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234章 中兴之势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34章 中兴之势

簡繁轉換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3:18 来源:源1

第234章中兴之势

那年,李师师跟着她娘进入樊楼,跪在掌事李妈妈面前李师师她娘「扑通」一声给李妈妈跪下拼命磕头,她额头磕得青石板「当当」作响,

求李妈妈瞧瞧李师师的骨,说李师师后腰有颗朱砂痣,是三重门的胚子。

李妈妈掀开李师师的衣服。

李师师吓得浑身发抖,却不敢有丝毫动作。

但身体的本能,还是让李师师缩紧了后腰。

这使得李师师后腰上的那颗朱砂痣竟然变成了三道门缝的形状。

李妈妈大喜,不仅答应将李师师留下来,还当场认了李师师当女儿,并给李师师起名「李师师」,说要亲自教导李师师生存的本领。

李妈妈给了李师师她娘八干贯。

在按手印时,李师师听见她娘从牙缝里挤出句:「别怪娘,娘也是给你找条活路。」

进入樊楼的第二天,李师师就被李妈妈塞进塑身瓮中,以炭火烤瓮,接受残酷的训练。

更痛苦的是,李师师的骨盆被李妈妈用牛皮硬生生地拉成了三门合缝。

那种痛苦,实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李师师也不想再回忆了。

总之,在那种不练就得被折磨的逼迫下,李师师日日练习,不仅让她拥有了传说中的三重门,还练出来了一身好本事。

对于李师师的悟性和努力,李妈妈大感满意,只等李师师长大,她就可以坐收金山银山。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不等李师师长大,她就阴差阳错地进了宫,李妈妈在李师师身上下过的血本全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此刻,李师师身着洛神主题时装,腰肢如水波漫过毡帐,又柔又媚又讽,

赵侯是见过世面的,但他仍旧一时之间被爆发出来惊人魅力的李师师给迷住了,等李师师扭到他身边了之后,一把就把李师师给抱到了床上··

李师师会的可不只有她小时候学的那些童子功。

这些年,张纯为了取悦赵侯,也没少学习乱七八糟的功夫,而且她还经常给赵侯举办惊喜派对丶CospIay之夜之类的大型社交活动。

来参加的女人中,不乏身怀绝技的。

李师师虽然没有参与到其中,但她每次都在一旁伺候,久而久之,天赋异禀的李师师也就学会了一身过硬的本事。

于是,怎麽说呢,这晚赵侯爽爆了。

唯一让赵候有些不尽兴的就是,李师师的体力终究还是差了些。

赵侯忍不住去想,『要是把五大名妓凑全了,会不会让我尽兴?

「不急,早晚会有这麽一天。

次日清晨,赵侯没有叫昨晚累坏了的李师师起来伺候,而是自已起床,走出房间让其她宫人伺候自己梳洗穿衣。

赵侯没留在这里吃早饭,而是去了演武场。

不出意外,李琳又是早早地就等在了这里。

接着,李琳便陪赵侯练起《囚徒健身》和《瑜伽》。

练《囚徒健身》时还没什麽,因为这主要是赵候自己练,李琳也就是在一旁看着。

毕竟,赵侯都练了这麽多年,李琳早就对赵侯倾囊相授,赵侯现在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等到赵侯练起《瑜伽》来,李琳就得陪着了。

关于《瑜伽》,有一种说法是,其是一种合房姿势,跟当时的庙妓有关。

是与不是,就不说了。

只说,练习《瑜伽》,确实有益于男女交流,尤其是男女一块练习《瑜伽》时。

今天,李琳陪赵侯练了一会《瑜伽》,就发现赵侯的余火没有彻底消除。

极有经验的李琳,怎麽能让这种事耽误赵候这一天的工作呢?

唯一可惜的是,李琳有孕在身,无法让赵候尽兴。

还好,没过多久,袁倾城就照例来给赵侯送早饭了。

有了袁倾城的加入,赵侯余火尽除。

跟李琳和袁倾城一块吃过早饭,赵侯在后来的张纯丶叶诗韵丶刘明达丶章楠丶萧普贤女等女以及李琳的陪同下前去上朝。

君臣见礼过后,已经当了七年多皇帝的赵侯,松弛感十足地问:「可有本奏?」

章惊照例出列,奏禀道:

「宋江一夥,在曾孝蕴率军征讨下,已尽从京东东路撤出,进入河北,转战河东,侯蒙去梁山泊招安宋江,宋江言,只要士绅不再抵御改革,他即刻自缚受降,不然他必杀尽最后一个不给民众活路的士绅。」

「莱州胡静一案,现已查明,其家族共隐匿土地七千三百六十二亩,按规定,莱州知州张绍为已将其中一半分给举报者胡明等三十二人,另已对其家进行抄没,共得金银钱引铜钱十二万三千六百七十七,半数留在莱州发展建设,半数上缴国库,胡静一家族十三人处斩,九十四人刺配,有女眷三百七十六名进入教坊司。」

「登州港预计今年九月便可完工,密州板桥镇港要晚一些,预计十一月末方可完工。

「邓州知州苏春雷上奏,其州已有医师八百三十二人,比建中元年多了十二倍,其州医疗已得到大大改善,只是如今药物紧缺,希望以部分收缴耕地种植药材。」

「礼部奏名进士及第丶出身蔡等六百七十一人。」

「蒲甘国王江喜陀遣使朝贡,今人已到怀远驿馆,伴馆使请求以我大宋宝船北上京城,震蒲甘使臣。」

「荆湖北路转运使康子健上奏,由于袁娘娘所赐良种及《倾城农典》,他处粮食产量较之建中元年增加两倍有馀,其地想为袁娘娘立生祠,请求袁娘娘画像一张。」

「......」

照例,章惊一上来就上奏了大大小小几十件事,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教育上的,民生上的,外交上的,应有尽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宋江义军已经撤出胶东半岛,不会耽误胶东的建设。

这是应有之理。

毕竟,这里现阶段是赵宋王朝发展的重中之重,耽误不得。

不过,朝廷并没有因为宋江义军撤走了,就减轻了新政二策的推行。

相反,为了彻底推行新政二策,现在朝廷允许任何人告发隐匿土地之人,只要告发,

不论告发者是什麽人,都可以得到隐匿之人半数的土地,而等待隐匿土地之人的则是抄家问族,绝不姑息。

自从叶诗韵搞出来了《叶诗韵医典》,赵侯就命人大力推广。

小七年过去了,《叶诗韵医典》以简洁明了丶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医学知识,让没有深厚医学背景的人也能快速学习和掌握基本医疗技能,帮助赵宋王朝培养了大批基层赤脚医生。

据不完全统计,这七年间,赵宋王朝医师的人数已经突破了十万,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缺之专业医疗人员的问题。

其医疗范围涵盖内容广泛,从常见的感冒丶咳嗽等小病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内科丶外科丶妇产科等疾病,都有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这种快速催生出来的基层赤脚医生能够应对农村中大多数常见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农村地区疾病的诊治率。

而且,随着《叶诗韵医典》的推广,民众懂了很多卫生防疫知识,如灭蚊丶灭蝇丶饮水消毒等,有助于提高民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观念,促进了农村地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从源头上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可以说,叶诗韵功莫大焉。

仅在保全产妇和新生儿这一块,叶诗韵就活命无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在三年前,就有人给叶诗韵立生祠了,好多人甚至拿叶诗韵和战国时的着名医学家扁鹊丶东汉末年的着名医学家华佗丶东汉末年的着名医学家张仲景相比,称他们四个为中国四大名医。

话说,不论是《倾城农书》的大力推广,还是《叶诗韵医典》的大力推广,都得益于麻晓娇在造纸术和印刷术上的改良。

是麻晓娇对古老的造纸工艺进行了革新,使得纸张质地更加细腻柔韧,耐用度大幅提升,且成本大幅降低,使得书籍不再是贵族专享的奢侈品,而是寻常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日用品。

而麻晓娇研发的水利自动印刷机更是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数量。

这两样科技的大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制作与流通,才能让《倾城农书》丶

《叶诗韵医典》等惠及民生的着作能够迅速普及至赵宋王朝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说,虽然叶诗韵丶麻晓娇丶袁倾城穿越到北宋以后,各自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希望。

章怀奏禀完,蔡京出列奏禀道:「日本再次拒绝与我大宋成为最惠贸易夥伴国,不欲废除其国的渡海制丶禁购令丶年纪制。」

日本在宋初时制定「锁国」政策,即「渡海制」,禁止日本官员和国民私自渡海,违反者处以流放。

同样在宋初,日本出台禁止私自购买唐物的「禁购令」,限制国内对海外商品的购买,以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需求。

这一时期日本还颁布了「年纪制」,规定外商同一个人(和船)连续来日本的间隔不能少于两年,限制宋商来日的次数。

不过尽管有这些限制政策,由于日本贵族对唐宋商品的需求以及巨额利益的刺激,宋朝与日本的民间贸易依然存在。

只是,这点贸易额,已经不能满足赵想要大力发展海上贸易的野心了,所以,赵特意派遣使臣出使日本,想要以外交手段打破日本的贸易封锁。

现在看来,这条路似乎行不通。

赵挺之随后奏禀道:「钱引大者一贯丶五贯丶十贯,小者亦有一百文丶二百文丶三百文丶五百文,值大有召祸,游手之民,私造者起,虽日斩之,势不可遏。所在制者,不独闾巷细民,而多出于富人丶士大夫之家,曾未期岁,长此以往,必致大祸,伏乞速施以雷霆之法尽诛之。」

这没什麽好说的,对于造假币的人,不论是谁,必须用最严厉的手段打击,所以,赵侯准了赵挺之的奏票。

值得一提的是,在赵等穿越者的引导下,赵宋王朝的货币正在快速向元朝的货币进化,也就是提前了一二百年进入纸币时代,

其优点是,相比金银丶铜钱等金属货币,纸币轻巧易携带,在大额交易和长途贸易中更为便捷,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朝廷通过发行统一的纸币,规范了货币制度,改变了之前货币种类繁多丶换算复杂的局面,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再者,朝廷通过控制纸市的发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并且在发行过程中获得铸币税等收益,增加财政收入。

而其缺点则是,如果朝廷无节制地滥发纸币,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还有,纸市的价值依赖于朝廷的信用,一旦在管理纸币发行和维持信用方面存在不足,加上战争等因素影响,民众对纸币的信任度将逐渐降低。再者,

虽然麻晓娇已经研发出来了先进的钞纸,五女又根据后世的纸币防伪手段给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但由于技术限制,纸币的防伪手段还是相对有限,是有可能被高手伪造出来的。

这无疑更加考验朝廷打击制造假币的决心。

总体来说,虽然赵宋王朝目前仍旧问题重重,但在赵侯君臣的精心治理之下,整体运行良好,政治上丶军事上丶经济上丶民生上丶教育上丶外交上全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甚至已经隐隐有了中兴之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赵侯沉重地打击士绅集团,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不满,但朝野上下并未因此动荡不安,反而因一系列变革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不少士绅丶士大夫丶官员,虽心有不甘,却也渐渐意识到,时代的车轮已不可逆转地向前滚动,唯有顺应潮流,方能保全家族之基业,不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