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27章 又被张纯蒙混过关了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27章 又被张纯蒙混过关了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3:18 来源:源1

第227章又被张纯蒙混过关了

洪武六年三月末。

吴用极为失落地离开了放榜之地。

『真没中!!!』

其实在放榜之前,吴用就知道他不会中的,虽然他自觉文章写得很好,也有不少人说他有状元之才。

原本吴用也很自信,自觉就算考不上状元,中个进士肯定没问题。

只是,让吴用万万没想到的是,为显示对人才的重视,赵俣亲自带人前来巡考时,偶然间看到了吴用的名牌,蔡京当即就老实不客气地说:「名字太不吉利,如真取『无用』为士,岂不有损我大宋形象?」

赵俣身边的其他人似乎畏惧蔡京的权势,根本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蔡京。

而赵俣也没有为吴用说话。

当时,吴用就感到事情有些不妙。

有人劝吴用,去蔡府参拜,再奉上厚礼,或许还有救。

可吴用一没那麽多的钱送给蔡京,二也不想干这行贿之事,三对有圣主之名的赵俣还抱有信心和期待,便没去走蔡京的门路。

不想,他真没中。

这一刻,吴用非常愤怒,甚至觉得赵俣也是一个昏君,根本就不像世人传得那麽圣明。

就在吴用快要黑化之际,一身锦衣的宇文虚中突然出现,拦在吴用面前。

吴用虽然不认识宇文虚中,但他认识宇文虚中身上所穿的官服——蟒服。

「蟒衣如像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这蟒服,又分为坐蟒和单蟒,是锦衣卫高级领导者的专属服饰,只有皇帝十分信任的锦衣卫高官才有资格穿,也是皇帝赏赐给朝中受赏识重臣的荣耀象徵。

吴用赶紧大礼参拜:「见过相公。」

宇文虚中也没废话,而是开门见山地说:「陛下要见你。」

吴用一脸愕然!他真是万万没想到,赵俣竟然要见他这个落榜之人,这是要闹哪出?!!!

宇文虚中一点跟吴用解释的意思都没有,他转身就走。

吴用多机灵,哪能不知道,别说考中进士了,他就算是考中状元,也远远没有赵俣的态度重要,更遑论,他这落榜秀才,又单独被赵俣召见,这其中必有蹊跷。

所以,尽管吴用心中一肚子问号,暗自揣摩着赵俣的用意,却丝毫都不耽误他快步跟上宇文虚中的步伐,生怕这能改变他命运的机会从他眼前溜走。

很快,吴用就跟着宇文虚中来到了皇宫,接着穿过曲折幽深的宫廊,二人在一处偏僻却雅致的偏殿前停下。

宇文虚中对着门口一位异常高大的女将军说:「请娘子代为通报,臣宇文虚中带吴用求见。」

不等梁大妹进去通报,里面就传来赵俣的声音:「进来罢。」

宇文虚中听言,立即就带着吴用进入殿中。

踏入殿内,一股淡淡的龙涎香扑鼻而来,吴用不由自主地低头,目光不敢直视那端坐于上首的赵俣。

赵俣问:「骂朕昏君了?」

吴用大惊失色,慌忙跪下,矢口否认:「草民不敢!」

不想,赵俣却说:「若果真因一个名字,便舍弃一个人才不用,确是昏君也。」

听赵俣这麽说,吴用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被赵俣窥破心思的惶恐,又有对赵俣意外豁达的认知感到惊讶。他抬头,小心翼翼地望向威严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之气的赵俣,试图从对方眼中寻找更多的线索。

赵俣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没有理会吴用的小心思,而是直截了当地问出自己最想知道的:「朕有一要事,想找一个山东豪杰去办,此人要有一呼百应之能,干大事之力,更要心怀忠义,不畏艰难险阻。你来自山东,可知晓山东是否有如此人物?」

赵俣一说完,吴用脑中就浮现出一个,身形矫健,肤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目光中藏着果敢与谋略,举手投足间总带着股亲和又不失威严的气质,让人初见便觉他非池中之物的身影。

此人正是吴用的至交好友——郓城小吏宋江。

见赵俣如此明察秋毫,吴用不敢有丝毫隐瞒,他很乾脆地说:「草民有一旧识,便是如此人物。」

赵俣问:「他是何人?」

说实话,问出这话了之后,赵俣还真有点紧张!

——赵俣有点担心,吴用说出来的人不是宋江,甚至都不是晁盖。

那样的话,赵俣,真有点不知道,是该换人,还是该继续寻找宋江?

再一个,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要是吴用说出来的这个人不是宋江,赵俣心里可能会很腻味。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就是很拧巴,浑身不舒服。

此刻赵俣都有些理解,张纯丶李琳丶叶诗韵为什麽会在那硬凑梁山好汉了。

还好,吴用说出来的是:「草民旧识,姓宋,名江,乃是我县押司,他为人仗义,好友众多,且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常解人于危难之中,于草莽之中素有威望,实乃陛下所言,心怀忠义,可堪大用之人。」

赵俣闻言,顿时就感觉遍体通畅了,『还真是宋江,该着我的水浒计划实施!』

但赵俣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他只是微微颔首,说道:「哦?竟有此人?你且细细道来,这宋江究竟有何等事迹,能教你如此推崇。」

见赵俣似有兴致,吴用心中稍安,忙将自己所知宋江之事,一一说来。从宋江如何帮助弱小,惩治恶霸,到如何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再到他如何在郓城县中,以押司之职,公正无私,审理案件,深得民心,桩桩件件,皆说得绘声绘色,仿佛宋江就在赵俣眼前,那侠肝义胆丶英勇无畏的形象,跃然于赵俣心头。

而且,宋江做过的这每一桩每一件事,又都透露出他那非比寻常的领袖气质与高尚品德……

左暖阁中,张纯丶李琳丶叶诗韵支起耳朵偷听赵俣和吴用在那说话。

听吴用说出宋江的名字,叶诗韵照着张纯的屁股就扇了一巴掌,说道:「你看,多险,要是吴用说出来的人不是宋江,你这次就演砸了。」

李琳也说:「就是,都这时候了,你竟然还敢装神棍,还救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要是吴用说个别的名字出来,对不上宋江这两个字,我看你怎麽跟官家解释?」

叶诗韵附和道:「你话说得太满了,显迹在山东,那就说明他在山东非常有名,而吴用又是山东的,他说的人要不是宋江,你就得啪啪被打脸。」

其实,向来顾头不顾尾的张纯,也有点后悔她把话说得太满了,为此她还又装上了神棍。

可当时,张纯真的觉得她想出来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宋江又是执行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她才在情急之下说出来了一句谶语,不然她怎麽解释宋江这个人?

现在想想,这其实真有够凶险的。万一吴用说出个张三李四什麽的,张纯的人设可能就崩了。

话说,张纯觉得她自己真挺幸运的,这些年,她所主张的事,真不是全都十拿九稳,但不知道为什麽,最后竟然全都能神奇地圆上。

殊不知,这其实都是赵俣在偷偷为张纯擦屁股,不然的话,就她这毛毛躁躁的性格,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可能坟头草都长好几米了。

然而,虽然张纯知道她自己做错了,可她还是嘴硬道:

「切~!你们以为我没想到这些吗?我之所以敢这麽说,那是因为我胸有成竹。」

「你们是因为不了解历史,才不知道,但凡是能率领一方民众起义的,在当地都得有大名气丶大威望,可不是什麽阿猫阿狗登高一呼,就有人跟着起义的。」

「所以,我断定,宋江在济州那一片肯定很有名,吴用跟宋江是一个地方的,历史上又是宋江义军的二把手,排名还在卢俊义之上,他是不可能不知道宋江的,而且吴用跟宋江的关系肯定非常好,你们品,你们细品,是不是这麽回事?」

「这让吴用推荐豪杰,他除了能推荐宋江,还能推荐谁?」

张纯这些年之所以没露过馅,除了有赵俣暗中罩着她,靠得就是她是真能狡辩,以及她总欺负李琳她们几个不懂历史。

这导致,张纯的歪理邪说百试百灵。

就像这次,李琳和叶诗韵听了张纯这一番慷慨激昂的狡辩,面面相觑,一时竟无言以对。张纯那自信满满丶振振有词的模样,还真让她们觉得自己先前的担忧似乎有些多馀了。

叶诗韵咂了咂嘴,嘀咕道:「好像……你说得也有那麽点道理?」

李琳则翻了个白眼,小声吐槽:「也就官家对你会推演之术深信不疑,不然你都不知道穿帮多少次了。」

说到这里,李琳再一次警告张纯:「下次注意,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再装神弄鬼了,这万一穿帮了,引起官家的怀疑,你就是害人害己。」

叶诗韵也警告张纯:「对,你要死自己死,别拉我当垫背的。」

张纯一翻白眼:「咱们五个都快给官家生了二十个孩子,生米早就煮成了米糊,官家就算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还真能不要咱们似的,你们净瞎操心。」

叶诗韵说:「这可不一定,皇帝的心,海底的针,深不可测,谁知道他哪天会不会就变了?咱们还是别太放肆了。对了,你不是常跟我们说,皇帝的心思最难猜测,伴君如伴虎,难道你忘了自己说过的话?」

「我自己说过的话,我怎麽可能会忘?」

「不过,我说的是别的皇帝,不是咱们这位官家。」

「咱们都跟他过六七年了,何曾见过他对自己妃嫔下过手?在他这里,哪怕犯了大错,最多也不过就是打顿屁股而已。」

「再说,咱们是普通妃嫔吗?咱们可是他的爱妃,他还是亲王时,咱们就跟他了,这些年为了让他当上千古一帝,咱们哪个不累成了狗,还让他玩,给他生孩子,哪个不是掏心掏肺地对他好?哪个又不是劳苦功高?」

「就说生孩子这事儿,咱们几个哪个没生三四个?这可都是在拿命在搏他的欢心。」

「这他要是对咱们下手,那可就真是狼心狗肺,天理难容了!」

李琳闻言,轻轻抚了抚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一想也是,她都给赵俣生了三个儿子,这是第四个,这些年,她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帮赵俣强化训练神机军和四辅军,另外四女与她相比,对赵俣的贡献,只多不少,关键,赵俣对她们这些人确实好,也确实够包容,这麽一想,她们只要不干出太出格的事,赵俣确实不会太跟她们计较。

叶诗韵还想跟张纯抬杠,可她想想这些年自己全心全意地帮赵俣掌控赵宋王朝的经济不说,还给赵俣生下了两个儿子丶一个女儿,最好的贤内助也就是她这样的吧,赵俣要真是对她不好,那她真得把自己的眼珠子给挖出来。

如此一来,张纯又蒙混过关了。

赵俣静静地听吴用介绍完宋江,发现,这个宋江虽然跟《水浒传》中的宋江肯定不是一个人,但他们还是有不少相同之处的。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借鉴了龚开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

龚开是南宋末年的,与宋江所处的时代只隔了一百多年,应该有不少宋江他们那三十六个人的资料,至少是传说。

就算是施耐庵,也是元朝时生人,离宋江起义也只有不到二百年,他是不是也收集到了不少宋江他们那些人的资料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宋江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些相似之处,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对赵俣来说是好事,如果这个宋江也跟《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样渴望招安,那他就更好控制了。

总之,听完吴用介绍的宋江,赵俣下定决心,就用他了。

决心下好了之后,等吴用介绍完宋江,赵俣说道:「如你所言,这宋江倒适合为朕做此事。」

吴用大包大揽:「草民敢用性命担保,公明哥哥定不会辜负陛下信任。」

能让吴用这样的聪明人用自己的命来担保,赵俣觉得,这个宋江应该有点东西。

所以,赵俣对宇文虚中说:「恁地时,你带他下去,与他细说此事。」

宇文虚中领命,将吴用带去了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跟吴用说了赵俣的水浒计划……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