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146、诸国众生 惊天逆转

快婿 146、诸国众生 惊天逆转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3 01:36: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曹颖隔着纱帘,在书房里与父亲对坐。

古语云七岁儿女不同席。

父亲作为礼部尚书,对这些十分重视,即便在家中也恪守礼节,从不越雷池半步。

对家里的兄弟姊妹也自小要求严格,事事要求遵循繁文缛节,不逾矩。

在家里上到母亲,下到厨房里倒泔水的老妈妈,人人都谨小慎微,谁也不敢坏了规矩,谁也不敢忤逆父亲。

她从小聪明伶俐,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父亲总教育说礼数根本是遵长者。

可无论是外公外婆家那边,还是爷爷奶奶叔叔伯伯这边,他们都对父亲毕恭毕敬,仿佛都是围着父亲转的。

因为父亲是朝廷的侍郎,后升任礼部尚书。

是家族中最出色的。

慢慢她也明白,那些礼节客套终究只是表面,京城的滚滚诸公在乎的到底还是权势官身。

各家联姻开亲,谈婚论嫁,最后都落在这些上,客套的只是场面话。

有权势本事的人人攀附,没有的无人问津,逐渐滑落。

也因家风,她从小饱读诗书,礼仪精通,皇后选女官时她便被父亲送去参选,为皇后心仪,留在身边。

如今家中上下,谁都对她恭恭敬敬,连父亲也常在亲戚朋友之间炫耀。

身在皇后身边,她的见识也快速打开了。

明白她这个位置价值所在,官员不只看品级,谁能随时和陛下,皇后说上话,那也是不得了的权势。

加之皇后的熏陶,她对那些上门提亲议嫁的世家子弟,青年才俊毫无兴趣。

只有权势才是她所渴望追求的。

父亲问他关于赵立宽的事。

她消息很多,心思活络,立即明白父亲的意思。

大概是和中秋礼庆有关,最大的难题在于外国使团,特别是辽国的。

难处因西南战事而起,而那场战是赵立宽顶着满朝反对坚持要打的。

想到这些,父亲必是对赵立宽不满了。

而她陪伴皇后左右,知道的就更多了,隐晦提醒:“父亲,赵立宽不是普通人,皇后、陛下颇为其焦心。”

父亲端坐,颇为不解:“他军功累硕,作战凶悍,解陛下心头之急。

可他也得罪满朝文武,还不知进退,给自己揽件大事。”

曹颖心里知道,从皇后的话里她能听出,赵立宽绝不简单,大概是皇后亲戚之类。

但大内的事不能往外露,否则迟早招灾惹祸。

“孩儿官居大内,当不言温室树,只提醒父亲,赵立宽绝非等闲。

说罢她起身行礼离开了,从头至尾也没见父亲一面。

出书房,最年轻的姨娘恭敬守候在门口,等着进去侍奉。

京城的大户人家妻妾成群乃是常态,哪家没有反不正常。

曹颖心想,她宁死也不会过上这样的日子。

八月十五,如期而至。

洛阳城里张灯结彩,香纸生意,小麦,稻谷飞涨,家家户户都要买来祭祀太阴。

当日,还有最隆重的事。

帝后盛装打扮,乘坐龙辇,百官及各国使团随行,又有武德司禁军护卫,队伍浩浩荡荡,足有三千多人。

若再加上隔开百姓的神京府衙役,足有四千多。

队伍出北丘门向北,一路依仗齐全,礼器,礼旗开道,浩浩荡荡人马自出北面外,足有二里多长,蔚为壮观。

沿途不少百姓围观,隆重盛大。

浩浩荡荡的队伍到达,随后天子在礼部尚书曹晚林念完写好的祭文,亲自主持下,于城郊祭祀五谷神,土地神。

祭祀仪式上,百官分列台下,各国使者也恭敬肃立。

曹颖身着红色圆领官服,戴着墨色官帽,恭敬为皇后端来金盆清水和丝绢手帕。

皇后双手沾水又轻轻擦干后,两侧礼部官员双手奉上一炷香,帝后一道在面前鼎器中点燃,插在案桌前的香炉里。

她能感受到台下许多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

她早能泰然处之。

陛下照着礼部的写好的祈文念起来。

她乘机打量台下局势。

千佛齐国在南方海上,与周国没有领土冲突,也没有文化矛盾。

沿海密集繁盛的海上贸易却为他们带去数不清的财富。

所以自前朝起就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一直不断派人朝贡,谁入主中原当家做主,他们就向谁朝贡,五六百年来从未断绝。

一方面为保持关系,一方面也来观察联络海上生意。

千佛齐国的使者最为恭敬周到。

高丽国的地界自被汉朝武帝派兵征服后,陆陆续续受到兵祸,只要中原王朝强势时,必然兵加半岛。

久而久之,为求自保他们也谁入主中原边朝贡谁。

但到如今,局势比过去千年更复杂。

北面辽国强大,南面周国强大,僵持百年,一时决不出高下。

听说辽国数次出兵高丽,迫使其俯首称臣。

这下高丽更难,既要卑躬屈膝维持与北面辽国的关系,又要维护好与周国的关系。

至于他们是想借周国抗衡辽国,还是怕以后周国北上击败辽国又会兵加高丽,这谁也不知道。

占城山国的使节较为傲慢,领头的皮肤焦黑,像被火烤过似的。

他们下巴抬得高,见高台上的繁冗祭祀典礼,颇为不屑。

她在书里看过,占城山国在大周西南,国境内山地纵横,崇山峻岭,有些山峰高处终年积雪,千年不化。

他们的士兵北上就没有本事,但在山地里作战十分勇猛,如猴子般徒手攀岩上树,在山间疾如风。前朝行将就木时,他们叛离朝廷,数万大军平叛全军覆没。

本朝太祖皇帝收复西南时带去的多是北方士兵,以骑兵和重甲步军为主力,见此情形无奈叹息,只得收兵,默认占城山国的独立。

他们原本就对周国不服,如今见西南战事三年僵持不下,朝廷无法平定,越发骄狂。

至于吐蕃诸部来的,他们人数最多,却是最恭恭敬敬跟随礼部官员安排,该磕头就磕头,该站直就站直的。

吐蕃人部族林立,而且与辽国、占城山国、高丽国等不同,对中原的文化礼仪并不尊崇,他们来朝贡的目的很简单,用马匹换钱。

他们恭恭敬敬来磕头,带着马来,朝廷就给他们钱。

而最为不恭敬的则是辽国的使者。

礼部官员要求下拜时,带头的却称他们没这样的礼仪,与汉人不同,拒绝下拜。

礼部负责在场指挥的官员差点与他们闹起来,被父亲曹晚林阻止。

官员气得脸上涨红,最终只能咬牙忍下来。

她心里紧张起来,心想今天的事只怕不会太平。

祭拜结束回到皇城已是下午,北宫中灯火璀璨,宫墙院落挂满宫灯。

长庆殿内外已摆好数百桌酒宴,宴请百官与各国使节。

五品以下坐殿外的酒宴,其余高官及皇亲国戚则得入殿内,各国使团的领队人物也得以在殿内落座。

皇家宴会排场自然不小,美味珍馐,奇瓜异果,山珍海味,足有六七十种。

而外面的桌上则有三四十种,高低贵贱,层次分明。

曹颖不得入座,她挺直腰杆侍奉在皇后身边,走一天路,又笔直站着,其实十分劳累,腿脚生疼,不过她早习惯了,没显露一点。

群臣依次朝贺,而居首位的就是令她无比崇敬的吴相公。

但今日吴相公似乎面有愁容,眉头紧锁,说话时甚至有些词句错乱了。

反常的是陛下竟没怪罪,反而安慰:“吴相公勿需多虑,过节就该开开心心。”

几位宰相之后,便是两位皇子。

卫王恭贺后自作聪明道:“父皇,恕儿臣多嘴,辽国和占城国的使者颇为不恭敬,来者不善啊。

这些都是赵立宽导致的,如果不是他一意孤行要打下去,哪会给他们机会。”

曹颖听了都直皱眉,觉得这卫王就像个孩子。

辽国人和占城国人来者不善,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用得着他在这说。

目的是为引出后面的赵立宽的事。

可陛下既已同意赵立宽打下去,那这不就是一直在给陛下添堵吗。

卫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如今可不是天子,连皇储都不是。

果然,陛下面无表情道:“说完了吗。”

“启禀陛下,说完了。”

陛下似漫不经心转移了话题:“让你协理户部,最近户部的事有没有上心。

“禀父皇,儿臣兢兢业业,大事小事不敢放过,都一一处理,从未懈怠!”卫王连拱手表示。

陛下意味深长看了一眼:“你退下吧。”

随后就是郑亲王。

郑王一面恭贺,一面在其中提了自己兢兢业业,为今天的礼仪典礼与礼部,鸿胪寺协调奔走的功劳。

陛下点头,没说什么。

反而低声嘱咐:“中秋佳节,是人间团圆的节日,当初你举荐资助的人还在前线浴血。

纵使有犯众怒之处,然家人独居在京,你该关照一二,别寒了人心。”

曹颖立即听出话外之音。

陛下的意思是郑王应该有担当,关心关心他举荐起来的人,哪怕他犯了众怒。

这是在提点教育,难道陛下对郑亲王更中意?

她觉得更有可能是方才卫王太蠢笨,让陛下失望。

没想郑王也丝毫没理会陛下的意思,拱手道:“父皇,儿臣确实提携过赵立宽,盖因被其迷惑。

其人确实有才干,但刚愎自用,不知进退,自大到自以为朝中滚滚主公之见不如他一人。

其所言所行儿臣实不认同,此人的事也断与儿臣没有干系。”

他说得义愤填膺,时不时回头,让后方的诸大臣听到。

等他说完后,陛下一言不发好一会儿,只盯着面前他的儿子看,看得郑王不敢抬头。

良久,陛下吐出三个字:“退下吧。”

之后接二连三的官员后,各国使者也来朝见。

高丽使者奉上高丽青瓷上品二十件,各类干果二百斤,优质纸墨十箱子,高丽人参一百斤。

诚意十足,陛下令回赠?帛,金银。

千佛齐国也送来各种玉石,干鱼,奇鸟异兽等。

吐蕃诸部使者则不通礼仪,直接表示带来宝马五百匹,希望得到大国的赏赐。

他们的直率反令陛下没那么反感,当场保证照惯例按每匹马给与赏银,

随即便到占城山国的使者。

他们先奉上做工精美的金银器皿,上好的腊肉,干果等。

气氛乐融融中,占城山国带头使官却突然道:“下之臣见过上邦陛下,我国主有话让我代为转达。

听闻贵国王师于西南为贼兵所困,三年未能消灭叛军。

国主宅心仁厚,托我面见天子时问问,需不需要我国出兵相助上邦剿灭匪徒。

我们虽国小寡,带甲不过十万,但也愿为上剿灭匪患,而且用不了三年。”

他说得一本正经,但场面却瞬间安静下来。

曹颖心里陡然一惊,这既是嘲笑,也是威胁,占城山国的西平府距离西南战场很近。

下方吴相公脸色最为难看,不少低头不做声,而卫王竟幸灾乐祸忍笑。

之后后面带着几个轻飘飘大箱子的辽国使者居然笑出声来,迫不及待想要上前说话。

场面既凝重又尴尬。

曹颖胆战心惊,只觉这场面就要失控。

却发现陛下丝毫不为所动,也没有暴跳如雷,只是平静道:“自知下邦使者,敢来上放肆。

朕正有前线捷报,接着这大好日子,准备昭告天下。

段全!”

浑身甲胄护驾身后的武德使段全出列,从怀中掏出信奉,高声道:“监军使兵部员外郎司马芳诚报陛下。

七月下旬,西南安抚使赵立宽举全军二万,与贼战于安州城南。

贼众势大,累兵马至四五万众,战五日破敌,贼众大溃。

安抚使明令各军穷追,俘斩二万余。

复得花田、丰民、石羊等诸地。

八月初一,兵合新州,即下,贼兵再溃!”

战报读完,武德使段全朗声笑道:“这是八月初一送前线送出的战报,如今又过去半个月!”

殿内顿时炸开了锅,拉也拉不住,拦也拦不住,许多人瞪大眼睛谈论起来。

占城山国使者顿时脸色煞白,他们是从西南来的,可他们走得慢,是两个月才到京城。

他们来的时候前线战况不是这样,只听说前线周军大败!

他们遵国主令,就是想乘机敲一笔来的,因为他们最靠近战场。

或者接平叛机会派兵介入,或许能捞得人口土地。

没想局势变化这么快,他才从西南赶到洛阳,前线战况就惊天逆转!

那使者也是急智,连跪拜道:“真乃上邦天兵,军威震服四海,以寡敌众所向披靡,岂是我这等小国需要操心的,简直杞人忧天了。

圣人明德,大将扬威,上天国真乃四海共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