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192章 开府

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192章 开府

簡繁轉換
作者:叫兽爱吃小龙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9 02:20:55 来源:源1

羊侃出行的排场可不小。

身后跟着不少家仆,他挥挥手。

家仆们便从马车上拿来布帛垫在草地上又铺上一层昂贵的丝绸,搬来案几,还有各类食器,那叫一个讲究。

“祖忻兄,多年未见,别来无恙。”...

洛阳的春日来得迟缓,风中仍夹着残冬的凛冽。我站在宫墙下,望着那扇厚重的朱红大门,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自从李文昭伏诛、洛阳之乱平定之后,朝堂之上看似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实则暗流涌动。那些被牵连的大臣虽已贬黜,但他们的党羽并未真正清除,而皇帝虽对高欢与我信任有加,可他终究是个身处深宫的帝王,难以看清庙堂之外的风雨。

“将军。”一名亲信低声唤我,“陛下召你入宫议事。”

我点头,整理衣袍,踏入皇宫。御书房内,皇帝正端坐案前,神情凝重。见我进来,他抬眼望我一眼,随即又低头翻阅奏折。

“朕刚刚收到雁门关急报。”他开口道,“突厥虽已退兵,但草原局势仍未稳定。高欢上书,说魏承嗣在漠北仍有旧部潜伏,恐再起祸端。”

我拱手道:“此事臣亦有所耳闻。魏承嗣虽已被俘,但他曾在突厥军中掌握大权,若其残党未除,终是隐患。”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道:“朕有意派你前往漠北一行,查清魏氏余党下落,同时联络契丹诸部,确保边疆安稳。”

我心头一震。漠北之地遥远荒凉,且突厥虽败,势力仍在,贸然深入敌境,风险极大。然而,皇帝既已开口,便不容推辞。

“臣愿往。”我躬身应命。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去,朕放心。此行需谨慎行事,切莫轻敌。”

我领命退出御书房,回到府邸后立即召集心腹谋士与斥候,开始筹备北行之事。数日后,一切准备妥当,我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悄然离开洛阳,踏上北上之路。

一路北行,沿途风雪交加,寒气刺骨。途中不断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以确保行军安全。进入雁门关后,我们稍作休整,补充粮草,并从当地驻军处获取关于漠北的最新情报。

据斥候回报,魏承嗣旧部确实在漠北活动频繁,尤其是一支由其义子魏延统领的残部,已在黑水河一带建立据点,招兵买马,意图东山再起。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似乎与左贤王仍有联系,甚至可能正在密谋联合反扑。

我将这一情报汇总后,命人快马加急送往洛阳,请求朝廷派遣援军,并调拨一批军械物资,以备不时之需。随后,我率军继续北进,直抵契丹境内,与阿骨利再度会面。

阿骨利对我此次前来表示欢迎,并坦言漠北局势确实堪忧。他告知我,魏延曾多次派人潜入契丹境内,试图策反边境部落,虽未成功,但已引起不小骚动。此外,左贤王虽因赤水河之战元气大伤,但仍占据漠南大片土地,实力不可小觑。

“若要彻底铲除魏氏残党,必须先断其后路。”我沉声道,“你能否协助我切断左贤王与魏延之间的联系?”

阿骨利略作思索,点头道:“我可以调动边境守军,在关键路口设卡盘查,阻断双方往来。但我契丹兵力有限,若要主动出击,恐怕力有不逮。”

我微微一笑:“你只需封锁消息即可,真正的行动,由我来做。”

当晚,我召集赵岩与几位心腹将领,商议作战计划。最终决定,由我亲自率一千精骑,绕道西伯利亚山脉东麓,突袭魏延据点;赵岩则留守契丹,以防左贤王趁虚而入。

翌日清晨,天色未明,我便率军出发。队伍穿越茫茫雪原,夜行昼伏,避开所有可疑哨岗,终于在第七日抵达黑水河上游。斥候侦查后回报,魏延主力驻扎于河畔山谷之中,戒备森严,但外围防御较为薄弱。

我下令分三路包抄,趁夜发动突袭。战斗在凌晨打响,我亲自带队冲锋,迅速突破敌军防线,直取核心营帐。魏延仓促应战,指挥混乱,很快便陷入溃败。我军一路追击,斩杀敌军数百,焚毁营寨十余座,缴获大量兵器粮草。

黎明时分,魏延率数十亲信突围逃窜,我命赵岩带人追击,务必将其擒获。不久后,赵岩传回捷报,魏延在逃亡途中坠马摔死,首级已带回。

此役大胜,彻底瓦解了魏承嗣残党,也为朝廷扫除了最后一块边疆隐患。我留下部分士兵驻守黑水河,防止左贤王再次渗透,随后率军返回契丹,与阿骨利会合。

数日后,朝廷援军抵达,带来大批军械物资与一封嘉奖诏书。皇帝在诏书中盛赞我此行功绩,并承诺将正式册封契丹为大唐藩属,派遣官员驻守边境,协助治理。

阿骨利大喜过望,当即设宴款待我军将士,并宣誓效忠大唐,永不再叛。

凯旋归来之际,我再次率军南归,途径洛阳,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动地。高欢依旧在城门外等候,见到我归来,笑意盈盈。

“你这趟漠北之行,可谓雷霆万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如今魏氏余孽尽除,边疆稳固,朝堂之上也该安静些了吧?”

我苦笑摇头:“只怕未必。”

果然,刚入宫觐见,皇帝便面色沉重地对我说:“你可知,近日朝中又有大臣弹劾你,说你擅自征伐,越权调兵,甚至怀疑你与契丹私通,图谋不轨。”

我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陛下明察秋毫,臣所做一切皆为国计,岂敢存有异心?”

皇帝叹了口气:“朕自然信你,但朝中纷争不断,你也不可太过锋芒毕露。如今魏延已灭,左贤王元气未复,正是休养生息之时。你若有意,不妨暂留京城,辅佐朝政,也好让那些人无话可说。”

我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臣遵旨。”

回到府邸后,我便闭门谢客,安心修养。然而,朝中风云变幻,远非我能独善其身。

几日后,裴家旧党借机发难,联合几位老臣,联名上奏,指责我拥兵自重,威胁皇权。更有甚者,竟有人暗中散布谣言,称我与契丹首领阿骨利结为兄弟,图谋割据北方,另立政权。

皇帝虽未轻信,但也难免动摇。一日深夜,他召我入宫,神色复杂地问我:“你是否真与阿骨利结义?”

我坦然答道:“确有此事,但那是为了稳住契丹人心,使其全力助我剿灭魏延,绝无半点私心。”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叹息一声:“你我自幼相识,朕信你为人。只是……朝堂之上,众口铄金,非一人之力所能抵挡。你要小心行事,莫让奸人有机可乘。”

我恭敬应诺,心中却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裴家旧党再施毒计,诬陷我私通外族,收受契丹贡品,意图收买人心。皇帝震怒,责令彻查。我虽竭力澄清,奈何证据确凿,无法反驳。

最终,我被削去兵权,调任礼部尚书,名义上位高权重,实则远离军务,形同软禁。

高欢得知此事,连夜来访,眼中满是愤怒:“他们这是要逼你退场!”

我淡然一笑:“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天下太平,我愿退居幕后。”

然而,命运往往不会如人所愿。

就在我不再掌兵不久,左贤王果然卷土重来,趁着朝廷防备松懈,率军南侵,攻破雁门关,直逼幽州。

朝中顿时大乱,群臣束手无策。皇帝急召我入宫,神色焦虑:“如今唯有你能救我大唐。”

我跪地叩首,语气坚定:“臣愿再披战甲,率军迎敌。”

皇帝重重地点头:“好!朕即刻下旨,恢复你的兵权,命你为北征大将军,统率三军,抵御突厥!”

我起身抱拳,目光如炬:“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