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65 去泉州?

大明假皇孙 165 去泉州?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正午。

大本堂。

朱允通拿着滑板走出教室。

朱植在后面叫道:

“?侄儿,今天又出宫吗?天晴的这么好,不去打马球吗?”

朱允?摇摇头,

“今天家里有事,不出去了。”

自己提出的国债策略,还有些粗疏,他想再写的详细一点,方便朝廷后续实际操作的时候参考。

朱植有些遗憾,

“有空一起去打马球。”

“好啊!”朱允?挥挥手,踩着滑板走了。

朱植、朱权他们也都拿出自己的滑板,朝马厩冲去。

朱允通顺便去看了江都,

薛妃已经决定查账,今天上午就开始了。

她虽然性格温和,但是不代表她会坐以待毙。

朱允通还没进屋子,就已经听到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的声音。

周嬷嬷打开门,撩开帘子,朱允?进了屋,

里面摆了十几张桌子,每张桌子都有一个账房在忙碌。

屋子堆满了不少账簿。

江都迎了出来,

“放学啦?”

朱允?点点头,笑道:

“娘娘真是雷厉风行啊!”

江都叹了一口气,

“没办法,娘娘其实一直都提心吊胆的。昨晚得知太子的意思,娘娘就感叹,自己已经生死一线了。”

“大姐,有景阳宫的人来吗?”

“上午没看到。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吧?”

“账簿都放哪里的?”朱允通又问道。

“有专门存放账簿的库房。”江都问道,“在这用午膳吧?”

朱允?急忙摆摆手,

“算了,我还是回去吃吧。你这都插不下脚了。”

朱允?转悠了一圈,聊了几句就告辞了。

看看天色,

日上中天,乾清宫的小朝会要开始了吧?

今天要讨论盐政、国债,不知道重臣们会如何看。

他也有些吃不透那些老儒的心思。

乾清宫外,重臣陆续来了。

他们注意到,户部尚书身后多了一个中年官员,

黑瘦如竹竿,稀疏的胡子,一双眼睛大而清亮,

虽然穿着厚厚的棉服,但是依然像一根棍子,茕茕孑立。

户部【都转运盐使司】的【都转运使】杨兆兴。

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一个从三品的官员,也有资格参加下午的小朝会?

莫非今天讨论的是盐政?

他们有心上前询问,杨兆兴却袖着手,低头不语,反而让众人不好意思打破辰末。

太监出来宣众人进殿。

重臣鱼贯而入,都惊喜地看到太子朱标竟然也在。

太子气色很好,面色红润,

众人都十分激动,急忙上前施礼。

蓝玉甚至眼圈都红了,声音有些哽咽。

朱标看到众人,也是一阵唏嘘和感慨。自从上次落水,已经近一个月没见到各位了。

众人客套一番,老朱也从后殿回来了。

小朝会开始了。

朱元璋扫视众人,缓缓道:

“年前,朝廷决定细化官吏考核的规则,要求要扎实,细致,详细。尤其是能用数字表示的,不要用一句话含糊地带过。”

蓝玉心中暗笑,陛下用的这几个词都是年前?儿说的。

当时?儿就在这里,将徽老贼骂的狗血喷头,吏部的考核被批的几无是处。

“现在年也过去了,各部完成的如何了?”老朱最后问道。

吏部尚书詹徽第一个躬身道:

“陛下,吏部的考核细则已经修订完成,请陛下过目。”

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奏疏,双手奉上。

周云奇上前接过,转呈在御案上。

朱元璋看了一眼,只有一指厚?

内容这么少的吗?

他不由地想起了朱允通上的【奏请暂停新增宝钞疏】,不过是说了盐政和国债,就足足三指厚。

吏部要考核天下五品以下官吏,竟然就这么一点细则吗?

朱元璋随手翻了翻,

“卿有心了,咱抽空看看。”

其他官员也陆续奉上各衙门的考核细则,他们这些主要是所在衙门五品以上的官员的。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无论如何,交差了。

朱允?殿下骂徽,自己骂爽了,却把我们害惨了,我们一个元旦假期都没过安稳。

这种新颖的东西,前无古人,连个参照都没有,全靠殿下骂詹徽的那几句话,让衙门的笔杆子由此延伸出去的。

不管是不是那个意思,反正有了一稿。

不行就再改吧,实在脑子空空,想象不出来了。

朱元璋都翻了翻,放在了一边。

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不是朱允要求的那种规则,

蓝玉负责的是卫所的考核,只见他从身后拖出一个箱子,

“陛下,臣已经制定了卫所考核细则的初稿,并请朱允通殿下审阅过,初稿全在这里。”

箱子足足有一尺多高,两尺多宽,

众人都吓了一跳,蓝玉老贼怎么搞了这么多?

再看看自己的那薄薄的小册子,他们心里都在打鼓。

相比之下,自己好像没有认真做事。

重新制定考核细则,本就是朱允提出来的,有他把关,卫所的应该没问题了。

他们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就和太子申请,请东宫的三殿下施以援手了。

周云奇招呼两个太监,将箱子抬到一边,将里面的奏疏一册一册拿出来。

朱元璋看的头皮发麻。

这么多,朕今晚要看到什么时候?

他随手拿起一本,是卫所指挥使的考核细则。

翻开看了一眼,当即被吸引住了。

职责分的很了几个大类,

分了军事管理、人员管理、屯田、地方治安、禀报军情、执行朝廷命令……………

每个大类下就是具体执行的要求。

几乎都是可以用数字规范的,

尤其是人员管理、屯田这两项,几乎条条款款都能用数字考核,

绝不存在模糊的空间。

朱元璋又翻了一本,是卫所同知的考核,也是大同小异,做的十分细致。

最大可能地杜绝了打人情分的情况。

朱元璋微微颔首,

“蓝卿这个好!很细致,很扎实,也容易执行。”

众人纷纷看了看蓝玉,请朱允通殿下指导了,效果果然不同。

要不,咱向太子请示一下,请殿下也给咱提提意见?

除了徽低着头,其他官员又看了一眼太子。

太子正襟危坐,老僧入定一般。

朱元璋咳嗽一声,

“细则先放下,等咱看了之后再讨论。”

“今天先说一下盐政。”

“朱允?提出了一种新的制盐方法,大家议议可行吗。”

众人都心头一惊,怎么又是他?

不过是盐政,几本都与自己无关。

他们有些幸灾乐祸地看向户部尚书赵勉,还有那个瘦竹竿杨兆兴。

周云奇拿出奏疏,重臣们传阅起来。

盏茶过后,众人都看完了。

朱元璋问道:

“诸卿,如何?”

重臣们仔细思索,觉得晒盐法有可行性,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新的方法,他们也心里没底,

于是,众人的目光都落在都转运使杨兆兴的身上,

这个人才是专业的。

唯独蓝玉信心满满,?儿提的建议,那有什么问题,肯定可行!

可惜他是主管军事的,不方便第一个出来发言,只能跟着赞同的官员打打顺风局。

“杨兆兴,如何看?”

朱元璋点名了。

杨兆兴有些激动,

“陛下,三殿下的构想匪夷所思,实在精妙无比。

他人长的很瘦,声音却十分洪亮。

整个大殿都是他的声音在回荡。

“陛下,相比煮盐法,平滩晒盐法完全利用阳光、风力,不需要柴禾、煤炭,花费小,产出大,是利国利民的绝好方法,臣认为应该尽快推广。”

“陛下,还有一个月就开春了,臣相信,这个春天的产品旺季,朝廷必然迎来一次盐业的大丰收。”

重臣们都有些懵,有这么厉害吗?

詹徽疑惑道,

“杨都运,这个,什么晒盐法,这么好用?”

杨兆兴回道:

“尚书,春季的收获会证明下官的判断!”

“三殿下的构思看似简单,其实,如果让盐丁自己慢慢积累,摸索,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演化到殿下目前构思的状况。”

???

!!!

重臣纷纷看向蓝玉。

杨兆兴投靠朱允?了?

这夸奖的太不要脸了!

只见蓝玉红光满面,不断点头表示附和。

杨兆兴很坦然,因为他说的是自己的切实感受。

误会就误会吧,等初夏统计出产盐的数据,咱就拿来打你们这些老贼的脸。

朱标嘴角挑起微笑,他已经看出了平滩晒盐法可行,杨兆兴并没有夸大。

自家的孩子如此优秀,老父亲与有荣焉!

朱元璋扫视群臣,

“诸卿,认为可行?”

户部尚书赵勉自然要支持下属,

“陛下,臣附议,当尽快推行!”

礼部、工部都附议支持。

吏部尚书徽却道,

“陛下,是否先挑选一二盐场,试行之后再推广?“

老朱捻着胡子,沉吟不语。

其实他的心里已经决定了。

老朱家难得有个皇孙做点实事,必须大力推广,让天下人知道,老朱不是只有混蛋王爷,还有个聪慧的皇孙。

蓝玉跳了出来,大声道:

“尚书此言差矣!平滩晒盐完全不影响煮盐。”

“陛下,臣建议全面推广晒盐法,时不我待!如果产盐量能够大幅提升,则朝廷的钱粮也会缓解一二。

现在边关购买军粮,一部分是来自屯田,

还有一部分来自商人运去九边的粮食,边关将士拿盐引换粮食。

如果盐产量提高了,边关换的粮食就更多了,更充裕了。

朱元璋看向朱标。

朱标躬身道:

“父皇陛下,臣支持全面推广。”

朱元璋一槌定音,

“杨兆兴,你来全面负责,立刻行文各盐场、相关州府,在海滩、盐湖全面推广平滩晒盐法!”

杨兆兴躬身领旨,大声道:

“陛下,臣一定全力推行平滩晒盐,并保证在这个春季产盐。”

朱元璋微微颔首,

“善!”

他的心里有些激荡,龙袍里的手有些抖,继轧花机造福百姓之后,咱孙子的又一个举措出来了!

太长脸了!

环视群臣,他又拿出一本奏疏,

“下面就议议,朝廷是否要向民间借债。”

周云奇再次给重臣发了几本抄录的奏疏。

老朱捻着胡子,欣赏着群臣的惊叹。

看口型就知道,他们在说“又是”。

没错!

奏疏依然是咱孙子的!

好好看吧!

接下来咱们议议。

-

长安宫。

朱允?正在完善国债的建议。

咸阳宫的一个太监来传令,太子召见。

朱允?简单收拾一下,去了咸阳宫。

到了宫门前,朱允通发现挑帘子的小太监很面熟,似乎在哪见过。

进了前殿,他又回来了,上下打量一番小太监。

小太监缩着脖子,有些惶恐。

朱允?想起来了。

杏花遇害后,那天晚上偷偷烧纸钱的,就是这个小太监。

“你叫什么名字?”

“殿下,奴婢小王柱。今天拨到咸阳宫当值。

“哦?还有个大王柱。”朱允?笑道。

“殿下,有大王柱,老王柱。”

朱允?被逗笑了,

“好,小王柱,你在这好好干活。”

~

书房,朱标正在看书。

看到朱允?进来请安,他放下书,调侃道:

“来的这么快?怎么没出宫请安?”

“呃,那啥......今天学堂布置了太多的课业。”朱允通回道,“下午的朝会结束了?”

朱标指指一旁,

“坐吧。你的平滩晒盐法,朝廷决定大力推广。明天上午你别去学堂了,跟咱去詹事府,都转运使司的都转运使杨兆兴要见你。‘

“是,父王。”朱允通答应下来。

杨兆兴要见自己,无非是商量建造盐田的事情。

朱标有些遗憾地说道:

“你提的国债,小朝会没通过。”

“为何?”朱允通有些意外。

朝廷不是很缺钱吗?

这个借债的方案多好啊,正常国家都这么搞的。

朱标叹了口气,

“不少重臣都认为要轻徭薄赋,朝廷不必过度吸收民财,量入为出即可。”

朱允?沉默了。

要让这群儒家老先生改变看法,看来有点困难啊。

“那皇爷爷如何决定?”

关键还是得看老朱,他要推行,肯定会推行的下去。

“你皇爷爷决定,先发行五百万两三十年期的国债试试水,观察一下百官,百姓的反应。”

朱允?放心了,暗挑大拇指,这招高明!

只要发行国债,重臣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好处,下次发行国债阻力就小多了。

有了经验,下次十年期、五年期的就会陆续推出来的。

说了朝政,朱标捧着茶杯却沉默了。

朱允通有些奇怪,明明感觉他有话要说的,

“父王?”

朱标咳嗽一声,挪挪屁股,有些尴尬地说道:

“那个,之前和你说过,给你母妃送点脂粉、小孩子的滑板之类的,你还没送?”

他掏出一叠宝钞,

“拿去花。”

朱允?没有拿,笑眯眯地说道,

“母妃只怕也不需要孩儿送吧?”

朱标劝道:

“毕竟是你母妃,看着你长大的,关系最好缓和一些。

朱允通撇撇嘴,不是看着我长废的?

不等朱标再劝,朱允通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双手奉上。

“什么?”朱标接了过去,“张庆松?之前水师将领,后来去了工部。这人打水仗很厉害的。

朱允?很意外,没想到太子竟然知道张庆松。

那下面就好办了。

朱标抖抖纸张,“他不是无罪释放了吗?”

“父王,孩儿想请您赏赐他一个官,毕竟是个人才,闲置了太可惜。”

“想去哪里?”

“父王,澎湖巡检司。”朱允?毫不犹豫地报了出来。

那里距离大小琉球都很近。

如果张庆松在那把持一支军队,很多事情都好办了。

张庆松在澎湖附近,老钱的人在琉球,

张庆松负责用卫所掩护,给琉球那边运送钱粮、将士、流民。

两边互相支撑,彼此呼应,琉球的事就稳了。

朱标却很惊讶,

“怎么去那里?他和你有仇?”

去澎湖这种远离朝廷的地方,还成了军户,这不就是充军发配了吗?

朱允?摇摇头,

“就是有人求情,希望给他一碗饭吃。孩儿问他了,他也很乐意。”

朱标好心地提议道:

“太湖那里不好吗?张庆松管水师没问题。”

朱允?摇摇头,

“捅了这么大篓子,还能去澎湖巡检司当老大,便宜他了。”

“行!”朱标没再劝,而是笑道,

“不过,澎湖巡检司已经没了。”

???

朱允通有些尴尬,功课做的还是不够。

朱标哈哈大笑,难得看?儿犯错。

朱允?挠挠头。

教训啊!

下次一定将功课做的细致,再细致!

朱标解释道:

“陛下实施海禁,洪武十七年就废除了澎湖巡检司。”

“泉州那里有几个卫所可以去的。”

朱允通眼睛一亮,

“那也可以啊。”

朱标分析道:

“泉州卫统辖全府的卫所,他去不了。永宁卫负责海防;还有一个崇武千户所,在崇武半岛上。”

朱允?挑了崇武,

“父王,那就崇武千户所的千户好了。”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去崇武当老大就挺好。

崇武深入大海,和琉球那边联络更方便。

朱标被气笑了,

“你可一点也不客气,张庆松现在是一个白丁,上来就是个千户?”

朱允?狡辩道:

“张庆松之前就是水师的将领,曾经也是正四品的官员,可惜后来官路坎坷,“

朱标略加思索,便痛快地回道:

“行吧。准了!”

“那个千户所的千户被弹劾了,咱正好给他换了。”

一个偏远的千户,优秀的将领不愿意去,

与其放个平庸的,还不如给张庆松这种悍将。

“谢父王。他还有升迁的希望吗?”

朱标点点头,

“进去就有了。他开始是千户,以后的升迁路子就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正三品的指挥同知,正三品的泉州卫指挥使司指挥使”

“这个人可以用。你用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朱允?很得意。

朱标忍不住劝道:

“你要是想磨练他,黄河、鄱阳湖都可以的......”

儿子好不容易有个手下,他有点不忍心给发配了。

“呃......泉州那就挺好了。”朱允?急忙回道。

“随你吧,怎么用人需要你自己去体会的。”朱标不再勉强,经验总要自己去积累的。

用错了也没关系,大明不缺武将。

朱标又拿起了书。

朱允通磨磨蹭蹭,没有急着告退。

朱标疑惑道:“?儿,还有事?”

“父王,那个锦衣卫的,我杀了他的小舅子,据说他爱妾也被‘自杀了。”

“哦,咱知道。陛下点了他一句,他回去之后小妾就没了。”

“父王,蒋琳会不会报复我?”

“就他?”朱标不屑地哼了一声,

当即挺直了腰板,眼眸中闪过一道寒芒,上位者的气势席卷而来,

“咱一张纸条就要了他的狗命!”

朱允?放心了。

蒋琳可是掌管了大明最大的情报系统,如果还要防着他,以后就有些被动了。

朱标沉声问道,

“他找你麻烦了?”

“他敢!”朱允?胸脯一挺,“孩儿是担心他来阴的,毕竟掌管着强大的锦衣卫呢。

朱标摆摆手,笑道,

“锦衣卫又不是他一个人的锦衣卫,何况你皇爷爷也不是锦衣卫一个情治来源。他敢对皇孙胡来,脑袋不要了?”

朱允?好奇地问道,

“父王,还有什么来源?”

朱标沉吟了一下,看看左右,

“你还是别问了。反正你别担心就是了。哪天咱见了蒋琳,也敲打一下他。”

“谢父王!”朱允?躬身告退。

朱标笑道,

“记得给你母妃送礼物,就是谢咱了!”

朱允?一拍胸脯,

“孩儿现在就去准备,挑个最适合小娃娃的,今晚保准送到。

朱标很满意,

“好!张庆松是吧,等下咱就行文。”

“这人是个水师的帅才。就是人太忠厚,之前被排挤了。去泉州很合适,比他在工部强多了。”

景阳宫。

吕氏坐在窗前,阳光透过窗纱洒落在她的身上,给她白皙的俏脸笼上一层光晕。

她无意识地搓着手炉。

心里在琢磨着怎么夺回属于她的权力。

最近,她的亲信不断来哭诉,被拿去了职务,

有的挨了板子,

有的甚至因为犯错被罚去做苦役。

可是吕氏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只能安慰他们,静候时机,等自己复出,会重新启用他们。

吕氏秀眉微蹙,她担心薛妃掌控的太久,太子形成了习惯,不愿意再改了。

该怎么办呢?

宫殿的侧门开了,钱嬷嬷进了大殿。

一股寒风随之涌了进来。

吕氏很快就感觉脚面上一阵寒意。

钱嬷嬷快步走了过来,低声道:

“娘娘,薛妃在查账。”

吕氏差点跳了起来,惊叫道:

“她怎么敢?!”“

钱嬷嬷继续道:

“娘娘,据说上午就召集了账房,已经开始大半天了。

吕氏当即站起身,

“走!跟本宫去见太子!不能让薛妃这么胡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