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376章 格外充实的月球之旅

科技入侵现代 第376章 格外充实的月球之旅

簡繁轉換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29 03:46:33 来源:源1

在雷君的视角里,今天是抵达月球的第一天,整个安排已经够丰富了,又是着陆,又是长途奔袭,中间还完成了核裂变发电站的并网发电。

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颇有贡献,不应该等明天再开始工作吗?

怎么休息一下又要开始干活了?

我这是来旅游,还是星际打工啊,雷君内心开始犯嘀咕了。

“雷总,月球的昼夜不像地球,一个月球日差不多相当于29.5个地球日。

所以没办法让你在月球上按照地球作息去休息。

一般来说,像之前尼尔和巴兹,也就是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60年代登月的时候,他们一天最多也就能睡个两三个小时,然后就会醒。

因为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韦旭航因为来了很多次,他最长能睡十个小时,这已经创造了人类在月球持续睡眠时长的记录。

现在你先来,我也是第二次来,从过去积累的经验来看,我们第一次睡眠是在2个半小时。

也就是说,我们在吃完饭之后,就要集体去休息室睡觉,时间一到就要出发。

集体休息是避免被干扰,现在科技进步,不需要轮流值班,各种传感器监控参数,出现异常自然会报警。

然后我们也没有奢侈到说,可以给每个宇航员配备一个单独的房间。

总之现在要做的就是进食然后大家一起去休息,正好你可以在这个时间去把小米眼镜充电,然后吃饭的时候你要是想看一会手机,也是可以的。

这里有wifi,延迟比较严重,但发条微博配个图,还是能做到的。”

雷君眼前一亮,他从自己的行李里,准备掏出手机来一张合影。

这回小米眼镜终于能发挥作用了,小米眼镜能对准小米手机,充分的做宣传。

雷君很清楚,现在全球观众都在看,未来这个视频也会不断在各大社交平台播放,切片更是会进行病毒式传播。

这带来的长尾宣传效应会非常的好。

“来,教授,我们来一张合影,纪念一下在月球的第一天!”雷君说完后,他们在餐桌前,桌上摆着三个银色包装的一次性太空餐盒,照片把三个人的脸都拍了进去。

“我们小米手机的前置相机也是具备一定的广角能力,能一次性拍的比较完整。”雷君解释道。

在地球上的观众们看到的最后一幕,就是小米手机的画面,然后在小米手机的屏幕中,林燃、雷君和韦旭航三人微笑着挥手。

“好了,大家四个小时之后见!”雷君说完后,小米眼镜关机。

第一天的直播结束后,地球上已经是燕京时间的早上七点,大把华国民众整晚没睡地看完了全程直播。

“如何评价雷君月球之旅的第一场直播?”

“泻药,雷君在说自己一个小镇做题家有一天能够到月球上旅游这件事,说这是他的荣幸,大致意思是自己乘着华国发展的春风,才有今天。

这样的说法真的让我感慨万千,我们的登月工程是2004年1月由国家开始起步的。

当时的规划是先发射绕月卫星,然后是无人探测车实现月球的软着陆,最后是发射探测器在月球采集样本返回地球。

当时的规划是20年,对,20年不是说要载人登月,只是要从月球上完成取样返回。

最终是在2020年由嫦娥五号完成的,在风暴洋的吕姆克山附近完成着陆,提前了四年时间完成登月工程规划。

当时带着1731克月球样本回到地球的嫦娥五号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从月球带回样本,那时候燃神还在阿美莉卡。

当时大家的期望都是,我们能不能在2030年以前实现载人登月,再乐观的人也不会觉得我们能在2021年完成登月,在2022年就有月球基地,在2024年就在月球完成了核裂变发电站的并网发电。

这听上去比科幻小说还要更科幻。

虽然说技术都是成熟的,登月1969年就有人做到了,月球着陆返回、小型核裂变发电站、光伏板、无人货运飞船等等,这些技术都是已经出现很多年,不是什么多新的技术,无非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但是,这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点在于效率。

前面我提到了,我们2004年规划,2020年完成,这里又不得不把我们的老朋友印度给拉出来说一下了,他们有类似的计划,叫Chandrayaan,也就是月船的意思,这个任务是从2003年启动的,比我们还要早一年,目标也差不多,从月球带回样本。

但时至今日,他们都没有从月球上带回样本。

本来在过去,印度还能强调,我们之所以一直没有完成任务,是因为我们的目的地是月球南极,要带回月球南极的水冰,所以一直没有完成任务,目前没有国家能够在月球南极完成着陆。

这也是推特上三哥们在2020年华国嫦娥五号成功后,为了证明印度赢最主要的论点,我们目标更大,所以我们晚点很正常。

这也是为什么,阿波罗科技在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陨石坑完成载人登月后,三哥们会齐刷刷破防,因为他们只是想要带回样本,而我们已经把人都送上去了。

三哥发射到月球南极的探测车大概就和一个鞋盒差不多大,然后还是单程票,去得了回不来,我们一艘接一艘的货运船在往月球南极送,现在基地都已经建起来了。

我想说的是效率,华国航天的效率比印度航天更强,起码高了50%。

但林燃主导下的阿波罗科技,效率堪称变态,一年多登月,放之前谁能想到?

我们过去航天爱好者一直都有这样的说法,说马斯克的SpaceX把航天高大上的光环给打破了,一艘接一艘的火箭爆炸,最后炸出了猎鹰九号,靠大量测试迭代,在正确的路径上,最后终究能够抵达终点。

同样,阿波罗科技的存在,打破了航天动辄以十年为时间尺度的规划,一年就够了,一年变一个样。

我感觉阿波罗科技的效率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机构的10倍,不仅仅是华国航天,和NASA、SpaceX比都是如此。

这样的效率,只有林燃能做到。

然后是直播中展现的月球基地,其实如果是爱好者,或者说稍微有一点点关心月球基地进展,有看新闻的,大概都不会意外,过去韦旭航、钱飞、赵建国这些宇航员去月球的时候,都有直播过。

只是说,不是像雷总这样,用第一视角,直播的这么全面。

但他们都是有直播,包括阿波罗科技的官方账号,也会做一些3D动画来解释他们要做的事情,和他们已经做到的事情。

月球基地、无人货运飞船、月球探测车、月球太阳能板这些都不稀奇,我都看过很多次了。

这次比较稀奇的是基地内部曝光的比较全面,和之前就只是一个固定视角比起来,要完整太多,从内部装修结构上看和南极科考站类似,未来应该会进一步的扩建,甚至说月球旅馆也不是不可能。

核裂变发电站也很有看点,因为它足够小,这么小的体积,意味着华国的基地可以遍布整个月球。

现在才真正意义上可以说,月球是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外国,尤其是阿美莉卡,他们的时间窗口不多了,以阿波罗科技的进度来看,最多五年,五年你们不来,月球就没有你们的立锥之地。

最后再说回这场直播,我看网上有人抱怨,说这次既然任务这么重,这么多事情要做,干嘛还要把雷总给带上去,为什么偏偏要在这次去做什么太空旅游项目,带一个累赘上去,换任何一个宇航员,都能做的比雷总更好。

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雷总,这次直播效果不会这么好,哪怕有燃神,直播效果和观看人数也会大打折扣。

我知道有人会觉得,为什么要宣传,为什么要直播,我想说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企业形象和企业家形象都非常重要,你不能因为现在用不上就不去做这件事。

这么说,现在小米和华为都在造车,为什么OV不出来造车?是不想吗?大家逐渐意识到新能源车能够打造一整个生态,他们之所以不造,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的创始人在公共舆论场上不如雷君和余大嘴,有一个清晰可以捆绑的形象,能够让产品营销做到事半功倍。

过去OV得以起家的营销网点铺设不适用于新能源车,现在再想去构建创始人形象又显得格外困难,周红衣已经拼命做了,但也没能做到,没能让哪吒起死回生。

现在对阿波罗科技来说,这些不重要,但你如何保证在未来也依然不重要?

如果超导芯片可行,未来延伸出可以在地球使用的常温常压下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阿波罗科技开始把触角蔓延到消费电子领域,那燃神的个人形象重不重要?是否需要有一个个人形象来减少企业营销成本?

这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对燃神个人而言,他会做这个选择,原因更加简单,他一个人就能把所有的事情给搞定,所以带不带第三名宇航员上来不重要,既然不重要,那我这次带个旅客,试着做下月球旅游的试运营。

我猜测,燃神想的是,我本人亲自上来什么都能搞定,然后项目又这么丰富,好好宣传一下月球旅游。

你们看看,我这住的地方多豪华,这里的景色多特别,能看到的项目多丰富,对能消费得起的富豪们来说,吸引力拉满。

包括雷总这个人选,不就摆明了是精挑细选出来,利用雷总自带流量帮忙宣传么?

结果整个直播过程发挥了1 1大于2的效果,我在外网的论坛,从reddit到2ch再到naver等等,我把我平时会偶尔逛逛的外网论坛都给看了遍,发现所有论坛的首页都有关于这次直播的讨论,影响力非常大。

这还不提,马斯克发了推特声称自己全程观看直播,推特上科技圈的博主有一个算一个,都对这次直播大加赞赏,大家都在讨论,从登月、月球基地、各种技术的展示、ai眼镜的直播效果等等。

这是真正意义上,华国科技进步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次秀肌肉,这也让更多国家意识到,月球基地意味着什么。”

“谢邀,人在北美南部大农村,在这村不拉几的地方,除了大学外就只有农场、采石油的设备、大量有工作的无业的红脖子、白人nerd等等,总之主打一个本土化。

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在的大学叫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这是在德州西部平原,非常偏僻和农村化,除了大学本身,几乎没什么其他吸引人的东西,周围主要是棉花农场、广阔的平地,以及随处可见的石油抽油机和石油设备,因为西德州是阿美莉卡主要的石油产区之一。

这里被很多人形容为村不拉几,同时大学里有大量工程和石油相关的白人nerd。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传统的阿美莉卡南部地区,我所在的大学,白人占比超5成,如果把西班牙裔和拉丁裔也算是白人的话,那白人比例接近8成,亚洲人非常罕见,黑人占比都只有5%,很夸张。

我身边的朋友也大多以白人nerd为主,这次的登月直播,我有一个本地的航天爱好者朋友,他在自家别墅搞了个烤肉BBQ,一边吃烤肉,一边在露天的环境下看直播。

总之很爽,这里的烤肉确实不错,肉又便宜又juice。

大家看的也很开心,因为燃神和雷总的知名度都很高,又全程骚话,尽管有语言障碍,但在翻译字幕下,还是能够看懂。

我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也得益于阿波罗科技的迅速崛起,阿波罗科技的登月让他们很关注,然后找我咨询,希望我能够给他们讲阿美莉卡媒体不会报道的,和阿波罗科技有关的新闻。

总之在他们看来我也算航天专家了,尽管我只是搬运知乎和简中社交平台上专业博主的看法。

整个过程都很愉快,一直到有一个白人,突然说一句,为什么华国每一次登月都是黄种人男性?

这句话一出,现场氛围就跟病毒传染一样,没人说话,突然一下就沉默了。

没人说话,没人吃饭,大家面面相觑,一直到有一个白人问我:怎么你们的登月全部都是黄种人男性?没有其他肤色吗?

然后我说我们登月已经把8个人送上了月球,他们全部都是黄种人男性。

他知道之后笑容都僵硬了,本来还很开心,一下就僵在那里,像是被放进了冷冻柜一样,迅速结冰,然后喃喃道:为什么我们登月是白人女性和黑人女性?为什么我们要忍受在自己的国家被歧视?

突然一下,现场都开始鬼哭狼嚎,之前喝的啤酒可能效果开始发作,然后各种F**KB**n,F**KWhiteHouse,现场一片混乱。

然后突然大家就开始GreatAgain起来,有人把大T的帽子和旗子拿出来,我当时贼想问一句,这些东西是不是madeinChina,我怕问了走不出这间别墅,还是忍住了。

最后我在走之前,派对的召开者和我闲聊,说很羡慕华国,华国能够不用被该死的LGBT影响,哪怕登月的宇航员全部都是男性,也没人会说三道四,太羡慕了,说我们国家就是因为LGBT搞太多,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只是想提供一个我的视角对这件事的观察。

我的感想是,华国越强,技术发展越快,对外部产生的影响就越直接,这些红脖子白人nerd原本可能人生一辈子都不会了解华国,但有了这次直播,他们对华国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对华国的印象是媒体塑造出来的,在知乎这个平台,我们刨去负面评价不谈,对这些红脖子而言,这里有着超过99%的主流民族,没有LGBT叙事,这是一个强硬的大国。

这里的一切,简直是保守派红脖子们梦寐以求的天堂。

但现在,在直播画面的普及下,他们意识到,原来这样的保守派天堂是可以发展出前所未有的科技,除了意识形态符合他们的审美,科技进步是如此显著。

他们会觉得,如果我们国家回归保守,不再搞LGBT那套叙事,不再追求那样的价值观,我们是不是也能重新回到正轨。

虽然德克萨斯州是传统意义上的红州,已经红了很多年,但我能感觉到很明显起风了,今年的总统大选大T极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过去的叙事逻辑在消亡,在瓦解。”

林燃回到地球刷到这篇回答后,心里对远在阿美莉卡正在拼选举的大T说:教父对你够意思吧?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帮你竞选。

雷君发微博:“这是我人生最奇妙的一次旅程,很荣幸能够和两位同行,亲自体验了小米探测车,第一天就这么刺激了,很难想后续的旅程会有多刺激,欢迎大家全程收看我的月球之旅!”

并且配了两张图,第一张是他们在月球基地的合照,第二张是小米探测车的照片。

前者的水印是小米手机,后者的水印是小米眼镜。

点赞数短短一小时就破了五百万,被认为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点赞数最高的微博。

和流量明星的微博比,这可没有任何水分。

四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地球上此时已经是上午的十一点,大家都开始上班了。

本来就没休息好,大把人昨天晚上通宵看直播了,沉浸式登月。

现在压根没心思上班。

四个小时刚过,11点零七分,雷君、小米集团、阿波罗科技这些官方直播频道就有大把观众涌入:

“开门!”

“急死我了!”

“急急急急急!”

“怎么还没开门?”

“开门!”

这些留言有在直播间,有在微博上。

中间没有主播来救场,只是小米发了条微博:

“大家稍安勿躁,精彩很快继续。”

足足等了十来分钟,直播间的画面里才出现基地的样子。

只见林燃和韦旭航都出现在画面里,已经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

“我们现在要去下一个目的地,那个目的地也是一座货运飞船,它有基于月球环境的设计3D打印工厂模块,我们需要把它给运回来。

然后完成安装和试运行。”林燃说。

雷君跟着起身,3D打印眼镜视角下的画面也开始晃动。

观众朋友们跟随雷君的镜头,完成更换舱外宇航服,然后进入到月球探测车的后车厢。

等到画面定下,然后略微晃动,在看直播的观众们知道,这是又一次出发开始了。

“雷总,睡着了吗?”林燃问:“我第一次到月球上的时候,还没有月球基地,我和巴兹压根就没有睡觉,因为我们呆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几个小时。

这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月球上睡觉,因为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缘故,真的很奇妙,就好像我稍微一用力就会飘起来。”

雷君苦笑着说道:“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睡着,我刚躺下的时候脑子里很多杂念,也没注意和地球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半梦半醒之间就感觉到休息室的灯亮了,然后耳边响起你叫我的声音。”

林燃笑了笑:“放轻松,我们要在这呆整整七天时间,这七天时间里你累了自然就会倒头就睡。”

虽然隔着宇航服的头盔,他雷君看不清楚林燃的笑容,但他总感觉其中略微带有些许狡黠。

和他们着陆时相比,此时的时间已经过去七个多小时,这个小时当然是地球的时间单位。

在月球南极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天边没有云,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上低悬,离月球的夜晚又近了一些,长长的阴影像冰刀切开的沟壑。

月球的一个自然日相当于地球的29.5个自然日,所以他们会在月球南极彻底进入夜晚前离开这里。

所以尽管看上去好像太阳快要落下,实际上还早得很。

“确认坐标,货运舱在东偏北三百四十度,距离一千一百二十米。”韦旭航在导航屏上标出一个绿点。

林燃和雷君坐在后面,他听到之后,思索片刻后在通信频道里说:“我们走北坡绕行,路面坡度小,拖拽会更稳,那玩意比核裂变发电站要更精细,容不得半点意外。”

地球上,李宜清和徐贤也在看直播,这是他们在燕大博士生涯的尾声了,即将离开校园,李宜清成功拿到了阿波罗科技的offer,徐贤则因为做出了大问题,所以打算在燕大再呆两年,做完博士后之后谋求国内的教职。

甚至说的更直接一点,他希望能去交大任教,申海好地方,交大又是top3,手握院士菲尔兹奖得主林燃,交大的数学系这几年招生顺利,青年教师招兵买马也很顺利,一直在扩张。

这意味着有很多坑位,徐贤瞄准的就是那。

最后一点校园时光,他们在寝室看直播,各自对着各自的笔记本电脑,时不时地交谈两句。

“不是,清神,这直播暴露的信息是不是有点太多了,本身沙克尔顿陨石坑这个点位就是老美找到的。

然后我们在直播过程中暴露这么多的地理信息和具体位置,他们岂不是对我们的基地、货运飞船着陆点什么的都一清二楚?

这些不要保密吗?”徐贤问道。

他觉得李宜清马上入职阿波罗科技,肯定对这些有所了解。

李宜清说:“我不知道,不过我想问题不大吧,毕竟阿美莉卡都没有在月球南极着陆,不太需要担心,他们都过不来,就算知道又能怎么样?”

徐贤发了条知乎动态,想要从自己的粉丝群体里获得解答。

月球上,他们已经来到了货运飞船前,该货运飞船停在一片平整的岩面上,舱门已经由地面远程解锁。

林燃和雷君下车,穿着宇航服动作缓慢。

“模块重一吨一百四十公斤,月面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我们还是得小心。”林燃说。

韦旭航在车内操作货舱里的自动升降台。

液压缸缓缓抬起,银色外壳的3D打印工厂模块露出主框架和四个固定支架。

林燃检查模块外部的加固带和震动缓冲器,确认锁扣完好,“好了,我们现在要把它给拉下去。”

是的,这也是在一个拖车上,货仓舱门向下延展,出现一个金属板构成的坡道,雷君和林燃抓住前面的绳子缓慢把3D打印工厂往下拽。

“牵引架就位。”林燃用无线电喊道。

韦旭航驾驶探测车倒车到升降台前,机械臂伸出,将牵引挂钩对准模块下方的连接环。

牵引重量增加,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五公里,爬坡时电机电流峰值一度飙到额定功率的九成。

林燃说:“韦旭航,注意动力系统的温度读数,如果电池温度接近45度,我们就停下来休息一会。”

韦旭航说:“明白,教授!”

他内心感慨,教授这是第一次来,对于整个月球基地本身、各类设备的运行机制、危险参数都了如指掌,不愧是教授。

45℃就是敏感的电池温度,万一电池爆炸,那他们还要走回基地把备用电池给运回来。

半小时后,他们回到基地防护区。

气闸门外,地面铺设了钢合金轨道,方便重型设备进出。

模块被缓缓推入装配车间。

车间是低压氮气环境,温度保持在15℃,以减少金属热应力变化。

韦旭航走下车,拆除运输加固带。

林燃将四个支撑腿展开,电动液压杆将模块平稳降落到基础平台上。

“定位孔对准……好,锁定。”他确认定位孔已嵌合。

随后,林燃接入主供电线缆,插头是双重密封的航空插接件。

信号线除了连接月球基地外,还能直接连到地球的控制中心。

显示屏亮起,一排自检项目依次变为绿色:冷却系统正常、打印喷头温控正常、月壤进料仓待装填。

随后他们把一车月壤倒入进料仓。

韦旭航吐槽道:“这可是上上次我来月球和钱飞两个人,劳动了整整三天的成果!”

月壤颗粒先经过真空筛分机,分离出大于2毫米的碎石,再送入高温烧结炉。

炉温升到1200度,月壤中的氧化物被部分还原,剩余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在高温下熔融成可挤出的浆料。

第一道打印命令下达,打印一块50厘米见方的六边形结构砖。

喷头沿着设定轨迹移动,每层厚度5毫米。

冷却风口吹过,防止材料在真空中急速收缩开裂。

二十分钟后,第一块月壤砖成型。

林燃蹲下,用测量尺和游标卡尺检查尺寸,误差不到0.3毫米。

“这是奇迹!”雷君说:“这是月壤打造的砖!”

弹幕更是被666疯狂刷屏。

这张直播截图,在全球的社交媒体上疯传。

“见证历史,人类历史上第一块由月壤打造的砖!”

“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人类用月球上现有的原材料打造月球基地,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Ohhhhhhh!”

“太不可思议了。”

林燃想了想,问道:“雷总,你觉得这玩意拉回地球卖,定价多少合适?”

雷君说:“这取决于成本,成本多少,你定价是成本的十倍,我觉得大家都会买单,当然前提是确定它没有辐射。

如果有辐射,那即便大家想买,也不会允许在市面上售卖。”

林燃点了点头:“有道理。”

他接过月壤砖,用穿着宇航服的手轻敲砖面,发出沉闷的回声。

“强度应该够了。”韦旭航说。

人类历史增加新的一条:2024年7月12日12:42,月球南极基地完成首次就地资源制造。

“所以这东西主要是用来作为外面,电磁轨道的骨架用。”林燃接着说道。

他鼓掌道:“好了,雷总我们现在要做下一个工作,那就是对低温环境下的芯片进行检验,检验结束后,我们在月球的主要工作就完成了。”

雷君惊讶道:“这么快吗?”

林燃说:“快吗?我觉得不是很快,另外因为这是去阴影区进行测试,所以我一个人去就好了,雷总,你回基地先稍作休息。

雷总,我知道你肯定对超导芯片感兴趣,但问题是阴影区的环境复杂,实验室也很逼仄,你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地球上的网页看直播。

把小米眼镜给我,我来负责直播。

或者等回到地球之后看回放。”

雷君点了点头,他不同意没有任何作用,在月球上只有接受的份。

不过怎么想,怎么感觉奇怪,自己千里迢迢在月球上,看月球直播,这叫怎么一回事?

数据从月球传输到地球,再从地球传输回月球,自己在月球看直播的延迟甚至比地球还要更高。

林燃从月球基地里,拿着一个银色的真空保温箱,离开了基地。

这是从地球上带来的,温度保持在地球的26度,在低温情况下,超导性会显现,它会被激活。

雷君早就猜测这个箱子里是超导芯片,结果证明了他的猜测。

“教授不会有什么意外吧?这里到阴影区域还是有一段距离。”雷君心想。

只留他一个人在月球基地休息,韦旭航负责开月球探测车把林燃送过去。

到达光暗交织的边缘后,林燃沿着韦旭航他们铺好的缆道缓缓走向陨石坑阴影区深处。

实验室并不华丽,是一个半地下钢架结构,外层覆盖了三层防微陨石冲击的涂层。

远不如月球基地那么吸引人的眼球。

照明全靠便携式冷光灯板,光束在真空中显得有些孤独。

墙上是一排低温兼容的测试柜,银白色面板上闪着绿色状态灯。

在恒温更衣室,林燃换上低温作业服,随后提着银色保温箱走进实验室。

多说一句,ai眼镜靠作业服保证稳定运行,不代表小米眼镜能在零下173度的环境下还能工作,这已经超出地球消费电子产品的要求了。

“芯片真空包装完好,过程中的运输震动不超过0.3g。”林燃一边把保温箱固定在工作台锁扣上,一边看着运输过程中的具体参数。

他先在洁净舱的缓冲间去掉最外层的运输锁,真空箱的内壁立刻冒出一层白霜,这是残余气体遇到低温瞬间凝结。

芯片被固定在一块陶瓷基板上,封装厚度不到0.5毫米,边缘用银焊封死。

林燃操作机械臂将基板送入低温测试腔。

测试腔本身温度比外界还低两度,通过多级辐射屏蔽保持极端稳定,上下波动不超过0.02℃。

第一步是电阻曲线扫描,林燃输入启动指令,腔内的精密引线逐一接触芯片的测试点。

显示屏上,阻值曲线在-183℃以下迅速跌至零,稳定在仪器噪声下限。

“零电阻确认。”林燃说,他的声音会传回地球,控制中心的工程师团队能听到,在看直播的观众们同样能听到。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地球上的华国人可不平静。

文昌控制中心,响起一阵欢呼,大家互相之间能看到各自脸上的兴奋和激动。

最重要的超导性确定了,其他就是慢慢解决的问题。

温度的变化没有影响超导性,这是最好的消息。

弹幕更是狂发6,大家只能用这样的表达来抒发内心激动的心情。

第二步是临界电流测试,林燃逐渐调高电流,从1毫安、10毫安到100毫安逐渐往上加,曲线失重都保持平直无阻。

一直当电流提升到1.2安培的时候,曲线上出现轻微波动,超导状态边缘的涡旋运动开始影响传导。

“临界电流在1.18安培。”林燃报数。

第三步叫量子干涉测试,这是演示芯片量子级灵敏度的关键步骤。

测试腔外的微型磁场发生器制造出几个皮特斯拉量级的磁脉冲。

屏幕上出现了周期性振荡的干涉条纹:清晰、对称,没有任何相位漂移。

“我们这样让他直播真的没事吗?”

“没事,除了阿美莉卡,其他国家能跑到月球去做测试?阿美莉卡去月球的话是好事啊,他们的精力消耗到航天竞赛上,总比在全球各地搞事要好吧?

再说,这充其量算是有限开源,大把的技术细节,没对外公布。”

“也对,老美要登月,他们起码得重新找到几十万的产业工人,他们要是能做到这点,制造业和国际金融,这两头最多只能要一头,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发生在燕京的对话,显示出,这次直播林燃充分和燕京方面沟通过,这不是技术泄露,这是提前预设好的一次秀肌肉行为,面向全球的一次秀肌肉。

林燃盯着屏幕,把最后的测试报告保存到本地,然后通过网络传递回地球链。

“.对前端参数偏差敏感,量产需抽检容差。”

数据打包:R-T、I-V、Ic(B)I_c(B)Ic(B)、V-Φ、噪声谱、S参数”

芯片被缓缓退出测试腔,重新封装进真空盒,外壳贴上“通过”标签。

在地球阿波罗科技的档案管理里,这将被记录为CWCD-01:沙克尔顿超导芯片原型。

林燃在月球阴影面的实验室呆了整整四个小时,完成了测试和记录的全过程。

数据传输回地球后,由地球的工作人员撰写报告。

林燃把该做的实验,逐一完成,确定了超低温超导这条路是可行的

地球上微博热搜置顶只有一条:

“超低温超导月球测试成功”

没有别的,只有这个。

点进去是百花社的社论发在微博上:

“零阻抗的飞跃——我国在月球南极完成超低温超导芯片在轨测试

燕京时间7月12日13时42分,在距地球38.4万公里的月球南极沙克尔顿陨石坑永久阴影区,我国月面科学试验站传回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完成了首块月球原位制造超低温超导芯片的全参数测试,所有关键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标志着我国在极端低温条件下的前沿材料与量子器件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在月球南极,科研人员只需构建屏蔽与控温系统,即可获得长期、稳定、低干扰的物理条件,正是这一独特优势,使月球成为超导材料、量子器件和深空探测核心电子设备的理想试验场。

‘芯片进入零阻态的转变非常干净,临界温度、临界电流密度都达到了预期上限。’文昌控制中心超导芯片的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他说,科研团队在月面搭建了真空防振平台、磁屏蔽系统和四探针精密测量链路,对芯片的电阻-温度曲线、临界电流、微波谐振特性及磁通噪声谱等指标进行了全流程测量.”

林燃回到月球基地后,雷君鼓掌恭喜道:“教授,恭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