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50章 黄袍加身日,溃兵叩门时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50章 黄袍加身日,溃兵叩门时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3:18 来源:源1

第250章黄袍加身日,溃兵叩门时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这是北宋词人歌颂杭州的一句话。

诚然,杭州这里,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人杰地灵,一直是赵宋王朝两浙路的首府,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

数之不尽的大官僚丶大地主丶大商人,都把杭州城看作是他们的销金窟丶安乐窝,纷纷聚集在杭州这里纵情享乐。

权贵人士不仅生前迷恋这里,甚至死后也想葬在这「建第钱塘,极为雄丽」的杭州,比如蔡京,就将他的父祖葬在了这里。

他们满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地永远在这里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

所以,杭州城被他们打造成为赵宋王朝仅次于东京汴梁城的第二富饶之都。

杭州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境北丶西丶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西北多崇山峻岭,深沟幽谷;东南为丘陵宽谷,地势平坦,是一个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地。

为了确保这个富饶之都更加固若金汤,赵宋王朝用了将近两百年时间,在从前的杭州城的基础上,自秦望山,由夹江东亘江干,洎钱塘湖丶霍山丶范浦,周七十里打造了坚不可摧的杭州城外城。

而城中又有数千精兵强将和堆积如山的粮草。

这些足以确保杭州城可以长期固守待援。

可方腊义军还是靠着人海战术打下了杭州城,将杭州城的官吏士绅地主屠杀一空,愤怒的他们还焚烧了曾令他们备受苦毒的官署和府第,他们甚至跑到临平山发掘了蔡京父祖的坟墓,露其骸骨,大加唾骂。

那段时间方腊义军的将士太开心了,他们虐杀压迫过他们的官吏士绅地主,到处放火,观灯饮犒连日,欢庆杭州的解放,欢庆他们取得的伟大胜利。

由于方腊义军嗨过了头,以至于他们一不小心把杭州的粮仓给烧了。又或许这粮仓是被杭州的官员士绅地主的残馀人员给烧的。总之,因为方腊等人的大意,杭州城中的粮食被烧毁了大半。

这肯定是一个大事,但方腊等人当时就跟个爆发户似的,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用方腊的话来说就是:「国破人乱,自然之理。」

这也是因为,当时方腊等人要忙着扩大战果,到处发展下线,想要起义之花开遍江南的所有地方。

是的。

方腊等人的目的达成了。

方腊打出起义的大旗后,仙居县的摩尼教徒在吕师囊的率领下,仅几天功夫就组成了一支上万人的起义军,第一次战斗就全歼了县尉徐默成率领的仙居宋军,解放了仙居献城,接着,又接连攻下黄岩丶天台等地,人马号称十万,直逼台州,吓得台州知州赵资道鼠窜逃遁。

而这还只是一支方腊义军,并且还不是发展得最快的一支方腊义军。

发展得最快的是处州的洪载。

洪载先是攻占了龙泉,然后下松阳,据共城,分兵攻遂昌。

松阳豪绅赵育才丶邓赢组织地主武装在孟山抵抗洪载部义军的北进。

洪载亲自率领百馀人坐船绕到赵育才丶邓赢等人的后方,所有人都在头上系一条帛帕,并别上一面镜子,自龙泉山间乱鸣钲鼓,顺流南下,大败赵育才丶邓赢,附近县城中的官吏士绅地主望风而逃。

洪载一举便占领了处州全境,甚至吞并了霍成富部的方腊义军。

接着,洪载劫杀官吏士绅地主,抢他们的钱粮分给穷人,招募义军,使得他的队伍迅速扩大,对外号称拥有四十万大军。

匆匆一算,方腊义军的虚数都快二百万了,就是实际上的方腊义军也有百万之多。

只是,绝大多数的方腊义军的头领,都在自顾自的发展,对方腊摆出一副听调不听宣的架势。

方腊找来包康丶汪公老佛等人,对他们说:「今宋军大举南下,宋江那厮又受了招安,形势于我不利,我怕七哥丶小妹他等拦不住宋江那厮南下,恁地时,彼辈必来攻我杭州,我杭州只有十万人马,如何抵挡得住宋军丶宋江联合攻打?各地豪杰又不听我号令,率军前来相助,这该如何是好?」

方腊所说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方腊还没有说出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这个困难就是,因为杭州城的粮仓被烧,以及方腊不顾实际情况乱分粮,方腊义军的粮食已经不足了。

鉴于这种情况,吕将提议:「这杭州我等不可再守,须尽快离开杭州南下,保存兵力,及联合吕护法丶裘护法丶洪元帅等部,再徐徐而图之。」

得说吕将的战略眼光是很精准的。

他看明白了,方腊义军再赖在杭州不走,纯属自取灭亡,所以建议方腊赶紧从杭州撤离。

而且,他给方腊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夺取吕师囊丶裘道人丶洪载等人的兵权,然后再想办法跟赵宋王朝斗。

方腊坚信他能当上皇帝,也坚信吴地就是他的龙兴之地,所以他不想离开杭州。

可这话,方腊却不能直说,他只能说:「我等若南撤,宋军丶宋江必如影随形,何处可供我等落脚,何处又可供我等与宋军丶宋江斡旋?」

吕将沉默了一会,说道:「只有闽地了。」

吕将此言一出,方腊都气笑了。

你道为何?

只因福建有一个「兵家不争之地」的名称。

这句话其实是在抗战时期流传出来的。

但类似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

这主要是因为福建既不是产粮地,也不是经济重镇,还不是军事重镇。

福建境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丘陵和山地,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可耕面积非常少。

耕地面积决定了经济发展丶人口数量,福建特殊的地貌导致其经济丶人口都不突出。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曾经针对福建做出过一番评论:「如果据闽争天下,则福建的兵力和钱粮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

这可以说是对福建一个很好的总结。

方腊在东南这里混了这麽久,对于福建的情况肯定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听吕将让他撤到福建去,方腊以为吕将这是在坑他。

殊不知,吕将有他自己的考量。

福建三面环山,东临大海,秦汉时期,是陆路最难以到达的地方之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全境就只有海船可以到达的福州,是中央政权控制的飞地。

秦汉以后,福建地区的陆上攻守,常常以西北处的武夷山为战场。

而这其中有三个重要关口,即杉关丶分水关和仙霞关。

此三关一锁,外人从陆地上就很难进入福建。

如果方腊义军能得到福建,到了事不可为时,方腊他们就可以割据福建,大力发展水军。

这样的话,一来自保,二来可以切断赵宋王朝的海上贸易断了赵宋王朝的经济命脉。

关键,吕将又没说,方腊义军占了福建,就放弃其它地盘。

只要有了福建,方腊义军就是进可攻丶退可守,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的战略纵深。

设想一下,假如宋军南下,方腊义军真是不敌,那麽方腊完全可以先率领方腊义军退到福建据险而守,然后再慢慢收复失地。

两浙地区,除了北面的长江以外,几乎无险可守,只要方腊义军占据了福建,宋军除非在两浙地区一直保持绝对的兵力优势,否则肯定守不住两浙地区。

换一种说法,只要福建这一片在方腊义军的手中,赵宋王朝就算收复两浙地区也没有用,因为早晚还得被方腊义军把两浙地区给抢过来。

而且,福建泉州可是东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从泉州出发经广州,抵达占城丶真腊丶渤泥丶闍婆丶三佛齐,再向西可达天竺丶大食等地。

用赵俣他们前世的地理名称来说就是,从泉州可以直接坐船去中东国家,鉴于中东国家与欧洲的地理关系,也可以说,从泉州甚至能去欧洲。

历史上的赵构就说过一句最客观的话:「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只要方腊义军能占据福建,封锁台湾海峡,还愁没钱?

养军丶打仗什麽的,向来是最费钱的。

方腊义军也不能一直靠抢劫来过日子不是?

这麽一看,福建虽然不是一块龙兴之地,但还是很适合方腊义军发展壮大的。

当然,这也是基于目前的形势,吕将给出的最有利于方腊义军的建议。

再说,吕将又不是让方腊义军一直退守福建,他只是让方腊义军暂时借着福建的地利先坚守一段时间,省得被宋军给剿灭了。

先生存,再发展嘛。

只不过方腊根本不想离开杭州这个两浙路的首府,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他的龙兴之地」。

所以,方腊根本就没去了解福建,就说:「闽地如何能济事,胡闹!」

不等吕将解释,着急说别的事的方腊,就把吕将的建议给否定了,他说:「占据杭州,胜过打下十州,百姓见我等攻占杭州,必竞相揭竿而起响应,若丢杭州,起义之势受阻,我等安有活路可走?」

说到这里,方腊还想显得他识人才丶重人才,又转过头去对吕将说:「守住杭州确不易也,然为我等起义大业,岂可因难而退?我视杭州为心腹之地,乃义军之根本所在。昔日高祖据关中而霸天下,光武凭河内而定乾坤,皆因根本之地稳固,方能图谋四方。我虽不才,亦欲效仿先贤,以杭州为基,辐射四方,成就不朽之业。」

吕将闻言,心中暗自叹息,却也知晓方腊心意已决,难以撼动。他深知,方腊对于杭州的情结,不仅源于他视此地乃起义之根基,更因杭州繁华富庶,人文荟萃,实乃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战略上的偏执,往往会导致战术上的失误,吕将不禁为方腊义军的未来感到担忧。

方腊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方肥。

方肥会意,说道:「依我看,名不正则言不顺,他等之所以不听十三命令,皆因我未改朝换代,若十三荣登大宝,给他等王侯将相封赏,他等必会率大军前来领赏,待我集结百万大军,宋军丶宋江何足挂齿?」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方腊这是想当皇帝。

当初,他们之所以没打反旗,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受招安有幻想。

可是,现在看来,朝廷似乎没有招安他们的意思。

不仅如此,朝廷还摆出来了一副要剿灭他们的架势。

如果真是如此,他们反不反,其实已经没区别了。

不。

应该说,他们要是明确高举反旗,能起到鼓舞士气丶凝聚人心的作用,让天下百姓知晓他们的决心,从而吸引更多志同道合之士加入他们的行列。

再者,他们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干起义,为的还不是功名利禄,不然谁干这九死一生的买卖?

所以,对于方腊想当皇帝,很多人是支持的。

不过,像包康丶陈箍桶丶吕将这样的聪明人觉得,方腊这是在自掘坟墓。

他们很清楚,赵俣之所以没有现在招安方腊,是因为方腊搞出来的烂摊子实在太大了,一百多万方腊义军,这朝廷怎麽可能养得起?

因此,就算赵俣要招安方腊,也得等到方腊义军和宋江义军包括宋军互耗得差不多了。

不然,本就冗军的赵宋王朝,肯定得背负上更沉重的负担。

而这个前提就是,方腊不寻求改朝换代,就像宋江一样,老老实实地帮朝廷诛杀士绅地主,助朝廷推行新政二策。

反之,一旦方腊走出造反这一步,那没说的,赵俣肯定得诛杀方腊,绝对没有缓和的馀地。

包康等人有心劝一劝方腊,千万别干傻事。

可一来,有太多的人,想跟着方腊水涨船高,他们反对,势必会得罪这些想当王侯将相的人。

二来,方腊说得其实也没错,吕师囊等人之所以不听他的命令,也是他的摩尼教教主的身份还差点意思,不足以命令这些义军头领,尤其是非摩尼教出身的义军头领。

三来,现在的形势确实很危急,一旦方七佛他们阻挡不住宋军和宋江义军南下,杭州就危险了,而方腊要是给吕师囊等人封王什麽的,或许真能让他们带兵来增援杭州。

最关键的是,摩尼教真正的核心人物汪公老佛支持方腊登基称帝。

没办法,包康等人只能保留意见,眼睁睁地看着方腊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洪武九年正月二十八,方腊在杭州登基,自称「圣公」,改元永乐,他封自己的娘子邵氏为皇后,长子方定为太子,次子方亳为二太子,方肥为宰相,方百花为公主等。

总之,方腊大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各有封赏。

方腊义军的人,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大肆庆祝。

不想,方腊这边才刚登上基,那边就传来了方七佛等人战败的消息。

很快,方七佛就带着残兵败将,如丧家之犬一般退回到了杭州……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