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61章 哪个胡佛?(5k)

科技入侵现代 第161章 哪个胡佛?(5k)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8 12:44: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61章哪个胡佛?(5k)

「面具人呢?」

「比尔先生,你好,我是负责总统遇刺调查事件的警察,你可以叫我皮特。」

比尔感觉到自己的小腹还在隐隐作痛,「面具人呢?」

皮特一脸懵逼,「什麽面具人?」

「就是教科书仓库大楼里的面具人呢?」比尔声音低沉但很焦急。

皮特还是没懂什麽意思:「从始至终就没有过面具人。」

比尔说:「不可能!我看到了枪声传来的教科书仓库大楼高层有一个面具人!」

骤然用力之下,比尔脸色变得苍白。

皮特温柔安慰道:「比尔,你先冷静一下,你看看报纸。」

随即皮特起身,到外面拿了好几份不同的报纸进来。

有纽约时报丶华盛顿邮报等全国性报纸。

这些报纸上清一色都在报导甘乃迪之死。

包括嫌疑人奥斯瓦尔德,对方在刺杀约四十分钟之后就在达拉斯一处剧院被捕了。

「甘乃迪总统被枪杀,林登·詹森宣誓就职」

配图是甘乃迪在达拉斯的车队照片,杰奎琳·甘乃迪身穿染血的粉色外套站在一旁,以及詹森在空军一号上宣誓的标志性照片。

纽约时报更是发表了社论:「为什麽阿美莉卡哭泣」

「华盛顿,11月22日

今晚,阿美莉卡不仅为逝去的年轻总统哭泣,也为自身哭泣。悲痛是普遍的,因为不知为何,国家中最坏的一面压倒了最好的一面。指责不仅针对刺客,因为国家本身的一些疯狂和暴力的倾向,摧毁了法律和秩序的最高象徵。

众议院议长约翰·麦科马克,现年71岁,根据我们政治的特殊性,他是副总统之后的继承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这种国家沮丧和自我批评:

『这是对国家和自由世界的可怕打击。这是和平事业的可怕打击。这是所有相信阿美莉卡人民和这个国家未来的我们的一次可怕打击。』

总统之死的讽刺在于,他短暂的行政生涯几乎完全致力于遏制美国性格中这种暴力的倾向」

比尔在看完之后,内心也产生了一丝悲痛,把报纸盖在头上,随后把报纸掀起,认真说道:「当时除了奥斯瓦尔德之外,还有一个面具人也在楼上。」

随后他详细讲了一下从见到面具人,到甘乃迪遇刺的全过程。

「这点你们可以去找邦妮·雷·威廉士,她是教科书仓库大楼的管理员,她也经历了和我差不多的事情。

我怀疑是她把钥匙卖给了面具人,也有可能卖给了奥斯瓦尔德。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强烈要求调查邦妮·雷·威廉士!」

比尔冷静下来之后悲愤道。

「好的,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调查邦妮·雷·威廉士,和你所说的面具人。」皮特点了点头,内心对于比尔的言论半信半疑。

「皮特先生,你一定要相信我,真的有面具人的存在。」比尔说。

皮特问:「你刚才提到了,面具人拿的是相机而不是枪对吧?」

比尔点头道:「没错。」

皮特说:「因为是相机,说明对方不是凶手,所以我们的动力可能没有那麽足。」

比尔说:「不,我的直觉告诉我,面具人是关键人物,你们如果不调查他,你们会错过什麽的。」

甘乃迪遇刺两天后,奥斯瓦尔德因涉嫌刺杀甘乃迪总统被捕,于11月22日下午被拘押在达拉斯警察局。

11月24日,警方计划将奥斯瓦尔德转移到更安全的达拉斯县监狱。

转移过程通过警察局地下室的停车场进行,媒体和公众获准在现场观看。

在转移时,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从人群中冲出,用一把.38口径左轮手枪近距离射击奥斯瓦尔德的腹部。

枪击发生在电视直播中,数百万观众目睹了这一震撼场景。奥斯瓦尔德当场倒地,立即被送往帕克兰纪念医院,甘乃迪遇刺后被送往的同一家医院。

他于上午11:07被宣布死亡。

杰克·鲁比被捕。

事后鲁比被控一级谋杀,审判于1964年在达拉斯举行。

为鲁比辩护的律师主张他因精神病性癫痫而暂时丧失理智,试图减轻罪责。

陪审团认定鲁比有罪,判处死刑。

事后法院计划推翻死刑判决,理由是审判存在程序错误。

还没来得及重审,鲁比就因肺癌去世于帕克兰纪念医院,与甘乃迪和奥斯瓦尔德死亡的同一家医院,终年55岁,重审未进行。

围绕着甘乃迪案件大大小小死了太多人。

关键证人死了一大堆。

伦敦,全球媒体都在吃瓜,追踪报导甘乃迪之死。

泰晤士报编辑部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打字机敲击声不绝于耳。墙上挂着世界地图和国际新闻照片,编辑们在忙碌地整理稿件。

泰晤士报自然也不例外。

约翰·黑利的办公室位于编辑部一角,办公桌上堆满了报纸丶文件和一支钢笔,书架上摆放着政治书籍和历史地图。

黑利爵士,全名约翰·黑利,此时已经是负责国际事务的主编了。(79章有提到)

弗兰克急匆匆地走进约翰·黑利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神情紧张而激动。

弗兰克说道:「爵士!你听说了吗?奥斯瓦尔德在达拉斯警察局被枪杀了!就在电视直播中,一个叫杰克·鲁比的家伙冲出来开枪,当场击中了他!」

约翰·黑利放下手中的报纸,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抬起头,语气沉重。

「是的,我刚收到消息。这件事越来越离奇了。甘乃迪遇刺已经让世界陷入混乱,现在唯一的嫌疑人又在众目睽睽下被杀,自由阵营的司法和政治信誉将面临巨大挑战。」

弗兰克问道:「爵士,你觉得这背后有阴谋吗?鲁比为什麽要这麽做?是为了灭口,还是他个人的冲动?」

约翰·黑利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外面的伦敦街景,双手背在身后,语气深沉:

「不管背后到底有没有阴谋,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阴谋论一定会满天飞。

鲁比的黑帮背景和与警方的关系确实可疑,但我们不能妄下结论。

作为记者,我们得保持冷静,依靠事实说话。真相可能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得多。」

弗兰克:「可奥斯瓦尔德一死,刺杀案的真相恐怕永远解不开了。这对我们的报导来说是个难题,我们该怎麽写?」

约翰·黑利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弗兰克,缓缓走回办公桌前。

约翰·黑利说道:「我们的任务是呈现事实,并分析其深远影响。甘乃迪之死不仅是阿美莉卡的悲剧,也是全球政治的转折点。

冷战局势丶民权运动丶百越的局势,这些都可能因他的死而改变。我们要从国际视角切入,告诉读者这件事对世界意味着什麽。」

弗兰克:「我懂了。但公众对阴谋论很感兴趣,我们要不要稍微提一下这些猜测?」

约翰·黑利摇了摇头,语气严肃,拿起桌上的钢笔轻轻敲了敲桌面:「可以提到公众的疑问,但必须强调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过度炒作阴谋论会误导读者,损害我们的公信力。社论里应该呼吁理性,敦促阿美莉卡方面公开透明地调查。」

弗兰克:「有道理。或许我们还可以写写甘乃迪的遗产,以及詹森接手后会面临的挑战?」

约翰·黑利点了点头,坐回椅子上,神情稍显缓和。

「对,这是个好角度。甘乃迪的理想主义和冷战策略会在詹森手中如何延续?民权法案能不能通过?百越局势会怎麽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主题。」

弗兰克:「那我这就去准备初稿。爵士,你还有什麽建议吗?

约翰·黑利沉思片刻,语气温和但带着一丝坚定:「记住,弗兰克,我们的读者需要的是洞见,而不仅仅是新闻。别被表面的混乱牵着走,要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甘乃迪之死是历史的节点,我们的报导也该有这样的分量。」

不过第二天平衡就被打破了。

「爵士,约翰·弗里曼少校求见。」弗兰克敲了敲门,获得同意后走进黑利爵士的办公室说道。

黑利把注意力从弗兰克写的稿子上挪开,抬头瞥了弗兰克一眼:「让他进来,顺便倒两杯红茶进来,用立顿吧。」

「好的,爵士。」还没等弗兰克出去,黑利就补充道:「算了还是Twinings吧。」

立顿属于亲民的中档红茶,而Twinings则是高端茶叶品牌,主要提供印度大吉岭和锡兰红茶。

弗里曼少校走进办公室之后,黑利能够明显看出他脸上的慌张。

这种慌张不是靠强装镇定能够掩盖住的。

「怎麽了,难不成你知道谁杀了甘乃迪?」黑利调侃道。

弗里曼少校咽了咽口水,摇了摇头,示意待会再聊。

等弗兰克把茶水端进来之后,他第一时间起身,把门关上,然后反覆检查了黑利爵士的办公室,确认没有任何不知用途装置后,他才深呼了一口气,然后低声道:

「还真是。」

这下黑利也被吓到了。

甘乃迪遇刺,关联方接二连三死亡,消息被英格兰BBC王牌节目面对面的主持人先知道。

今天不是愚人节。

而且军人出身的弗里曼不喜欢开玩笑。

节目上可能还会灵机一动,玩一玩俗套的英式幽默,但私下弗里曼少校无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

「谁干的?」黑利爵士问。

弗里曼低声说:「人是奥斯瓦尔德杀的。」

黑利悬着的心一下就掉下去了,这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吗?

奥斯瓦尔德当天就被抓了。

弗里曼接了一句又把他悬着的心给吊起来了:「奥斯瓦尔德是胡佛指使的。」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消息。

因为胡佛可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不管哪个胡佛。

「约翰·埃德加·胡佛还是赫伯特·胡佛?」黑利爵士的声音开始颤抖。

他甚至有点后悔。

后悔今天为什麽要放弗里曼少校进自己的办公室。

「不知道,因为在录音里奥斯瓦尔德只提到了胡佛。」弗里曼说道。

黑利震惊:「录音!录音是什麽鬼?」

弗里曼少校抓了抓自己的头发,然后叹气道:「没错。

我收到了一份署名为V的信封,里面是一份录音文件和一封信。

他说这份录音当时他在德克萨斯教科书仓库大楼六楼,没错就是奥斯瓦尔德射击的房间里安装了录音设备,录下的录音带。

录音文件很多,就只有:

『这下我能向胡佛交差了吧,砰!』」

黑利爵士脸上前所未有的凝重。

「不对,这里面有太多疑点了。

刺杀是前天发生的。

这才两天,录音文件怎麽到你这的?

除非对方拿到之后第一时间坐飞机从纽约来伦敦。

其次,到底是哪个胡佛?

如果是赫伯特还好,毕竟他已经快九十岁了,如果是约翰·埃德加·胡佛,那可就麻烦大了。

不但会引起阿美莉卡内部的剧烈动荡,我们两个的生命都有可能有危险。」

赫伯特属于历史人物,此时已经快九十岁高龄了,作为前总统,前胡佛委员会主任,过去固然威名赫赫,权柄巨大。

但最少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年迈到,每次参加象党的全国大会,都被怀疑是最后一次,结果他硬是活到了1964年的象党全国大会。

「赫伯特·胡佛不太可能,他对甘乃迪意见再大,他也不可能会干出这种事啊。

他这个年纪,就等着历史给他一个定论,怎麽可能还会找人来刺杀甘乃迪呢,这未免太荒谬了。

而且我从未听说过赫伯特·胡佛和甘乃迪有矛盾。」黑利爵士想了想摇头道。

没错,此时赫伯特·胡佛专注于写作,尽可能把自己在华盛顿这麽多年的见闻和功绩记录下来,为自己留下一个比较好的身后名。

弗里曼少校和黑利爵士对视了一眼后,异口同声道:「那就是约翰·埃德加·胡佛?

真是个糟糕的消息。」

这位胡佛是现在的大人物。

大到什麽程度。

大到从1924年开始担任*BI的局长。

那时候BI还不叫BI呢。

也就是说,他在这个位置上足足呆了有快四十年之久。

很难想像,一个人在东厂这位置上干了四十年有多恐怖。

白人人历史上没有东厂这种玩意,但他们同样能意识到这样的持续如此多年的权力带来的巨大威力。

「狗屎!」弗里曼愤愤不平道,「为什麽要把这样的两难选择题丢给我。」

黑利爵士提醒道:「你把我也给拉进来了。」

黑利爵士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不对,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凭什麽认为这段录音是真的呢?」

弗里曼语气低沉,表情惶恐:「因为这封信是直接出现在我办公里办公桌上的。

我办公室的门钥匙只有我有。

一份在我身上随身携带,备用钥匙我也没有放在BBC,而是放在家里。

我今天早上走进办公室之后,就看见了这封信。

我在看完内容之后,立刻确认了办公室的门锁完好无损。

然后回家听了录音带之后,又再次确认了两把钥匙都没有被人动过。

一把一直在我的身上,另外一把一直在我家中。

而我的办公室窗户外也没有攀爬痕迹。

也就是说我的办公室在密室的状态下,被人放了一封信。

而且不是丢到办公室的地上,是稳稳的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还用桌上的墨水瓶压住了。

这说明V是走进来的,甚至有可能他还在沙发上坐了会。」

林燃确实是大大方方走进来的,不过没在沙发上坐。

只是把信和录音带放下之后就离开了。

他走的时候还庆幸,还好之前来BBC做了一次专访。

「正是因为它出现的方式,会让我偏向于认为这封信是真的。

这麽说吧,甘乃迪的死,到奥斯瓦尔德的死,这中间有多少蹊跷。

这种蹊跷在爆料上继续蔓延不是很正常?

信的出现,很符合整个事件的风格。」

黑利爵士听后,说:「带我去你办公室看看,也许在你的办公室,我们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好。」

很明显,没有任何新的发现。

门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在这里,黑利爵士听过录音之后说:

「这里有太多未知的疑点了。

V是谁,他怎麽知道奥斯瓦尔德会在仓库大楼的六楼开枪?录音设备又是怎麽放进去的。

他和胡佛什麽关系,和奥斯瓦尔德又是什麽关系?」

BBC大楼弗里曼的办公室里,弗里曼少校和黑利爵士陷入了巨大的疑惑,这疑惑就像是11月伦敦的雾气一样散不开。

而且想的越多,疑惑也就越多。

「我们现在首先要确定的是,录音带要不要报导?」弗里曼少校说。

「当然得报导,我们是新闻工作者。」黑利爵士理所当然道。

弗里曼少校有些迟疑:「可是这会得罪胡佛。」

黑利爵士说:「我们这是在伦敦,在伦敦恐怕得罪KGB要比得罪BI更可怕一些。

再说,V未必就只给我们提供了这份录音带。

我们不报导,其他媒体也会报导。

比如东德的真理报,他们可能都已经在写明天的头条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