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13 又被弹劾了

大明假皇孙 213 又被弹劾了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正午。

初夏的阳光有些炽热。

朱允?放学后先去给朱标请安,之后回了长安宫。

在书房,他发现常升将抄录的卷宗送来了。

算算时间,足足过去了六天。

他不禁摇头叹息,常升做事太过谨慎了。要是蓝玉在,第二天就能送来。

朱允通一边用午膳,一边仔细翻阅。

案情其实不复杂。

根据徐永盛的供述,死者高大鹏去他家偷盗,被他的妻子发现了,

高大鹏杀人灭口的时候,恰好徐永盛因为身体不适,中途回家撞见了,

徐永盛当场斩杀了高大鹏,

可惜,他的妻子受伤太重,只交代了几句遗言,当即也去世了。

这本是一场平常不过的凶杀案子。

按照大明的刑律,徐永盛杀高大鹏是无罪的。

可是案子在第三天发生了转折。

有邻居作证,徐永盛的妻子和死者高大鹏是情人关系。

是徐永盛撞见了他们的奸情,当场杀了高大鹏,接着还杀死了妻子。

按照大明刑律,徐永盛杀死”奸夫”是无罪的,但是杀妻就犯法了。

徐永盛立刻从无罪,变成了杀人的嫌犯。

开始是应天府审查这个案子,很快应天府上奏,改由刑部负责审查。

官府在高大鹏的家里查到了徐永盛家的物品,包括其妻子的私人用品。

最后刑部判徐永盛有罪,

但是徐永盛妻子的伤口,是高大鹏的刀子造成的。

虽然有更员解释,是徐永盛用了高大鹏的刀子,但是这种解释终究存在疑点。

最终徐永盛丢掉了官职,从卫所的千户跌落,成了卫所的铁匠。

朱允?掩卷沉思。

这个案子急转直下,原因就在于邻居的证词。

他总感觉这背后有权力的影子。

常升也说了,有权贵在争夺这个千户营的位置。

是有人趁机给徐永盛泼脏水?

~

朱允通带着案卷出宫了。

他决定去问问老钱,六天了,应该查出了一些东西。

他先去了别院。

书房,许小棠迎了上来,

“殿下!”

朱允通微微颔首,在书桌后坐下,

还没等他问话,许小棠就上前道:

“殿下,您又被弹劾了。”

“哦?什么时候?”朱允?很意外,自己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殿下,就是今天上午,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御史。”

“弹劾本王什么?”

“禀殿下,御史弹劾您扣押了一部分灾民,不许他们返乡耕种。”

“哦,知道了。”

这点弹劾都不是问题,自己可以解释的。

如果老朱问起,自己就上一份解释的奏疏。

许小棠从书桌上抽出一卷纸,

“殿下,别院请的书手已经代您写了一份辩解的奏疏,您过目。”

朱允?眼睛一亮,不由地看了看许小棠,

鹅黄色的长裙,明眸善睐,光彩动人,

“很好!还是你想的周到!”

本来是想自己回去写的,现在有了现成的,回去直接交给通政司就可以了。

许小棠有些羞涩,

“都是奴婢该做的哒。”

朱允?打开奏疏,解释的很不错,有理有据,不矫情,不喊冤,只是清楚地解释了原委。

能知道的这么清楚的只有许小棠和孙嬷嬷了。

他推测应该是许小棠提供的梗概,书手再扩充的内容。

~

朱允?收起奏疏,拿起了毛笔,随口问道,

“小棠,红薯长势怎么样?”

“禀殿下,红薯已经扎根了,花匠说最近会移栽在花园里。”

朱允通沉吟了片刻,

“告诉他,先别动,暂时养在花盆里吧。”

现在局势不明,如此重要的作物,种在别院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

他还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到底种在哪里。

“是,殿下!”许小棠乖巧地答应了,并没有询问为什么又改了主意。

朱允通看着面前的文书,

许小棠分门别类放置,煤矿的一叠、凤凰春的一叠,………………

重要紧急的在上面,

不重要不紧急的在最下,

“文书整理的也很好!”朱允夸赞道。

许小棠站在一旁,嘴角翘起,心中有些小得意。

朱允通处理了文书,出门去酒店和老钱碰了面。

他将案子的卷宗给了老钱,

“和你调查的一下,说不定能互相有个补充。”

老钱接过卷宗,有些惭愧地回道,

“殿下,这个案子明面上查不到什么了。属下推测,应该是幕后交易。这些都涉及到了王侯,属下现在的力量还查不到太多有用的东西。”

朱允?捏着下巴,老钱的回答在他预料之中,

“那两个证人查了吗?”

老钱回道,

“殿下,证人倒是查到了。分别是徐永盛的左右邻居。”

“一个叫牛小飞,本来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一个街坊都称布大姐,她过去做的是浆洗缝补的活计。她本来姓黄,街坊都叫她‘布大姐,她的本名反而没人提及了。”

“现在牛小飞在街边开了一个小饭馆;”

“布大姐依然是给人浆洗缝补,还招了两个帮工。”

朱允?又问道,

“他们两个还住之前的房子吗?”

老钱点滴脑图,

“是的,殿下。徐永盛已经不在那里住了。他被定罪后,房子被充公发卖,补偿了两个死者的家庭。”

“老钱,那你如何看这个案子?”朱允通有些郁闷,老钱的调查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老钱沉吟了一下,回道,

“殿下,目前看没有扎实的证据。徐永盛极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属下还调查过,街坊都反映他们夫妻关系不错。结婚多年妻子未能生儿育女,徐永盛却从未嫌弃过,一直和妻子不离不弃。”

“那两个证人在案后开馆子、招帮工就很有嫌疑。属下倾向于他们被人收买了,。

朱允?摩挲着下巴,

“这样就太恶毒了。妻子被害了,还被泼了脏水,毁了名节。

“老钱,徐永盛是魏国公的人?”

老钱解释道,

“殿下,属下调查过,徐永盛曾经是中山王徐达的亲兵。”

“徐永盛案发后,魏国公徐辉祖曾经出面搭救过,但是因为证据、证人都对徐永盛不利,魏国公很快就放弃了。

“刑部定罪后,魏国公府就公开宣称不和他来往。徐永盛曾去请求帮助,连大门都没进去。”

朱允?沉吟了片刻,又问道,

“那你认为该如何查?”

老钱却说道,

“殿下,这个案子刑部已经定了罪。如果翻案,至少需要陛下或者太子下旨才行。”

朱允?点点头,

“老钱,你先派人暗中盯着那两个证人。本王回去问问太子的意思。”

这个案子不复杂。复杂的是背后的利益关系,肯定有权贵插手了。

既然常升说不清楚,老钱也查不到背后的利益关系,还不如去问太子。

暮色沉沉。

街角的一家铁匠铺子不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铁匠是一个高大健壮的汉子,左手夹着火红的铁条,右手抡起大锤,雨点般猛烈敲打。

炉火照着他满是油汗的黑脸,

精赤的上身已经满是汗珠,

他没有穿围裙防护,任由铁屑溅在身上,每一次都犹如蜂子蛰了一般。

这种刺痛,仿佛能缓解他心中的苦闷。

前半身已经星星点点都是烫伤,伤、旧伤层层叠叠。

突然,他停下了动作,支起了耳朵,

然后放下左手的钳子,拎着锤子大步去了后院。

站在后门,徐永盛愣住了。

后院站着两个人,后面的护卫他认识,是凉国公府的蓝九和,

另一个是穿着锦袍的少年。

蓝九和笑道,

“永盛大哥,小弟不请自来,还请恕罪。”

徐永盛拎着锤子,表情麻木地看着他。

蓝九和介绍道,

“永盛大哥,这是东宫的三殿下。”

徐永盛这才扔了锤子,上前跪下施礼,

“草民徐永盛拜见三殿下。”

声音冰冷,不悲不喜。

“平身吧。”朱允?淡然道。

徐永盛站起身,低着头站在一旁。

他猜不透朱允通的来意,

但是他知道这个殿下风头正劲,京城有不少他的传说。

朱允?缓缓问道,

“徐永盛,你当年的案子,你是清白的吗?”

徐永盛愣了,竟然是因为案子来的?

他抬起头,疑惑地问道,

“殿下,为何问起这个案子?”

这是他心口的伤疤,现在被揭开,心里刀割一般的疼。

“你先回答本王的问题。”

“殿下,拙荆是清白的。”他强调了妻子是清白无辜的,却压根不提自己有没有冤屈。

“徐永盛,想不想还你家娘子一个清白?”

徐永盛惨然一笑,

“殿下,草民当然想了,做梦都想,日思夜想。可是想有什么用?草民都不知道谁在背后操纵呢。”

“如果本王帮你讨个清白呢?”朱允通盯着他,等候他的反应。

如果徐永盛自己都麻木、认命了,那这个案子就放弃。

当事人躺平了,别人有劲也没地方使,这种人也不值得出手。

徐永盛噗通跪倒,

“如果能还拙荆的清白,草民给殿下做牛做马!”

他的膝盖猛砸在地上,发出一声闷想,朱允通甚至感觉到了地面的颤抖,

这是徐永盛积压已久的对申冤的渴望。

“好!本王就努力一把。”朱允?微微颔首,幸好徐永盛心里还有一股气在。

朱允通转身向外走去。

“草民谢殿下大恩!”徐永盛对着他的背影哐哐磕头。

蓝九和上前搀扶起徐永盛,

“永盛大哥,等着官府的消息。

徐永盛一把握住他的手,

“九和兄弟!”

他说不下去了,激动的眼圈红了,胸膛剧烈起伏。

本来已经绝望了,没想到突然来了一个皇孙,说会帮他。

蓝九和用力握了握他的手:

“殿下今天来过的事情,要保密!有事我会来找你的。”

徐永盛用力点点头,

“咱明白!”

“你要坚持住!相信殿下!”蓝九和最后交代一句告辞了。

小院子重回寂静。

徐永盛大步进了正房,

桌子上供着他的妻子的牌位,

他点了一根香插在香炉里,又拿起一块干净的布,一边擦拭一尘不染的供桌,一边柔声说道:

“兰儿,听到了吗?殿下要给咱们讨个公道呢!”

朱允?回了东宫。

太阳西坠,西边犹如火烧一般火红灿烂。

拿着许小棠准备的奏疏,朱允?进了咸阳宫。

朱标正在书房,躺在安乐椅上,一个妃子跪在脚下给他捶腿,

薛妃在一旁低声给他念书。

看到朱允?来了,薛妃停了下来,

“太子,?殿下来了。”

朱允?上前请安。

朱标半睁开眼睛,

“你小子今天来的早啊?”

朱允通往常都是晚膳后过来,现在咸阳宫还没准备晚膳呢。

朱允?笑了,

“听说御史弹劾我了。这不是害怕吗。”

朱标睁开眼看看他,哪有半点害怕的样子。

薛妃笑着站起身,

“你们聊哈!”

她叫上另一个妃子退了出去。

朱允通拿着锦凳坐在了安乐椅旁,

“父王,李院判来过了?”

“来过了,方子已经三天没调整了,估计也就那样了。”

“嗯。”朱允?的好心情全部没了,心里沉甸甸的。

朱标却说道,

“你消息很快啊,御史上午才弹劾你的。”

朱允?挑挑眉毛,

“没事,孩儿都习惯了。又不是第一次被弹劾。”

朱标笑了,

“那是,你是第一个被弹劾的皇孙,都写入青史了,再写几次也挺好的。”

两人都笑了起来。

这是朱允?第一次被弹劾说的话,没想到太子都知道了。

那次御史列了九个大罪名,可比现在严重多了。

朱允通拿出奏疏,

“父王,孩儿辩解的奏疏都写好了。”

“这么快?”朱标有些惊讶,接过去看了看,

一目十行,他将奏疏丢给了朱允,

“狡辩的不错!”

“是那个许小棠的手笔吧?”

朱允?笑了,

“是的。”

他轻轻按动安乐椅,椅子摇晃了起来。

“扔了吧。”朱标淡然道。

“嗯?父王?”朱允有些意外,

是奏疏写的有问题?

还是老朱已经下了圣旨?

朱标半闭着眼睛,

“为父已经处理了。那个御史被送去了淮安府,去那个受灾的县去当县令。”

“这么关心灾民,那就去好好给灾民做点事,而不是在朝堂大放厥词。”

!!!

朱允?很意外,这么快!

太子给力!

外面传来脚步声,后殿传来朱允?的声音。

他出现在了书房门口,意外地看着朱允?,

“三弟,今天这么早?”

朱允?冲他笑着点点头,

“二哥!”

朱允?这才进屋给太子请安,之后也自己找了个锦凳,在安乐椅的另一边坐下了。

“三弟是有事吧?”

朱允?耸耸肩,

“咱被御史弹劾了,来找父王救命呢。’

朱允?笑了,

“三弟,别怕,没那么严重的。”

他已经听黄子澄提起了,但是这次不是黄子澄下手的。

朱标也是冷哼一声,

“就是,你们皇爷爷都没说什么,轮到他们跟着掺合!”

朱允?眼珠一转,劝道:

“三弟,再有一两个月就是要收了,也该放他们回去了。”

朱允?挑挑眉毛,

“二哥,我可没扣押谁啊!”

朱标摆摆手,

“?儿,事情不是御史说的那样。”

“为父早就了解过了,留下的灾民就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老家没有土地,是佃农。这种都是举家留下的,因为在作坊有不错的收入,一家可以很体面的生活。”

“第二种是家里略有薄田,部分人回去种地,部分人留下做工,家里两份收入,日子也比过去红火了。”

朱允?顺势道,

“父王说的是,儿子也听说了,有些作坊的月俸很高。

朱允通矜持地点点头,

“还行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个上等的水平。”

朱标、朱允?都笑了。

“三弟,你可是一点也不谦虚啊!”

朱标笑道,

“老百姓嘛,有碗饭吃就行了。强迫他们回去,让他们干什么?”

“当个佃户?田里打的粮食都不一定够一家子吃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好日子不让他们过,让他们回去受穷,这不是朝廷的本意。”

朱允?还想再说点什么,老三很久没被弹劾了,他想抓住机会背刺一下。

朱标却岔开了话题,

“你们兄弟都听说了迁都的讨论了吧?”

现在朝堂的重臣已经在讨论迁都了,

目前两个备选的城市,一个是西安,一个洛阳。

重臣们争论不休,都有心仪的城市,支持这两个城市的重臣数量竟然不分伯仲。

“父王,孩儿听说过。”兄弟俩回道。

“那说说吧,你们是什么看法?”

朱允?、朱允?兄弟对视一眼,没想到太子会考一个政务题。

朱允?心中狂喜,黄子澄先生回京城之后就和他谈过这个问题。

黄子澄他们支持迁都西安。

朱允?斟酌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

“父王,孩儿支持迁都西安。”

“理由呢?”朱标看着屋顶。

朱允在一侧轻轻晃动安乐椅。

“父王,儿子认为西安四周环山,进出关中只有四个关隘,易守难攻。”

“且西安水网密布,自古有‘八水绕长安’的说辞,关中本地就能供应大部分粮食。”

“还有就是西安靠近北方边境,方便抵御草原鞑子、西番这些势力的威胁。”

朱允?检要点说了一遍。

这些都是黄子澄提前归纳好的,他说的有条有理,

朱标也微微颔首,

“很好!”

轮到朱允?了,他只说了一句,

“父王,孩儿认为迁亦可,不迁亦可。”

“三弟,何出此言?”朱允?有些意外。

本以为老三能有惊人之语,没想到竟是这么慵懒的说辞。

陛下、太子可都是主张迁都的。

“是啊,看样子你是不赞同迁都的?”朱标有些惊讶。

朱允?解释道,

“父王,二哥,一个帝国是强盛,还是衰落,取决于帝王是清明,还是昏庸。和都城关系不大。”

“再者,现在帝国的农耕、商贸最好的区域,都在长江沿线。

无论是定都哪个城市,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

关中易守难攻,但是交通不便,一样也锁住了自己,并且粮食供应会成为大问题。

一旦定都,会迁去庞大的人口。

这给粮食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关中产的粮食根本供应不上。

这也是都城从北向南迁徙的其中一个原因。

何况,小冰河期,关中常年灾害,很多地方粮食都绝收了。

当年朱元璋定都金陵,一方面他的势力大多在江淮地区,

另一方,这里有长江天堑,老朱曾说”(金陵)山川险固,足以控扼四方”。

朱允?不服气了,当即反驳,

“三弟,现在的京城离北方太远了。现在帝国最大的威胁却恰恰在北方,消息传递太耗费时间,很多时候,京城知道的事情都是半个月前,甚至一个月前发生的。”

朱允?挑挑眉毛,不以为然道,

“那就提升传递情报的速度。”

朱允?笑了,

“怎么提高?难道你能发明木牛流马,不吃不喝一直跑?”

朱允?笑而不语,这种辩论太无聊了。

薛妃走了过来,

“太子,该用晚膳了。”

屋内众人这才注意到天已经黑了。

朱标掀开毯子,

“扶咱起来。”

兄弟俩一左一右,搀扶他起身。

朱标看看兄弟俩,

“都留下用膳吧?”

朱允?欣然同意,饭后父王要吃药,正好趁机留下来督促用药。

暂时没有别的办法,还要在“仁孝”的路上走下去。

朱允通也点点头同意了,大不了回去再吃一次,和太子吃饭的次数却是吃一次少一次。

众人在餐桌前坐下。

看着陆续端上来的饭菜,朱允?兄弟都愣住了。

今天上了很多肉菜。

朱允?不满地看了看薛妃,太子妃才没几天,怎么就开荤了?

朱标温和地说道,

“是咱吩咐的。你们兄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时间不吃肉是不行的。”

“你们兄弟身体才是最重要的,逝者已逝,在的人还要好好活着。”

朱允?嗫嚅着,

“E.......“

朱标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炫儿,你注意到了没有,这半年你三弟都比你高大半头了。”

“你看看你,小脸苍白,你三弟一顿顶你一天的饭量。”

“教你的武师也和咱说了,你的身体习武有些吃不消。你再吃素,你的身体也要垮了。”

“从今天开始,你要吃荤腥。”

朱允?心中十分不满,竟然被朱老三比下去了。

朱标拿起筷子,夹了一片菜。

众人也跟着开动了。

看到朱允?夹起一个虾仁放在了嘴里,朱标放心了。

朱允?吃的很开心,面前都是他爱吃的菜。

薛妃娘娘对江都和他,犹如自己的孩子,对他的喜好了如指掌。

过去吕氏在的时候,他即便能在咸阳宫吃一次饭,也没人在乎他的口味。

现在的咸阳宫也是温馨的,他每次来都没有压力。

不像过去,这里规矩大,冷冰冰的,他都不愿意过来。

用过晚膳,朱允通还想和太子聊聊徐永盛的案子,

可是朱允?却磨蹭着不走,先是忙着督促给太子煎药,之后又和太子讨论迁都的话题。

朱允?对这个话题提不起兴趣,等太子去世,老朱就彻底偃旗息鼓了,迁都自此搁置。

等太子吃了药,朱允通就告辞回宫了,叫来文来福,让他派人盯着咸阳宫的动静,自己则去书房练习书法。

半个时辰后,文来福来禀报,

“殿下,外面守着的太监说,二殿下回景阳宫了。”

朱允?放下毛笔,

“知道了。”

他理理衣服,出了长安宫,再次向咸阳宫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