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62章你也是知情的(5k)
甘乃迪去世的当天,林登·詹森在其宣布死亡后的1小时38分在空军一号上宣誓就职,成为新的总统。
宣誓由德克萨斯州法官休斯主持。
詹森坚持要在飞机上,也就是返回华盛顿前宣誓。
从甘乃迪去世到11月25日甘乃迪国葬在华盛顿举行,全美几乎陷入了停摆。
学校停课,华尔街股市暂停交易,联邦雇员们虽然没有放假,但工作状态和放假没区别。
没人有心思上班。
无论喜欢或者讨厌甘乃迪,又或者无感,大家都对他的死,以及后续奥斯瓦尔德当众被枪杀这一系列的事情感到无比震惊。
很明显,甘乃迪死还能说是意外,奥斯瓦尔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枪杀,想不阴谋论才怪呢。
像阿美莉卡有没有登月,这是经久不衰的阴谋论话题。
包括光明会丶共济会丶蜥蜴人之类的阴谋论在阿美莉卡层出不穷。
能传到简中网际网路来,都是在阿美莉卡已经流传甚广的阴谋论了。
包括登月是骗局,是好莱坞摄影棚登月,这也是阿美莉卡人自己先提出的。
为什麽阿美莉卡会有这麽多阴谋论?
就是因为类似事情太多,看似媒体可以随便报导,实际上民众压根不相信媒体报导的是真相。
从林肯之死到甘乃迪之死,坊间都对官方所说的真相充满了质疑。
不过这回不用担心,教授会为你们带来真相。
联邦雇员们还得上班,林燃作为白宫高级官僚,早早就回到了华盛顿。
「真是糟糕。」珍妮姣好的面容带有悲戚之色,「这是在破坏国家的秩序。」
林燃抚摸着对方的金发,「我早就知道了,没错我早就知道甘乃迪会被杀。
只是没想到他们这麽大胆,不但当众刺杀总统先生,还在电视直播中把奥斯瓦尔德也给杀了。」
珍妮震惊:「教授,你知道?」
林燃点头:「没错,9月份的时候,约翰·摩根来找我,他告诉了我很多人想让甘乃迪死,他们达成了一致,所以甘乃迪很快会死。
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当时摩根是这麽说的。」
珍妮若有所思,「约翰·摩根那家伙会知道倒是不奇怪。
可教授,你为什麽不提醒总统先生呢?」
林燃长叹一声,「我最后一次去白宫,甘乃迪问我要怎麽才能成为罗斯福,他这话一出,我就不敢再提醒他了。
我甚至觉得他有这样的想法,过去四年也在朝这个方向尝试,白宫也未必是绝对安全的。」
珍妮听完后点头道:「没错,你一旦告诉他,他也保不住自己的命,你还有可能受到牵连。
他虽然想做罗斯福,但他做不了罗斯福。
他们这样的行为对联邦是巨大的破坏。
秩序的破坏只需要一瞬间,但秩序的重建也许永远都无法完成。」
珍妮作为阿美莉卡老牌家族的核心成员,还是专门做政治新闻,之前在日内瓦现在在华盛顿,政治敏感度无疑。
她几乎一眼就洞察出了这件事的本质。
国家的秩序被彻底破坏了。
如果说甘乃迪之死是类似林肯之死的一次冲击,那麽后续奥斯瓦尔德的死,就是阿美莉卡上层彻底无视了秩序的存在,也是阿美莉卡后续乱象的根基。
国家已经无法拒绝少部分利益团体的裹挟。
以百越为例,林登·詹森压根不想亲自下场。
他的首要目标是推进他的伟大社会计划,主要目标是经济繁荣和消除种族不平等的现象。
他在俄亥俄大学的演讲中表示:「.我们将共同建设一个『伟大社会』,依靠大家的勇气丶同情心和追求,共同建设一个社会,在这里没有儿童会挨饿,没有少年会失学」
包括私下对顾问说的也是:「我不想卷入这场战争,但我们似乎别无选择。」
甘乃迪死之后,联邦在百越的亲自下场已经无法避免。
林登·詹森压根不敢反抗军工复合体和史密斯专员们了。
未来总统们也不想着反抗了,既然反抗不了,不如一起享受。
总统也开始当史密斯专员了。
什麽国会山股神这种都是常规操作,白宫股神也冒出来了。
从总统就是史密斯专员,大家一起配合军工复合体丶金融怪兽把联邦掏空。
美债越堆越高,富人们越来越富,福利体系基本为零。
一切源于甘乃迪之死。
所以说这是堪比土木堡之变的转折。
固然大明后续还有中兴,联邦也有90年代的黄金时期,但都属于落日馀晖,帝国挽歌了。
白宫高官们的吊唁要比民众们更早。
灵柩运到白宫的时候,高官们就在白宫的东厅进行了吊唁。
东厅内光线昏暗,仅靠烛光和少量灯光照明,灵柩周围摆放白色玫瑰和百合,空气中弥漫花香。
「夫人,节哀。」林燃是白天到的,他在安全顾问邦迪后面入场,和珍妮一起,身穿黑色礼服,戴着象徵纪念的白花。
「教授,多谢。」杰奎琳和林燃握手后,没有多说什麽,神情悲伤而镇定。
罗伯特·甘乃迪站在一旁,眼神颇为空洞。
「白宫航天事务特别助理伦道夫·林携带女伴珍妮·赫斯特到场吊唁」CBS和NBC几乎全程直播高官们的吊唁。
解说员同时以低沉语气进行介绍。
这个过程表情最悲痛的是甘乃迪的核心成员们,也就是爱尔兰帮的成员,幕僚长肯尼思·奥唐奈丶特别助理戴维·鲍尔斯等等。
其次是麦克纳马拉,他一个象党成员能到驴党内阁当国防部长,完全仰仗和甘乃迪的私人关系,深受对方信任。
麦克纳马拉在此期间多次难掩悲痛,泪流满面,难以自控。
「教授。」在白宫东厅,麦克纳马拉抱着林燃语气哽咽,泪水止不住流下来,「总统先生是个好人,我要帮他报仇!」
林燃拍了拍他的背,旁边的珍妮则是一脸嫌弃的瞥了麦克纳马拉一眼。
11月24日,甘乃迪的灵柩被运至国会大厦圆形大厅,供公众瞻仰。
灵柩上覆盖着星条旗,放置在1865年林肯总统国葬使用的灵柩台上。
大厅内光线柔和,巨大的圆形穹顶下,灵柩周围环绕着卫兵,整个气氛显得无比庄严肃穆。
而墙壁上的历史壁画与哀悼氛围形成对比。
从11月24日下午到11月25日上午,约25万民众排队进入国会大厦,队伍绵延数英里,民众在寒冷的华盛顿冬夜中等待着前往吊唁,以表达敬意。
杰奎琳·甘乃迪身着黑色丧服,蒙着黑色面纱。
罗伯特·甘乃迪面容憔悴,深深沉浸在失去哥哥的悲痛中。
排队的民众神情肃穆,许多人泪流满面,尤其是女性和年轻人,他们视甘乃迪为希望的象徵。
大家都在低声祈祷,气氛安静而沉重。
灵柩旁摆放着来自政府丶盟国和民众的花圈,白色玫瑰和百合的香气弥漫在国会大厦。
比尔还在医院调养,他全程观看了甘乃迪去世的直播。
送葬游行从国会大厦到圣马修大教堂,灵柩由六匹灰马牵引着从国会大厦运往圣马修大教堂。
街道两旁挤满了超过100万名民众,沉默地注视着队伍。
华盛顿的天空阴沉,11月的寒风吹过,国旗低垂,街道上铺满了哀悼的花束。
灵车的节奏由军鼓缓慢敲击,鼓声低沉单调。
灵车后方跟着一匹无鞍黑马,马镫倒挂,象徵领袖的逝去。
安静的看完直播,比尔内心深感悲痛。
不是所有南方州的民众都不喜欢甘乃迪。
因为甘乃迪要通过民权法案,南方州遗留下来的传统,天然反对甘乃迪支持种族融合的立场。
比尔就是例外。
作为达拉斯县庞大行政机构的书记员,他很清楚联邦需要改变。
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冷战的胜利,更是为了阿美莉卡民众的福祉,它也需要改变。
而好不容易想有所作为的总统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枪杀了。
以及后续奥斯瓦尔德的被直播斩首,更是让这个国家的有识之士们都深感不安和悲痛。
正当比尔陷入到这种情绪的时候,病房的门没有敲就打开了。
比尔还以为是护士来了。
毕竟这个点,会来的也就上药的护士,医生们都已经休息了。
可护士来会敲门,而且脚步声也不对。
这位的脚步声明显更加沉重。
他把目光挪到门口:「警长先生,你怎麽来了?」
来的正是皮特。
「警长先生,是邦妮承认了吗?是有面具人没错吧。」比尔连忙问道。
面具人就像是一个谜团,越是抓不住线索,比尔就越会去想,它仿佛是一个深渊,不断的把他的思绪往里面拽。
「比尔先生,你之前有提到过面具人说自己是V没错吧?」皮特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比尔点了点头:「没错。」
「你确定吗?」皮特问。
比尔认真道:「我确定,我对那晚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
他就说自己是V,让我称呼他为V先生。」
皮特想了想:「比尔先生,你再仔细把你从见到V开始,一直到他离开的始末讲清楚。」
比尔问道:「警长先生,是不是有了什麽新的发现?
我就说邦妮肯定有问题。」
皮特摇了摇头:「不,邦妮和你的经历类似。
也只是带V进仓库大楼转了一圈之后,对方就离开了。
不过糟糕的是,BBC前不久的特别节目播出了一段录音。
录音的内容很糟糕。
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太糟糕了。
BBC声称这段录音来自神秘人V。
录音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说自己是受到胡佛指示。」
「哪个胡佛?」比尔内心开始慢慢往嗓子眼爬,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开始兴奋起来。
「不知道。」皮特摇头道,「我相信明天晚上你就能在报纸上看到关于这件事的报导了。
这让我联想到了V,V既然又去过仓库大楼,又去过县记录大楼。
如果录音是真的,那麽给BBC录音的V就是你们曾经见过的V。
而他找你们去参观,和你们所说的一样,找东西没错。
不过他要找的不是实物,而是奥斯瓦尔德可能的射击位置。
也许是靠狙击手的直觉,他可能是一位前狙击手,也可能是靠他知道的内幕消息。
他可能知道奥斯瓦尔德会提前留下记号。
总之,很显然,他找到了。
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信息。
我想V很可能知道些什麽,这对寻找甘乃迪总统之死的真相将会很有帮助。」
比尔又把同样的内容复述了一遍。
和皮特猜测的一样,BBC晚上的特别报导很快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奥斯瓦尔德没死,大家可能还不会信。
但奥斯瓦尔德直播被击杀,这让胡佛的可疑程度直线上升。
全球民众都觉得,胡佛有非常重大的嫌疑。
期间这段录音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
阿美莉卡报纸和电视记者都跑去采访认识奥斯瓦尔德的人。
包括朋友丶家人之流。
大家纷纷表示,这声音就是奥斯瓦尔德。
尽管声音经过了录音会有失真现象,但大家还是一下就能听出这就是奥斯瓦尔德的声音。
此时林燃还在华盛顿。
他的假期甚至有可能一直持续到圣诞。
林燃平时就在家写数学论文,处理一些来自NASA的信件,而珍妮和往常一样定期去白宫开会,去纽约时报在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地点上班。
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林燃在华盛顿这段时间,她都是居家办公。
「真是糟糕。」珍妮嘴上叼着三明治,手里拿着最新的纽约时报,吐槽道。
坐在她对面的林燃则低头在纸上写着数学符号,头也不抬道:「为什麽人们都相信那段录音是真的呢?
白宫不是出来辟谣了吗?」
「不,教授,你不懂,白宫是辟谣了。
但是按照阿美莉卡的传统,和阿美莉卡人天然对政府的怀疑,越是辟谣,越会让他们相信那段录音是真的。
而且胡佛本身就很容易让人怀疑。
他和甘乃迪本来就有着非常直接的矛盾,尽管没有在明面上,但华盛顿没人不知道。
甘乃迪考虑过要换掉胡佛,他也想过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控制。
而胡佛在bi呆了四十年之久,又怎麽可能这麽轻易被换掉。
罗伯特·甘乃迪和胡佛也有着直接的矛盾。
这些都是华盛顿公开的秘密。
你不知道的是,昨天晚上BBC的报导传到国内之后,有人在白宫的总统办公室听到里面传来罗伯特·甘乃迪的声音:就是胡佛乾的。
总之这件事把胡佛牵扯进来了,而且嫌疑人是奥斯瓦尔德这件事是胡佛确定的。
我们报社内部都有大量的记者在听完BBC的录音后,认为有可能是胡佛为了掩盖真相,所以故意这麽做。
包括后续奥斯瓦尔德被杀,也是胡佛的操作。
总之这很糟糕,胡佛是华盛顿真正的大人物,他手里有太多的秘密。
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克里姆林宫估计要高兴坏了。」
林燃听到这里抬起头来:「他们应该感到糟糕,因为甘乃迪换了,下一个总统对他们只会更加强硬。」
珍妮说:「每个总统都会对苏俄强硬,无非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但这次甘乃迪总统的死,是对联邦底层运转逻辑的摧毁。
底层民众和掌握资源的人,他们虽然都在阿美莉卡,都是阿美莉卡公民,但他们再也无法捏合成一个团体了。
虽然过去也不是,但从罗斯福之后,到今天,大家其实是有阿美莉卡人这样的概念,但这样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了。
联邦靠选票解决问题的共识被摧毁了。
联邦除了自由,其他的道德制高点都将所剩无几。」
白宫,林登·詹森已经完成了宣誓就职。
胡佛亲临白宫,给林登·詹森施压。
「总统先生,现在的传闻对我很不利。」胡佛说。
林登·詹森挑了挑眉:「哦,是吗?」
不止甘乃迪想要把胡佛干掉,林登·詹森也想。
但凡是坐到总统位置上之后,就没人不想干掉胡佛的。
他只要继续在那位置上一天,就是对白宫的巨大威胁,白宫的权力就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种谣言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是对自由阵营的一种打击。
白宫得宣传这是苏俄方面的谣言,是他们刻意制造的新闻。
另外你得向唐宁街10号施压,让他们管一管自己国内的媒体,不能什麽新闻都报导。
像录音这样没头没尾的新闻,怎麽能就这样报导出来!
这是对我的污蔑!」
胡佛很愤怒。
因为他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那个录音他也听了,bi内部也分析过,大概率就是奥斯瓦尔德的录音,但他们不能承认。
承认的话不就完了吗。
林登·詹森不置可否:「我会去问问白宫新闻秘书,我们会讨论一个解决方案的。」
林登·詹森想的就是拖,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把胡佛干掉。
胡佛面色狰狞:「总统先生,别忘了甘乃迪遇刺你也是知情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