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全村皆富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全村皆富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0:44 来源:源1

比起那些被震撼的孙家村村民来说,孙庆有对于日本的富庶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因为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可是亲手摸到了实实在在的钞票。

要知道,他这个过去的村支书,现在的村长,自己亲儿子孙六五也托付给了孙五福,而且跟着孙五福一起去了日本。

虽然这个春节孙六五同样没能回来过年,但孙六五去年整整一年和这半年来的收入,这次却被孙五福给带了回来。

在孙庆有家吃席的时候,孙五福没举杯喝酒,先当面从一个皮包里拿了厚厚的钱出来。

“总共五万八千三百二十五块。叔,六五托我带回来钱都在这儿了。好好数数,看对不对?”

“咋这么多!没搞错吧!”

村长孙庆有吓了一跳,看见桌子上厚厚的好几沓青蓝色的钞票,脑子都惜了。

这样的蓝色钞票他很少见到,因为农村基本上用不上。

不过要说起来,这还多亏国内早已经开始发行百元大钞了,起码摆出来的就五六沓。

否则要是十元为最大钞票面额的年代,那桌上的这些钱可就是五十多沓,孙五福得拿箱子带回来,摆出来更具震撼力。

“哪儿能错呢?六五跟我去日本之后已经拿了五个月薪水了,在东京,老板管吃管住,他每个月十五万日元。总共七十五万日元,这不,还有额外十二万日元的奖金,算一起八十七万日元。按官方汇率,本来应该两万八千多

的,可现在外汇紧俏,出国的人都需要。我就在京城找私人给他兑成了人民币,多换了不少,还有去年在京城挣的四千多块钱嘛......”

说着他又把一封家书也从皮包拿了出来。

“啊,对了,六五的信里肯定有写,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话虽如此,但村长和自己的老婆,两个人互相看来看去,仍然不敢不敢伸手去碰桌上的钱,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是真的。

农村人现在外出打工,通常一年省吃俭用只有几百块,城里人年收入才上千。

像孙六五跟着孙五福在京城一年几千块收入就很了不得了,都够长偷着乐的了,谁也没听说过收入上万啊,就别提好几万了。

所以由不得村长胡思乱想,“五福,你别吓......吓我。我家六五,没出啥事儿吧?”

“叔,你说啥呢。出啥事?六五在东京好着呢。’

“那咋这多钱?这钱是好来的?”

“叔,你这更不像话啦。我还能带着六五为非作歹不行?这是我们在日本打工赚到的,处理旧货,回收物资,干的和京城营生一样。从日本正大光明赚回来的,还有日本政府的完税证明呢。”

孙五福的哥哥孙四喜今天作为陪客也在座,他靠在椅子里,像是看电影一样,嘿嘿笑着看村长这老两口。

他笑什么?

是因为他昨天也有过这么惊讶的时刻。

孙五福也像眼前一样,塞给了他和自己老婆两万块,贴补他的生活,照样吓得他心惊肉跳。

村长和胖婶儿现在什么心情他昨天就是什么心情,感同身受。

至于孙庆有迟疑了得有两分钟,才终于鼓足勇气打开儿子的亲笔信。

他哆哆嗦嗦看了又看,直到拿给老伴儿再次确认过,他总算是信了。

而胖婶儿则嘴里念念有词算了又算,自己的儿子在日本干半年,居然挣了在京城十几年的钱,收入一下子翻了二三十倍。

这怎么可能还保持情绪正常?

得,村长算是傻了,只会看着信和钱傻笑了。

胖婶儿也好不了哪儿去,都忘了继续上菜了,只在嘴里喃喃地说,“六五在日本咋一年就赚了这么多钱,还真是合法挣到的嘞。做梦也想不到啊。这不等于儿子一年就赚了五个万元户?”

“就是,吓死个人。”孙庆有接话,“十里八乡谁家见过这么多钱,就是附近几个村子都算在一起,一年收上来的提留款也没这么多啊。”

“不,不是一年,这才半年的工钱。”

孙五福纠正了村长老两口的话,“叔,婶儿,你们等着六五今年春节回来过年吧,应该还会带回来这么多的钱。”

村长孙庆友就跟梦游似的问,“真的?你说六五每年能挣十万块?那小子能挣十个万元户?”

“不一定,”孙五福一本正经地说,“按现在的情况看,日本那边的生意要扩大规模。明年很可能挣到的更多,我们老板还是那个京城的老板,人家是做大生意的,大方得很。十有**会涨工资。”

村长孙庆友听了,就跟中弹似的浑身一抖,差点从椅子里栽下去。

胖婶儿目瞪口呆地问,“都十万了,还要涨工资?这咋好意思?”

“当然真的,这我骗你们干啥?老板人好嘛。”

孙五福点头说,“关键也是日本太富了,人家那普通人一月工资就是咱们这儿几十倍。真正的日本人挣的比我们多。所以你们不用怀疑。踏实把钱收着就行。

虽说如此,但孙庆有和胖婶儿的脸上如梦似幻的惊喜之中再次出现了怀疑的表情,两个人互相看着。

那副神情一看就知道他们心里没法安定,一定在想,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为此,孙庆友甚至忍不住小心翼翼的跟孙四喜求证,“四喜,五福说的都是真的吧?”

孙四喜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不知道。”

这下轮到孙五福哈哈地笑了,他说,“这样好了,叔,婶,你们掐一下自己的手,疼就是真的,不疼就是假的。”

两个人急忙掐起了自己的手,胖婶儿掐着自己的胖手村长,“他爹,你疼了吗?”

孙庆友紧张地摇摇头说,“还没疼。”

问话的胖婶儿也紧张了,“我也没疼。”

一旁的孙四喜则捧着肚子大笑,他喊叫道,“哎呀,娘呀,俺肚子都笑疼了,你们的手还没掐疼,要不你们拿过手来,俺替你们掐。”

村长和他老婆仿佛已经被洗脑一样,下意识里,就将手递给孙四喜。

孙四喜也不客气了,一手抓住一个,使劲一掐,两个人同时惊叫,“疼啦!”

孙庆友看着掐痕喜出望外的对自己老婆说,“他娘,看来是真的。”

胖婶儿更是喜形于色,也伸手给他看,“他爹,是真的,看,血都掐出来啦。”

要说这样痛并快乐着的场面,还真是别开生面。

孙五福这次来村长家里赴宴,除了给村长家带信和带钱之外,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宁卫民雇工。

鉴于日本跟白捡钱一样的庞大市场,不但当初留在京城的那些人,孙五福都要送到日本去,他还想在孙家村额外招工一百五十人。

孙五福没忘了自己是孙家村的人,他觉得自己已经修成正果了,觉得有这样发财的机会,应该把老家的乡亲们都给带上,大家携手并进共创伟业。

但由于日本鬼子恶名太盛,孙五福也担心大家和过去日本抓劳工的事联想起来,产生什么不好的误会,所以他想要通过村委会来把这个消息通告给村民,并且由村委会出门组织登记。

这样就能打消村民们多余的顾虑,尽快挑出愿意跟他一起出国卖力气挣钱的壮劳力。

孙五福提出的选人标准也很简单,简单归纳,就是只要健康能干的壮劳力,最好识字。

但也是因为这个“简单的要求”,村长犯了难,想了想,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孙庆友有点尴尬的说,“五福啊。你有良心,这么好的事儿,能想着大家。要过去,能给你盖生祠。这消息一公布,咱孙家村能敲锣打鼓唱三天大

戏。大家都得念你的好。可问题是村里交公粮的事儿可咋办嘞,那可是大事。村里一共也就几百来户人家,原先你带几十个人倒还好。可现在还要一百五十人,这就几乎是咱村里所有壮劳力了。你把人都带走了,谁种地啊?咱

们村的情况你也知道,好年景多打不了几斤粮食,坏年景吃粮靠返销,要是叔帮你办了这事,那叔自己可就没法交待了。”

他这一诉苦,胖婶儿也跟着慌了神儿,也紧着说,“是啊,五福,完不成交公粮任务,乡里要追究叔的责任的,你总不能看着你叔被摘了乌纱帽吧……………”

然而孙四喜却说,“叔,婶,你们怎么糊涂了。这么好的事儿不干。难道还让给别的不行?去日本一年就能挣十万块啊。别看他们孙家村穷,但一家一户只要有一个人,捞着这么一个差事,别说一家子的命运都改变了,就

是孙家村也会大变样,从吃救济的贫困村一下成为整个保定府最富裕的村儿。我要不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只靠一个男人,俺都想跟兄弟去。你们咋还往后退呢………………”

“这......”孙庆友和胖婶儿面面相觑,脑子已经有点转不过来了。

事儿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这么一大块香扑扑的肥肉,太有诱惑力了。

不让孙家村的人去,让给外人吃,没这样的道理。

真要这么干了,就是外村欢天喜地敲锣打鼓了,而他要被全村儿的人戳脊梁骨的。

何况就是孙家村,这消息只要一公布,也得打破头。

谁家还没个外村的亲戚,到时候三姑二大爷的求上门,他这个村长想要一碗水端平就是个高难度的事儿。

孙庆有心里乱糟糟的,越想越烦,或许也是年纪大了,脑筋不够灵活了。

闷头儿琢磨了老半天,他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

倒是胖婶儿这个家庭妇女向来持家有方,有个机灵劲。

看孙五福安静的等着,也不急也不恼,估计他大概有辙,她忍不住开口求助。

“五福,都是自家人,你有什么章程没有?给你叔出个主意。”

别说,有她这一提醒,孙庆有也注意到了,一旁的孙五福神态自若,好像是有话说。

“五福,有话你就直说,就别看叔的笑话了。自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没大篓子,大差不差的,叔就按你的意思办。”

既如此,孙五福也就畅所欲言了,“叔,依我看,其实这事好办。人走了,没人种地,但咱们可以花钱雇人种地啊。”

“雇人种地?”

一听这话,孙庆友、胖婶儿,加上孙四喜,无不直勾勾的盯着孙五福,全都露出匪夷所思的神情来。

“对啊。”孙五福继续侃侃而谈,“咱的人抽走去去哪儿了?日本。干啥去了?挣钱啊。对每个人一年挣十万来说,雇人种地才几个钱?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可,可这钱是谁来出啊......”胖婶儿最务实,只纠结于最实际的问题上,仍旧没绕过这个弯儿来。

“当然是谁去日本谁来出了,但我可以先替大家垫上。”孙五福说,然而孙四喜却替自己兄弟心疼了。

“别啊,五福,这一百多人,那得多少人家?你别犯傻......”

此时孙庆友也已经想明白了,这事不能让,是得应。

至于钱的事,他毕竟是村长,认为当然是按过去的办法,强行摊派了。

“是不合适。这么好的事儿,谁摊上谁得了晕头,不能再让你给垫钱啊。我做主,谁要报名,谁家交一百块钱,不,连去年该交的提留款也得补足,否则别去。”

“叔,算了,还是我垫吧。”

孙五福笑了笑,却显示出该有的担当来,“村委会不容易,您不容易,大家也都不容易,真要是逼着大家交了这钱,估计不少人家又得卖鸡卖猪,过上半饥半饱的日子。何必呢。我是孙家村的人,这么多年在外,也没给村里

做过什么贡献。现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我不帮大家谁帮?您就听我的吧。这钱我出得起,而且是暂时垫的,回头我给您拿三万来。”

如此,孙庆友也没话说了,看了看欲言又止的孙四喜,他发自肺腑的表达佩服。

“五福,你可真出息了。孙家村有了你,是整个村子的福气啊。不过用不了这么多钱,哪儿用三万啊。一半也就够了。”

然而孙五福却说,“叔,您也别推辞。俺还有些个想法,您听听怎么样?”

“你说。”

“还是眼前这事儿,谁去日本打工谁发财,肯定大家都愿意,被选上的人得乐坏了,您说对吗?”

“对。”

“可他们发了财,那些家里没有壮劳力的人怎么办?老弱病残,孤儿寡母就该受穷吗?还有没选上的,或者身体条件合格,但想去去不了的呢,比如像我哥这样的,这公平吗?大家会不会因此产生纷争和矛盾?”

“......“

“所以,我的想法是,个人富了不能忘了家乡父老。更不能让两极分化,不能穷的穷,富的富。要依着我,去日本打工的人,包括我在内,今后应该从每年打工收入里,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上交给咱们村委会。这笔钱用来支付

村里所有的开支,提留款,修路,办学校。给困难家庭发补助,赡养孤寡老人。如果还有多余的,每年给咱们村里留守的人分红。不管是男是女,还是老人孩子,只要咱孙家村的人,人人有份。

什么叫语出惊人?

这才是真正的语出惊人。

孙五福这番话一说完,现场几个人全都傻眼了。

就连小四喜都跟不认识自己的兄弟一样。

不过说实话,他这主意还真能解决太多的难题了。

将近二百人去日本打工,每人交十五万日元给村里,那就是差不多三千万日元啊。

按私人兑换的汇率,小二百万人民币。

别说几个村了,就是乡里一年也没这么多钱。

均分在每个村民头上,能有两三千,真要是这么实行了,这简直能称得上一举使得全村皆富的丰功伟业。

孙家村必然成为被周围所有村,甚至是乡里,县里,羡慕的对象。

今后就是孙家村里的傻子,都会有别村的姑娘抢着嫁过来。

于是老半天,孙庆友才终于出声附和,他满是激动,充满感情地说,“好啊,五福,你这主意太好了。不贪图荣华富贵,自己发迹不忘家乡。就冲你办的这事,就值得给你树碑立传,人人爱戴。干脆这样好了,学堂要办起

来,路要修好了,全都起你的名。你是孙家村的恩人啊。一定要让孙家村后代子孙永远记得你。”

而他这话也够份量的,孙五福自然也被吓着了,再没了刚才的胸有成竹,头上冒汗,赶紧谦虚低调,“叔,别,别,不至于.....”

“至于,我说的,就这么办。”

看着不容置疑,较上劲了的村长,孙五福还真有点头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