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快婿 > 28、风起洛阳(一)

快婿 28、风起洛阳(一)

簡繁轉換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9 23:56: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十月初五,华灯初上,星火璀璨,正是千秋佳节。

在大周,皇后的生日是“千秋节”,皇帝的生日为“天生节”,都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节日。

千秋节时,白天皇后身着华服于坤宁殿殿升座,后苑中尽数前往行庆贺礼。前朝自公主至镇国将军夫人,公、侯至尚书命妇等,均着朝服至垂拱殿皇后座前行礼。

按理便算过节了。

不过今年却另有安排,卫王赵通为皇后安排盛大庆典,以尽孝道,这件事帝后都同意了。

卫王是众皇子中最为年长的,并非皇后亲生,乃是嫔所生。

因当时皇后还没产子,所以暂过继到坤宁宫抚养。

后来皇后接连产下一位公主,以及曾经的太子赵显,郑王赵安,但依旧没将卫王送回到他的亲生母亲那里。

所以皇后是卫王的养母,正基于此,自前太子去世后,不少人都觉得最年长且在皇后宫中养大的卫王按法理能入主东宫。

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皇后亲生的郑王才是嫡系皇子,他才有资格入主东宫继承大统。

这件事自十四年前前太子去世后就争论不休,但天子的态度似乎有些暧昧,也或许是因太子的事留下阴影,一直没有确定继承人。

......

黄昏时,残阳融金,七重宫阙镀金流艳。

皇后在宴请王公贵胄百官大臣后,与天子一道盛装打扮,龙袍凤装。

二百名武德司禁军甲光明亮,刀枪流光,骑着披红黑艳丽马甲在前开道,后跟五十名入内内侍都宦官,举华盖、旌旗、斧钺金瓜等仪仗用具,之后则是九匹纯色白马拉着金玉龙辇,王公百官尾随,浩浩荡荡出章台门去。

大队绕过南宫,沿青石砖御街南下,沿途有盛京府衙役守在路边开道,道旁家家灯火明耀,成千上万百姓围观。

与北方边境城市不同,神京自夜达旦,灯火不歇,没有宵禁。

浩大队伍出小苑门到了洛水边上,便到了卫王安排的地方。

早有三百六十五名手持琉璃宫灯的宫女等候在那,洛水之中灯火辉煌,九艘大小楼船静靠岸边,前后都是五六丈长,两层楼船。

正中一艘长十余丈,有五层船楼,雕栏红裹金漆,飞檐下挂满流火宫灯,船上只有身着彩色宫裙的宫女提灯等候。

暮鼓三更后,船上灯火辉煌,两岸柳堤透亮,洛水已染成星河般璀璨。

卫王身着红紫龙袍,带王妃、王子等家眷十余人恭候在河边。

帝后携手下了龙辇,命他们免礼,随后武德司段全指挥,百余禁军下马,率先登上各船。

皇后看着面前的子孙,慈祥点头:“你们费心了。”

卫王满面红光,“儿臣应当的,母后养育之恩万世难报。”

此时身材消瘦的郑王赵安也上前拱手:“还是大哥有心,像我就想不起这些。”

卫王挤出笑脸:“五弟说笑,以你的聪明才学哪会想不到,我只是多费了点力而已。”

两人拱手,相视一笑。

一家人说说笑笑向楼船走去,身后上百王公官员也跟上来,一一与卫王的儿子赵安国招呼。

众人说笑时,皇帝道:“倒是有心,这些物件还有船办了多少钱。”

卫王连献媚道:“启禀父皇,这些花了近百万两。”

皇后连岔开话道:“段全回来了。”

武德司段全一身甲胄从船上跑下来,走到面前对着皇帝点点头,随后拱手道:“恭请陛下登船。”

老皇帝这才放心,随卫王一道登船,在禁军护卫下到了顶层甲板,王公百官也各自登上自己的船只。

随后鼓号声起,宫乐在船上奏响。

大船在岸边上千纤夫拉曳下缓缓沿洛水向东航行。

站在顶层,观洛阳盛景,满城灯火万千人家尽入眼帘,凤萧声动流光溢彩,一片繁华景象,李皇后也看得心潮澎湃。

帝后升座坐在船头上位,众多瓜果点心,美味佳肴上桌,皇子皇孙们排队一一贺寿,李皇后既激动又开心。

直到身边的皇帝说了一句:“南安战事焦灼,这些钱够养多少兵马。”

顿觉船头风冷,心里的热络也凉了几分,有些幽怨,又觉羞愧。

“这不关你的事,他们儿孙做的。”皇帝小声道:“他们泡在蜜里长成的,心里没有江山社稷,朕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

皇后听了也轻叹口气:“这些富丽堂皇,这些风光满面,就是我见了也欢喜,何况他们自小到大就见过这些而已,陛下何必难为。”

此时下方正是卫国王嫡子赵安国祝寿,他文采斐然,在洛阳很有名气,一首祝寿词既恭祝皇后寿辰,又颂扬天子,言大周国祚永续,海晏河清。

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纷纷叫好,赵安国神采奕奕,四面拱手。

上方陛下却小声在她耳边说:“不是为难,而是北有辽国,南临山岳,西有吐蕃诸部,群狼环伺,虎视眈眈,朕不敢放手给他们。”

几十年的夫妻,她自然明白皇帝的难处,叹口气道:“像安国,至少他文采是好的。”

“文采?”皇帝不以为意:“王府能召多少厉害的读书人,便是头猪也能有文采。”

欢宴随辉煌船队慢慢抵达开阳门外,大船在此停歇,便有女乐歌舞,诸王公大臣也被安排一一上到大船贺寿。

正在这时段全上来小声道:“陛下,史翰林在楼下,欲呈吴光启手书。”

“他什么时候入京的。”皇帝问。

“下午,他言原打算入北宫,询问后奔这边来了。”段全早把这些事提前问清,跟随天子十余年,他留心皇帝会问什么,都提前办好了。

皇后叹气:“皇子皇孙里还有流落千里之外,不在这的。”

“送来。”皇帝道。

段全早准备好,从胸口掏出,恭送到面前。

下面歌舞正盛,皇帝借着火光自己看起来,才看一会儿便惊讶道:“吴光启这是怎么了,真是他手书吗?”

再往后看,便见“见识多能带兵打仗,有行政理民才干,神思敏捷有慧根。但行事轻浮,不懂礼仪,行事不似官人。如尽心教养,当有作为。”

顿时讶然。

皇后凑过来看了一会便泪眼婆娑:“我们在这热闹,他在那吃苦。边关苦寒之地,刀光剑影的,他哪里去懂什么礼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