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惊天动地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惊天动地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0:44 来源:源1

孙五福当然不会忘记京城那边也得关照一下,还有自己老家的父老乡亲们。

他特意留下来了一批没舍得出手的货,主要就是一批家用电器,还有一些西装。

家用电器大部分在六月初拉到了京城的中关村电子市场。

这个同样归属于宁卫民,目前由顾明海管理的电子市场早就改造完成了。

虽然刚刚才招商半年,目前上万平米的空间还空着三分之二。

但有这批货运来,整个电子市场一下子就轰动了。

无论在商场经营的商户还是那些买东西的顾客,看到了足足两卡车的冰箱、彩电、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就像看到了金银财宝一样,一下子都扑了过来,热烈围观。

电子市场负责人顾明海更是吃惊,怎么也没想到,宁卫民会指定人选给自己送来这么一大批日本家电。

“这都是原装的?”

“都是。”

“这得多少钱的货啊。”

这话有点不好答,知道底细的孙五福只是憨厚的笑了笑。

顾明海却以为他也不清楚,自己心里算了算。

感觉要都是按国内价格,即便是旧的,起码也得值个二三十万。

毕竟日本原装本身就比国产家电贵得多。

“宁总是什么意思?”

“宁总担心你这边生意不好做,所以让我把这批货送到你这里,让你以电子市场的名义开个二手家电营业部,把这些东西在市场里便宜卖掉,这样的话可以吸引一些客人来,让市场热闹不少的。”

“便宜卖?”顾明海不明白,“多少才算便宜?”

“你按市价的四成好了。就像这彩电,国内一千五吧?你卖六百就行。”

“那不亏本吗?”顾明海吓了一跳,这可是彩电啊,还是原装进口的。

孙五福又笑了笑,“反正宁总就是这么对我说的,可能很快,他本人也会打电话联系你的。”

忽然他又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来,“啊,对了,顾经理,有个情况,我必须得提醒你。日本的电压是110v,而咱们国内的电压是220v。所以这些电器你还不能直接卖,需要先弄个适配变压器。或者你让懂行的人给改造一下。”

而对此,顾明海虽然听进去了,但仍然久久未能从惊讶中缓过神来。

“那也便宜啊。六百一台彩电,二百四一台冰箱,一百二一台洗衣机,还卖什么别人啊,我认识的人都不够分的。别的不说,等改造好了我先留一套吧。”

而对此,孙五福其实也早有预料,于是按照宁卫民教他的话又说,“其实这批货只是探路用的,都普普通通,以后的货多了去,还会有更好的呢。像冰箱,日本有大容量的,彩电也有遥控的了。洗衣机之外,还有烘干机呢。

要我说,既然你是市场一把手,守着这个市场,你还担心什么啊。短了谁的还能短了你的。还是先按宁总的吩咐,把市场人气带起来才是。因为只有你这些货卖出去,见到了效果。宁总才会源源不断让人发货回来的。”

顾明海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失态了,他看着初次谋面的孙五福,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感激了。

多亏人家提醒,否则自己动了小聪明,弄不好就要坏事。

这时再仔细一看,孙五福的日本西装那叫一个笔挺,不比皮尔卡顿的西服差啊。

心里更认定了此人非同寻常,决不能小觑。

于是自我脑补,立马热情高涨。

“那,谢谢了。啊,您姓孙是吧,您是负责日本那边货源的。哎哟,孙经理,失敬失敬。快快来我办公室坐坐,我给您点好茶。”

“不用,你挺忙的,要不......我就别打扰了。”

“哎,别客气,您这一路辛苦,我必须好好招待。中午留下吃饭。咱们以后恐怕打交道的时候长着呢。您还别说,有了这批货啊,我这市场肯定火!”

瞧瞧,孙五福他一个收破烂的就出了趟国,回来居然把个皮尔卡顿公司的前高管给唬住了,他这本事,都快赶上《连升三级》里的张好古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孙五福能受人如此看重,倒也不全是虚张声势。

毕竟近朱者赤,他跟着宁卫民这么长时间了,耳濡目染受影响,他的言行举止自然也有模有样。

而且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孙五福打当盲流子时候起,就是天南海北的四处闯荡,去过不少地方。

现在出了国,日本和国内区别那么大,他的见识和闯荡社会的本事也是相应增长。

再加上过去年少时,是在混沌中瞎混,现在懂得道理,开始清醒的活了,这又是关键性的区别。

所以就连孙五福自己都没注意到,他的思想和能力,甚至个人气质一直都在默默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像个能独挡一面的小老板了。

否则的话,这次宁卫民也不会给他安排这么多的任务。

所以应该说,素未谋面的顾明海刚认识就被他震住了,把他当成一个值得结交的同类,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不算离谱。

甚至当他回到老家时,孙家村的那些父老乡亲们,还会从他身上更清晰的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变化,把他当成真正的大人物。

或许这就叫做阶级的跨越,就像修仙小说里的炼气士破境成了筑基。

不过和他的个人变化对比起来,孙家村这几年的变化就显得没那么多大了。

虽然改革开放释放了一波制度红利。

村大队改成了村委会,原本的上级指定书记成了民主选举的村长,村里还通了电,修了路。

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后,村民的日子开始好过了起来。

鸡屁股银行让大家手里有了活钱儿,家家户户开始比着养猪,甚至孙家村不少人家都盖了大瓦房,买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有些个别的村民还买了电视和收录机。

但问题是,这种农村兴旺的景象,随着农副产品丰富到一定程度后就结束了。

目前国家的经济工作重心在城市,要集中资源先办大事,只靠农业经济自身的缓慢发展,是没办法彻底解决农村落后的根本问题的。

现在农民的不但要忍受工业剪刀差,还得承担提留款,日子过得真没前几年舒坦。

拿孙家村为例,大家的衣服是没了补丁,也能吃上饱饭了。

只是大部分的村民还是感到手头不宽裕,平日吃不起肉,缺少油水,给孩子交个学费都有点费劲。

整个村子现在唯一的商业机构还是只有那个货品单一小卖部,过去供销社的代销点。

除了多了台拖拉机和几十辆自行车,孙家村的乡间道路基本上见不到什么现代化的玩意,还保持着过去牲口赶大车的物流方式。

要说还幸亏有孙五福在京城,也愿意照顾老家的乡亲们,起码去京城投奔他的人都跟着他挣钱了,还能从京城弄回来点稀罕的物件儿。

这才让孙家村出现了十几个家里有彩电,每年能如数缴纳提留款,娶媳妇能出得起几百块彩礼的宽裕人家,把旁边周边的几个村子给比下去了。

否则的话,孙家村那还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地方,不比周围几个村子强到哪儿去。

所以尽管孙五福身在京城,平日不怎么回来,但孙家村上上下下的人,包括村干部都念他的好,把他当成了全村的骄傲。

但也正因为这样,由于连着两年春节孙五福都意外的没有回来,今年还连带着许多人家的孩子也没回来,这不免让许多人有点不踏实了,村里开始流传出一个谣言。

有人觉得是不是孙五福已经变成城里人了,是不是开始嫌弃他们这个穷村子了。

好多人都是这样的,进了城就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农村人了。

那以后......他还会念家乡父老的情分,大家还能再去京城投奔他嘛.....

结果1989年6月6日这天,突然返乡的孙五福,不但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些不实的猜想,而且更以惊天动地的声势和排场,震动了十里八乡。

敢情这一天,孙五福除了回来的时机有点突然,不合常理之外,还因为他把留守京城的那些同乡也给带回来了,返乡队伍着实庞大,

关键是他们这一行人返乡的方式也是破天荒的特别。

他们可不是腿儿着回来的,也没搭谁赶的马车,而是在保定包了一辆屁股冒烟的大公共汽车,十几个人从保定府坐着大汽车回来的。

这还不算,让人没想到的是车上还拉着那么多的东洋货。

有服装,有家电,有锅碗瓢盆,有文具玩具,花花绿绿,各种各样,看得人眼睛都花了。

可想而知,这会引发多大的轩然大波。

实际上,当这辆招摇过市,屁股冒烟儿的大公共汽车开进孙家村时,沿路经过的三个村儿都轰动了,不少人为了看热闹追过来了。

这个年代的乡下,谁都没开过这样的眼界,从来没有人包了辆公共汽车,拉了一车的货回老家的。

结果等孙五福从车上下来,他还告诉父老乡亲,这一车都是日本的洋落儿,他带回来就是为了便宜卖给大家的,价钱最多不会超过供销社同类商品的一半。

好嘛,这下子更不得了。

无论是沿途跟过来的凑热闹的,还是孙家村本村儿的人,都在公共汽车上的货被卸下来之后,就纷纷扑向了那些东西。

他们像是跳进河里一样,跳进了孙五福特意带回来的日本货里,东挑西拣,看得不亦乐乎。

尤其是村里那些年轻人,对日本的服装,更是爱不释手。

这时候国内穿西装已经是件时髦又普及的事了,哪怕农村的男青年结婚前,也都要去做一身西装,都是请本地裁缝做的。

裁缝的手法当然简单得很,垫肩和中山装一样,用中山装改个衣领就是西装了。

不用说,这样的西服,跟孙五福弄回来的一比,根本不用穿,就凭颜色、裁剪、布料、款式孰优孰劣就分出了高下。

结果当时就有人掏钱出来要买了,搞得现场就临时开了一场农村大集,当天就卖掉了一半的货,孙五福不但让父老乡亲们乐开了花,而且替公司变现两万一。

之后的那些日子,孙五福的家里比茶馆还要热闹,村干部和孙五福家的亲戚们轮流拜访,邀请孙五福去自家喝酒,谁先请到了,谁有面子。

还有更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登门,他们都是附近几个村儿听到了消息,跑来求购便宜日本货的。

就连个跟孙五福一起回来的人,也被别人成天包围着,听他们一遍遍讲述着他们在外闯荡的故事,群众百听不厌。

尤其是两个跟着孙五福打日本回来的小子,更是吹得天花乱坠,获得无数听众的拥趸,那可真是露了大脸了。

甚至就连留守京城的那些人也被他们唬得一愣一愣的,毕竟京城的新鲜事还是和东京不一样的。

比如每次讲到日本的东西有多贵时,有个从日本回来小子都要龇牙咧嘴一番,说他们在日本吃一盘煎饺子,只有六个,日本人却当成什么好菜一样的稀罕。

一盘五百日元,按照官方汇率那就是十五块人民币,要是自己兑换就是三十块。

还有房租,更是贵的要命,他们二十多人分住十四个房间,每月租金八十万?,还不包水电,按照官方汇率那就是两万五千块人民币,要是自己兑换就是五万。

孙家村的人听了无不感慨万千。

七嘴八舌都说这个日本不能去,吃几个饺子的钱,够买一桌酒席了。

一个月的房租,够盖一栋二层小楼的。

真特别是个黑心的地方!

然而还是刚才吹?的那个小子说,“可是他们狗日的有钱。我们带回来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白得的。日本人不想要了,都鞠躬求我们帮他们拿走。你们知道我们在日本一个月能挣多少?十五万日元!这是固定给的,还不算

额外得着好东西卖掉,换来的奖金!我们在东京干一个月,相当在京城干一年,你们知道嘛!”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念过书,都是小学以上的文化水平。

但涉及经济账,事关一个人的收入,这道算术题还是能算得出的。

即使不能马上算出,但十五万本身就是个吓人的数字。

于是一切的杂音都没了,现场忽然变得一片寂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