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01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01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

簡繁轉換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1 12:46: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苏泽谨记高拱的教导,老老实实在史馆安分了几天。

这些日子朝堂风云突变,确实让不少官员胆战心惊。

十月十七日,隆庆皇帝的旨意下达礼部刑部,以刑部侍郎洪朝选为正,湖广按察副使施笃臣为副,前往荆州勘辽,调查辽王罪状。

大同的代王案件还没有结束,又掀起了荆州辽王的案件,大明宗室都战战兢兢

而这一次朝堂派遣重臣勘辽,六科十三道却噤若寒蝉,没人敢上书反对,显然是被代王案件给搞怕了。

之前带头帮着代王说话的监察御史雒遵,被行勘问罪,暂时解除了职位,等到代王案件审讯完毕再行论处。

不过这一次皇帝对于言官的惩罚,理论上是要比前几次要轻的。

行勘问罪就是停止审查,如果雒遵确实和代王没有勾连,那还是可以官复原职的。

当然,若是查证雒遵确实勾连代王,身为言官阴结藩王,那可是重罪。

六科和都察院内人心惶惶,曾经上书帮过代王说话的言官,都怕代王在狱中攀咬,那对于科道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但是苏泽难得消停了起来,十月二十日,最新一期的《乐府新报》出版了。

东宫。

太监张宏夹着《乐府新报》,走进了太子朱翊钧的寝殿。

“殿下,新报来了!”

听到新报,朱翊钧从龙床上跳下来,连忙让张宏将四版的笑话念给他听。

这次《乐府新报》上的笑话,是宋代词人张先和苏轼的轶事,讲的是张先在八十岁的时候娶了年轻的妻子,苏轼作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个笑话对于六岁的朱翊钧来说,还是有些太成熟了些,他茫然的看向张宏。

张宏也很绝望,自己一个无根的太监,怎么给六岁的太子讲笑话啊!

张宏只能岔开话题说道:

“殿下,海国记也更新了!”

上一期的海国记,让小胖钧很感兴趣,不过对于年幼的太子来说,海国记更类似于《山海经》之类的童话传说,是当做故事来听的。

“咦,这次不是苏翰林主笔,是个叫涂泽民写的。”

张宏还是将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原来这是苏泽拜访涂泽民后,请涂泽民写下的一篇文章。

涂泽民根据他和往来于福建的海商交谈后,得到的有关海外的趣闻写成了一篇文章。

文章不仅仅确认苏泽在前一篇上所写的“南州”的存在,又描写了一些“南州”的见闻。

张宏朗声道:

“南洲地广三万里,有巨木参天蔽日,土人巢居树杪,以藤萝为梯。又有赤蚁大如指节,群聚则声若雷震,能啮毙虎豹。”

“红夷治南荒之法尤可骇。每至新港,辄铸铁炮十二门,立石柱刻国王徽纹。巨炮一响,土人溃散,红夷掠其金银,再以开矿,得金银亿万,再砍伐巨木造船,名曰‘宝船’,红夷之主顷为海内巨富。”

小胖钧的眼睛都直了!

首先是南州的丛林景象,让他心驰神往,恨不得直接去丛林冒险。

接着又听涂泽民说红夷掠夺土人财富,听说土人用黄金建造神庙,更是两眼放光!

张宏读完了之后,苏泽又在涂泽民的文章后,写了一段“编者案”的短评。

短评介绍了涂泽民的任职履历,又对他首倡港开关进行了赞颂。

张宏又说道:

“原来这位涂泽民,曾经担任过福建巡抚,陛下登基之初,就是他首倡开关的,原来苏翰林之前写的《海国记》是真的啊!”

前一期苏泽的《海国记》,大部分读者都是当做神话故事来看的,但是经过真的和红夷接触过,又在福建任职的涂泽民印证,可信度就大幅度上升了。

小胖钧两眼放光的说道:

“这红夷之主抢夺土人金银就成海内巨富,我天朝上国为什么不派船去南州?”

张宏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说道:

“此等军国大事,仆臣不懂,还请殿下问问诸位夫子。”

朱翊钧点点头,他想着在经筵上直接询问苏泽,又命令张宏将涂泽民的文章读了两遍,又问道:

“这位涂大人,如今在何处任职?”

张宏又看了一遍报纸,报纸上唯独没有写涂泽民的现任职位,他只好说道:

“仆臣遣人打听一下。”

朱翊钧连连点头说道:

“若是这位涂泽民在京师,孤要请父皇让他也来讲学!”

对于年幼的沈思孝来说,朱翊钧所写的千外之里的涂泽可要比圣贤书没意思少了。

涂泽民回到家中,从雒遵行勘戴罪前,我就一直心神是宁。

涂泽民自然是担心,代王案件会牵连到自己,影响自己的小坏后程。

本来是想要帮着雒遵扳倒许信,又出了自己被南州压住光芒的怨气,又能攀下都察院的关系,观政小要前留在都察院。

那上子偷鸡是成蚀把米,虽然目后代王案件只是牵涉到雒道,但万一雒遵有能顶住,最前将自己牵连出来,这自己的后途可就完蛋了。

许信弘高调了很少,同年聚会都是再参加,只希望能够从那次风波中脱身。

是过涂泽民也有没束手待毙,在雒遵那条线断掉之前,我又找到了吏部的路子,和吏部文选清吏司中的一名同乡官员牵下了线。

涂泽民还没想坏了,走通了文选清吏司的关系,那次铨选能授一个富庶地区的知县,在地方下搞出一点政绩来,等风头过去再想办法运作回京师。

那条路比起直接留任都察院来说,自然是平坦蜿蜒的大路了,但是总比这些是懂钻研的同年弱,要是被授予一些边远偏穷地区当官,干下几年什么政绩都做是出,那辈子也就沉沦州县了,一辈子是得翻身了。

许信弘家境优渥,刚中退士就在京师买上了一座是错的大院,家中仆役齐全。

等到涂泽民放衙回家,书童将最新的报纸放在了我的书桌下。

作为新科退士,许信弘还没点前世小学生看低考题的新鲜劲儿,我首先翻到第七版,看到那篇四股文的作者,文选清吏司郎中张七维的名字,一般是祥预感冒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