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34 太子有一句遗言

大明假皇孙 234 太子有一句遗言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龙尾河岸边。

天晴之后,热浪滚滚。

朱棣在附近重新扎下营寨。

帐篷周边都敞开了,四面来风,但是风也湿热的。

朱棣坐在帐篷里,黑胖的身躯汗如雨下,衣服早已经被浸透了,脚下甚至蓄了一汪水。

可是他却丝毫不觉得热,反而周身冰冷。

就这样,他呆呆地坐着,思绪万千,没人敢上前打扰。

他已经知道镇抚使尤天纵带的是什么,是置宁侯于死地的证据。

他现在后悔极了,早知道是对付蓝玉他们的,昨晚一定上去打个招呼。

有自己的这些卫在,敌人甚至没机会放火。

至少火起了还能救几个人出来,不会像现在,人没了,证据也没了。

虽然还不知道父皇是什么态度,但是他已经不抱希望了,眼睁睁地看着父皇打击淮西勋贵的筹划遭遇重挫,父皇肯定已经疑心大起了。

而自己,就是首个怀疑对象。

毕竟出现的太巧了!

至于争储,朱棣有点死心了,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几乎是直接打了父皇的脸,

父皇肯定会迁怒燕王府的。

朱棣不由地苦笑了几声。争储彻底没有希望了吧?!

想到父皇锐利如刀的眼神,朱棣就连打几个寒颤。他现在宁可挥刀去和草原的蛮子对砍,也不愿意去金銮殿去面圣。

虽然自己什么也没做,可是心里就莫名地发虚。

要是道在就好了!

他肯定能给本王出谋划策,如何破除眼前的困境。

道衍!!!

想到这个永远沉静、睿智的大和尚,朱棣的心里一阵刺痛。

道行就是在江北遇到袭击,这次也是,江北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无畏皇权。

日近正午,侍卫来到帐篷前,

“王爷,锦衣卫的指挥使来了。”

“快,请进来。”朱棣急忙起身,结果眼前一阵发花,身子晃了几晃,差点摔倒在地。

“王爷!”侍卫惊呼着上前搀扶。

“快去请指挥使!”朱棣一把推开了他。

蒋?这次来,肯定带来了父皇的口谕,朱棣现在迫切想知道父皇后续的安排。

是要求自己原地待命,还是返回京城。

蒋琳进来了,躬身施礼:

“下官蒋琳拜见燕王。”

朱棣快步迎了上前,急切地问道:“蒋琳,父皇怎么说?”

“王爷,这是陛下给您的旨意。”蒋琳拿出那张纸,双手奉上。

朱棣颤抖着双手接了过去,哆哆嗦嗦打开,

上面就一个字,笔迹潦草,勉强可认:

“滚”。

朱棣如释重负,紧绷的身子放松了下来,父皇放过了自己。

他急忙冲着京城的方向一个长揖,感激的声音都变的嘶哑了,

“儿臣遵旨!”

朱棣急忙吩咐侍卫收拾行囊。

帐篷没有拆,他留给了蒋琳,这个时候只能放低姿态,希望蒋琳不要在奏疏上再牵扯自己。

朱棣客套几句,匆忙上马走了,他们要去淮水登船。

蒋琳去了案发现场。

不远就是旅舍的废墟,锦衣卫把守四周,几个仵作正在清理现场。

看着满地的黑灰,蒋琳神情阴郁,这是谁,竟然下手这么狠?!

可以轻松地将叶升钉在胡惟庸案上的证据,就成了眼前的黑灰,即将到来的铁案成了空。

叶升就这么逃过一劫,真是太幸运了!

蒋?心中十分失落,本以为能经自己的手,再次掀起一个滔天的大案子。

对于锦衣卫,有案子才有治绩,才能进一步升迁。

何况,有案子,才有油水,每次抓捕犯人,犯人的家属就成了锦衣卫的钱袋子,涉及权贵的大案子更是如此。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没了。

一场大火,将一切重归平静。

~

京城。

烈日炎炎,戈江茶楼却十分凉爽。

老钱在建造的时候,吸收了贵人凉亭的做法,大堂不仅有水幕流淌,

他还参照朱允通的建议,在内部用铜管造了一些机关,冰镇后的水在其中流通,带走了屋内的温度。

整个京城,能这么奢靡用冰的酒馆茶楼屈指可数,大部分都集中在秦淮河沿岸。

在闹市区戈江茶楼就是唯一的一家。

不少顾及名声的达官贵人,就喜欢在这里宴客会友,

朱允?就是其中之一。

他最近常约黄子澄在这里用午膳。

在东宫,他要奉行节俭,冰都不能多用。只有皇爷爷赏赐了,他才能在书房里放一些,还要给弟弟分一点。

本来自己用就紧张,再分出去,书房几乎感觉不到多少凉意。

他更喜欢茶楼的凉爽,这里没有皇宫的规矩,吃食也很精美。唯一的缺点就是东西都很贵,幸好脂粉铺子开始赚钱了,足以支撑他的花销。

茶楼清凉,朱允?现在的火气却很大,直接将一张纸推给了黄子澄,

“先生,这是谁在污蔑本王?”

黄子澄急忙拿起来,只是看了一眼就明白了,他急忙解释道,

“殿下,咱们的人可没人对邢氏女说背后站着您,都是暗示,点到为止。”

朱允?点点那张纸,

“可是现在市面上谣传,本王支持她,甚至污蔑......真是不堪入目啊!”

这是投靠他的锦衣卫千户房天化的情报,当方义递给他的时候,朱允?也是大吃一惊。

“神医”邢氏女死的离奇,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经过层层的传播,故事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从一个简单的病人疯魔求活,加进去了不少香艳的内容。

最让朱允?难受的,是他也成了其中的一个月角色。

现在市面上竟然谣传,邢氏女这种骗子之所以能骗到京城,因为背后站着朱允?殿下,

甚至还传播朱允?和邢氏女不得不说的故事,朱允?、邢氏女、王秀才这三个人感情纠葛催人泪下。

黄子澄放下纸,有些尴尬,

“殿下,这个......下官找应天府,让他们去收拾这些长舌的贱民。”

朱允?急忙制止,

“别了!你这样做,岂不是越描越黑。

“殿下说的是!”黄子澄附和道。

朱允?心中无奈,黄先生读书做学问都是一流的,但是处理这种事情远不如方孝孺。

他最后大度地一挥手,

“本王行的正,做的直,不惧流言,随他们去吧。”

其实,他之所以这么无所谓,因为房天化已经动手了,却没有找到幕后黑手,或者说他怀疑的幕后黑手。

房天化最近抓了不少人,企图查找背后的源头,但是审讯的结果都是道听途说,听谁说的都颠三倒四的,没有个准。

房天化推测,传播谣言的人已经隐藏起来了。现在去抓,只是抓一些多嘴多舌的百姓,抓的多了,反而会助推谣言的传播。不如等着让谣言自己消亡,或者在传播中以讹传讹。

黄子澄岔开了话题,低声道:

“殿下,刚才来的消息,锦衣卫的一个镇抚使死了,就在江北被人害了。”

朱允?点点头,这件事房天化也说了,

“叫尤天纵,本是去归德府拿宁侯的一些把柄,没想到回来就被人害了。’

黄子澄:

本以为是独家消息,没想到殿下都已经知道了,还比自己知道的详细。

朱允?低声道,

“现在锦衣卫都动起来了,四处抓人。誓要抓住凶手。”

虽然在包厢,黄子澄依然看看左右,

“殿下,不会是淮西勋贵吧?”

朱允?摇摇头,有些不敢确定,

“他们没这个胆子吧?”

黄子澄嗤笑道,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殿下,下官以为就是他们。”

朱允?捧起茶杯,没有说话。

虽然自己也猜不透是谁干的,但是心中对此黄子澄的观点却不以为然。

他有些想念方孝孺了,如果方先生在,一定能分析出头绪来。

“黄先生,你说会不会是朱允通干的?”

“他?就他?”黄子澄忍不住笑了,“殿下,您太高看他了!他不过就有几个钱而已。”

朱允?放下茶杯,

“也是啊,他就那十九个护卫,还有一些看家护院的。这么精确地找到地方,还要埋伏,这不是一般护卫能干的出来的。”

朱允?出了别院,带着护卫直奔李院判的家。

自从去年冬天太子生病,李院判几乎就没有闲着。

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他丁忧守孝,辞去了院判的职务,

虽然老朱没有明确夺情起复,但是他每天奔波于家和东宫,比丁忧之前还辛苦。

之后,李院判经历了母亲去世,太子去世的双重打击,本来身体也已经油尽灯枯,终于他也躺下了。

朱允?注意到,街上巡逻的士兵多了起来。

五城兵马司竟然在盘查行人,他们在抓人,

路过的几个坊,也有士兵在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有另外的人来了,他们也在抓人。

四处都在抓人。

被抓的人成群结队,被绳子捆起来带走。有的面如死灰,有的哭哭啼啼,

甚至有的人已经瘫软在地走不动了,被扔在牛车上拉着走。

朱允?有些内疚,都是被自己牵连了。龙尾河的一把火,现在烧到了京城。

昔日热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行人都匆忙地朝家里赶,甚至街道上的孩子也被父母唤了回去。

朱允?看不下去了,加快了马速。

他心里清楚,即便毁了这次的证据,杀了镇抚使一行人,但是老朱屠戮武勋的脚步不会就此停止。

他找宁侯的马脚,本来就是要剑指蓝玉,还有蓝玉背后的淮西勋贵。

后世,老朱杀宁侯,就是杀蓝玉的前奏。杀靖宁侯,借口是胡惟庸案。之后再杀蓝玉,老朱连证据都懒得找了,直接一个谋逆,就将蓝玉剥皮萱草,最后将人送给了蓝玉的女儿蜀王妃。

朱允通不愿意看到这个惨剧。蓝玉没有死在北元、西番的刀箭之下,就更不应该死在自己的手里。

他现在要防备的就是老朱直接撕破脸,突然痛下杀手。

一匹快马从后面冲来,是别院的一个护卫,

“殿下,陛下刚下了一道旨意,命宁侯即刻返京。”

朱允通微微颔首,

“知道了。”

算算日子,凉国公也该回来了。

前面不远就是李院判的家了。

附近也有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人在盘查行人,挨家询问有无外人居住,朱允通担心他们打扰李院判养病,派护卫将他们全都赶走了。

蓝九和上前敲门。

李院判自从病重之后,还是第一次开口请自己过去。朱允通猜测,这是要临终托付家事?

李院判两个嫡子,一个在皇家印书坊,在阎学通的手下,不用打招呼也一定是关照的;

二儿子在礼部担任主事,举人出身,估计最高也就是侍郎了,这还要陛下的心意。

他还有一个嫡生的女儿,女婿现在是苏州府下面的县令。

李院判一生行医,医术高超,他的几个生子竟然没有一个学医的,似乎他看透了这个行业。

朱允?将李院判家里的情况理了一个遍,眼下似乎没有需要自己照顾的。

莫非只是告别?

等朱允?到了李府,李院判穿着一身素净的棉衣,已经在卧房等候。

他今天竟然能下地了,在大儿子的搀扶下,颤巍巍起身就要跪下行礼。

现在他是平民,按照礼制,见皇孙要下跪磕头的。

朱允?急忙快步上前搀扶住了,李院判已经瘦的一把骨头,扶在手上轻飘飘的,几乎没了重量,朱允?的眼圈红了,

“老人家,你我就不用这么客套了。快进屋躺下。”

众人搀扶着李院判进屋,扶着他上了软榻,靠在了软枕上。

“院判,身体好些了?”

朱允通坐下,打量着病人,院判脸色有了点血色,目光清亮。

“殿下,老朽也就这样了。”李院判呵呵笑了,似乎看淡了生死,没有一丝悲伤。

他的大儿子亲自奉上了茶点、果品,

李院判摆摆手,

“你们都下去吧。”

大儿子带着仆人都下去了,屋内只留下了李院判和朱允通两个人。

朱允?看着他,静静地等他说话。

李院判缓缓道,

“殿下,虽然老朽病在家中,但是京城最近的事情都多有耳闻。”

“陛下目前没有立储,似乎在考量之中。”

“朝中大臣都保持沉默,几乎没有人提出立储。”

朱允?点点头,等他的下文。

李院判说了一大段话,有些累,喘息了几口才继续道,

“殿下,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的。现在太子已经安葬,帝国储位不能长时间空悬,朝廷很快会战队的。”

“无非是支持某一位藩王,或者支持东宫的某一位皇孙。”

“但是陛下是千古雄主,对待臣子也素来严格,估计不会有大臣明着支持谁。”

朱允?点点头:

“院判说的是。”

李院判缓了缓,继续道,

“老朽不过是个郎中,这种大事本不该老夫和殿下说的。”

朱允?笑道,

“院判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霜波折,提点一下咱也是好的。”

李院判叹了口气,

“实在是太子有一句话,要老朽在合适的时候转告殿下。”

!!!

太子遗言?

朱允?犹如遭了电击,不由地打了哆嗦,浑身滑过一阵寒意。

“院判,父王说了什么?”

李院判缓缓说道,

“太子的原话是,‘若储位有失,?儿万勿滞留京城,定当速行。‘”

朱允?陷入沉默。

太子病重的时候,两个人曾经密谈过,

朱允?当时的意思也很明确,如果老朱选择了其他人继位,他就远遁海外。当时没提造反,就是安慰太子。

太子当时也是支持自己走的,甚至将他的亲信马庆南放在了松江府,长江的入海口,就是为了方便他日后出走。

既然彼此都明白了,太子为何又给李院判留下这句话,再强调一遍呢?

朱允?有些不解,莫非其中还有深意?

李院判喘匀了气息,继续道:

“殿下,太子的意思,是等储位水落石出,让咱找个时机告诉殿下。可惜老朽不中用了,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只能提前告诉您了。

朱允?拱手道谢:

“院判,难为您还老了!父王的话,本王一定铭记在心,事不可为就走!”

李院判欣慰地笑了,

“殿下,老朽将话带到了,也没什么遗憾了。”

朱允通没有再去深究太子的用意,眼下不是想事情的时候。

“院判,本王这里还缺个郎中。”

李院判即便到了生命的终点,依然终于王事,朱允通自然不能就此回去,至少也不想了却院判的心事。

李院判笑了,

“殿下,老朽有几个徒弟,医术都还说的过去,你挑中哪一个都行。”

朱允?摇摇头,

“他们医术很好,但是都在您之下,本王看不上。

李院判微微颔首,

“殿下说的是,他们可以继承老朽的衣钵,但是无法超越老朽了。”

朱允?突然道,

“院判,就让景天跟着本王吧。”

“李景天?殿下,他,他,他可是个杀人犯。”李院判老眼圆睁,不敢置信地看着朱允通。

看朱允通神色平静,目光清澈,不似客套,李院判嗫嚅着,

“殿下,这个逆子,只会给您添麻烦。”

李院判的眼睛湿润了。

李景天是他的三儿子,是庶出的,也是他的孩子中唯一学医的。

只是这个儿子有些离经叛道。

曾经去乱葬岗剖开死尸,就是为了看看人的脾胃长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

结果被人告到县衙,幸好他爹是李院判,被江宁县训斥之后就释放了。

没过几天,他给人看病竟然动了刀子,将病人开膛破肚,结果把人给治死了,被病人家属告上官府。

李院判四处活动,虽然免了死刑,但是被判了苦役。最后还是太子开恩,给放回了家。

但是这小子的名声坏了,在民间几乎跟恶魔一般,毕竟没几人敢找开膛手看病。

朱允?笑着点点头,

“本王心里有数。但是要论医术,他是你的传人中唯一有可能超越你的。”

李院判激动的老泪纵横,

虽然他口口声声这是逆子,可是这也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小儿子从小就聪颖,不喜欢圣贤书,偏偏喜欢医术,也是家里唯一学医的孩子。

为此,李院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没想到这孩子医死了人,还因为去乱葬岗给死尸开膛破肚,名声彻底坏了,没人会找他看病的。

他现在担心等自己死了,小儿子吃饭都会成了问题。

现在殿下要人,这简直就是赏赐了小儿子一个金饭碗。

“殿下,这,他,他只会给您添麻烦啊!老朽惭愧的很!”

“放心吧,本王会让他堂堂正正地成为名医。只要他在医术上坚持走一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代宗师的。”

“殿下抬举他了。这个逆子能在殿下的门下有一碗饭吃,老朽就知足了。”

李院判满面红光,终于了了最后一个心事,

朱允?殿下能点石成金,京城有名的大富豪,跟着他至少不愁钱花,有饱饭吃。

~

李院判心情激动,很快就累的没了精神,说话变得有气无力,脸色转而变得苍白,

看着他喝了一碗药,慢慢睡去了,朱允通才起身告辞,李院判这种情况最好还是静养,不能太过激动。

李府的大公子亲自将朱允通一行送出大门,

朱允?黯然地走了,李院判已经油尽灯枯,时日无多了,又一个忠厚的长者即将离开世间。

朱允通信马由缰,一路向西而去,夕阳的余辉有些刺眼,

捉人的五城兵马司、锦衣卫明显地少了,街上空荡荡的,看不到行人,两边的宅子都十分安静,

如果不是飘起的道道炊烟,京城就像一座庞大的鬼蜮。

朱允在琢磨太子留下的这句话的意思,为何还要强调一遍让自己走?

如果是某一个藩王继位,即便不提醒,他也会立刻离开京城的。

莫非太子已经预感老朱会在东宫选一个,而且朱允?更有可能?

也只有这种情况,太子才会再次提醒自己,不要留在京城。

但是太子没说什么时机走,是等老朱明确宣布,还是发现苗头不对就立刻抽身离开?

似乎是留下一个哑谜,留给朱允通自己寻找答案。

~

前面就是别院了,朱允看到班经赋从不远处匆忙经过。

有几个小孩子在他后面冲他大叫,“归三”。

朱允通记得上午抓他的小旗也是这么叫。

“九和,那人不是姓‘班吗?‘班经赋?怎么那么多人叫他“归三‘?”

蓝九和苦笑着摇摇头,

“殿下,小孩子叫的有些恶毒,那是‘乌龟’‘的‘龟‘,他的浑家跟了其他男人了,他才有了这个丢人的绰号。”

朱允通有些意外,班经赋虽然落魄了,但是也曾经官至兵部侍郎,怎么会这么不体面,

“他休妻另娶就是了?”

蓝九和摇摇头,

“具体内情属下就不清楚了,只知道他没有休。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过着。”

朱允通没有再问,大步进了院子,他没有心思去深究这类八卦。

乾清宫。

朱元璋终于拿到了锦衣卫的奏疏。

这是对龙尾河旅舍的初步调查。

旅舍之前属于一个叫张瘸子的,张瘸子五十多岁,已经结婚,但是没有孩子。

不久前旅舍被外来的张姓兄弟高价买走了,一同购买的还有张瘸子做鱼羹的方子。两兄弟操持凤阳口音。

朱元璋嗤笑一声,

“竟然是咱的老乡?”

他算了算时间,正是尤天纵一行人去了归德府之后,前后脚的功夫。

显然,尤天纵的行踪暴漏了。

奏疏上,锦衣卫也怀疑这两兄弟就是为了刺杀尤天纵,在这里设伏的。

张瘸子夫妇已经不知所踪。

据附近的村民说,凌晨大火燃烧起来后,有捕鱼的村民看到张姓兄弟撑船顺流而下,直奔淮水而去。

锦衣卫正在沿着淮水追查,目前没有结果。

老朱合上奏疏,

“蒋琳,水上有没有收获?”

“禀陛下,虽然各巡检都捉了一些可疑的,甚至一些被悬赏的悍匪,但是没有发现和纵火案有关的。”

“那京城呢?”

“?陛下,锦衣卫、五城兵马司都抓了一些有嫌疑的人,但是没有发现有用的线索。”

老朱沉吟了起来,今天督察院、应天府都上了奏疏,弹劾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大索京城,乱抓无辜,百姓怨声载道,搞的人心惶惶,坊市凋零。

“京城不能这么大张旗鼓地抓了,撒出人手,暗中寻访吧。已经抓的人,尽快甄别,无辜的要立刻放人,不许过夜。”

“臣遵旨,臣回去就增派人手讯问,绝不冤枉任何一个百姓。”

“蒋?,注意靖宁侯的动静,一旦抵达京城,立刻投入诏狱。”

“臣遵旨!”蒋?急忙大声领旨,他的心中又泛起嗜血的冲动,还以为叶升能逃过一劫,没想到陛下依然没想到放过他。

算算时间,命令靖宁侯返京的圣旨已经发出去了。

一来一回,靖宁侯差不多二十天抵达京城。

蒋?决定,就在渡口抓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