋江派人去吞并这些寇匪,官家要对我大宋强军有信心,若他等不手下留情,这些手上只有锄头丶棍棒的饥民,何惧之有?」

张纯说得有道理。

可这却并不能令赵俣安心。

已经有大臣提醒过赵俣了,要防着宋江义军吞并其他义军丶寇匪做大,真成了朝廷的威胁。

关键,除了这些层出不绝的麻烦,赵俣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心。

这个更大的担心就是,宋江义军都这麽威慑了,赵俣最看重也最担心的江南地区,竟然仍旧在坚持抵制和阻挠朝廷的改革。

江南士绅应该是笃定了,赵俣敢放任宋江义军破坏中原地区,是因为中原地区相对贫瘠,不怕被破坏,就算被打碎了,只要江南地区不出事,对赵宋王朝来说,也伤不了筋动不了骨,可江南地区就不同了,这可是赵宋王朝的经济粮食命脉,一旦出事,绝对会伤到赵宋王朝的统治根基,所以他们才有恃无恐。

五代以后,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兼并现象最为普遍。士绅阶层通过购置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例如,在太湖流域等江南富庶之地,士绅们的田庄遍布,为其势力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江南地区又重视文化教育,书院林立,培养出众多文人学士。士绅阶层凭藉经济优势,大力支持家族子弟读书应举,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如江西丶浙江等地,许多士绅家族累世簪缨,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

士绅作为地方上的精英阶层,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如修建水利丶桥梁等公共设施,组织救灾丶慈善活动等。他们在地方上具有极高的威望和话语权,成为官府与民众之间的重要桥梁。

这让江南士绅集团非常强大,他们如同蛰伏于锦绣江南之下的暗流,表面上是温润如玉的文人雅士,内里却藏着对皇权不以为意的傲慢与算计,在历史上,他们曾多次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左右着朝局的走向。

关键,江南的士绅集团如今确实精准地把握住了赵宋王朝的软肋,以地域之重要,让赵俣力推的《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在江南似乎寸步难行。

赵俣虽有心改革消灭赵宋王朝的隐患,延长赵宋王朝的统治寿命,却也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所以,对于江南这块敏感地带,赵俣不得不慎之又慎。

见赵俣还是沉默不语,张纯追问:「官家还有心事?」

赵俣和张纯是一荣俱荣丶一损俱损的关系,自然没必要瞒着张纯,而且赵俣真想让比现在的人多了一千年见识的张纯给自己点有用的建议,所以他把自己的担忧跟张纯说了。

张纯听完,沉默了许久。

张纯也知道,江南才是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在江南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那麽赵俣的改革就得以失败告终,毕竟,一个国家,不可能长久地出现两种制度不是?

而目前来看,河北挨着易丶涿二州又挨着中原地区,河东挨着云地九州和中原地区,西北挨着陇右丶宁夏丶甘肃丶青海,这些地区都能接触到《士绅一体纳粮》丶《摊丁入亩》,当地的士绅不可能一手遮天睁着眼睛诋毁朝廷的改革,因此,只要强度给到了,他们早晚会屈服的,只有江南这块骨头最难啃。

麻烦的是,赵俣还不太想像中原这里一样硬来,因为这影响可能会有些大,甚至会耗光赵宋王朝的国力。

沉默了足有一炷香时间,张纯才说出她的观点:「依臣妾看,不破不立,开弓没有回头箭……」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