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929章 王莽:秦政是秦始皇?

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2929章 王莽:秦政是秦始皇?

簡繁轉換
作者:流香千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0 11:57:3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929章王莽:秦政是秦始皇?

苇名一心的疯狂刺杀之举,让魏宋明吴四国极为头疼,都想要将这个麻烦解决掉,但又无法锁定去其位置,无奈之下只能加大对苇名一心的追捕力度。

在魏宋明吴四国众多高手的联合追杀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苇名一心,不得不逃入了大秦地界,以躲避追捕,但也因此被须佐之男给盯上了。

苇名一心虽痛恨汉人暴政,但也知道大秦才是汉人霸主,其高手数量更是比魏宋明吴四国加起来都多,所以自然不敢轻易招惹。

之前他也没在大秦地界犯过案,这次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也不会逃入大秦的统治区,并遭遇到了前东瀛第一猛将,现嬴州第一猛将,须佐之男。

苇名一心虽能以在短期内和大宗师曹秋道对抗,但跟能越阶击败大宗师的须佐之男相比,实力差距还是太大了,最终自然是惨败在了须佐之男手中。

对于苇名一心这种大侠,须佐之男自然是不忍杀害,他会出手也只是职责所在,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生擒。

在得知了苇名一心的事迹之后,嬴州刺史秦政也觉得苇名一心是个人才,而且品行极佳,所以想要将其劝降为大秦效力。

在秦政的几次三番的劝降,以及须佐之男的多番苦劝,苇名一心才打消了对大秦的敌视,而在真正了解到汉人诸国的强大后,也意识到汉人在嬴州的统治根本不可能被推翻。

汉人在嬴州尝到甜头后已经不可能走了,就算推翻其中一个,也很快就会被另一个取代,本质上并没有多少意义,况且嬴州各大势力也和汉人深度绑定。

既然注定打不过,那不如主动加入。

这也是须佐之男、月读、上杉谦信等一众鸽派心中的真实想法。

苇名一心在亲眼目睹了大秦对嬴州的统治,确实不似魏宋吴明四国那般残暴,开始逐渐理解鸽派们的心态后,这才决定投靠各方势力中实力最强的大秦,而以他为首的苇名众也跟着一起投靠了大秦。

苇名众虽在魏宋明三国的围剿下损失惨重,但由于连番搞事之下,也使其在绿林江湖中名声大噪,轻易就补充了很多新成员,所以实力依旧不算弱。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苇名众的投靠,极大降低了嬴州平民对大秦统治的抵触心。

毕竟苇名众在嬴州可是有着很高的侠名,在很多平民心中代表着正义和公道,连他们都投靠了大秦,一定意义上也说明大秦更得人心。

苇名一心和苇名众投靠大秦,也让以丰臣秀吉为首的东瀛残余势力暴怒不已,他们并不是没想过救下苇名众,但却担心会引起汉人们的警惕,所以才一直没有行动,反而坐看苇名一心苦苦挣扎。

直到苇名一心投靠大秦,丰臣秀吉等人才追悔莫及,因为他们错过的不只是一员大将,还有大量底层百姓的民心。

像苇名一心、前田庆次、岛津岁久,岛津忠恒这类,真心投降大秦的嬴州本土人士,其实也并不在少数,只是奈何人员成分太杂,难以分辨其中的忠奸,所以多数人都还在考察期。

反观王莽,他就没有大秦那么多顾虑了,只要是从嬴州来的人,无论是谁投靠他都敢收,而他这次会选择出兵九州,除了是被金清所逼迫,以扩大疆域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招揽嬴州的人才。

王莽深知打仗所拼的就是人才,可三韩半岛哪怕已经完成一统,也没有足够多的人才供他驱使,反而是一海之隔的嬴州,人才密度丝毫不逊于中原。

其实这也很正常,东瀛数千年积攒的人才,却在同一时期,集中出现在一座岛上,那人才密度能不高吗?

不过嬴州的人才数量虽多,但质量方面就要差得多了,绝大多数属性都在50~80之间,能上90的就已经是顶级人才了,而破百的更是凤毛麟角,就更别说是黄金级的大才。

不过王莽也没有挑剔的资格,他本来也没有其他选择,有倭人用总比没有要强吧?

既然注定无法在质量上取胜,那王莽也只能在数量上弯道超车了。

听完渊盖苏文的讲述后,王莽强忍着心中愤怒,问道:“这么说来的话,你是因为遇到了苇名一心,伤上加伤,才会在人吉城之败后又败了一阵?”

王莽穿越前虽做足了准备,但对于苇名一心,不怎么玩游戏的他是真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只是认为这是个被埋没的本土人物,心中也并没有多少忌惮。

“额,那倒不是……”

渊盖苏文露出尴尬之色,犹豫了一番后,还是如实交代了人吉城之败后,他所经历的又一场惨败。

简而言之,就是带伤的渊盖苏文和虽败给了苇名一心,但也成为掩护败军撤退,可战后他却自作聪明的想到了一个诱敌之计,想要力挽狂澜。

渊盖苏文故意对外选宣称。自己因之前的大战受了重伤,而军心也因此动荡不堪的消息,想要示敌以弱从而引诱秦军前来袭,而他则联合倭将柴田胜家设下埋伏。

没错,就是那个在征倭大战中,被吴起一把大火,连带着浦元城和十万大军,一起葬送的在织田家主将柴田胜家。

哪怕是吴起都以为柴田胜家死了,但其实那把火其实并没烧死柴田胜家,他事先察觉到了不对劲,但已无法阻止秦军的火攻,只能带着少量心腹从暗道逃离浦元城,这才避免了被烧死的命运。

至于逃出生天后的柴田胜家,为何不去投靠丰臣秀吉?反而舍近求远的追随了王莽?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两人有着很深的过节。

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这两人原史中就是死敌,柴田胜家更是在贱岳之战战败后,宁愿点燃炸药而自杀都不愿意归顺丰臣秀吉。

这一世的两人的过节依旧不小,但真正让柴田胜家选择王莽的原因,还是东瀛亡国后丰臣秀吉面对汉人的态度太软弱了,让他看不到复国的希望,所以才会舍近求远的选择王莽。

柴田胜家可不是一个人投靠的王莽,而得知他投靠了王莽后,一些同样不满丰臣秀吉的人也纷纷前来投靠,比如:果心居士、百地三太夫等等,这也让柴田胜家成为了王莽麾下的倭系武将之首。

别看王莽只有三韩屁大点的地方,但随着其正式占领北九州,他麾下已经能划分为汉系、朝系、倭系,以及外族系这四大派系。

前三者自然是按照本族进行划分,而最后的外族系,则是除汉朝倭三族外的所有异族。

柴田胜家虽是倭系之首,但渊盖苏文也是朝系的扛鼎人物,他主动上门来寻求合作,柴田胜家自然不好拒绝。

柴田胜家之前没和秦政打过交道,所以并不知道秦政的厉害,而渊盖苏文的计划虽有些粗藏,但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况且就算被识破了,有他在起码不会战败。

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柴田胜家,决定配合渊盖苏文实施诱敌之计,却不想不但没能算计到秦政,反而还被秦政给反伏击了,而且伤亡比之前的一战还大,伤亡达到了近八千众。

渊盖苏文先是中了秦政的反间计,后又中了连环计,这让王莽气的说都不出话来了。

要知道自进军和占领北九州以来,王莽军总伤亡都不到一千,而渊盖苏文连续的两场大败,却让他损失了足足一万一千大军。

朝鲜国总兵力也不过十六万,一下子损失了十六分之一,这又岂能让王莽不心疼,同时也对秦政的忌惮达到顶点,甚至达到了仅次于嬴昊的级别了。

一开始王莽是没把秦政放在眼里的,觉得对方也就是个能力尚可,只是出身却极好的世家子,可是在了解秦政的具体经历之后,他才发现秦政此人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

嬴温养子,十八岁从军,鲜有败绩,其功绩不能说顶尖,却也绝对不算差了,但最关键的还他的政绩。

秦政先后担任过荆州、雍州,以及嬴州,足足三个州的刺史,在他的任期间这三个州也都各有各的问题,可他不但都解决了,而且每个州都治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雍州和嬴州。

秦政任雍州刺史期间,李唐可还没有被灭国呢,而李世民更是大小动作不断,可偏偏秦政却能见招拆招硬抗了下来。

至于嬴州刺史之位就更是个烫手的山芋了,毕竟嬴州的势力之多,局势之复杂,哪怕是王莽都没有百分百的信心能应付得来,但偏偏秦政却应对的如鱼得水。

这样的政治应对能力,找遍全史也没有几个,所以哪怕是王莽也不得不怀疑秦政的身份了。

难道秦政真的是秦始皇的同位体?王莽心中暗道。

之前王莽从没把秦政当做始皇帝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名叫政的人虽不算多,但也并不是没有;

二是这个时代的土着之中,也确实有不少被埋没的人才,比如:苇名一心等等;

三是他不觉得秦始皇这种人物会屈居任何人下。

这三个原因中尤其以第三点为最,但这其实是王莽的固有思维在作祟,他打心眼里就不觉得秦始皇会屈居任何人下,所以自然就不会往这方面不去想。

但实际上王莽只需往这方面想一想就会知道,嬴政之所以能成为始皇帝,最大一条还是因为他是庄襄王的嫡长子,没了这层身份的话,任凭嬴政的个人能力再强,他也不可能成为秦始皇。

秦政就是失去继承权的嬴政,这一世他的父亲不是庄襄王,而是嬴温的弟弟,而他虽是嬴温的养子,但嬴温有自己的儿子,嬴昊也有自己的儿子,所以秦政在法统上就不具备任何继承的资格。

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残酷,没有法统上的支持,哪怕是秦始皇,也只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当个臣子。

在意识到了秦政有可能是秦始皇后,王莽就知道九州恐怕没那么好打了,哪怕秦政现在手下并没有什么强将,他也要拿出全力来认真应对了,毕竟秦始皇值得这样的待遇。

王莽很期待,若是能在接下的打战中,他击败甚至斩杀秦政的话,不知道嬴昊的表情会不会很难看呢。

一念至此,王莽当即将召集麾下众文武,共同商议一下对付秦政的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