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611章 科研会战!哪有正经人会在办公

星源科技在相继突破MDP-EUV光源、收集镜系统的技术壁垒后,瞬间成了科研界的香饽饽。

就连一些六七十岁的资深工程师也想毛遂自荐,希望可以参与其中。

陈延森并不介意“分蛋糕”,但前提得拿出...

“蔡司镀膜机的精度,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确实能控制在0.05到0.1纳米之间。”设备组主任工程师回答得十分肯定。

“那问题来了。”陈延森沉声说道,“既然设备能达标,那为什么每次沉积完10层后,误差还是会有0.12到0.15纳米的波动?”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可能是沉积过程中的热应力变化导致的。”材料组的工程师推测道,“每次激光沉积都会产生局部热效应,影响后续膜层的附着均匀性。”

“那有没有办法在沉积过程中实时调整激光功率?”陈延森追问。

“理论上可以。”算法组的负责人点头,“但我们得先建立一个足够精确的反馈模型,实时采集镀膜机的数据,动态调整激光参数。”

“那就做。”陈延森果断拍板,“你们算法组牵头,设备组和材料组配合,三天内拿出一个初步的闭环控制方案。”

“三天?”算法组负责人有些迟疑,“这个模型的复杂度很高,数据量也很大……”

“我知道很难。”陈延森语气坚定,“但我们现在没时间慢慢磨。如果这个模型能成功,我们就能把沉积误差控制在0.05纳米以内,整个梯度涂层的工艺就能达到汪象朝提出的标准。”

“明白。”算法组负责人咬了咬牙,“我们拼一把。”

会议继续进行。

“关于冷管理子系统。”陈延森翻到技术文档的下一页,“文档中提到在镜体内部嵌入微通道水热结构,搭配钼合金基底,能有效解决低温损伤问题。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如何?”

“我们已经做过初步模拟。”光学部的热控工程师回答,“水热通道的设计非常巧妙,水流路径呈螺旋状,既能均匀散热,又不会对镜体结构造成应力破坏。”

“那钼合金基底呢?”

“我们联系了中科院金属所,他们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钼合金样品。不过……”工程师顿了顿,“加工难度很大,需要纳米级的精密加工设备。”

“联系一下华科协会沈阳自动化所。”陈延森说,“他们那边有几台超精密五轴机床,应该能搞定。”

“好。”

“还有一个问题。”陈延森指着文档中的电磁场碎屑减急系统部分,“这个系统是用来减少等离子体碎屑对少层膜的冲击的,对吧?”

“没错。”热控工程师点头,“等离子体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碎屑粒子,高速撞击镜面,会导致少层膜损伤。这个电磁场系统可以在碎屑接近镜面时将其偏转,起到保护作用。”

“那这个系统的能耗会不会太高?”

“文档中已经做了优化,使用脉冲式电磁场,能耗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很好。”陈延森合上文档,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众人,“这套方案,几乎涵盖了我们当前面临的所有技术难题,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设计和参数。你们觉得,这真的是林南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吗?”

众人面面相觑。

“我觉得……不太可能。”设备组主任工程师低声说,“除非他背后有整个顶尖团队的支持。”

“我也不信。”材料组的工程师皱眉,“这种级别的技术方案,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EUV光学经验,而林南才多少年资历?”

“那你们觉得是谁?”陈延森问。

“……汪象朝。”光学部的主任工程师迟疑地说出这个名字。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汪象朝已经失踪很久了。”费学低声说,“他上次发邮件说要去闭关,然后就再也没消息了。”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陈延森缓缓开口,“如果汪象朝真的在闭关,而他闭关的内容,就是EUV光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呢?”

“……”

“不管这套方案是谁写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复现它。”陈延森站起身,语气坚定,“我给你们一个礼拜的时间,必须完成镀膜工艺的闭环控制模型、冷管理子系统的初步搭建,以及电磁场碎屑减急系统的实验验证。”

“是!”

众人纷纷起身,迅速散去,投入到紧张的实验和建模工作中。

与此同时,林南的办公室里。

他坐在电脑前,盯着那封加密邮件,久久没有动弹。

“……少壳层掠入射椭圆收集镜系统。”

他喃喃自语,眼中满是震惊与敬畏。

这不仅仅是一套光学系统方案,更像是一本EUV光学的“圣经”。

每一个参数、每一个设计、每一个工艺步骤,都精准到极致。

“这……根本不是人类能短时间内完成的。”林南喃喃道,“除非……他拥有某种超越常人的计算能力。”

他忽然想起汪象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的时间不够用。”

林南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窗边,望着远处正在调试的EUV光源实验室。

“你到底……藏在哪里?”

他低声问道。

而就在此时,星源科技总部大楼的地下实验室中。

汪象朝静静地坐在一台量子计算机前,额头上布满冷汗。

他的双眼紧闭,仿佛在经历某种极端的精神负荷。

在他的意识中,无数复杂的数学模型、光学路径、材料参数正在飞速运算。

“【普朗克时钟】??启动。”

他轻声呢喃,整个人仿佛陷入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思维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一秒被无限细分,思维速度被压缩到极致。

他正在推演整个EUV光学系统的运行轨迹。

每一道光线的反射角度,每一层膜的厚度误差,每一个电磁场的扰动变化……

他要确保这套方案,万无一失。

“……完成了。”

不知过了多久,汪象朝睁开眼,眼中闪过一抹疲惫。

他轻轻敲下键盘,将最终的参数模型加密,发送到林南的邮箱。

“希望他们能跟上节奏。”他低声说。

与此同时,陈延森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打开邮箱,看到一封来自“未知来源”的邮件。

标题只有一个词:

【下一步】

“汪象朝真的回来了?”林南盯着那封加密邮件,指尖微微发颤。

他迅速点开附件,发现里面不仅有“少壳层掠入射椭圆收集镜系统”的完整技术文档,还附带了一套全新的光学路径优化方案??《基于非对称椭圆镜面的多级聚焦算法》。

“这……”林南瞳孔微缩,心跳加快。

这套算法的复杂程度,远超他之前见过的任何光学模型。它不仅考虑了EUV光的多级反射路径,还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动态补偿机制”,可以在光路中自动调整镜面角度,以应对微米级偏差带来的光束偏移。

“这不可能是林南能独立完成的。”他喃喃自语,“除非……”

他猛地站起身,冲向办公室门口,却被费学拦住了去路。

“你去哪?”费学皱眉。

“我要去找陈延森。”林南语气急促,“这套方案……不是我们能想出来的。一定是汪象朝。”

费学神色一震,随即点头:“走吧。”

两人匆匆赶往星源科技总部,直奔陈延森的办公室。

与此同时,陈延森正盯着那封神秘邮件,眉头紧锁。

“【下一步】?”

他点开附件,发现里面不仅有新的光学优化方案,还有一张极为详细的实验计划表,甚至包括了接下来一周内所有关键节点的时间安排。

“这份计划……”陈延森倒吸一口凉气,“它不仅预判了我们的研发进度,还给出了最优化的推进路径。”

他迅速拨通了汪象朝的私人加密号码。

“嘟??嘟??嘟??”

电话无人接听。

“果然还是联系不上。”陈延森叹了口气,正准备挂断,却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而冷静的声音。

“陈延森,我给你三分钟。”

是汪象朝!

“你到底在哪?”陈延森急切地问。

“别问我在哪。”汪象朝淡淡道,“你现在只需要记住一件事??你们必须在七天内完成‘少壳层掠入射椭圆收集镜系统’的原型机搭建,并完成首次光束汇聚测试。”

“可……这太赶了!”陈延森一惊,“我们连镀膜工艺的闭环控制模型都还没完全调试好。”

“那就加快进度。”汪象朝语气不容置疑,“时间不多了。我知道你对这套方案有疑问,但你要相信??它不是我一个人的成果,而是整个团队的智慧结晶。”

“团队?”陈延森愣住,“可你不是一个人闭关了吗?”

“我闭关的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汪象朝轻声道,“我在用【普朗克时钟】模拟整个光学系统的运行轨迹,用一秒钟的时间,推演了你们未来三个月的工作。”

陈延森心头一震。

他知道汪象朝拥有“超频思维”能力,但没想到……竟恐怖如斯!

“七天。”汪象朝重复了一遍,“如果你们能在七天内完成测试,我就会现身。”

电话挂断。

陈延森呆立原地,良久才回过神来。

“林南,费学,你们来了。”他抬头看向门口。

“我们有太多问题要问。”林南快步走进来,语气坚定,“这套方案,真的是汪象朝写的?”

“是。”陈延森点头,“而且……他让我们七天内完成原型机测试。”

“七天?”费学瞪大眼,“这不可能!”

“可他做到了。”陈延森深吸一口气,“我们必须相信他。”

林南沉默片刻,缓缓点头:“好,我信他。”

费学咬咬牙:“我也信。”

“那就开始吧。”陈延森站起身,眼中燃起战意,“七天后,我们必须完成测试。”

实验室里,众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设备组开始调试镀膜机的闭环控制系统,算法组优化膜厚监测程序,材料组调整铝硅膜的沉积参数,光学组则开始搭建原型机的反射镜系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七天后,庐州星源科技研发中心。

“少壳层掠入射椭圆收集镜系统原型机,准备就绪。”林南站在控制台前,声音微微发颤。

“开始测试。”陈延森下令。

激光启动,EUV光源被激发,13.5纳米的光束沿着预设路径,穿过真空环境,最终被椭圆收集镜系统精准汇聚。

屏幕上,光斑的聚焦效果清晰可见,能量分布均匀,收集效率达到82%!

“成功了……”费学喃喃道。

“真的成功了!”林南激动地握紧拳头。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缓缓打开。

一道身影走了进来。

“汪象朝!”陈延森猛然起身。

众人纷纷转头,只见汪象朝一身黑衣,神情平静,眼中却藏着一丝疲惫。

“你们比我预期的快了十二小时。”他淡淡一笑,“看来,我低估了你们。”

“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林南忍不住问。

汪象朝没有回答,只是轻轻一笑。

“现在,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望向屏幕,“接下来,我们要攻克的,是整个EUV光刻机最核心的技术??调平调焦系统。”

众人一震。

“调平调焦?”陈延森心中一紧,“那可是光刻机的‘眼睛’。”

“没错。”汪象朝点头,“而我要做的,是让它,比任何一台光刻机都更‘看得清’。”

他缓缓走向控制台,目光深邃。

“接下来,我们来设计‘超精密调焦镜组’。”

实验室里,众人屏息凝神。

他们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